第七百六十二章同治駕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北滿州的這些條件,其實也是有人支持的,比如李鴻章、張之等務實派,尤其是李鴻章。雖然北滿州的這些條件,都是對大清的滲透,但是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可以帶動相關地區的工業和經濟發展,務實的人們自然支持,朝廷也不是不可接受。但是北滿州最後一個條件,則讓大夥兒很難接受,果興阿要這次事件的主謀死,而且要死的很難看。
畢雲濤説的不清不楚,石殿臣等人不知道內情,承善又自盡了,果興阿對於具體是誰籌劃設計了他,本就不知道。他提出這個要求的意思,無非是要朝廷給他一個説法而已,當然措辭上難免説的嚴厲了一些。可是朝廷的一干首腦們,不知道果興阿也不知道呀!大夥兒還都以為,果興阿已經知道了是同治所為,這次是要同治的命呢!大家很為難,同時也很尷尬,處死一國之君謝罪,這可是從古自今都沒有的事情。
“六爺,不能再商量了嗎?”一干大清的首腦再次聚集到了鍾粹宮,商量着大清未來的命運,慈安淚眼婆娑的問着自己最能幹的小叔子。
“欒玉態度堅決,所提條件均不肯有半點退讓。這最後一條,更是一再堅持,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奴才曾提出,由奴才親赴長,向雲閒負荊請罪,任由雲閒處置,怎奈欒玉欒玉堅詞不允!”奕欣的頭髮又白了許多,好像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一樣。
大家全都陷入了沉默,果興阿必須要同治死,這事實在是沒法商量。誰也沒法開口説話,此時表半個字的態度,都是大不敬的罪過,同治和兩宮太后肯定要記恨一輩子的。面對一籌莫展的局勢,大家也都只能選擇一言不發。鍾粹宮裏,除了兩宮太后的啼哭聲,“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可商量的了。湘軍和淮軍大部已經過了霸州,儘快分派部署吧!奴才願意親自掛帥出征,朝廷只能與雲閒血拼到底了。”大家都不吭聲,蒼老疲憊的奕欣只能再次身而出。
“六叔!”同治有些失神。
“請皇上降旨,令劉坤一為奴才的副手!此戰若勝,奴才便為朝廷蕩平果雲閒逆黨,若敗,奴才和劉坤一便是此次事變的主謀!”奕欣也是兩手準備,他要保全宗廟社稷。
“六叔(六爺)…”慈安和同治都有點動,關鍵時刻還是奕欣靠得住啊!
“少荃,此戰勝算如何?”慈禧就平靜的多,並沒有過多糾結於奕欣,而是問向了戰爭經驗更豐富的李鴻章。因為慈禧非常清楚一件事,朝廷若是大規模對北滿州開戰,勝了一切都好説,若是敗了,便不用去研究什麼主謀問題了,北滿州必然會滅了朝廷。
“回太后的話,此番攻入關內的滿洲軍各部,並非滿洲軍主力,只是邊境守備部隊而已!長方面也沒有對他們做統一調度,選派主帥,只是各部隨意攻伐。但即便如此,我接戰各部也都陷入了苦戰。”李鴻章可是老滑頭,他沒説勝負如何的話,只是如實陳述起了前期的戰鬥情況。
“延慶衞汝貴所部,計有淮軍五營六千餘人,八旗兵兩千餘人,綠營兵七千餘人,各部團練一萬五千餘人,合計傭兵三萬餘眾。經十一血戰,延慶城池具為齏粉,衞汝貴所部殘兵,不足兩千之數,全賴民居雜錯,步步纏鬥,方才拖延不失。而滿洲軍合計一萬八千餘眾,前後戰損不足五百人,聞令後全師從容而去。”李鴻章好像怕眾人聽不明白,有詳細的講解了延慶的戰果。
“何歡所部樂字營三千餘眾,為曾文正公親喻邊牆第一強軍。然苦戰七之後,喜峯口便告易手,所部也折損大半。不過何歡用兵靈活,敗而不退,專一在山林遊蕩,襲擾滿洲軍糧道,是以堅持為遵化之犄角。不過何歡所部之成,亦賴各部友軍護持,長城各隘口守軍奮戰多,以三萬餘眾之犧牲,為何歡提供了掩護!”李鴻章見同治等面不悦,急忙又找補了一下打得還算不錯的何歡,但是何歡僥倖的成分太大,他必須得説明白了。
“少荃,你莫要搪了,滿洲軍若是主力來戰,又當如何?”慈禧也是面凝重,不過她並沒有什麼不悦。
“臣在本親眼見過滿洲主力,軍容、訓練、裝備皆是當世一等,縱是列強之軍也是大有不及。滿洲主力一師,擁兵兩萬二千餘眾,騎、步、炮、工、輜等兵種齊全,僅重武器一項便擁有,二百零二毫米重榴炮兩門,一百五十毫米*炮三十二門,一百二十二毫米加農炮二十四門,一百零五毫米*炮四十八門、一百零五毫米輕*炮七十六門,七十毫米步炮、七十五毫米山炮二百五十六門,*發器無算。即便不考慮武器能,僅以武器火力計算,其一個步兵師,便可抵擋我朝廷大軍十萬之眾。且滿洲軍還擁有飛艇等可怕武器,若同步投入戰鬥,其實際戰力幾不可估量!”李鴻章可不僅是去本給果興阿湊了個熱鬧,他詳細的觀察過滿洲軍,種種見聞全都記在了心裏。
“滿洲軍有多少個主力師?”慈禧的聲音已經有了些顫抖。
“據臣所知,滿洲擁有主力師二十一個,簡編守備師十三個,各類獨立旅團三十餘個。”李鴻章多餘的事一個字都不肯説,只是簡單的陳述而已,他已經處於一個非常招人恨的位置上了。
“唉!六爺,你專心去和欒玉議和吧!我們娘們有些體己的話要説!”慈禧長嘆了一聲,便將一眾外臣全都趕了出去,自己和慈安以及兒子,關起門來説起了悄悄話。
母子三人一直説到了夜午,沒有人知道他們説了什麼,只是半夜的時候,同治大笑而去,慈安則哭暈了幾次。慈禧沒掉過一滴眼淚,好像一個雕塑一樣陷入了沉思,呆坐在慈安的宮裏,遲遲沒有離開。後來是李蓮英等人,看實在不成話,從硬把慈禧給扶了回去。但是回到了自己的儲繡宮,慈禧還是在沉思當中,不吃不喝,也不與任何人説上半句話。
奕欣等人和談很快有了結果,不可奈何的朝廷,接受了不滿洲提出的全部條件。當然最後一條,雙方還是沒有達成一致,欒玉不急,奕欣也需要等候宮裏的説法。但是沒有任何的説法,慈禧和慈安,一個整哭泣,一個整沉思,都不在理事。同治皇帝則開始了瘋玩,每裏就是微服私訪,私訪的地點也僅限於八大胡同。
也不知是怕撞倒朝臣,還是同治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同治從來不去那些高檔的所在,每裏多是在暗門子之類的下等場所廝混。這種進門就辦事的地方,連桌酒席都沒有,姑娘更是差的要命,也不知同治是為了什麼,每就是在這裏折騰。同治鬧得非常出格,連這種下等場所,居然能忘了上朝,更是有徹夜不歸的記錄。
對於同治這種胡鬧的行為,奕欣等人忍無可忍,集團找上了兩宮太后,要求同治潔身自好。但是兩宮太后的反應,卻非常的奇怪,慈安只是大哭,什麼都不肯説。一直沉默不語的慈禧,也滴滴點點的落下了眼淚,但也是不置一詞。眾人一時也不明白,兩宮太后是傷心兒子不學好,還是別有隱情。
“你們安心等着就是了!”最後被眾臣們的不行,慈禧説出了一句前後不挨着的話。
大夥兒就這麼稀裏糊塗的等了十幾天,終於有了結果,同治病倒了。奕欣聽到這個消息,瞬間後背就是一層冷汗,這個消息的意思可太深了。同治若是病死了,對北滿州和談的破事,到可以就此了結,慈禧和慈安怪異的表現也有了完美的解釋。不過虎毒不食子啊!慈禧和慈安,居然決絕的讓同治去死,實在是讓人膽寒。
進宮問安之後,眾臣們全都有些慌亂。同治的病勢太猛了,整個人都因為發燒陷入了昏,而且身上出現了大量的水泡,並且開始化膿破裂。太醫們説同治是得了天花,而且都在用天花的藥診治,但是同治的病卻絲毫沒有起。眾臣們可都是老江湖,見了同治的病症,再聯想一下同治前一陣子的作為,誰都能猜得出同治得的是什麼病。可是這個話沒辦法説啊!堂堂大清的一國之君,居然得了髒病,這話誰也説不出口啊!
同時大家也都很心焦,同治若是真的得了那種病,以目前的治法,他必死無疑。可怎麼換上對症的藥,就是個問題了,誰也沒辦法説那個話,也就沒辦法換藥了。奕欣等幾個智者,全都不言語。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是有人故意的。有些人走了,可以救大清一命。社稷為重,君為輕,需要的時候,同治也必須為大清犧牲。
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二,同治帝駕崩於養心殿,一個時代就此終結。眾臣們還沒從山陵崩塌中緩醒過來的時候,一頂小轎已經將一個四齡童抬進了皇宮。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被兩宮太后扶着繼位於同治靈前。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大哭大鬧,好像有什麼隱衷,但卻被慈禧強令給拉走了。奕欣等人驚駭莫名,卻也不得不接受這個既成事實。
皇帝大喪之後,和談也終於有了結果。欒玉對於同治的死非常意外,不過也默認了這個結果,和議條約順利簽訂。北滿州沒有去除大清國號,果興阿也依舊稱大將軍,不過北滿州不再使用大清年號,一八七六年將是大清的光緒元年,卻將是北滿州的中正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