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一怒雷霆出長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唐救民皇帝李二黑的童年不是很幸福,遼西相對貧瘠的土地也沒有一畝是他們家的,佃户人家的子弟自然沒有讀書的機會,所以李皇帝並不識字。。。沒化歸沒化,李皇帝依舊是起事的一羣人裏最有見識的,因為李皇帝從小便有聽書看戲的業餘愛好,《隋唐》之類的故事他的很。評書和戲曲應該算是走了樣的歷史故事,李皇帝自幼醉心於此,自然也能算是一個野史學家,也能從裏面學到一些東西。
義軍起事攻入前屯縣城,一頓鋤頭拍死前屯縣令的時候,李二黑並不突出,他只是十幾個帶頭人的一個而已。如果當時立即便有滿洲軍打進前屯,估計李二黑連主犯都不算,最多也能給他算個脅從。可惜當時的果興阿還準備依靠懷柔來解決內部問題,並沒有對各路義軍動手,這給了前屯義軍內部調整的機會。
這次的遼西民變與天平天國不一樣,他們多數是出於一時氣憤,並沒有充分的準備和長遠的計劃。而且因為滿洲化改革幾乎怒了所有人,前後起事的人非常的多,裏裏外外的足有十多股人馬。這十多股人馬的目的也不一樣,有的只是想來縣城示威,有的是想驅逐官吏,有的則乾脆是白蓮教成員準備造反。本來大家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很難聚到一面大旗之下,但是當一些失去理智的人打死了縣令之後,所有人便都成了一條船的人。無論百姓們手持農具聚集在一起,湧入縣城的目的是什麼,縣令被打死之後,他們都成了殺官造反的反賊。
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從來不缺鄉紳的參與,但是鄉紳們很懂得保護自己。起義的大業會按照鄉紳們的意願發展,但是最危險的創業階段卻從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有家有業的鄉紳們很樂意分享造反成果的勝利果實,但是他們絕不肯承受抄家滅族的失敗後果,所以幾經權衡之後,鄉紳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只做謀士從不挑頭。起義領袖從不是鄉紳,這樣即便起義失敗了,鄉紳也最多是個被脅迫的從犯而已。但是鄉紳卻能控制起義的走向,在後期嶄頭角成為重要謀臣,毫無風險的分享勝利果實。國的封疆社會能維持兩千年,便得益於鄉紳們這樣的智慧,張王李趙的皇帝不知換了多少家,鄉紳們依舊是鄉紳,他們才是國舊式社會的基。
廣寧前屯的鄉紳們也擁有這樣的智慧,所以他們紛紛從帶頭人的位置閃了下來,然後很好的隱匿在了人羣。沒了這些讀書識字的人,十幾股人馬的帶頭人聚集到了一起商議下了大半天,也是沒有人能説出個所以然來。讀書人隱了,泥腿子説不清楚,站在泥腿子和讀書人間的李二黑冒了出來。歷朝歷代的起義領袖多是這種人,洪秀全、李自成、朱元璋、宋江等等都是一樣,他們是讀書人眼裏的泥腿子,是真正泥腿子眼裏明事理的人,他們多少明白些道理又不失光的勇氣,正是造反鬧事的最佳人選。
“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行,為今之計,當先推舉一人為首領,眾位英雄齊心奉其號令,方能安定人心、息止紛爭,而後方可圖生存之計!”李二黑的這一句,相當的振聾發聵,一下子把他從人背景牆變成了男一號。
李二黑只説了這一句話,便成了前屯共主,沒有商討,沒有爭議,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一部分心善的人是真的服,大家彷徨無計的時候,李二黑能沉穩鎮定,條理清晰的説出個一二三來,大家認可李二這個領導。而全體鄉紳和一部分心眼較多的人,則很看好李二黑好出頭的品質。李二黑説的那個道理,鄉紳們五歲懂,只是覺得沒有意義這才沒説。李二黑欠欠的出來説了這麼一個沒啥實際意義的事,充分説明他是一個很愛表現自己的人,讓他當頭領正合適,非常的適合頂缸。
鄉紳們雖然依舊保守,但是他們多少有些獲取信息的渠道,所以他們可知道北滿州是一個不輸於朝廷的龐然大物。對於這次毫無準備的起事,鄉紳們幾乎不抱任何的希望,只是現在不好直接散攤子而已。推舉李二黑這麼一個愛現的人當老大,必然可以很好的引北滿州政府的注意力,以後起義失敗了,李二黑雖然肯定要被千刀萬剮,但是其他人卻有很大的機會被放過。
北滿州不好惹這件事,不僅鄉紳們知道,一些有心眼的帶頭人也一樣知道。十幾二十個警察能的他們幾千人雞飛狗跳,若是來幾百大軍,哪裏還有他們的活路。之所以商議許久還和沒商議一樣,是因為大家誰都怕死不想挑頭,都裝孫子往後躲,一個説正經事的都沒有。李二黑能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實在是求之不得,他來當老大,將來他去死,實在是再好沒有了。
大家夥兒很配合,李二黑也當仁不讓了,而且他也的確有一套,書戲裏他全都能活學活用。兼併寧遠義軍,揮軍東取南票,李二黑的開場想到的有氣勢,當初被人堵在村裏的果興阿強多了。利用自己威望暴漲的機會,李二黑組建了自己的衞軍,拉出了自己的一批嫡系出來。等到李二黑攻入朝陽縣城的時候,遼西鄉紳的一批衝動派,開始看好李二黑了。李二黑一路也是勢如破竹,各地望風而降,且北滿州的各項政策在奉天非常的不得人心,李二黑還是很有機會的,算不能得天下,像洪秀全一樣風光個十幾年還是很有希望的。
然後李二黑見到了一個戲台常見的場面,各路英雄紛紛來投,諸方隱士出山來投,一副新朝定鼎的盛世。興奮過勁的李二黑不僅大肆封賞部下,而且還把戲台後面的劇情給補了,他要建國稱帝分封百官。兩個的説書的諸葛亮湊趣,推算出李二黑是李世民轉世,且為李唐後裔子孫,李二黑便搞出了一個遼西大唐帝國出來。建國之後,李二黑覺得各地應該攝於他真龍天子之威傳檄而定,所以向奉天北部各地和卓索圖盟、昭烏干達盟這些他能夠得到的地方,派出了使者,希望這些人趕緊向他投誠。
李二黑為自己的未來,制定了一個很有張力的劇本。等到各地傳檄而定之後,他便揮軍北吉林,與果興阿會獵於長白山下。叛臣賊子果興阿不愧為勇冠三軍的悍將,李二黑的部下無人能敵,但是果興阿並無天子名分,他的部下紛紛投降了真龍天子李二黑,最後一勇之夫果興阿因眾叛親離,自刎於長白山之巔。李二黑之所以要給果興阿設計這麼一個結局,是因為他並不理解北滿州各省的環境,只是聽説滿洲人很在意長白山,便將果興阿給送去了長白山。果興阿長白山頂自刎這一段,李二黑一是參考了楚霸王自刎烏江,二來是本不知道長白山有多高。
果興阿自刎而死之後,李二黑會憑着他大唐天子的威望收服果興阿的殘部,並以此為基進攻關內。當然果興阿的一部分死忠份子不會投降,他們會保護着果興阿的孤兒寡母退往黑龍江以北,成為國家將來的威脅,也是戲台的北國番邦。不過那是後話,李二黑會給果興阿的孤兒寡母留一條活路,他要直接揮軍入關定鼎天下。後面的劇情很複雜了,山海關大將泣血降唐,同治帝吊死煤山,慈禧、慈安委身李二黑求和,忠臣保駕逃亡南海等等,當然最後是李二黑成為李世民第二,四海昇平、天下一統。
李二黑每在朝陽縣衙的皇宮內苦思冥想,因為他覺得入關之後的劇情好像有點單調,而且缺乏一些才子佳人的情戲,李皇帝正在努力豐富劇情。不過新的段子還沒攢出來,新的消息卻送來了。
“陛下,建昌義軍殘部三百餘人前來投降,請陛下容納收留!”左武威大將軍兼城門官前來稟奏。
“哈哈哈!天朝氣象更新,自當萬邦來投,建昌義軍也是看清了天命所在。朕為天下共主,豈有拒人於外之理,只要是真心前來投靠,朕無不容納!”李二黑哈哈大笑,不過也有些失落,他之前的劇本里,把建昌這幫哥們兒給忘了。
“傳左丞相來,即刻選派將領,前去接防建昌!”李二黑也不是隻想着編劇,擴大地盤的事他也沒忘了。
“陛下,萬歲爺,來的只是殘部,建昌的義軍…”左武威大將軍吱吱唔唔的不知該如何與李二黑説明。
左武威大將軍還沒説完話,李二黑聽到了許多“乒乒乓乓”的聲音,而且還有一種他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巨響聲,距離似乎已經不是很遠了。
“二黑哥快走,滿洲兵打進來啦!”還沒等李二黑陛下下旨詢問,他的發小兄弟遼王二嘎子便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