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二三卻是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皮潤民把所有人都幹掉,自己洗牌之後全都推到重來的提議很是不錯。果興阿的幕僚團影響力是沒有,但是他們運轉起來可是遠勝大清的這幫官僚的。而且果興阿挾天子以令諸侯,肯定會有大批的舊官員歸附,果興阿也不用擔心不能接受大清舊官僚機構的問題。不過果興阿萬難接受,殺奕欣他都下不了手,何況這裏面還有個天天叫大哥肅順。可是除了這個辦法,果興阿一時也沒有其他主意。
不把進入北京之後的事務安排妥當了,固安軍一時還真不好進攻京城。現在如果冒冒失失的打進了北京城,肅順一幫人肯定要全面復古,果興阿雖然會在新政府有一席之地,但估計很難阻止有大量羣眾基礎的肅順。
其實奕欣的提議,真的是一個有利於國家的好提議,即可以保證央政府趨於革新,也能讓果興阿獲得自己的試驗田,但是雙方無法建立有效的互信機制,説的再好也是白搭。果興阿只能努力的尋求,試圖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相信奕欣的方法。不過果興阿還是有點擔心,想和奕欣談判,不能繼續狂攻北京城了,不然北京城這種紙糊的防禦,一不留神打進去了。可是大軍在北京城下已經劃了幾天了,遲遲不動真格的,果興阿也不好向肅順代,肅順還等着凌遲奕欣呢!
第二天肅順來找了果興阿,不過肅順並不要求進兵,反而讓果興阿緩一緩。肅順之前可是天天想着打進北京城,殺了奕欣和桂良,給端華、載垣報仇的。現在突然不急了,傻子都知道他肯定有問題。肅順到也坦然,他沒瞞着果興阿,把昨天杜翰來的事合盤托出,並沒有隱瞞什麼。
肅順既然不急了,果興阿更不急了,兩個人都得好好冷靜冷靜,去思考一下,下一步該怎麼辦。果興阿的心裏扭曲的像麻花一樣,他和肅順是親密戰友,造反合夥人,但是兩人的政見卻完全背道而馳,本沒有協調的可能。他和奕欣的政見到是頗有相同之處,但是他卻沒有辦法相信奕欣,時刻擔心奕欣像咸豐一樣玩一個緩兵之計。
肅順也在糾結,昨天杜翰帶來的消息,同樣讓他心動。兩宮太后政變的問題,向肅順做出瞭解釋,稱政變前的確與載垣、端華等人有口角,心有有些憤恨載垣、端華無禮。但像在承德因為董元醇的奏摺吵架一樣,兩宮太后聲稱僅有憤恨,絕無敵害之心。是奕欣藉着這個機會,突然發動了政變,兩宮完全是被奕欣劫持了,不得不按奕欣的意思來傳旨。
對於眼下的情況,兩宮非常有誠意的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首先是恢復贊襄政務體系,恢復八大臣的一切官爵頭銜,為所有人平反。鑑於端華、載垣已死,直接成立以肅順為首,杜翰為輔的新政府。兩宮對於肅順只有兩個要求,其一是新政府必須堅守咸豐的一系列政策,果興阿在放棄兵權之前絕不能入朝。其二是肅順必須留奕欣一命,近支宗室絕不能死於非命,這也是為了咸豐的臉面。
外放固安軍,削弱果興阿這一項,肅順是百分之百認同的,他也不能接受手握重兵的果興阿,只要大軍在手,果興阿隨時都可以成為任何人的威脅,所以果興阿必須出兵權。但是保全奕欣等人,肅順有點接受不了了,載垣和端華全是鐵帽子王,必須得有人為他們抵命。正是因為這一點説不開,肅順也沒有接受杜翰帶來的和平之聲,不過肅順也留了繼續談判的空間。
兩個都留了口子的人,糾結了半天之後,也都等到了城裏來的人。不過這次有點不一樣,果興阿等來了長姐杏貞身邊的安德海,肅順等來了奕欣的鐵哥們寶鋆。肅順和果興阿本來都認為奕欣和兩宮太后是一回事,沒想到兩邊派出的使者卻本不是一個意思。
兩宮太后對於果興阿的要求很低,給出的條件卻奕欣優厚的多,而且完美的解決了沒有信任機制的問題。奕欣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但還是要把果興阿給派出去,讓果興阿自己挑兩個省去劃地為王。兩宮太后大方的多,果興阿可以保留和繼續擴編固安軍,同時入主樞,成為大清的首輔軍機大臣,秉持天下大政。大軍在手,又可以留駐京畿,果興阿當然沒有什麼可以不相信的了。至於兩宮的要求,果興阿真的沒話説。第一是肅順不能再次進入樞,最多是以閒散宗室的身份留京居住。第二是果興阿要保全奕欣的命和爵位,奕欣可以退出樞不再參政,但是果興阿不能在人身進一步迫害奕欣。
果興阿本來對奕欣有好,肅順天天在他耳邊叫囂,果興阿對於殺不殺奕欣,心裏其實還是有些含糊的。之前不能接受奕欣的提議,果興阿僅是捨不得出賣肅順而已。這次不用殺奕欣,也不用殺肅順,自己還可以直接主持大清的一切政務,實在是美的不能再美了。
寶鋆的態度沒有安德海好了,奕欣給肅順開出的條件也很一般。僅僅是肅順和杜翰等人復職而已,至於載垣和端華的仇恨,則提都沒提,奕欣僅僅是寬大了肅順而已。同時他要求肅順正式開始與朝廷談判,全面實現停火,並且在戰後將果興阿排斥於朝廷之外。面對這樣的條件,煜等人都茫了,這是誰兵臨城下,誰走投無路啊!奕欣怎麼到了這個時候,還敢這麼強硬。
寶鋆沒有回答肅順等人的任何問題,只是給出了條件,然後留下了一句話,便飄然而去。
“果興阿若入樞廷,天下誰人可制?二十年後主神器者,復為同治天子乎?”面對寶鋆離去的背影,肅順久久無語,他知道寶鋆説的對。無論自己怎麼自信,只要果興阿帶着他的固安軍進了京畿,早晚有一天自己也會壓不住果興阿,果興阿遲早會成為曹、王莽一樣的人。可能是二十年,也可能只需要十年,要改革一切的果興阿,會把皇帝一起革掉,天下將變成葉赫那拉氏的天下。
與次虛偽的拒絕不同,這次果興阿和肅順,全都大方的接受了對方的提議,然後開始準備結束戰事。肅順來找果興阿談停火的時候,果興阿一直都在笑,笑的滿眼都是小星星。肅順為停戰和談判找了幾個蹩腳的藉口,果興阿卻一點都沒有在意,帶着滿臉燦爛的笑容答應了下來。
不過高興的只有果興阿一個人而已,皮潤民和鄒德歸不但不相信會有這種天掉餡餅的好事,還嗅到濃濃的陰謀的味道。慈禧和奕欣都是權極重的人,他們即便被了梁山,也絕不會為了保全富貴,把一切都權利都給果興阿。他們肯開出這麼好聽的價碼,絕對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至於慈禧和奕欣的陰謀是什麼,皮潤民和鄒德歸還有分歧。皮潤民偏重於政治,他覺得奕欣等人設下的圈套,便是想把大權獨攬的惡名扔到果興阿頭,製造果興阿宮謀逆的假象,讓果興阿成為天下公敵。並利用這個機會,分化果興阿與肅順,製造造反集團內部的矛盾,他們好藉機鹹魚翻身。
鄒德歸則認為只要果興阿強橫的軍力不變,這些虛模假勢的東西,本動不了果興阿分毫。可能會有人覺得果興阿霸道,也可能會有人覺得果興阿欺負孤兒寡婦,但是隻要固安軍的強悍不變,沒有幾個人真的敢來找果興阿拼命。畢竟權利種種實惠是奕欣和慈禧的,而身家命是自己的,大清的忠臣們還是有很強的自制力的,他們不會做無謂的犧牲。
到是軍事方面不可不防,果興阿志得意滿,又馬通過談判得到最大的實惠,難免會有厭戰得情緒。果興阿現在肯定奕欣還討厭戰爭,害怕美妙的談判被打擾,肯定會嚴加約束各部。這樣僧格林沁有了可乘之機,蒙古騎兵的防守能力很一般,但是攻擊力卻是非常強悍的。如果給僧格林沁抓住了固安軍懈怠的空當,利用騎兵的優勢,向固安軍發起近距離突襲,固安軍可危險了。
果興阿也沒有因為不愛聽屏蔽了兩個謀士的言論,政治的事,本沒法預防,只能慎言慎行。軍事簡單了,各部外鬆內緊,嚴密監控以僧格林沁為主的各部清軍。只要他們敢有不軌的舉動,立即讓他們嚐嚐固安軍機關槍的厲害。當然了正如鄒德歸分析的,果興阿其實很不想開打,他特別想讓談判談下去,談出結果來,因為這個結果他太期待了。
奕欣自以為得計,他已經分化了果興阿和肅順,談判他佔不到便宜,也可以看他們兩個狗咬狗。慈禧則知道,一切都過去了,只要談判開始,一切便都穩妥了。果興阿以為這是他和奕欣雙方之間的談判,肅順以為這是他和太后雙方之間的談判,奕欣以為這是他與果興阿和肅順三方之間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