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飛虎幟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此,有些小屯為了生存,也只好逐漸與契丹番子好通婚能在夾縫中殘存。

但不論關外屯民生活有多苦,卻也一年年的熬了下來,直到原是棰頭(結夥入山採參的頭兒)出身的古元顏長走各屯,將各屯一一結盟相互扶助抗拒契丹強人的欺凌,果然使得勢力大增抗拒契丹強人也有成果,因此使各屯屯主欣喜。且支持的加盟創立了雲燕幫。

自從雲燕幫創立後,果然勢力逐漸增強,且有武力的增進,使契丹強人屢遭擊潰後,才不敢再任意欺凌擄掠漢人了。

數十年一晃而過,雲燕幫傳至古耶顏手中時,勢力也在關內擴增,並在幽州設立幫堂,以獨家販售上等白山野參及各種皮、奇珍的利潤,也已將幫勢擴展上萬之眾,並在關外各屯皆駐有數百不等的幫徒,維護各屯的安危及營生。

但幫勢愈強,也愈能主導各類營生的盛衰價格,當然也因此與契丹人爭執愈多,也加深了雙方間的仇恨。

仇恨愈多爭執也愈多,且愈來愈烈,而隱伏了契丹與漢人間的爭戰。

終於在半年前的一次爭執且拼鬥後,雖然契丹強人敗潰而逃,但已使種族的仇恨及利益的爭紛全然暴發,開始有數目不等的契丹強人頻頻攻擊各屯。

雲燕幫主古耶顏為此立時由關內幫徒調派各駐各屯,皆能一一擊潰侵犯的契丹強人。

但是三個月前,原本常在各屯走動的契丹入境一一不見,此等情況卻未曾使各屯有所警惕。

就在一清晨,突然有上萬契丹強人,同時分攻十七個土屯,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拚鬥。

據傳訊中所指,契丹強人大舉分攻各屯,便是要肅清雲燕幫的勢力,方能控制諸屯成為契丹人的利益來源,因此在遼河以東的山區及西面的廣闊草原,散佈各處的二十四屯竟皆被突如其來的契丹強人圍攻,經過了一場傷烈的戰後已有十一屯被攻陷淪入契丹強人之手。

雲燕幫得此震驚消息後,立由關內調集了六千所屬趕往各屯,但期間又被契丹人攻陷四屯,於是聲明駐所餘九屯,抗拒契丹強人的攻勢,而穩住了九屯的安危。

歷經了月餘的戰,契丹強人雖不時聚眾圍攻某屯,但皆被屯內的幫眾峙牆為屏擋住,而且時時出屯追擊小股契丹強人,如此的戰皆使雙方傷亡累累互有勝負。

如此的戰傷亡自是引起潘陽護都府的注意,但唐軍礙於在契丹境內的殺伐卻無法出兵保護諸屯,只能勸諸屯百姓撤離,但不為諸屯百姓及雲燕幫接受。

而契丹方則是由契丹王子率軍騎趕至,竟然未曾攔阻強人攻擊諸屯,反而加入督軍之列,因此便合所餘九屯陷入危機。

雲燕幫主古耶顏得知此事後,心知契丹軍騎加入後,已非只是雙方百姓的爭紛,因此再也不能等閒視之,於是開始率幫中高手主動出擊,在各處追擊契丹軍騎強入。

如同軍旅遊騎頻頻追除一股股的散軍後,果然使契丹之方的軍騎強人損失慘重,但又無奈何武功高強的武林人,終於逐漸退怯而減少了圍攻各屯的次數。

雲燕幫主古耶顏出擊有功退契丹強人後,便趁機率幫眾大舉攻擊淪入契丹之手的臨近諸屯,果然收復了五屯並且派大批幫眾進駐,並在屯與屯之間設立卡哨,常派高手率幫眾巡視,與契丹軍騎強人在西遼河、東遼河、千山對峙。

但在月前,契丹國師白山一鷹前來支援後,竟頻頻率契丹高手攻擊各屯及卡哨中的雲燕幫幫眾,再度使東豐屯、四平屯再度淪入契丹之手。

於是雲燕幫主古耶顏震怒中,立率幫中高手前往四平屯,與契丹國師對陣叫戰,倆人單打獨鬥半個多時辰後,竟然雙雙俱遭重創無力再戰。

在此同時少幫主眼見老父身受重傷,頓時狂怒得率眾狠攻撲殺,歷經一個多時辰的慘烈血戰後,終於力除七百餘契丹軍騎強人,而使契丹王子所率餘眾棄屯逃離。

從此便成為少幫主及契丹王子互率所屬的對峙之戰,雙方互有勝敗僵持不下。

但是雲燕幫只屬漢民的一個幫派,人數有限豈能與契丹以軍騎及強人之優勢長久對抗?

尤其是半月之前,由關內續調而至的兩千所屬,受命前往白山之緣的柳河屯攻擊,血戰半後果然收復了柳河屯,但卻在轉戰湧化屯時,竟在途中遭數千契丹伏兵圍攻,使得轉戰的一千二百名幫徒傷亡慘重,只餘三百人退回柳河屯與留守的五百幫眾嚴守。

如此一來,二十四屯雖也有十四屯能嚴守住,但每屯至少相距五十里之遙,有些更遙有近百里,但關內又甚難再調出千名幫徒出關支援,因此各屯皆人心惶惶,不知何時便成為契丹軍騎強人聚眾圍攻的目標。

身受重傷雖有上百年老參療傷益氣,但依然未能便心脈傷勢嚴重的古幫主復元,在百焦急中只得修書向飛虎堂求救了。

金甲令主陶震嶽夫婦倆及玄武宿主黃彥明耳聞金屯主詳述之後,終於瞭解了在關外的大漢百姓,所遭遇的艱危生活,深為嘆的不唏噓,而且如今之爭戰已非單純的契丹強人或武林人與邊境百姓之爭紛,己然涉及外族軍騎侵犯的大事,因此金甲令主陶震嶽立時問道:“金屯主!你方才所言此已涉及我大唐及契丹兩國間的邊關大事,但不知軍將之方可有何應對?”金屯主聞言,頓時搖頭嘆息説道:“陶總堂主,在潘陽都護府的驃騎大將軍其轄下軍將也僅有三萬之眾,卻要分駐平虛十五處邊防要寨防範契丹入侵邊境,只要契丹未曾入侵,守關軍將也不能越界,否則必將引起兩國戰事,因此只能勸各屯百姓退入邊境內,然而各屯百姓十之八九皆是遠在戰國,秦漢隋等朝代,便己移居的百姓或軍將後裔,歷經數百代已成祖居之地,又豈肯退守放棄數百年的辛勤成果?因此至多是將老弱婦孺送入邊境內中餘青壯之人據守,本幫又怎可不顧他等生死而退?當然是要盡力據守抗拒契丹侵犯了!”冰凍三尺非一之寒,此乃邊關百姓常遭異族侵犯或爭紛的其中之一罷了,在西北、西南的邊關之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但不論原由如何,苜要之事便是要維護各屯的安危,然後再視情與契丹之方或戰或談平息爭紛,以免將事端擴及兩國之戰,那更非百姓之福了。

於是與金屯主細商之後,翌清晨告辭了古幫主,便由金屯主率一百二十名所屬前行引導前往錦州。

平虛乃是自燕山長城至渤海邊的臨榆關處,沿着海邊往遼中延伸的狹長疆城總稱,在遼東、遼北方有契丹(以後的大遼),東面則有高旬麗(朝鮮、韓國),西面則有突厥(後之元人)及奚族(元人胡族的旁支),因此平虛一地乃是處於眾番圍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