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9節:我巨大的失落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9節:我巨大的失落-----記得學校組織搞社會調查時,我和同學胡文林一起到一個民營企業裏做採訪調查。到了門口,胡文林讓我等他一下,他去上洗手間去一下。我便準備到那家有名的公司裝修豪華的門廳裏坐一下。哪知我剛剛坐下,一邊的保安就過來了,讓我到門外去。我到受了污辱,不願走,那保安火了,居然要趕我走。我的牛脾氣也上來了,就是不走。等胡文林進來,他見我和保安拉拉扯扯,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保安問我和他是不是一起的,胡文林説是。保安這才換了副面孔,很和氣地笑笑:"哦,是搞調查的大學生呵。我還以為是到這裏來找地方睡覺的民工哪。對不起。"這句話對我來説卻像被重猛擊了一下!在同學胡文林面前,我恨不得一頭扎進地縫裏:是的,從穿着、口音、氣質來看,我和城裏的學生都相差太大了。我真的像個土裏土氣的民工。

在那天的記本里,我狠狠宣着恥辱,恨自己的不爭氣。我憤怒地寫道:謝謝,那位勢利的保安先生,謝謝你告訴我這一點!我紡,我要找回尊嚴,我要出人頭地,我要讓一切不尊重我的人在我的成功面前到羞愧!

呵,武漢,你讓我今夜無法入眠!

直到現在,那一頁的記上還有清晰可見的淚痕。現在想來大學時代真是一個胎換骨的艱難歷程。

作為一個習慣於鄉村生活方式的學生,到城市裏來幾乎是一次重新發育和成長。在常生活中與別人不和諧的小事簡直太多了。

因為我口音濃重,説出的話經常鬧些笑話。連買飯時,食堂的師傅都會責怪我説不清要買什麼,讓他拿着空勺子乾着急,有時還常打錯菜。我明明要的是一元的菜,給老子打成了五元、八元的,搞得我沒兩天就鬧起了經濟危機。上現代漢語課時,老師偶爾提提問。問到我時,我那帶着方言的普通話常惹得同學們鬨堂大笑。下了課,宿舍的同學衞誠、肖胖子還不住地學我的口音。居然稱我的某些發音比較有創意,沒人那麼説過,搞笑!還説王力、呂叔湘的語言學著作該修改了,沒我的語言生動。

真是見***鬼!

這衞誠、肖胖子喜歡開玩笑,也沒啥惡意,但次數多了,我心裏很彆扭。還是大哥胡文林經常給我解圍,讓他們不要過分了。

所有的遭遇彷彿在時刻提醒我,到了大學,到了城市,我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我是個來自農村的孩子,身上打着農村的烙印!這個烙印帶給我太多的不平、委屈,甚至是怨恨。我只能默默忍受,一點一點努力改變。

第一個目標,我要學會一口地道的武漢話!普通話容易一些,但沒武漢話來得地道,後者讓我更能融入城市的氛圍。

於是,我記住和我説武漢話的每一個人的口型和發音,沒人時就自己對着自己嘀咕,把每一個發音都咬得很地道,還把一些武漢的地道土話都記下來,連罵人的常用話都記住。每天講話之前都要先想想再説,力求自然、純,不讓人認為我在憋"城市腔"。

這樣一直堅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肖胖子説:"真奇怪啊,你的武漢話比我都説得地道。"聽到這話,我心裏百集,有點想掉淚。

同時,我還努力培養城市生活習慣,避免丟人。一天中午,只有胡文林和我在宿舍裏。我正在大口大口地吃飯。胡文林輕聲告訴我:"陳剛,以後你吃飯不要出這麼大聲音。有女孩在場會很不雅觀。"活了十幾年,好像頭次知道吃飯不能發出咀嚼的聲響。我默默看了他一眼,我知道,他是好心。

要成長就會遭遇陣痛。

在大學裏,同學們價值標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上中學時,只要你學習好,老師同學就喜歡你。可現在同學們比較的是誰會玩、誰能出風頭、誰見多識廣、誰有組織能力,甚至是誰的家庭背景好、誰的衣服貴、誰有錢,而這些,我都沒有。

我們那所學校的大學生們都有種不服輸的清高勁兒,暗地裏都在證明自己的才能和不俗,都想展示一下自我。這種高度自我和個化的氛圍,讓我這剛從民風淳樸的鄉村中學殺出來的人頗不適應。我們寢室的幾個哥們兒都來自大城市,個個都一股子狂勁兒。他們從小家裏就在社會上報各種特長班,幾乎個個都有所長,下圍棋、拉提琴、演講等。胡文林自然不必説了,演講和圍棋是一絕;肖胖子會編相聲段子、演幽默小品,在系團委組織的晚會上大出風頭。就是沒多少特長的衞誠都愛練練健美,肌橫生。總之他們優越的成長環境讓我心生羨慕也倍壓力。

應當説,我人緣兒還不錯,寢室有幾個談得來的好朋友,胡文林可以説是最要好的朋友。還有肖胖子,他的幽默和語言天賦很有親和力。就是衞誠關係淡一點,但相處也算不錯。為了跟同學們玩在一起,我花費了很多心思。

我還學過很瀟灑地打響指、做那種ok手勢,報名學電腦,練英語口語。為了跟上大家時髦的話題,我特意記住了很多名車的標誌和牌子,像奔馳、寶馬、本田、豐田等。我還努力記住英超每支球隊和教練、種子隊員的名字,學會分析足球的打法。特別是,我還很留意現在免費的歌曲,像什麼心太軟、九十九朵玫瑰、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我學着哼唱。還常跟着同學去洪山體育館看明星演唱會,對羅大佑、崔健等崇拜得不得了。

但是,這些好像都沒有讓我到過自信,因為我總在學別人早已知的知識。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它是長期積累、不斷學習並溶入血的過程,我學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獨特在哪裏?有時,我一度懷疑自己本不該來上什麼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