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妙?”錦虎鼓掌道。
“在何處動手呢?”活閻羅問。
滄海神蛟在桌上重新將碧雲谷的形勢劃出,指手劃腳地説:“咱們有坐騎,可以從浦城的東泉巡檢司入山。先在建寧放出空氣,説咱們已到松溪做案。瞧,進入碧雲谷只有一條小徑,全是叢山峻嶺,谷北是芳尾村,相距只有五里地。從東泉前往必須先經過芳尾。那傢伙從府城來,必定先經過碧雲谷,咱們暫時不向碧雲谷下手,在谷中等他。兩村中間,谷東岔出一條小比,十里地有一座平原。説平原是假,其實是一片黃沙碎石堆疊的河牀,鬼怪出沒,蛇蛇橫行,叫做黃泉坡,是從來沒有人敢進入的鬼地方,正是下手供的好所在,沒有人會知道里面所發生的事情。當然,咱們假定他是唯一勁敵,即使他能接得下咱們五人圍攻,也難逃一死。”
“為什麼?”錦虎不解地問。
滄海神蛟桀築怪笑,説:“我的故鄉是福寧州,對這一帶山川、地勢、異物瞭如指掌。
世人但知建寧府的夢水出產奇毒無比的短獨蛇,也叫蜮,能含沙影,中處潰爛而死。其實,黃泉坡的所謂鬼怪,就是這種龜形的三腳毒蛇在作怪害人。這一帶的蜮比建寧府夢水所產的更大、更毒,我的暗器黃蜂刺就是用蜮毒淬練的,中者豈能不死?解藥只出產在本城西南百里地的太湖山上,山頂的湖叫聖湖,湖中的芙蓉石上便有這種解藥。咱們將他引到黃泉坡,如果他比咱們高明,便引他到蜮蛇多處,他將翅難飛,必死無疑。”
“好,就這麼辦。”錦虎鼓掌叫。
滄海神蛟得意地狂笑,説:“算行程,那傢伙當在這幾天中到達,咱們必須立即進行,一面放出消息,一面前往黃泉坡勘察該地形勢,以便佈置天羅地網。同時,咱們早些到芳尾快活一段時,聽説那兒不但金銀珍寶很多,值得銷魂的女人也多著哩!”
“咱們明天就走,聽你這麼一説,他媽的!我的心裏可癢著呢!”錦虎怪叫。
同一時間,中海已離開了延平府,踏上至將樂百丈山的旅程。
百丈山,在將樂的北面約百里左右,許久許久以前,這一帶山區是區,是越國越王的避暑地,在山上建有亭台樓榭,開闢了一條大道,路程相當近。可是近兩千年來,這一帶已湮沒在叢莽中,滄海桑田,已非往昔的勝境,只有一條小徑滿山盤旋,不辨東西南北,需要走上一天才能到達山上碩果僅存的破古廟。據説,山西北有一條秘徑,可抵江西的南豐,但很久很久沒聽説有人走了,大概已無跡可尋了。
百丈山是總稱,其實,那一帶全是無盡的山嶺和古林。距縣北不足三十里,有一座雲奇峯,當地的土著也稱它做百丈山。山南有一座小山村叫做百丈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這就是名醫神針冷冰的居所。
百丈村看上去十分荒涼,相距最近的村落也在十里開外。在本地,神針冷冰的名號反而知者不多,只知他是個遊甚廣,喜愛栽花種藥的怪人,人如某名,冷冰冰地極少有笑容。
有一幢大宅院,婢僕眾多,不種田而富有,附近的人都稱他為冷爺。
但在江湖朋友的口中,這位冷爺卻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少人不遠千里而來,跋前來就教,治傷、療疾、配藥、拔毒,他不管對方的身份為人如何,來者不拒,但必須先繳他指定的診金,不然即使死在他的大門口,他也無動於衷,怪得不近人情。
因此,這條小徑經常有外地人進出,當地的人也不以為怪,皆認為進出的是冷爺的朋友。
中海對神針冷冰所用的針,只抱著看一看的念頭,當然也希望能發現他龍家的家傳雕龍金針。但他身上無錢,想裝病求治也力不從心,因此,他並不急於趕路,希望在途中遇上前往求醫的人好結伴同行。
到武夷山必須從建寧府走祟安,所以他將包裏和骨匣暫時寄存在延平府城的客店中,以一天兩百里的腳程趕到將樂,在北門入山要道上等候機會。
縣南面臨將溪,是城區最繁華的地方,城北卻是住宅區,相當僻靜,只城外有一段小街,散處著不少販賣雜物的店鋪,供應附近村落的常用品。
最北面街尾,有一座破敗的小廟,叫做靈光寺。説是寺,不如説是廟倒來得恰當些,因為裏面供的既有神,也有佛、菩薩,主持不是和尚而是廟祝,神佛一家,不倫不類。從前也許確是寺院,破落後便無人過問,主持挨不住清苦行腳雲遊去了,地方人士只好找來了兩個孤老頭來主持,把神像也搬入,便成了神佛一家的破廟。
中海缺少盤纏,只好在廟宇中投宿,晚間到達,被安置在廟後廂破敗凌亂的禪房中安歇,老廟祝居然熱心地替他張羅茶水,並不見外欺生。
一等三天,每天在廟門口留意過往的岔眼人物,愈等愈心焦,偏偏等不到至百丈山治病的江湖人士。
這天,他決定如果沒有希望,必須走一趟百丈山了。一早,吃了一頓薯籤野菜煮就的早餐,坐在廟前的石階下,捺下焦躁留意往來的行人,希望有奇蹟發生。
皇天不負有心人,居然被他等著了。
城門方向,一乘山轎緩緩而來,轎門下放,三面窗也放下了,可以清晰地看到轎中的乘客乃是一個臉枯黃,年約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大熱天,穿得甚少,可以看到中年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瘦骨嶙峋,大概是重病纏身多年,去死不遠了。抬轎的轎伕一點也不費勁,但走得很慢。
轎前後,共有五名僕人打扮的壯漢,背著包裏,帶了單刀、鐵尺等防身兵刃。顯然,山轎裏的病夫不是普通人物。
中海心中狂喜,心説:“謝天謝地,可給我等著了。這人患的是久年腿股風,不但須用針,還得用炙,妙極了。”他剛站起,山轎已在廟門停下了,一名體面的長隨健僕挪了挪間的單刀,向中海含笑走近抱拳行禮。
中海堆下笑,上抱拳回禮。
健僕不等他發話,説:“打擾兄台了,講問這兒可是到百丈山的大道麼?”説的是官話,帶些蘇杭口音。
中海笑道:“不錯,正是至百丈山大道,諸位是前往找神針冷爺的?”健僕大喜,認為可找到一個言語相通的人了,説:“正是,敝主人身患痹症,正待前往請冷爺妙手回,但不知到百丈山冷府還有多少路程?”中海已將冷府的路徑打聽清楚,問:“諸位從未來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