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結丹第四十六章火晶柿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cp|w:480|h:360|a:/chapters/20116/30/19728476344503821802]]]南贍部洲是四大洲最出名的一個,這裏神仙多,妖魔多,人類更多。
南宮詠思和郝苗苗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渡過南海到達南贍部洲,而他們能通行,已經證明了本身的實力。
“聽説當年的鬥戰勝佛就是從東勝神洲渡海到南贍部洲拜師的,不過什麼也沒學着,後來究竟在哪兒學了鬧天宮的本領,到現在還是謎。”南宮詠思上岸後邊打量這裏邊説,“不過當時他一個猴子能飄過來還真不容易。”
“是啊,我差點兒連個猴子都比不上。”郝苗苗親自走了一回才知道,為什麼東勝神洲許多修仙者都知道南贍部洲有靈山寶物卻不敢來,這渡海的確不容易,不説海中隔離兩大洲專門針對修仙者的結界,就是尋常的風都夠受的了。
“但好歹你過來了,”南宮詠思搬出他的府在郊外空地上,“等天明我們再去人類的地方找城隍灶君問消息,令祖父應該知會這兒的城隍了吧?”郝苗苗算算時間:“應該比我們先到。”兩洲城隍都歸一個地府管,傳遞消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絕對比他們渡海快。
“那就好,還是有人好辦事。”南宮詠思笑道。
“是啊。”郝苗苗也笑了。
其實他們和龍族也算認識,若是通過昌河找南海幫忙,那渡海就是輕而易舉的事,絕對用不了一個月,但他們誰都沒開這個口,誰也沒提這件事。…郝苗苗很想找到她前世丟失的法寶,但這本沒線索,所以她先和南宮詠思去找冷豔、或者冷豔的師門。
當年她們四個朋友全憑彼此看得順眼,所以刻意不吐自己的身份,但現在找起來就是困難重重了,而南宮詠思唯一記得的關於冷豔的線索是——冷豔無意中説過她家鄉的柿餅很特殊,很好吃。
柿餅是南贍部洲人間界東土的食品,這樣範圍就縮小了不少,而修仙者對時間的要求也不緊,託了無數城隍灶君收集了東土有名的柿餅產地後,他們決定每處都去看看…嚐嚐。
“這些城隍灶君還真是熱心,看來你當初沒白去地府住六十年。”若説最懂美食的還是灶君,而供城隍爺也須上好的食物,所以這兩者所彙集的情報足有兩米長的一卷軸,上面寫的全是著名柿子柿餅產地,讓捧着卷軸的南宮詠思眉開眼笑。
“到時候你喜歡哪裏的柿子,就可以將樹苗栽到你的府裏。”和南宮詠思同行了這麼長時間,郝苗苗知道他喜歡收集各地優良的草木,尤其是能吃的。
南宮詠思卻嘆氣:“柿樹可以存放,柿餅怎麼辦?”
…
據卷軸記載,由南宮詠思親自點名的第一站是東土西安的臨潼縣,這裏的火晶柿子是柿中的佳品,由火晶柿子做的黃桂柿餅更好吃。
可是等南宮詠思和郝苗苗到了臨潼縣卻找不着黃桂柿餅,這裏的火晶柿子倒不少。
“我以前倒是來過西安,不過那時候東土的朝代叫做大唐,西安是國都,名字叫長安。”南宮詠思坐在樹下邊吃柿子邊説。
“那時候就有這火晶柿子嗎?”郝苗苗抬頭看柿樹,別的地方的柿子成後都是金黃的,這裏的柿子成後卻是橙紅的,掛在樹上就像一個個小紅燈籠。
“有,我就是在御果園吃的,當時的御果園好像就在長安城…”南宮詠思不確定的往東邊一指,“好像就在長安城那邊。”
“想不到還有記得長安御果園的…”柿樹林內傳出輕輕的嘆息。
郝苗苗和南宮詠思身為修仙者自然耳聰目明,但他們在進林子之前是確認了這兒沒有凡人的,那此刻能出現的…
林深處走出的是一位身着褐衣袍,員外打扮的白髮白鬚的老者,南宮詠思一看他這裝束就明白了:“您是這柿林的土地?”
“不錯,請教兩位?”土地拱手,他不是灶君也不是城隍,郝苗苗和南宮詠思也不是眾所周知的上仙。
所以南宮詠思和郝苗苗還禮介紹自己:“東勝神洲散人南宮詠思。”
“東勝神洲景賽國修仙者郝苗苗。”
“原來兩位都是東勝神洲過來的,”土地果然沒聽過他們的名字,“那南宮散人之前曾經到過長安御果園?”聽土地話中帶着懷念的意味,南宮詠思心中一動,也用懷念的口氣説道:“那是大唐開元年間,我和師父到這兒尋訪有仙緣的,所以進過御果園。”
“大唐開元啊!”土地動起來,“據説那是我大唐最繁榮昌盛的時期,可惜小老兒生在宣宗年間,宣宗皇帝又死得早,大唐竟然再也無法重現貞觀開元的盛世了。”倒是眼前的這對男女,那華麗的氣質很配那華麗的年代…如果再胖些就更好了。
南宮詠思倒不知道自己(自認)完美的身材在別的眼中還有缺陷,他只是驚訝於:“您是東土大唐時的修仙者?”
“談不上修仙者,小老兒當年是這御果園的一個果農,因為太喜歡御果園了死後也連在這兒,後來兵亂時有匪徒放火燒園,小老兒拼着魂魄受損護住了御果園,結果這事被百果仙子上報天庭,小老兒就成了這一方的土地。”土地説道。
“原來這樣,”南宮詠思點點頭,“那這裏的柿樹林莫非就是當年御果園的?”因為以土地對御果園的執念他是不會離開的,除非果園搬家。
“後來兵荒馬亂不斷,能保全這些已經不錯了。”土地手扶上旁邊的柿樹,那時人間大亂是註定的劫數,上天都不能管,他一個土地又能如何。
郝苗苗在進入東土後也做過功課的,知道大唐之後是五代,再是大宋、元朝,再之後才是現在的大明,這些柿樹能保存了數百年,還傳下無數的後代,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而土地一直守護這裏更加不容易。
“在我們來之前就聽説臨潼的柿子是柿中佳品,但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來歷,土地您在這裏許多年,是否聽説過黃桂柿餅呢?”郝苗苗也是心中一動,向土地打聽。
“你們居然連黃桂柿餅也知道?”土地的表情是又驚又喜。
郝苗苗一看事情有門,忙説道:“我們就是慕名而來,可來了卻打聽不到…”
“那是因為你們問的是凡人,如果你們問這裏的神仙,那可是每位都知道的。”土地樂呵呵的説道。
“難道這黃桂柿過不是凡人做的?”郝苗苗回憶卷軸上記載的,應該沒有吧?
“是凡人做的,不過不出名,但我們這裏的仙人都知道。”土地在賣關子。
“不出名?不會吧,我們可是二百多年前就聽説了。”南宮詠思似有不信,卻趁機把冷豔的事帶出來一點。
“二百年前?”土地驚訝了,“那一定是我用黃桂柿餅招待這裏的修仙者的事,果然是那時候讓黃桂柿餅出了名…”據土地説,二百多年前這柿子林被買給了一家姓任的富户,那家有個小女兒,是最喜歡這片柿林的,常常親自過來澆水捉蟲,也是她首造了黃桂柿餅。
後來任家女兒嫁人了,黃桂柿餅的廚藝就帶到了婆家,由於婆家也是有錢人不需要做媳婦的張羅生計,所以這柿餅的廚藝她只教給了女兒和兒媳,沒有外傳。
但再後來由於戰亂,任家小女兒的後人家道中落,不得不靠做柿餅過生活了,而那年土地公做壽,念在故人之情他化身凡人買了上百個柿餅招待來祝壽的神仙和修仙者,這樣黃桂柿餅就逐漸出了名。
經常有神仙照顧生意,任家後人的子好過了些,可惜子好過後他們又逐漸把目光放在更大的主意上,開酒樓、開錢莊…這廚藝反正快失傳了。
“目前最地道的黃桂柿餅只有一家,那也是任家小女兒的後人,就在縣裏西北方小安街上,鋪面上寫着任字的。”土地熱心指給方向。
郝苗苗他們其實是過來打聽冷豔的,如果冷豔也是當年壽宴的受邀者,那麼土地應該最知道她的身份。
“請問土地,這附近可有龍王廟?”南宮詠思先問了這個。
“有啊,而且不只一座,這臨潼縣便是因臨河、潼河得名,當然長安這附近最有名的還是涇河。”土地笑道。
南宮詠思又抬頭看看柿子樹,果實結的好與風調雨順是分不開的,這裏的土地和龍王的關係應該不錯。
郝苗苗低頭將一塊碎銀子放在剛才坐過的石頭上,他們特地趁凡人不在過來吃柿子,但凡人的便宜不能佔,吃了東西還是得給錢的。
注1:黃桂柿餅是古城西安的名產,也叫做水晶柿子餅,據説它真正出名是在李自成經過西安時,城裏百姓拿它勞闖王的軍隊,這個時間是明末了,但也間接證實至少明末之前西安就有黃桂柿過了。
注2:黃桂柿餅的具體年代和來歷我並不清楚,只是因為喜歡才寫了這段故事,如果有知道它真實故事的,希望能指教。(凡是美食都應該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