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敦固以兵八千分四隊出戰,大敗。宗望再三開諭,敦固等曰:“屢嘗拒戰,不敢遽降。”宗望許其望闕遙拜。敦固乃開其一門。宗望使闍母奏其事,乃下詔赦南京官民,大小罪皆釋之,官職如舊。別敕有司輕徭賦、勸稼穡,疆場之事,一決於宗望。又曰:“議索張覺及逋亡户口於宋。聞此歲不登,若如舊征斂,恐民匱乏,度其糧數賦之。糧軍願為民者,使復田裏。小大之事關白軍帥,無得專達朝廷。”詔宗望曰:“選勳賢及有民望者為南京留守,及諸闕員,仍具姓名官階以聞。”是時,遷、潤、來、隰四州之民保山砦者甚眾,宗望乙選良吏招撫。上從之。
上召宗望赴闕,而闍母克南京,兵執偽都統張敦固殺之,南京平。赴京師。於是,宗翰請無割山西地與宋,斡魯亦言之。闍母論奏宋渝盟有驗,不可不備。及宗望還軍,上曰:“徵歲幣於宋,以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分賜爾軍及六部東京諸軍。”宗望至軍,宋兵三千自海道來,破九寨,殺馬城縣戍將節度使度盧斡,取其銀牌兵仗及馬而去。宗望索户口,宋人弗言,且聞童貫、郭藥師治軍燕山。宗望奏請伐宋曰:“苟不先之,恐為後患。”宗翰亦以為方。故伐宋之策,宗望實啓之。
宗望為南京路都統,闍母副之,自燕山路伐宋。宗望奏曰:“闍母於臣為叔父,請以闍母為都統,臣監戰事。”上從之。以宗望監闍母、劉彥宗兩軍戰事。宗望至三河,破郭藥師兵四萬五千於白河,蒲莧敗宋兵三千於古北口,郭藥師降。遂取燕山府,盡收其軍實,馬萬匹、甲冑五萬、兵七萬,州縣悉平。宋中山戍將王彥、劉璧率兵二千來降。蒲察、繩果以三百騎遇中山三萬人於厄隘之地,力戰,死之。術烈速、活裏改軍繼至,殺二萬餘人。宗望破宋真定兵五千人,遂克信德府,次邯鄲。宋李鄴請修舊好。宗望留軍中不遣。
自郭藥師降,益知宋之虛實。宗望請以為燕京留守。及董才降,益知宋之地裏。宗望請任以軍事。太宗俱賜姓完顏氏,皆給以金牌。
四年正月己巳,諸軍渡河,取滑州。使吳孝民入汴,以詔書問納平州張覺事,令執送童貫、譚積、詹度,以黃河為界,納質奉貢。癸酉,諸軍圍汴。宋少帝請為伯侄國,效質納地,增歲幣請和。遂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書用伯侄禮,以康王構、太宰張邦昌為質。沈晦以哲書、三鎮地圖至軍中,發幣割地一依定約,語在宋事中。
二月丁酉朔,與宋平,退軍孟陽。是夜,姚平仲兵四十萬來襲。候騎覺之,分遣諸將擊,大破平仲軍,復進攻汴城,問舉兵之狀。少帝大恐,使宇文虛中來辨曰:“初不知其事,且將加罪其人。”宗望輟弗攻,改肅王樞為質,康王構遣歸。師還,河北兩鎮不下,遂分兵討之。
宗望罷常勝軍,給還燕人田業,命將士分屯安肅、雄、霸、廣信之境。宗望還山西。未幾。為右副元帥,有功將士遷賞有差。
頃之,宋少帝以書誘餘睹,肅仲恭獻其書,詔復伐宋。八月,宗望會諸將,發自保州。耶律鐸破敵兵三萬於雄州,殺萬餘人。那野敗宋軍七千於中山。高六、董才破宋兵三千於廣信。宋種師閔軍四萬人駐井陘,宗望大破之,遂取天威軍。東還,遂克真定,殺知府李邈,得户三萬,降五縣。遂自真定趨汴。
十一月戊辰,宗望至河上,降魏縣。諸軍渡河,留諸將分出大名之境。降臨河縣,至大名縣,德清軍、開德府,皆克之。阿里刮以騎兵三千先趨汴,破宋軍六千於路。取胙城,抵汴城下,覆宋兵千人,擒數將。宗望至汴,分遣諸將遏宋援兵,奔睹、那野、賽刺、台實連破宋援兵。閏月壬辰朔,宋兵一萬出自汴城來戰。宗望選勁勇五千,使當海、忽魯、雛鶻失擊敗之。癸巳,宗翰自太原會軍於汴。丙辰,克汴州。辛酉,宋少帝詣軍前。十二月癸亥,宋帝奉表降。上使勖就軍中勞賜宗翰、宗望,使皆執其手以勞之。五年四月,以宋二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餘人,及珪璋、寶印、袞冕、車輅、祭器、大樂、靈台、圖書,與大軍北還。
宗望乃分諸將鎮守河北。董才降廣信軍及旁近縣鎮。宗望乃西上涼陘。詔宗望曰:“自河之北,今既分畫,重念其民見城邑有被殘者,遂阻命堅守,其申諭招輯安全之。儻堅執不移,自當致討。若諸軍敢利於俘掠,輒肆毀蕩者,當底於罰。”是月,宗望薨。天會十三年,封魏王。皇統三年,進許國王,又徙封晉國王。天德二年,贈太師,加遼燕國王,配享太宗廟廷。正隆二年,例降封。大定三年,改封宋王,諡桓肅。子齊、京、文。
初。遼帝之奔陰山也,遼節度使和尚與林牙馬哥、男慎思俱被擒,都統杲使阿鄰護送得裏底、和尚、雅里斯等入京師。得裏底道亡,太祖誅阿鄰。和尚弟道温為興中尹,太祖使謾都本以兵千人與和尚往招之。和尚亡去,不克,至興中城下,以矢系書城中,教道温毋降。事,謾都本責之曰:“汝何反覆如此?”對曰:“以忠報國,何反覆之有,雖死不恨。”乃殺之。既而宗望軍遇遼都統孛迭等,道温在其中,相與隔水而語。宗望承製招之,孛迭唯諾,無降意。宗望謂道温曰:“汝兄和尚因戰而獲,未嘗加罪,後以叛誅,能無痛悼。”道温曰:“吾兄辱於見獲,榮於死國。”宗望顧馬和尚曰:“能為我取此乎?”對曰:“能。”遂以所部渡水擊敗其眾,直趨道温,中其臂,獲而殺之。
齊本名受速,長身美髯。天眷三年,以宗室子授鎮國上將軍。皇統元年,遷光祿大夫。正隆六年,遷銀青榮祿大夫。大定初,遷特進,加安武軍節度使,留京師奉朝請。齊以近屬,上所寵遇,而庸滯無材能。大定三年,罷節度官,給隨朝三品俸,累官特進。卒。
弟京、弟文皆以謀反誅。世宗盡以其家財產與齊之子咬住。詔齊曰:“汝等皆當緣坐,有至大辟及竄者。朕念宋王,故置而不問,且以其家產賜汝子。宜悉朕意。”十五年,上召英王謂曰:“卿於讀者公主女子中為咬住擇婚,其禮幣命有司給之。”俄襲叔父京山東西路徒毋堅猛安。
京本名忽魯,以宗室子累遷特進。天德二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加開府儀同三司,遷工部尚書,改禮部、兵禮部,判大宗正事,封曹王,除河間尹。正隆二年,例封瀋國公,北京留守,以喪去官。起復益都尹。六年,坐違制,立與徒單貞飲酒,降灤州刺史。未幾,改絳陽軍節度使。海陵遣護衞忽魯往絳州殺之。京由間道走入汾州境得免。
世宗即位,來見於桃花塢。復判大宗正事,封壽王。二年正月戊辰朔,食,伐鼓用幣,上不視朝,減膳徹樂。詔京代拜行禮。世宗懲創海陵疏忌宗室,加禮京兄弟,情若同生。謂京等曰:“朕每見天象變異,輒思政事之闕,寤寐自責不遑。凡事必審思而後行,猶懼獨見未能盡善,每令羣臣集議,庶幾無過舉也。”是時,伐宋未罷兵,用度不足,百官未給全俸。京家人數百口,財用少,上聞之,賜金一百五十兩、重彩百端、絹五百匹。改西京留守,賜佩刀廄馬。
京到西京,京嘗召者孫邦榮推京祿命。邦榮言留守官至太師,爵封王。京問:“此上更無否?”邦榮曰:“止於此。”京曰:“若止於此,所官何為。”邦榮察其意,乃詐為圖讖,作詩,中有“鶻魯為”之語,以獻於京。京曰:“後誠如此乎。”遂受其詩,再使卜之。邦榮稱所得卦有獨權之兆。京復使邦榮推世宗當生年月。家人孫小哥妄作謠言誑惑京,如邦榮指,京信之。京公壽具知其事。大定五年三月,孫邦榮上變。詔刑部侍郎高德基、户部員外郎完顏兀古出往鞫之。京等皆款伏。獄成,還奏。上曰:“海陵無道,使光英在,朕亦保全之,況京等哉。”於是,京夫婦特免死,杖一百,除名,嵐州樓煩縣安置,以奴婢百口自隨,官給上田。遣兀古出、劉珫宣諭京,詔曰:“朕與汝皆太祖之孫。海陵失道,翦滅宗支,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愛,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朕念骨,不忍盡法。汝若尚不思過,朕雖不加誅,天地豈能容汝也。”十年四月,詔於樓煩縣,為京作第一區,月給節度廩俸。
十二年,兄德州防禦使文謀反。上問皇太子、趙王允中及宰臣曰:“京謀不軌,朕特免死,今復當緣坐,何如。”宰臣或言京圖逆,今不除之,恐為後患。上曰:“天下大器歸於有德,海陵失道,朕乃得之。但務修德,餘何足慮。”太子曰:“誠如聖訓。”乃遣使宣諭京,詔曰:“卿兄文,舊封國公,不任職事,朕進封王爵,委以大藩。頃在大名,以贓得罪,止削左遷,不知恩幸,乃蓄怨心,謀不軌,罪及兄弟。朕念宋王,皆免緣坐。文之家產應沒入者,盡與卿兄子咬住。卿宜悉此意。”二十年十一月,上問宰臣曰:“京之罪始於其,妄卜休咎。太祖諸孫存者無幾,朕召置左右,不使任職,但廩給之,卿等以為何如?”皆曰:“置之近密,臣等以為非宜。”上曰:“朕若修德,何以豫懷疑忌。”久之,上覆召京,宰臣曰:“京,不赦之罪也,赦之以為至幸矣,豈可復。”上默良久,乃止。
文本名胡刺。皇統間,授世襲謀克,加奉國上將軍,居中京。
海陵篡立,賜錢二萬貫。是時,左淵為中京轉運使,市中有穢術敲仙者,文與淵皆與之遊。海陵還中京,聞,召敲仙詰問,窮竟本末。既而殺之於市,責讓文、淵。貞元元年,除秘書,坐與靈壽縣主阿里虎有,杖二百,除名。俄復為秘書監,封王。正隆例封鄖國公,以喪去官。起復翰林學士承旨、同判大宗正事、昌武軍節度使。
大定初,改武定軍,留京師,奉朝請。三年,賜上常御條服佩刀而遣之。謂文曰:“朕無兄弟,見卿往外郡,惻然傷懷。卿頗自放,宜加檢束。”除廣寧尹,召為判大宗正事,封英王。是時,弟京得罪,上謂文曰:“朕待京不薄,乃包藏禍心,圖不軌,不忍刑及骨,遂從輕典。卿亦驕縱無度。宋王有社稷功。武靈封太祖諸孫為王,卿獨不封。朕即位,封卿兄弟為王。自今懲咎悔過,赤心事朕,無患朕不知也。”除真定尹,賜以衣帶。改大名尹,徙封荊王。
文到大名,多取猛安謀克良馬,或以駑馬易之,買民物與價不盡其直。尋常佔役弓手四十餘人,詭納税草十六萬束。公用闕,取民錢一萬九千餘貫。坐是奪爵,降德州防禦使,僚佐皆坐不矯正解職。監察御史董師中按文事失糾察,已除尚書省都事,降沁南軍節度副使。詔曰:“自今長官不法,僚佐不矯正,又不言上,並嚴行懲斷。”文既失職,居常怏怏,與家奴石抹合住、忽裏者為怨言。合住揣知其意,因言南京路猛安阿古、合住、謀克頗裏,銀術可與大王厚善,果舉大事,彼皆願從。文信其言。乃召者康洪佔休咎,密以謀告洪。洪言來歲甚吉。文厚謝洪,使家僮剛哥等往南京以書幣遺阿古等。剛哥問合住何以知阿古等必從。合住曰:“阿古等與大王善,以此意其必從耳。”剛哥到南京,見阿古等,不言其本來之事。及還,紿文曰:“阿古從大王矣。”文乃造兵仗,使家奴斡敵畫陣圖。家奴重喜詣河北東路上變,府遣總管判官孛特馳往德州捕文。孛特至德州,已晚。會文出獵,召防禦判官酬越謀就獵所執之。酬越言:“文兵衞甚眾,且暮夜,明文生,可就會上執之。”孛特乃止。是夜,文知本府使至,意其事覺,乃與合住、忽裏者等俱亡去。河間府使奏文事,詔遣右司郎中紇石烈哲典、斡林修撰阿不罕訛裏也往德州鞫問。
上聞文亡命,謂宰臣曰:“海陵翦滅宗室殆盡,朕念太祖孫存者無幾人,曲為寬假,而文曾不知幸,尚懷異圖,何狂悖如此。”上恐文久不獲,詿誤者多,督所在捕之。詔募獲文者遷官五階,賜錢三千貫。文以大定十二年九月事覺,亡命凡四月,至十二月被獲,伏誅。康洪論死,餘皆坐如律。詔釋其術實懶。孛特、酬越不即捕,致文亡去,孛特杖二百,除名,酬越杖一百,削兩階。詔曰:“德州防禦使文、北京曹貴、鄜州李方皆因術士妄談祿命,陷於大戮。凡術士多務苟得,肆為異説。自今宗室、宗女有屬籍者及官職三品者,除佔問嫁娶、修造、葬事,不得推算相命,違者徒二年,重者從重。”上以文家財產賜其故兄特進齊之子咬住,並以西京留守京沒入家產賜之。
贊曰:宗望啓行平州,戰勝白河,席捲而南,風行電舉,兵無留難,再閲月而汴京圍矣。所謂敵不能與校者耶。既取信德,留兵守之,以為後距,此豈輕者耶。《管子》曰:“徑於絕地,攻於恃固,獨出獨入,而莫之能止。”其宗望之謂乎。
部分譯文宗翰原名粘沒喝,漢語訛誤為粘罕,是國相撒改的長子。他十七歲時,軍隊中都佩服他的勇猛。商議攻伐遼國的時候,宗翰與太祖的意思相符合。太祖在邊境打敗遼軍,抓住耶律謝十。撒改讓宗翰和完顏希尹前來祝賀勝利,就以稱帝作為慶賀。太宗屬下的宗室羣臣都勸説太祖稱帝,太祖還在謙讓。宗翰與阿離合懣、蒲家奴等人進言道:“如果不及時登基建號,就無法維繫天下人心。”太祖的意見才決定下來。遼國都統耶律訛裏朵率軍兵二十多萬人守衞邊疆,太祖率軍擊,宗翰做右軍,在達魯古城大敗遼軍。
天輔五年(1121)四月,宗翰啓奏説:“遼主喪失德,朝廷內外人心背離。我朝興兵,雖然大業已定,但禍未除,以後必然成為災患。現在趁他們的間隙,可以攻襲擒拿。這是天賜良機,可為之事,不能錯過。”太祖贊同他的話,就下令各路軍隊預備戰爭事務。五月五,舉行柳,宴請羣臣。太祖回頭對宗翰説:“現在商議西征的事,你前後提出的計劃大多投合朕的意思。皇室宗親中雖然有比你年長的人,如果任命元帥,沒人能夠替換你。你應當整治軍隊,等候起兵的期。”皇上親自給他斟酒,命他喝乾,並下御衣給他穿。羣臣説時令剛入暑天,才停了下來。不多時,宗翰做了移賚極烈,作為蒲家奴的副將向西攻打遼國皇帝,最後沒有去成。
十一月,宗翰再次請求説:“各軍駐留久了,人們躍躍試,馬也十分健壯,應當趁這時進取中京。”羣臣説氣候正寒冷,太祖不聽,終於採納了宗翰的計策。於是,忽魯極烈杲統率內外各路軍馬,蒲家奴、宗翰、宗幹、宗磐為副將,宗峻兼任合扎猛安,都接受了金牌,餘睹做嚮導,進攻中京,即北京。攻克中京後,宗翰率部分軍隊趕赴北安州,與婁室、徒單綽裏的軍隊會合一起,大敗奚王霞末,北安州於是投降。
宗翰在北安駐軍,派希尹經營附近地區,抓獲遼國護衞耶律習泥烈,從而得知遼主在鴛鴦濼狩獵,殺了自己的兒子晉王敖魯斡,部下人心更加背離,西北、西南兩路兵馬都很衰弱,不能調用。宗翰派耨碗温都、移剌保向都統杲稟報説:“遼主在山西處境危急,卻還打獵,不體察危亡,殺死自己的兒子,臣民都很失望。攻取他的計策,希望迅速指示下來。若説有不同建議,這裏可以派非主力部隊來征伐。”杲派奔睹與移剌保一同回來報告説“:剛接到聖旨,命令不讓即刻趕往山西,要詳細察看,慢慢計議。”當宗翰派人向杲稟報的時候就已經整頓軍隊,等候起兵期。等到餘睹來了,才知道杲沒有進兵的意思,宗翰恐怕等杲決定下來可能會失去戰機,就決計進兵。他派移剌保再次稟報都統“:當初接受命令雖然沒有讓即刻攻打山西,也允許依據情況行事。遼人可以被攻取的形勢已經可以看到,一旦失去機會,以後就難辦了。現在我已經進兵,應當與大軍在什麼地方會合,希望給以回覆。”宗幹勸杲應該聽從宗翰的計策,杲才下決心,約定在奚王嶺會面商談。
宗翰來到奚王嶺,與都統杲會面。杲從青嶺出兵,宗翰從瓢嶺出兵,約定在羊城濼會合。宗翰帶領兵六千襲擊遼帝,聽説遼帝從五院司前來抵抗,宗翰加倍趕路,只走了一夜便到達了,遼主逃跑。宗翰就派希尹等人追擊。西京再次反叛,耿守忠帶領五千軍兵來援救,到了城東四十里的地方,蒲察烏烈、谷赤皮首先攻打他,殺死一千多人。宗翰、宗雄、宗幹、宗峻相繼趕來,宗翰率部下衝擊敵軍中部,讓其他兵士下馬在旁邊放箭。耿守忠敗走,他的眾軍被殲滅。宗翰的弟弟扎保迪陣亡。天眷年間,皇上封贈扎保迪為特進。
宗翰平定安撫西路州縣部族以後,到君王的駐地前去拜見,隨之跟從皇上進攻燕京。燕京平定後,皇上分別賞給宗翰、希尹、撻懶、耶律餘睹等人數量不同的金器。太祖已經把燕京給了宋國人,回兵駐紮在鴛鴦濼,身體患病將要回歸京師。任命宗翰為都統,昃極烈昱、迭極烈斡魯為副都統,在雲中駐軍。
太宗即位,下詔書給宗翰説:“把一個地區的大權給你,有應當升遷官職的人,你可以酌情任命。”因而把一百個宣頭的空名額給了他。宋國人來要求割取城邑,宗翰上報割武、朔兩個州,請求道:“宋人不把我軍叛逃的人送回來,阻斷了燕山的來往道路,以後必定會毀壞盟約,請求不要割讓山西郡縣。”太宗説“:先皇帝曾經許諾過,應該割給他們。”各將領抓獲耶律馬哥,宗翰把他帶回京師。皇上下詔書把七百匹馬賞給宗翰軍隊,把一千石糧食種子、七千石大米賑濟新歸附的民眾。詔令説“:新歸附的百姓,等到農忙的時候,劃分土地給他們居住。”宗翰請求分出宗望、撻懶、石古乃的部分兵征伐各部族。皇上詔令説:“宗望的軍隊不能分出來,另外給他五千鋭兵士。”宗翰朝拜太祖陵墓,入殿進見君王,啓奏道:“先皇帝在世時,山西、南京各部族的漢人官吏、將帥都得以按皇上的命令任用,現在南京都循守舊制度,只有山西得到朝廷的命令而受到優待。”皇上詔令説“:一律依照先皇帝在燕京頒佈的聖旨行事,對於你們要據各人的辛勞功績提升官職。”宗翰又稟奏説“:先皇帝最初征伐遼國的時候,企望宋國能同力夾攻,因此把燕的土地許給他們。宋人訂立盟約之後,提出增加錢財來換取山西各鎮,先皇帝推辭不讓增加錢財。盟書上説‘:不窩藏逃犯,引誘侵擾邊境居民。’現在宋國好幾個區域招納叛逃者,犒賞豐厚。幾次記錄下叛逃人的姓名,向童貫索要,並曾經限定期,寫下誓約,但是一無所獲。盟約不到一年,現在已經這樣,要萬世守約,難道能夠指望嗎?而且西部邊疆沒有安寧,割讓山西各郡,就使各軍失去屯據的地方,若以後再有規劃,可能難以持久,請陛下姑且保留這些地方,不要割讓。”皇上全都聽從宗翰的請求。
皇上因為宗翰打敗遼軍,促使夏國獻表自稱藩屬,非常讚賞他的功績,給了十匹馬,讓宗翰自己選兩匹,其餘賜給各個將帥。
後來斡魯稟報宋國不送歲幣户口的事,而且説要改盟約,不能不防備。太宗命令宗翰取來各路户籍,按籍索討歲幣…母再次上奏説宋人有毀壞盟約的行為,宗翰、宗望共同請求攻打宋國。於是,諳班極烈杲兼任都元帥,住在京師,宗翰擔任左副元帥,從太原路出兵進攻宋國。
宗翰從河陰出發,接着使朔州歸降,攻克了代州,圍困太原府。宋國河東、陝西的四萬軍隊援救太原,在汾河的北邊戰敗,被殺死了一萬多人。宗望從河北趕往汴州,許久聽不到消息,於是留下銀術可等人圍攻太原,宗翰率軍南行。天會四年(1126),宗翰平定招降了各縣以及威勝軍,攻下隆德府,即潞州。軍隊到了澤州,宋國使臣來到軍營中,宗翰才知道割三鎮講和的事。路允迪把宋國割讓太原的詔書帶來,太原人卻不接受詔書。宗翰攻取文水和盂縣,又把銀術可留下圍攻太原。宗翰便返回山西。
宋國的少帝誘使蕭仲恭寫信給餘睹,用復興遼國社稷的話打動他。蕭仲恭獻出了書信,太祖下詔再次攻伐宋國。八月,宗翰從西京出發。九月三,宗翰攻克太原,捉住宋國經略使張孝純等人。鶻沙虎攻取平遙,收降了靈石、介休、孝義等各個縣。十一月三,宗翰從太原趕往汴京戰降了威勝軍,攻克隆德府,於是佔領澤州。撒剌答等人已經先攻破天井關,進河陽,打敗宋兵上萬人,收降了宋兵的城邑。宗翰進攻懷州,把城攻破。二十六,大軍渡過黃河。閏十一月,宗翰到達汴州,與宗望軍隊會合。宋國約定劃黃河為界,再次請求講和修好。講和沒有成功。二十五,銀術可等人攻佔汴州。三十,宋國的少帝來到軍隊中,捨棄了青城。十二月二,少帝呈上奏表投降。太祖詔令元帥府道“:對於將帥士卒中立功的人,按他們的功勞高低給予提升獎賞。對於在戰鬥中犧牲、為王室大業而死的人,要厚厚地撫卹他們的家眷,封官贈爵務必從優從厚。”皇上派冒力到軍中犒勞宗翰、宗望,讓他握他們每個人的手以表示問。天會五年(1127)四月,宗翰等人帶着宋國兩個君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多人,以及王圭璋、寶印、袞冕、車輛、祭器、樂器、靈台、圖書等物品,與大軍一起北還。七月,皇上把鐵券賜給宗翰,除了反叛者之外,其他人都不予過問。另外又給宗翰豐厚的獎賞。
宗翰稟奏説河北、河東的府鎮州縣請求選擇以前官吏中能幹賢能的人加以任用,以安撫新近歸附的民眾。皇上派耶律暉等人跟宗翰一道去,並詔令黃龍府路、南路、東京路在部屬中各選出像耶律暉這樣的人派遣同去。宗翰趕赴洛陽。宋國董植帶兵到了鄭州,鄭州又叛變了。宗翰派各將攻擊董植的軍隊,重又佔領鄭州。之後,宗翰把洛陽、襄陽、潁昌、汝、鄭、均、房、唐、鄧、陳、蔡等地的居民遷到河北,並派婁室平定陝西州郡。這時河東的匪寇盜賊還很多,宗翰就分別留下將士,在河兩岸駐守,自己回師山西。昏德公寫信來説“:請把趙氏立為君長,讓他奉守職位、治理貢獻,民心必定歡喜,這是萬世的利益。”宗翰收到他的信卻沒有回覆。
康王派遣王師正奉領書表,秘密地寫信誘降契丹人和漢人。這些信被收穫來稟奏給太宗。太宗下詔討伐康王。河北諸將想要停止攻打陝西,而合力南下征伐。河東各將不同意,説:“陝西與西夏是近鄰,關係重大,不能收兵。”宗翰説“:當初與西夏國相約夾攻宋人,但西夏沒有答應。而耶律大石在西北,和西夏往。我捨棄陝西而到河北會師,他們必定認為我有急難。河北不值得擔憂,就該先對付陝西,平定五路,削弱西夏,然後攻取宋國。”宗翰大概有意向着夏人,商議了很久不能決斷,奏請皇上,皇上説“:對於康王構,應找到他所在的地方而去追擊。等平定宋國,應立像張邦昌那樣的人為藩輔。陝右地區,也不能放置一旁而不攻取。”於是婁室、蒲察統率軍隊,繩果、婆盧火監戰,攻佔陝西。銀術可駐守太原,耶律餘睹留守西京。
宗翰在黎陽津與東軍會合,接着在濮與睿宗會合。進兵到東平,宋朝的知府權邦彥棄家夜逃,宗翰收降東平城,在東平的東南方五十里處駐軍。又攻佔徐州。在這之前,宋人從長江、淮河運來的金幣都在徐州官庫,這時,被宗翰全部獲得,分給了各軍。襲慶府前來歸降。宋朝知濟南府劉豫獻出城池向撻懶投降。宗翰派拔離速、烏林答泰、馬五到揚州襲擊康王,沒走出一百五十里地,馬五就帶領五百騎兵先到了揚州城下。康王聞聽軍兵來了,已經在頭天渡江。這時,康王寫信請求保存趙氏社稷。在此以前,康王曾寫信給元帥府,稱“大宋皇帝構致書元帥帳前”而這時則降下大號,自稱“宋康王構謹致書元帥閣下”他在四月、七月寫的兩封信也都是這樣。元帥府答覆了他的信,招他歸降。此時,撻懶、宗弼、拔離速、馬五等人分路南伐。宗弼的軍隊渡江攻建康,進入杭州,康王乘船入海,阿里、蒲盧渾等人從明州向海中行了三百里,沒有追上康王。宗弼於是回軍。之後,宗翰想任用徐文謀劃征伐江南,睿宗、宗弼商議的意見不相投合,於是作罷。這些話記載在《劉豫傳》中。歸德叛亂,都統大礣裏前去將它平息。
起初,太宗封斜也為諳班極烈,天會八年(1130),斜也去世,這個職位長時間以來一直空着。熙宗是宗峻的兒子,也是太祖的嫡孫,宗乾等人不向太宗提議,而太宗也沒有立熙宗的意思。宗翰朝進京師,對宗幹説:“儲嗣的位子空虛了很久,合剌是先帝的嫡孫,應當立他,如果不早定下來,恐怕會授位給不應得到的人。宗翰夜不曾忘了這件事。”於是他與宗幹、希尹計議確定,入朝向太宗説了,再三請求恩准。太宗由於宗翰等人都是重臣,道義上不能強奪,於是聽從,就立熙宗為諳班極烈。由此,宗翰成為國論右極烈,兼做都元帥。
熙宗即位後,任命宗翰為太保、尚書令,管三省事,並封他為晉國王。他上書乞求辭官,熙宗不准許。天會十四年(1136),宗翰逝世,終年五十八歲。他被追封為周宋國王。正隆二年(1157),按慣例他被封為金源郡王。大定年間(1161~1189),改贈為秦王,諡號“桓忠”纎祭於太祖廟廷。
宗望,原名斡魯補,又叫斡離不,是太祖的第二個兒子。常常隨太祖征伐,跟從在左右。
都統杲攻克了中京,宗翰在北安州,抓獲遼國護衞習泥烈,得知遼主在鴛鴦濼,宗翰請求奉命去攻襲。杲離開青嶺,有三百多遼兵擄掠投降者的家中資產。宗望説“:若我抓到這些人,就可以審問出遼主所在地的情況。”於是他與宗弼率上百騎兵進發。騎兵大多疲乏,他獨自與馬和尚追趕越盧、孛古、野里斯等人,留下一個騎兵去催促後面的軍隊,於是他們奔馳而來擊敗敵軍,活捉五人。從而審問出遼主還在鴛鴦濼沒走,確實無疑,於是才進兵。宗翰夜不停加速行進,追趕遼主直到五院司,沒有追上。婁室等人追到白水濼,遼主逃往陰山。遼國的秦晉國王捏裏自己在燕京立位。新近歸降的州部,人心不穩固,杲派宗望去請太祖親臨軍隊。
宗望來到京師,百官入朝恭賀。皇上説“:宗望與千餘名騎兵跋涉數千裏追殺敵寇,應該嘉獎。”皇上宴請羣臣,十分歡快。宗望啓奏説:“現在雲中剛剛平定,各路遼兵還有數萬人,遼主還在陰山、天德之間,而捏裏卻在燕京自立帝號,新歸降的民眾,人心不穩固,因此諸將期望陛下駕臨軍中。”皇上説“:朕掛念軍隊遠征,把已定計劃給你們,又怎麼能全部符合戰時機遇。朕在六月初啓程。”等到了大濼西南地方,杲派希尹奏請把西南招討司的各部族遷徙到內地。皇上轉向羣臣問道“:遷徙各部應走哪條路?”宗望回答説:“中京殘敗,糧食供應不上,從上京走為好。然而,新歸降的人突然騷動起來,還沒歸降的人必定都會疑惑恐懼。勞動軍隊而又對人有害,損失太多。”上京也就是臨潢府。皇上於是把宗望的建議傳達下去,命令軍帥思量在適宜的時候行動。
君王聞知遼主在大魚濼,親自率兵一萬人去襲擊。蒲家奴、宗望率四千軍兵做前鋒,晝夜兼行,馬匹大多疲乏,在石輦驛追上遼主時,軍兵才到了一千人,遼軍則還有二萬五千人。正修築營壘,蒲家奴與諸將商議計策。餘睹説:“我軍還未齊集,人馬十分睏乏,不能作戰。”宗望説“:現在追上了遼主卻不及時出擊,等太陽落山後他逃掉,就來不及了。”於是出戰,短兵相接,遼兵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士兵都殊死作戰。遼主以為宗望兵少必定失敗,就與妃嬪們都從高處的土山下到平地來觀戰。餘睹指示給諸將看,説:“這是遼主的旗幟華蓋。如果聚集起來衝過去,就可以達到目的。”騎兵飛馳過去,遼主望見大驚,隨即逃走,遼兵跟着潰敗。宗望等人回兵。皇上説:“遼主逃得不遠,趕快追擊。”宗望帶一千多騎兵追擊,蒲家奴相繼其後。
太祖已經平定燕京,斡魯任都統,宗望任副都統,在陰山、青冢之間攻襲遼主。宗望、婁室、銀術可帶領三千軍兵分路進攻。快到青冢時,遇到泥濘道路,眾軍兵不能前進。宗望與當海的四個騎兵用繩索捆住遼國都統林牙大石,讓他做嚮導,一直來到遼主的營盤。當時遼主到應州去了,他的各個妃殯一見敵兵將至,都驚恐得要跑,宗望命手下把她們抓住。不久,後面的軍隊到達。遼國的太叔胡盧瓦的妃子,國王捏裏的次妃,遼國的漢夫人,以及他們的兒子秦王、許王,女骨、餘里衍、斡裏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裏衍,招討迪六,詳穩六斤,節度使孛迭、赤狗兒等等這些人,全部投降。繳獲車輛一萬多乘。只有梁王雅裏和他的長女趁軍中混亂時逃走,婁室、銀術可獲得他的左右車帳。軍隊行進到掃里門,宗望寫信招降遼主。
遼主從金城回來,得知他的族人、部屬都被俘虜,率五千多軍兵前來決戰。宗望用一千兵士擊敗了他。遼主在相距一百步的地方,逃跑了。宗望擒獲了遼主的兒子趙王習泥烈從及傳國王璽。追趕了二十多里路,全部得到了跟從他的馬匹,而照裏、特末、胡巴魯、背答另外獲得了牧馬一萬四千匹,車子八千輛。把傳國璽獻到皇上所在的地方,太祖説:“這是羣臣的功勞。”於是把玉璽揣在懷中,面向東方恭敬地拜謝天地,於是認真記錄各個將帥的功績,給予封賞。
遼主於是派謀盧瓦拿着兔鈕金印來請求投降。宗望接受金印,看上面的文字,乃是“元帥燕國王之印”宗望又寫信招他來,把石晉北遷的事告訴他。隨後派使臣去告訴夏國,表示和好,由此打消他們援救遼國的猶豫心情。宗望來到天德,遼國的耶律慎思投降。等到候人吳十回來時,都説夏國人接並護送遼主渡過大河了。宗望就傳遞檄文給夏國説“:如果真的想歸附我們,就應當按先前的告諭,把遼主押送來。假若猶疑背反,恐怕你們會後悔。”到遼國的秦王等人被俘獲來見太祖時,太祖嘉獎宗望的功勞,把遼國的蜀國公主餘里衍賞賜給他為。。。母與張覺作戰,在兔耳山大敗。皇上派宗望探問軍情,就帶。。母的軍隊討伐張覺,使瀕海各郡縣投降。宗望於是和張覺在南京城東戰。張覺戰敗,夜間逃奔宋國,這段事記載在《張覺傳》中。城裏的人抓住張覺的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前來進獻,宗望把他們殺掉了。他讓人把詔書宣讀給城中的張敦固等人,使他們出城投降,又派使者與張敦固一同入城收繳兵器。城中的人殺死使者,把張敦固立為都統,洗劫府庫,搶掠居民,據城防守。太宗獎賞宗望戰敗張覺的功績以及有功的將士,獎勵各有不同。起初,張覺逃奔宋國,進入燕京,宗望責備宋人收納反叛之人,並徵收軍糧。許久聽不到消息,宗望要寫信去催促,請求賜給一千道空名宣頭,增發信牌,安撫新降附的民眾。皇上下詔“:新歸附的長吏職員照舊。已命諸路轉運軍糧,勿督促宋國。發給銀牌十塊、空名宣頭五十道。至於遷、潤、來、隰四州遷徙到瀋州的人,等農事完畢恢復其各自原來職業。”又詔令鹹州給宗望的軍隊輸送粟米。
張敦固派出八千軍兵分四隊出戰,大敗。宗望再三傳達諭令,張敦固等人説“:曾經屢次抵抗,不敢就來投降。”宗望准許他們對闕門遙遙叩拜。張敦固就打開一扇城門。宗望讓。。母上奏這件事,皇上於是下詔赦免南京官民,不論罪責大小全部開釋,官員的官職依舊。另外下令有關部門減輕徭役賦税、勉勵耕種,邊疆的事情,一律由宗望決定。皇上又説“:商議要向宋國索要張覺以及逃亡的户口。聽説近年糧食不豐收,如果依照過去的標準征斂,恐怕民力匱乏,應算計糧食數量來徵收賦税。糧軍中若有願意做平民的人,讓他們恢復農家身份。大小事情要對軍帥講明,不要擅自上傳到朝廷。”皇上下詔書給宗望道“:選擇有功勞、賢能且有民眾聲望的人擔任南京留守和各個空缺官職,要寫清姓名官階報上來。”這時,遷、潤、來、隰四個州的居民圍山護寨的人很多,宗望請求挑選良吏去招撫,皇上應允了。
皇上把宗望召進宮…母攻克南京,兵士抓來偽都統張敦固,並殺了他,南京平定…母趕奔京師。這時,宗翰請求不要把山西地盤割讓給宋國,斡魯也這樣講…母上奏評論説宋國有違背盟約的先例,不能不防備。等宗望軍隊回師,皇上説:“向宋國徵收歲幣,把二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匹絹分賜給你的軍隊以及六部的東京各軍。”宗望到了軍中,有三千宋兵從海路上來,攻破九座營寨,殺死馬城縣守將節度使度盧斡,奪取了他的銀牌、兵器以及戰馬後離去。宗望索要户口,宋人不給,而且聽説童貫、郭藥師在燕山練軍隊。宗望奏請皇上要攻伐宋國,説道:“假如不先平定宋國,恐怕將成為後患。”宗翰也這麼説。因此攻伐宋國的策略,其實由宗望開始。
宗望任南京路都統,。。母為副都統,從燕山路去攻打宋國。宗望稟奏道“:。。母對我來説是叔父,請陛下任命。。母為都統,讓臣監戰。”皇上應允,讓宗望監督。。母、劉彥宗兩支軍隊的戰況。宗望來到三河,在白河戰敗郭藥師的四萬五千軍兵,蒲莧在古北口打敗三千宋兵,郭藥師投降。接着攻取燕山府,全部收繳敵軍兵械,以及戰馬上萬匹、鎧甲五萬副、兵卒七萬人,各個州縣都被平定。宋朝的中山守將王彥、劉璧率二千軍兵來歸降。蒲察、繩果帶着三百個騎兵在狹窄險要的地方與中山的三萬人相遇,奮力搏鬥,結果戰死。術烈速、活裏改的軍隊相繼趕到,殺死二萬多敵兵。宗望打敗宋國真定的軍兵五千人,於是攻克信德府,駐紮在邯鄲。宋朝的李鄴請求重修舊好。宗望留在軍中不派人去回覆此事。
自從郭藥師投降以後,我軍更加知道宋國的情況虛實。宗望請求讓郭藥師擔任燕京留守。到董才投降之後,我軍更加了解宋國的地理狀況。宗望請求讓董才執管軍中事務。太宗賞賜他們都姓完顏氏,並把金牌付給他們。
天會四年(1126)正月三,各路軍隊渡過黃河,攻取滑州。宗望派吳孝民進入汴州,拿詔書詢問收納平州張覺的事情,命令他們把童貫、譚稹、詹度押送過來,以黃河為界限,留下人質納貢奉。七,各路軍隊圍攻汴州。宋朝少帝請求做伯侄國,獻出人質,割讓土地,增歲幣,請求講和。於是宋朝割讓了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寫信使用伯侄禮節,把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作為人質。沈晦帶着誓約文書、三鎮地圖來到軍中,納歲幣、割讓土地都依照訂立的盟約去做,這些記載在關於宋國的篇章中。
二月初一,與宋朝講和,撤退到孟陽。當天夜晚,姚平仲的四十萬軍兵前來偷襲。偵察的騎兵發覺,宗望分派諸將擊,大敗姚仲平的軍隊,再次進攻汴州城,質問他們起兵的罪狀。少帝十分恐慌,派宇文虛中前來申辯説:“當初不知道這事,而且現在就要治他的罪。”宗望停下不再進攻,改把肅王趙樞當作人質,把康王趙構放回去。軍隊返回時,河北兩鎮攻不下來,宗望於是分派軍隊去征討。
宗望撤消了常勝軍,還給燕人田中產業,命將士分別屯駐在安肅、雄、霸、廣信等州境內。宗望回到山西。不久,他擔任了右副元帥,有功的將士分別受到不同的提升獎賞。
過了沒多長時間,宋朝的少帝寫信勸誘餘睹,蕭仲恭把這封信獻出來,太宗詔令再次征伐宋朝。八月,宗望會集各將領,從保州出發。耶律鐸在雄州打敗三萬敵兵,殺死一萬多人。那野在中山打敗七千宋軍。高六、董才在廣信戰敗三千宋兵。宋朝種師閔的軍隊四萬人駐守井陘,宗望把他們殺得大敗,奪取了天威軍。東向回師,又攻克真定,殺掉知府李邈,得到户口三萬,收降了五個縣。隨後從真定趕赴汴州。
十一月七,宗望到達黃河邊上,降伏魏縣。各路軍隊渡河,留下諸將分別從大名地區出發。收降臨河縣後,行至大名縣,德清軍、開德府都被攻克。阿里刮帶領三千騎兵先趕奔汴州,在路上打敗宋軍六千人。奪下胙城,抵達汴州城下,消滅上千宋兵,活捉了數員宋將。宗望趕到汴州,分派諸將阻擋宋朝的援兵,奔睹、那野、賽剌、台實接連戰敗宋國援兵。閏十一月一,宋兵一萬人從汴城中出來作戰。宗望選出強勁勇士五千人,派當海、忽魯、雛鶻失擊敗了宋兵。二,宗翰從太原到汴州會集軍隊。二十五,攻佔汴州。三十,宋少帝來到軍前。十二月二,少帝上表奏請投降。皇上派勖到軍中犒賞宗翰、宗望,讓勖握他們的手以表示勞。天會五年(1127)四月,宗望等人帶着宋朝的兩個君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多人,以及皀璋、寶印、袞冕、車輛、祭器、大樂、靈台、圖書,與大軍北還。
宗望分派諸將鎮守河北。董才收降了廣信軍以及附近的縣鎮。宗望於是往西到涼陘去。皇上詔令宗望道“:自黃河以北,現在已經劃開,深念有的百姓因為見城池被摧殘才抗拒命令進行堅守,傳下指令要招集他們給予安撫保全。倘若堅持不改,自然就要進行征討。如果各軍中有人敢於俘虜掠奪獲取私利,肆意毀壞,應當受到懲罰。”當月,宗望逝世。天會十三年(1135),他被封為魏王。皇統三年(1143),他被進封為許國王,又改封為晉國王。天德二年(1150),受贈為太師,加封為遼燕國王,纎祭於太宗廟廷。正隆二年(1157),被依例降低封號。大定三年(1163),改封為宋王,諡號“桓肅”宗望的兒子是齊、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