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年正月己丑朔,以皇太子喪不御正殿,羣臣詣便殿稱賀。宋、高麗、夏使詣皇極殿遙賀。乙巳,萬壽節,如正旦儀。三月辛卯,以尚書左丞勖為平章政事,殿前都點檢宗憲尚書左丞。丁酉,太皇太后唐括氏崩。己酉,封子道濟為魏王。
五月丁巳朔,京兆進瑞麥。癸亥,上致祭太皇太后。甲申,初立太廟、社稷。六月己酉,初置驍毅軍。七月丙寅,上致祭太皇太后。庚辰,太原路進獬豸並瑞麥。
八月辛卯,詔給天水郡王孫及天水郡公婿俸祿。丙申,老人星見。乙巳,諡太皇太后曰欽仁皇后。戊申,葬恭陵。十二月癸未朔,有食之。
四年正月癸丑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甲寅,詔以去年宋幣賜始祖以下宗室。己未,以宋使王倫為平州轉運使,既受命,復辭,罪其反覆,誅之。乙丑,陝西進嘉禾十有二莖,莖皆七穗。己巳,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乙亥,上祭欽仁皇后,哭盡哀。二月癸未,上如東京。丙申,次百泊河水。丁酉,回鶻遣使來賀,以粘合韓奴報之。
五月辛亥朔,次薰風殿。六月辛巳朔,有食之。
七月庚午,建原廟於東京。八月癸未,殺魏王道濟。九月乙酉,上如東京。壬子,畋於沙河,虎獲之。乙卯,遣使祭遼主陵。辛酉,詔薰風殿二十里內及巡幸所過五里內,並復一歲。癸酉,行台左丞相張孝純薨。十月壬辰,立借貸饑民酬賞格。甲辰,以河朔諸郡地震,詔復百姓一年,其壓死無人收葬者,官為斂藏之。陝西、蒲、解、汝、蔡等處因歲飢,民典僱為奴婢者,官給絹贖為良,放還其鄉。十一月己酉,上獵於海島。十二月甲午,至東京。
五年正月丁未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癸亥,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二月乙未,次濟州水。三月戊辰,次天開殿。五月戊午,初用御製小字。壬寅,以平章政事勖諫,上為止酒,仍佈告廷臣。六月乙亥朔,有食之。
八月戊戌,發天開殿。九月庚申,至自東京。十月辛卯,增諡太祖。閏月戊寅,大名府進牛生麟。壬辰,懷州進嘉禾。十二月戊申,增諡始祖以下十帝及太宗、徽宗。丁巳,赦。
六年正月辛未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申,封太祖諸孫為王。乙亥,畋於謀勒。甲申,還京師。丁亥,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庚寅,以邊地賜夏國。壬辰,如水。帝從禽,導騎誤入大澤中,帝馬陷,因步出,亦不罪導者。乙未,封偎喝為王。二月丙寅,右丞相韓企先薨。
三月壬申,以阿離補為行台右丞相。四月庚子朔,上至自水。以同判大宗正事宗固為太保、右丞相兼中書令。戊午,行台右丞相阿離補薨。五月壬申,高麗王楷薨。辛卯,以左宣徽使劉筈為行台右丞相。
六月乙巳,殺宇文虛中及高士談。乙丑,遣使弔祭高麗,並起復嗣王晛。九月戊辰朔,以許王破汴,睿宗平陝西,鄭王克遼及婁室、銀術可皆有大功,併為立碑。戊寅,曹王劉豫薨。是歲,遣粘割韓奴招耶律大石,被害。
七年正月乙丑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辛巳,萬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癸未,以西京鹿囿為民田。丁亥,太白經天。三月戊寅,高麗遣使謝弔祭、起復。四月戊午,宴便殿。上醉酒,殺户部尚書宗禮。六月丁酉,殺橫海軍節度使田瑴、左司郎中奚毅、翰林待制邢具瞻及王植、高鳳廷、王效、趙益興、龔夷鑑等。
七月己巳,太白經天,曲赦畿內。九月,太保、右丞相宗固薨。以都元帥宗弼為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行台尚書省事如故,平章政事勖為左丞相兼侍中,都點檢宗賢為右丞相兼中書令,行台右丞相劉筈、右丞蕭仲恭為平章政事,李德固為尚書右丞,秘書監蕭肄為參知政事。十月壬子,平章行台尚書省事奚寶薨。十一月癸酉,以工部侍郎僕散太彎為御史大夫。乙亥,兵部尚書秉德進三角羊。己卯,詔減常膳羊豕五之二。癸未,以尚書左丞宗憲為行台平章政事,同判大宗正事亮為尚書左丞。十二月戊午,參知政事韓昉罷。兵部尚書秉德為參知政事。
八年正月庚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丙子,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二月壬子,以哥魯葛波古等為橫賜高麗、夏國使。甲寅,以大理卿宗安等為高麗王晛封冊使。乙卯,上如天開殿。四月戊子朔,有食之。辛丑,遣參知政事秉德等為廉察官吏。庚戌,至自天開殿。甲寅,《遼史》成。六月乙卯,平章政事蕭仲恭為行台左丞相,左丞亮為平章政事,都點檢唐括辯為尚書左丞。高麗遣使謝封冊。
七月乙亥,御史大夫僕散彎罷,以侍衞親軍都指揮使阿魯帶為御史大夫。戊寅,以尚書左丞唐括辯奉職不謹,杖之。八月戊戌,宗弼進《太祖實錄》,上焚香立受之。庚子,以尚書左丞相勖領行台尚書省事,右丞相宗賢為太保、尚書左丞相。丙午,以行台左丞相蕭仲恭為尚書右丞相。閏月庚申,宰臣以西林多鹿,請上獵。上恐害稼,不允。丙寅,太廟成。九月丙申,尚書左丞唐括辯罷。以左宣徽使稟為尚書左丞。十月辛酉,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越國王宗弼薨。
十一月壬辰,太白經天。乙未,左丞相宗賢、左丞稟等言,州郡長吏當並用本國人。上曰:“四海之內,皆朕臣子,若分別待之,豈能致一。諺不云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國及諸人,量才通用之。”辛丑,以尚書左丞相宗賢為左副元帥,平章政事亮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參知政事秉德為平章政事。庚戌,左副元帥宗賢復為太保,左丞相、左副元帥如故。十二月乙卯,以右丞相蕭仲恭為太傅、領三省事,左丞相亮為尚書右丞相。乙亥,以左丞相宗賢為太師、領三省事兼都元帥。
九年正月甲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戊戌,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宗賢罷。領行台尚書省事勖為太師、領三省事,同判大宗正事充為尚書左丞相,右丞相亮兼都元帥。庚子,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寅,左丞相充薨。丙午,以右丞相亮為左丞相,判大宗正事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左副元帥宗為都元帥,南京留守宗賢為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己酉,宗賢復為太保、領三省事。
二月甲寅,會寧牧唐括辯復為尚書左丞,尚書左丞稟為行台平章政事。三月癸未朔,有食之。辛丑,以司空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左丞相亮為太保、領三省事。
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有火入上寢,燒幃幔,帝趨別殿避之。丁丑,有龍鬥於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風壞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飄揚十數里,死傷者數百人。五月戊子,以四月壬申、丁丑天變,肆赦。命翰林學士張鈞草詔,參知政事蕭肄擿其語以為誹謗,上怒,殺鈞。是,曲赦上京囚。庚寅,出太保、領三省事亮領行台尚書省事。戊申,武庫署令耶律八斤妄稱上言宿直將軍蕭榮與胙王元為黨,誅之。
六月己未,以都元帥宗為太保、領三省事兼左副元帥,左丞相宗賢兼都元帥。八月庚申,以劉筈為司空,行台右丞相如故。宰臣議徙遼陽、海之民於燕南,從之。侍從高壽星等當遷,訴於後,後以白上,上怒議者,杖平章政事秉德,殺左司郎中三合。九月丙申,以領行台尚書省事亮復為平章政事。戊戌,以右丞相宗本為太保、領三省事,左副元帥宗領行台尚書省事,平章政事秉德為尚書左丞相兼中書令,司空劉筈為平章政事。庚子,以御史大夫宗甫為參知政事。
十月乙丑,殺北京留守胙王元及弟安武軍節度使查剌、左衞將軍特思。大赦。癸酉,以翰林學士京為御史大夫。十一月癸未,殺皇后裴滿氏。召胙王妃撒卯入宮。戊子,殺故鄧王子阿懶、達懶。癸巳,上獵於忽剌渾土温。遣使殺德妃烏古論氏及夾谷氏、張氏。十二月己酉朔,上至自獵所。丙辰,殺妃裴滿氏於寢殿。而平章政事亮因羣臣震恐,與所親駙馬唐括辯、寢殿小底大興國、護衞十人長忽土、阿里出虎等謀為亂。丁巳,以忽土、阿里出虎當內直,命省令史李老僧語興國。夜二鼓,興國竊符,矯詔開宮門,召辯等。亮懷刀與其妹夫特廝隨辯入至宮門,守者以辯駙馬,不疑,內之。及殿門,衞士覺,刃劫之,莫敢動。忽土、阿亮出虎至帝前,帝求榻上常所置佩刀,不知已為興國易置其處,忽土、阿里出虎遂進弒帝,亮復前手刃之,血濺滿其面與衣。帝崩,時年三十一。左丞相秉德等遂奉亮坐,羅拜呼萬歲,立以為帝。降帝為東昏王,葬於皇后裴滿氏墓中。貞元三年,改葬於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兆域。大定初,追諡武靈皇帝,廟號閔宗,陵曰思陵。別立廟。十九年,升祔於太廟,增諡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二十七年,改廟號熙宗。二十八年,以思陵狹小,改葬於峨眉谷,仍號思陵。詔中外。
贊曰:熙宗之時,四方無事,敬禮宗室大臣,委以國政,其繼體守文之治,有足觀者。末年酗酒妄殺,人懷危懼。所謂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馴致其禍,非一朝一夕故也。
譯文熙宗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名叫亶,本名叫合剌,是太祖阿骨打的長孫,景宣皇帝的兒子。母親是蒲察氏。天輔三年(1119)己亥歲出生。
天會八年(1130),諳班極烈杲逝世,太宗很長時間沒有決定接替人選。十年(1132),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左監軍完顏希尹入朝,和宗幹商議説“:諳班極烈的位子空了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不早些定下人選,恐怕會授給不應該授予的那個人。合剌,是先帝太祖的嫡親長孫,應當擁立他。”他們互相約好一起再三向太宗稟奏請求,太宗才依從了他們。四月九,太宗皇帝詔令:“爾是太祖的嫡孫,所以命令爾為諳班極烈,當不要再説自己年齡幼小,在兒童遊戲中玩樂,只看重德行。”諳班極烈這個職務,太宗曾經當過這個官,到了登上大位,把這個職務任命給他的弟弟杲。杲逝世了,皇帝議定這個官是儲備留作承嗣皇位的,所以這樣任命。
天會十三年(1135)正月二十四,太宗逝世。二十五,諳班極烈。。即皇帝位。二十九,詔告中外。並詔令公家、私人一律止喝酒。二十四,派遣使者到齊、高麗、夏國告知太宗逝世,以及。。即位的事,仍然詔令齊國從今往後稱臣不要稱子。
二月乙巳,追加諡封太祖的皇后唐括氏叫聖穆皇后,裴滿氏叫光懿皇后。追加冊封太祖的妃子僕散氏叫德妃,烏古論氏叫賢妃。辛酉,把太祖改葬在和陵。
三月六,齊、高麗兩國派使者前來弔唁祭奠太宗。七,尊諡大行皇帝號稱文烈,廟號太宗。十二,將太宗安葬在和陵。二十一,任命國論右極烈、都元帥宗翰為太保,領三省事,並封為晉國王。二十五,詔令賜各國使臣宴會,不舉行奏樂。
四月十五,齊、高麗兩國派遣使者前來祝賀皇帝即位。二十三,昏德公趙佶逝世,派人去祭奠以及贈送辦喪事用的財物。當月,熊嶽縣普降甘。
五月十一,左副元帥宗輔逝世。
九月二,追尊皇帝的父親豐王為景宣皇帝,廟號叫徽宗;追尊皇帝的母親蒲察氏為惠昭皇后。八,尊封太祖的皇后紇石烈氏、太宗的皇后唐括氏都為太皇太后,詔告中外。十五,將徽宗以及惠昭皇后改葬在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