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實驗室的危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鴻基微笑着審向那個小憋子,受到了皇帝的眼米,他頓時汗浹背:“你叫什麼名字?”
“回皇上,微臣…微…臣,不,小人姓王,名夫之。”
“王夫之,好名字。”李鴻基拍了拍王夫子的肩膀,王夫之頓時一矮,差點攤到了地上“你什麼時候進入科學院,現在擔任什麼職務?”王夫之總算鎮定了一點:“回萬歲,小人進科學院兩年了,現在是孫院長的助手。”李鴻基沒想到王夫之如此年輕,竟然是孫元化的助手,自己記得三年前孫元化的助手是方以智,這個人如此年輕能得到孫元化的看重,顯然是可造之材。
“不用擔心,朕不會因為別人的無心之失而處罰人,你如此害拍,可是心裏認為朕是不分青紅皂白之人。”這話讓王夫之嚇了一大跳,結結巴巴起來:“臣…臣…小人不…不敢。”
“你既然是孫院長的助手,那麼稱臣就可以,不必稱小人了。”
“臣遵旨。”看到王夫之漲紅着臉,李鴻基還想再拷問他幾句,孫元化忙為自己的助手解圍:“皇上大駕光臨,臣未能遠,還請皇帝恕罪。”孫元化口裏説着恕罪,臉上可沒有半分要皇帝恕罪的意思,雖然和李鴻基説話,心思卻還是放在實驗台上。
為了得到電燈地進展情況。李鴻基也顧不得孫元化心不在焉,笑着問道:“初陽先生,這些燈泡可是用鎢作的燈絲。”
“正是。除了鎢還有竹絲,咦,你是怎麼知道的。”孫元化突然拍了一下腦袋:“皇上。微臣該死。差點忘了電燈皇上地筆記上早有記載。
當初李鴻基剛剛穿越時。曾花了數月的時間,將自己瞭解的有用東西全部用筆記了下來,李鴻基記這些東西時毫無規律,完全是想到什麼東西就記什麼,有些比較詳細,有些卻是簡略地很。其間還有一些重複,林林總總地記了厚厚地三大本。
這些東西相對於當時來説,許多都是不可思議之事,李鴻基自然不會讓其他人看到。而是帶在身邊作為最重要的東西保管,偶爾想起了什麼又記了下來,孫元化來到商洛後,李鴻基從自己所記的筆記中慢慢檢出需要的東西丟給孫元化研究。
蒸汽機、火車、鐵路莫不是如此,正是得到了李鴻基筆記的指點,商洛才能在蒸汽機制造出三年後就能建成一條可以營運的鐵路。
其中電燈地知識數年前李鴻基就給過孫元化,不過,當時孫元化並沒有重視,這大大超出了當時孫元化的理解範圍,蒸汽機造出來後,孫元化檢驗到了電的存在,製造出了發電機,充電電池,才相信電燈可能確有其事,不過,隨後的時間他又全力投入到研製火車中去,電力地研究就停了下來。
火車造出來之後,孫元化重新翻看李鴻基給他的筆記,想到如果真能造出電燈,那火車在夜晚也能開動,等於速度增加了一培,趕忙研究起來,這一研究就是數月時間。
孫元化投入研究中後,恨不得一刻時間也不離開自己的實驗室,聽到皇帝到來,他完全忘了是從皇帝筆記本中後記錄的方法才製造出電燈,反而非常反皇帝有可能打攪到他的研究,才不願意去接皇帝。
此時孫元化記起正是從皇帝那裏得到電燈的製造方法,臉頓時恭敬了很多:“皇上,微臣試驗過非常多的材料,結果還是發現作鎢做的最好,其次竹絲,皇上真神人也。”唐軍的玻璃生產已經是成工藝,要用玻璃吹製出燈泡並不麻煩,麻煩的是如何使他密閉,如何分離出惰氣體,並將惰氣體充到玻璃中,有了蒸汽機的先例,孫元化幾經努力,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
在沒有橡膠和塑料的情況下,要做到氣體密閉是很困難的事,三年前孫元化製造蒸汽機時就為蒸汽大量漏傷透了腦筋,後來孫幼蘩偶然發現一種胭脂的粘着力強,兼有熱塑和熱固,是理想的密閉材料,順藤摸瓜,終於找到了製作密閉材料的好辦法。
這種胭脂是一種鮮紅的無毒粉末,還可以作為良好的食用紅素,當然通常的做法是當成胭脂使用,產於一個雲南商人手中,已有數百年曆史,這種胭脂是上品,非富貴人家的女眷用不起,一小靶就要上十兩銀子。
若要拿這種胭脂直接作密閉材料使用,實在太過昂貴,唐軍所需可是成堆成堆的原料,無論如何也用不起,只能找到生產這種胭脂的原料,自己生產,只是當時雲南尚在弘光朝手中,那家產胭脂的商人將這種胭脂當成看家之寶,從正規渠道無論如何也得不到胭脂的生產過程。
孫元化只得將此事呈了上去後,請求李鴻基解決,李鴻基顧不得當時正在四川打仗,直接從前線的特種兵中調了一百多人從四川進入雲南,控制了那家商人的全家老小,威脅利誘後終於得知了這種胭脂的做法。
原來這種胭脂提取的一種蟲子的分秘物,這種蟲子後來被叫成紫膠蟲,它分秘出來的東西叫紫膠,紫膠的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印度梵文經《阿闊婆吠陀》已有關於紫膠蟲、紫膠和紫膠用途的記述。中國在三世紀時也有關於紫膠的記載,是昆蟲的產物,可用以染絮物。
紫膠蟲的幼蟲在湧散後,寄宿在枝條上,選擇而多汁的部位定居,用口針入枝條韌皮部取食,這時幼蟲體壁上的膠椽開始泌膠。泌膠量隨蟲體生長而增多。並在蟲體外形成膠殼。
每個膠殼有兩個臂孔,一個突孔,是膠蟲呼∨和配地通道。紫膠原膠主要靠雌成蟲分泌。蟲體上有許多蠟腺泌蠟。蠟絲有防止孔口被膠堵的作用。突孔的排物味甜而形似珠,稱。
胭脂地製取正是收取紫膠蟲的分秘物,紫膠蟲從幼蟲湧散(幼蟲從母體孵化腔向外爬行的現剃到下一代幼蟲開始湧散口為一個世代。一年可以完成二個世代。因此這種紫膠蟲可以放養。每年可以收膠各二次。
收取紫膠時將不作種膠地膠枝在幼蟲孵化前7~10天以內砍下收膠。採得地膠塊放在陰涼通風處陰乾,陰乾後將原膠破碎,通過篩選除去大部分蟲屍枝、泥沙等機械雜質,然後在洗桶中加水攪拌和漂洗。通常在後期加入少量助洗劑,如純鹼或硼砂加燒鹼,而以後者地產品顏較好,再經過一系列加工後。就變成了通紅的胭脂。這種胭脂其實就是提純了的紫膠。
紫膠樹脂有着粘着力強、堅韌、光澤好、對紫外線穩定、電絕緣能良好、耐高壓電弧、兼有熱塑和熱固等優點,能溶於醇和鹼,耐油、耐酸、對人無毒和刺,後世紫膠的作途更為廣泛。可用作清漆∽光劑、膠粘劑、絕緣材料和模鑄材料等。
唐軍當然不需要把紫膠提純成胭脂,得到這種紫膠蟲後,唐軍從雲南大量高價收取紫膠,並從雲南將紫膠蟲引到四川,給農户養殖。
紫膠蟲寄主樹種及其生長情況直接影響到紫膠蟲的生長髮育、泌膠量和膠的質量,幸虧這種紫膠蟲並不是太挑食,在雲南發現地紫膠蟲寄主樹有數百種,其中以蝶形花科最多,桑科次之。常用的有三十多種,較好的有七八種和鈍葉黃檀、南嶺黃檀等,這種樹木在四川也有生長,完全可以用來養育紫膠蟲。
正是有了紫膠蟲,唐軍的蒸汽機,火車才會發展順利,而且發明電燈,沒有紫膠作為絕緣體也是不可想象之事,這種小小地紫膠蟲是唐軍科技進展的基礎,有了它們,李鴻基至少短時間內不必去尋找橡膠,化工品來發展工業。
隋氣體的分離卻全是方以智的功勞。方以智酷愛物理,在另一個時空中,他在無人指點的情況下,自己提出了氣光波動説,對於光的反和折,聲音的發生、傳播、反、隔音效應,對於散,對於煉焦、比重、磁效應等諸多問題都有的記述,都領先於同代人。
他到了商洛後,馬上就如魚得水,很快就將自己打算做密諜的使命丟得光,一頭扎到各種研究中,蒸汽機、火車、發電機等重大項目,方以智都參與進去,併發揮了很大作用。
孫元化製造出電燈以後,不相信燈絲一定要用鎢來製造,他已實驗過數百種不同的材料,結果沒有一種材料使用壽命能夠達到用鎢的哪怕百分之一。孫元化只得停止繼續試用其他新材料,而把所有的實驗都放在鎢和竹絲身上。
此時他看着李鴻基言又止,最後還是忍不住發問:“皇上,這些東西莫非前人早已做出過。”當初為了留下孫元化,李鴻基編派了從師一個隱士的藉口,拿出了許多超過孫元化所學的知識,孫元化一直深信不疑,才心甘情願為李鴻基所用,如今李鴻基給他研究的東西一樣比一樣神奇,火車、電燈這些東西如果是沒有實物,很難描繪的如此準確。
這些東西建出來要花費多少銀錢不説,象火車這種龐然大物很難保密,可是自古到今從來沒有這樣的記載,這讓孫元化百思不得其解。
李鴻基搖頭:“朕也不知,只是從書本得來而已。”想起被皇帝之師所帶走的書籍,孫元化大為慨,突然想到一事,臉上不由一喜:“皇上如今富有四海,何不下旨全國尋找帝師。”這本來就是一個虛構的人,你叫我如何尋找,李鴻基忙道:“家師不喜人打攪,朕若大張棋鼓尋找,反而不美,今朕造出如此多的東西,恐怕已惹他老人家不喜。”兩人的對話眾人聽得莫明其妙,只是誰也不敢嘴,見孫元化出一臉遺憾的樣子,李鴻基忙把話題轉移:“初陽先生,電燈的進展如何,是否可以大量製造。”聽到李鴻基問起電燈,孫元化頓時湧起了滿面紅光:“幸賴皇上指點,如今已經連續亮了十三天了,不過還沒有測試完全,等測試完全再製造不遲。”李鴻基聽到電燈已連續亮了十幾天,喜道:“不用測試完,可以可以邊測試邊製造。”電炮能連續亮十幾天,已完全勝過使用蠟燭、油燈,而亮度更非是蠟燭、油燈可比,孫元化卻不願還沒有測試完就開始生產,正要反對,突然傳來“啪”的一聲響,接着又是一陣滋滋的聲音響起,室內的燈光閃爍起來。
眾人連忙向聲音處看去,只見一人的手搭在一個燈座上,上面的電燈已經破碎,人手直接和導線相連,頓時火花四濺,李鴻基仔細一看,觸電之人正是拓養坤,他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道:“快,停止電源。”跟在拓養坤身後的人都是茫然不解,他們突然看到火花四濺時都嚇了一大跳,幾人看到拓養坤頭髮豎起,身體不住搖擺,也知道他不妙,連忙伸手過去拉,這下好了,李萬成、田見秀、高傑幾人也連一在起,全身發抖,擺不得。
更危險的是室內還有許多導線,有些導線有的布上了紫膠絕緣,還有一些卻是完全,這裏的研究人員都深知電力的厲害,而跟李鴻基一起來的朝中重臣卻毫不知情,若是再有人碰到地上的導線,那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李鴻基只覺得頭皮發麻,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他本不知道孫元化已經將電燈發明了出來,實驗室還佈滿了導線,孫幼蘩又沒有説明,進來後只顧着和孫元化説話,沒有提醒眾人注意,而偏偏那些研究人員也只顧着拜見皇帝,更是沒有想起要其他人不要亂碰。
若是再等上個片刻,自己的手下大將就要成為觸電而死的第一人了,李鴻基無奈,快步走到拓養坤面前,伸腿在拓養坤的腿上重重一踢“砰”的一聲,拓養坤等人向後跌去,同時實驗室的燈光一黑,發動機的轟鳴聲也停了下來,總算有研究人員及時關閉了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