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大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俗話説“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明一代,由於實行軍屯制,衞所兵父子,兄弟同時當兵是常見之事,應天府的這兩萬官兵有一大半出自於衞所,軍中的父子,兄弟當然不在少數,軍官們對掉隊,暈過去的士兵慘酷無情,終於起了士兵的憤怒。
前方的一個張姓士兵累暈過去後,當軍官想將這名士兵殺死丟棄時,反而被他的兩個兄弟殺死,自知闖了大禍的兩兄弟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鼓動其他士兵一起跟着造反。
士兵們又飢又累,而軍官騎在馬上,對他們又打又罵,心中早已憋了一團怒火,兩人稍一鼓動,其他人馬上羣起響應,將身邊的軍官拉下馬來殺死,這股動亂越鬧越大,很快捲進去了數千名士兵。
後面的軍官已發現了不對,及時將叛亂的士兵隔開,才沒有讓整個隊伍亂起來,只是雙方形成了對持,隊伍當然不可能再前進。
得到前方的情景,朝中的重臣都圍到了馬車旁,等弘光帝拿出主意,弘光帝茫然無措,惶急的道:“各位愛卿,如何是好?”馬士英惡狠狠的道:“這些刁民目無君王,全部殺了。”姜曰廣連忙道:“不行,這數千人非同小可,若是起他們的死志,就是把他們殺了,必定損失慘重,何況沒有造反之人,同情他們者必有不少,若加入其中。説不定反受其亂。到時叛亂越來越大,如果皇上有損傷,誰人能擔當?”朱由崧打了一個冷顫,照馬士英的做法,姜曰廣説地大有可能發生,馬士英其實也知自己所説不可能,説得只是氣話而已。見姜曰廣反對,便不再開口。
高弘圖在旁邊道:“萬歲,昔安祿山進京時。唐明皇在出行途中也遇到過士兵叛亂,不得已,唐明皇下令誅滅了引起叛亂地貴妃兄妹,並赦免了參與叛亂的士兵罪行,唐明皇才得以繼續前行,萬歲可以照此辦理。”眾人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朱由崧得傳下旨意,全軍暫時休整半個時辰。前面參與叛亂的士兵只要停止對抗,全部赦免,其中包括領兵的張氏兩兄弟。
大明畢竟有數百年的統治基礎,皇帝的話對普通士兵還是很有威信力,聽到可以休息,又赦免了自己以前的罪行時,大多數士兵都選擇了順從,任由張氏兄弟再鼓動也無用,少部想借機生事之人見無人跟隨,也乖乖的放下了兵器。
一場叛亂總算消彌於無形。不過,全軍也只得在拓塘鎮停了下來,過了半個時辰後,士兵們依然不願前進,朱由崧無法,只得答應再休息半個時辰。
時間漸漸地過去,遠處突然伸起了一股煙塵,這股煙柱越來越大,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必定是一大股騎兵在行進,看樣子正是衝着皇帝的行轅而來。
前方已有人大聲喊道:“唐軍來了!唐軍來了!”姜曰廣、馬士英等人都還在皇帝的身邊。當然也發現了這股煙塵,弘光朝不可能有這麼多的騎兵來接應皇帝,那麼唯一可能來的就是敵人,所有人都驚慌起來。朱由崧更是大喊:“快逃,快逃!”聽到皇帝的吩咐。車伕正要將馬車啓動,姜曰廣將車攔住:“萬歲,不可逃走,這隊騎兵足有數千人,若是萬歲丟下大隊,輕易就會被唐賊追到,到時沒有將士們的保護,萬歲如何能夠逃?”朱由崧嚇得更是大哭:“如何是好,朕該如何是好?”姜曰廣道:“請萬歲下令,全軍馬上結陣對抗,只要到了天黑,臣等自然可以護着萬歲衝出去。”朱由崧如同撈到了一救命稻草,哪裏還能顧得了其他:“好!愛卿忠心可嘉,朕地安危就給你了。”得到皇帝的授權,姜曰廣馬上大聲發佈命令,將成一字長蛇陣的明軍收擾,搶佔山頭,眾人雖然剛才是懶洋洋的,看到唐軍馬上就要來了,都慌亂起來,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姜曰廣的命令來得正是時候,士兵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結起來,不一會兒,大部分人已經結隊完成,不再是被騎兵一衝就散的長蛇陣。而且將附近的山頭全部搶佔成功。
前面的騎兵越來越近了,明軍已可以看到唐軍身穿的黑衣黑甲,隆隆地馬蹄聲更是震耳聾的傳了過來,明軍士兵雖然一個個臉發白,所幸都緊握着手中的兵器,沒有一個人逃離,大家都明白,面對敵人的騎兵,如果想逃離大隊,那和找死沒有什麼分別。
姜曰廣鬆了一口氣,幸虧遠處沒有什麼高山阻檔,及時發現了唐軍的騎兵,讓自己有時間結陣,否則發現稍晚一點,局面就不可收拾。
拓塘鎮兩面臨水,明軍腳下也多是丘陵,這個地形對以步兵為主的明軍來説更為有利一些,弘光帝的車駕已經被趕到了一個小山上,圍繞着這個小山。明軍已結成了一個圓陣,這也是姜曰廣有信心將時間拖到夜晚的原因,若是在平原和唐軍遇上,這仗就不用打了。
轉眼間唐軍的前鋒離明軍只有數百米了,遠處就象一片烏雲一樣象明軍壓了過來,明軍的長槍兵在前,將中間地道路擋住,而兩側的山頭布有數千弓箭手,他們大多在小山的半以上,如果唐軍膽敢衝擊路上的騎兵,山上地弓箭手會毫不客氣的發長箭。
過來地唐軍顯然也看到了這個情況,前頭的一名將領揚了揚手,止住了隊伍,一陣唏嚦嚦的馬聲過後。數千名騎兵組成地滾滾洪頓時停了下來。揚起地灰塵飄到了明軍的陣營中。
普通的明軍士兵都是心頭一緊,握着兵器的手不由顫抖起來,唐軍起兵以來,都保持了戰無不勝的神話,無論是面對以前的官軍,還是蒙古人,滿人,唐軍都如同風捲慘雲一般,如今輪過自己要面對。沒有一個士兵不是心頭忐忑。
這次領軍而來的唐軍主將是李劬,李劬不但與皇帝同出身於李繼遷寨,而且又是李鴻基親自培訓的第一任軍官,可以説是皇帝嫡系中的嫡系。他曾在小小地臨縣,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阻擋賀人龍的五千大軍數天之久,將賀人龍打得損失折將。後來曹文詔親領了數萬人馬攻城,還被李劬派兵衝出了城池,曹文詔見事不可為。黯然繞城而過,攻打臨縣身後的離石府。
正是由於李劬的奮力阻擋,後面的離石府得到了增援的機會,使得唐軍第一次進攻太原順利破城,曹文詔兵敗被貶,李劬在這次戰役中立下大功,連升數級,被調到兵部任職,後來唐軍組建水師。出於對李劬的信任,又將他調到水師營中,地位僅在馬守印巴郝搖旗兩位宿將之下。
而今唐軍地水師分為東海和南海兩支艦隊,李劬在東海艦隊中的職位依然排在第三,只是不但鄭興不敢把他當成下級看待,就是郝搖旗有時也要對李劬客氣有加,這次水師轉為騎軍繞到應天府身後,統軍人物自然非李劬莫屬。
見明軍的隊伍井然有序,李劬對明軍的組織能力不由高看了幾分,只是如果明軍臉上沒有那種驚慌的神情。那就更加完美,若兩軍士氣相同,這個地形還可以和唐軍對抗,如今明軍未戰膽氣已喪。陣形再好也是無用。
“傳令,將軍中所有的狙擊手調出來。”李劬本沒有讓騎兵對明軍隊列衝擊的意思。那樣即使攻下了來,也會讓唐軍損失慘重很快,軍中所有狙擊手都被調了出來,水師多是炮戰,只有短兵相接時才會用到火槍,狙擊手沒什麼大用,並沒有配備,只是這支部隊本來就是要上岸作戰,李劬臨時申請了五十支狙擊步槍,選出軍中的神槍手,在海上邊航行邊訓練,如今已是似模似樣了。
這五十名狙擊手一到前頭,李劬馬上喝了一聲:“擊。”
“砰,砰”槍聲響起,前頭的數十名明軍腦花四濺,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額頭上出現了一個碩大的血,有地口比別人顯得更大,那是有兩人同時瞄上了的倒黴鬼。
望着前頭撲倒在地的袍澤,明軍上下頓時心寒,誰也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輪到自己,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情況太可怕了,整個明軍的陣線頓時傳來一騒動。
姜曰廣在後面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唉嘆了一聲:“完了,唐賊太過狡猾。”他竭力傳令讓士兵鎮定,同時讓所有的軍官都讓出自己的馬匹來,想組成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部隊,姜曰廣已看出唐軍的狙擊手不多,如今唯有下定決心,就是這兩千人全死,也要將唐軍的狙擊手全部消滅,否則讓唐軍這麼數十人,數十人地消滅下去,不消片刻,明軍的士氣就要崩潰。
只是沒等姜曰廣的騎兵組織好,前面的長槍兵已是受不了,唐軍過四輪,明軍不過死傷了一百多人,整個明軍前面三千人地隊列已是崩潰,他們生怕下一刻唐軍的子彈就會向自己,拼命往後跑去。
所幸唐軍沒有追擊,否則這麼數千人衝向本陣,明軍整個陣線都有崩潰地可能,姜曰廣手忙腳亂,連忙命令斬殺了上百潰兵之後,才止住了這支崩潰的隊伍,重新在後面列起隊來。
前面又傳來了一陣混亂聲,這次崩潰的是一個山坡上的弓箭手,這些丘陵雖然高不過十數米,數十米。還是可以有效減慢唐軍騎兵的衝擊,姜曰廣將弓手全部安排在山上,就是要負責保護長槍兵的側翼。
只是長槍兵已經崩潰,唐軍的狙擊手當然把目光對準了他們,這些弓手雖然佔了有利地形,但他們的弓箭程即使是神手也不過百米,唐軍特製的火槍程超過了四百米,兩者本不是一個級別,狙擊手一找上他們,弓手馬上就死傷慘重。
這些弓手的意志比長槍兵還不如,唐軍只擊了三輪,所有的人吶喊一聲,轉身就朝山下跑去,有的人甚至連弓箭也丟棄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