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新的目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雙喜進城後,特意召見了打開城門的三人,這三人分別叫金聲桓、王得仁、楊清,前面二人也不是什麼好鳥,在另一個時空一人是左良玉部將,一人是李自成部將,清軍南下時,金王二人皆叛明降清,據守九江,未費清軍一矢鬥糧,為新朝孤軍傳檄而取十三府七十二州縣數千裏土地。

二人以為自清朝入以來,功未有高出於己者,早晚會得到厚封,不説封公封王,封個侯總是不成問題。豈知收取江西的奏疏批覆下來,金聲桓僅得了個提督軍務的副總兵之職,比舊官更貶,而王得仁由於出身低微,封贈就更不如金聲桓,只撈了個把總的頭銜。

二人因此怏怏不樂,對清朝逐漸產生怨恨之情,後經隆武帝舊部策反,二人舉兵反正,金聲恆自稱豫國公,王得仁稱建武侯,並邀請宏光閣臣姜廣做為謀主。

金、王反正恰懊與李成棟在廣州反清復明同時,大局頻為震動“儼然有中興光復之機“但是由於他們是憑一時衝動起事,又沒有政治上的遠見和軍事上的謀略,一個個都忙於貪功邀賞。

九江克復後,他們未能溯江而上,控制長江上游,反而率師攻打贛州,並想拉攏守贛諸將,最後卻誤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結果清朝的固山額,譚泰率大軍趕來,金、王二人俱兵敗身死。

金、王二人反清並非為了忠義。後來文人徐世溥作《榆溪集》記載此事時,儘管徐世溥用語多傾向於明,也只説他們是芶且趨功名。冀僥倖於萬一。

李雙喜當然不會知道他們幾人後地醜事,好言安他們,並表示唐軍會保護他們的財產不受侵犯後。才放他們離去。

金聲桓、王得仁、楊清三人涕零。此時他們能保住家財已是萬幸。並不敢奢望能在大唐軍中取得官職。

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南昌城,李雙喜卻高興不起來,開戰前大家都以為攻下南昌城就是滅張取得了勝利,可是張獻忠顯然已放棄了這幾年的安穩生活,重新動起來,李雙喜已經預到下面滅張地行動不會太順利。

他一邊派人向李鴻基通報南昌的情況。一邊四下派出探馬搜尋張獻忠大軍的蹤跡。

現在地九江碼頭一片繁忙地景象,一批批地唐軍從船上走了下來,三百里的水路,走了兩天兩夜。士卒們顯然都有些疲憊,儘管如此,他們還需馬上投入到搬運物質和搭建帳逢的工作中去。

唐軍已經過來了十幾萬人,李鴻基本以為半個月全軍就可以全部過江,哪知實際作起來,時間卻是遠遠不夠,唐軍的糧草,彈葯消耗太大,光是運這些東西就要十多天的時間,李鴻基只得駐在九江府耐心的等待。

只是李雙喜送來地情報卻讓李鴻基吃了一驚:“什麼,南昌已落到我軍手中?”

“回稟萬歲,正是如此,當初拿下了南昌城,總督大人都還不敢相信。”李雙喜的信使馬上回答了皇帝的問題。

看到這個信使全身疲憊,李鴻基揮手道:“你先下去休息吧。”如何拿下南昌城,李雙喜信中已經有了詳細的介紹,不需要信使再重複一遍。

“謝萬歲!萬歲!萬萬歲!”信使禮畢,退了下去。

宋獻策聽到李雙喜拿下南昌,他不知道具體情況,首先向李鴻基賀喜:“恭喜萬歲,李雙喜將軍真勇將也,沒想到不等大軍到達,已經直搗賊巢,只是不知偽朝皇帝下落如何?”李鴻基將信丟給了宋獻策:“何喜之有,不過是一座空城,你自己看看吧。”宋獻策展開了李雙喜地來信,越看眉頭越皺:“張獻忠不失為一梟雄,拿得起,放得下,沒想到幾年帝王的生活尚沒有消磨他的鬥志,連南昌也捨得放棄。”在座的其他唐軍將領先是聽到李雙喜佔了南昌,都是大失所望,此次數十萬大軍渡江,大家都想能在皇帝面前立下汗馬功勞,沒想到還沒有打,最大的功勞就被人搶去,聽到皇帝和宋獻策的對話,卻好象不是如此,一個個都心癢難忍:“侍中大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信中説些什麼,給我們念念吧。”宋獻策將李雙喜的信挑重要的簡明扼要的説了一下,眾將恍然大悟,難道皇上聽到拿下南昌,也沒見多高興,原來是人家主動放棄的。

張獻忠放棄了南昌,唐軍反而有一種不知所措的覺,此時大軍過江的目標就是南昌,張獻忠這一走,唐軍宛如一擊重拳打在空氣般難受,最主要的是張獻忠的主力去了哪裏,他的目標又是什麼?肯定不會是白白放棄南昌這麼簡單。

失去了南昌,大昌軍就被分割在三塊地方,一處是九江前面的的南康府,一處是江西東面的銃州,廣信府,還有一處就是江西西邊的撫州、建昌、贛州、南安等府。

張獻忠的大軍會在哪裏,唐軍又該先攻何處?若是選錯了地方,白白費時間是小事,若己方被張獻忠突襲到,那會讓唐軍上下都顏面無存,戰局更有可能綿延無期。

“萬歲,張賊一定在這裏。”宋獻策肯定的指着一處回答。

眾人忙順着宋獻策的手指看去,看宋獻策正指着的是建昌、贛州一帶,南康當然可能排除,那是一個死地,已被唐軍四面包圍,只是為什麼張獻忠不到東面去,非要到西面。

李萬成首先問出了這個問題,李萬成和李雙喜兩人兵馬相當,同時進攻江西的兩個方向,他只攻下九江府就止步不前,而李雙喜不但攻下了瑞州。袁州,還承受了張獻忠三十萬大軍整整一個月地攻擊,最後連南昌也拿了下來。相比較他的功勞自然大大不如,不免鬱悶。

宋獻策自信的道:“東面靠近福建,浙江。過後就是大海。福建張獻忠曾經吃過虧。不會再打主意,而浙江現在弘光朝也是重兵雲聚,恐怕張獻忠也不敢去,就算他能拿下浙江,也沒有多大發展,而西邊。你們看看,那裏有什麼?”一個唐軍將領反駁道:“侍中大人,既然福建,浙江弘光朝有強大地力量。張賊正可以借兵自保,又為何要攻打?”宋獻策道:“先不説我軍和弘光朝有了和約,單是我軍突破了長江防線,張賊豈敢再相信弘光朝,若他到了東邊,也不會是為了自保”李萬成疑惑的問道:“那廣東張獻忠同樣吃了虧,他就敢再打廣東的主意。”宋獻策搖了搖頭:“西面可不止廣東和江西相臨。”李萬成一驚:“難道張獻忠敢打湖南地主意?”

“為什麼不敢?湖南總督李雙喜已率軍駐紮在南昌,張獻忠再去打李雙喜地老巢有何不可,再説如果攻不下,他們也可以由廣東或者湖南竄到廣西,雲貴之地,這些地方地弘光朝兵力剛好大部調到了江南,此時正是空虛,豈不比在東面要好的多。”宋獻策對李萬成的疑問一一解答。

眾人這下都明白過來,侍中大人所説多半是真,張獻忠不會白白放棄南昌,恐怕打的就是湖南的主意,再不濟也可以由湖南向西,攻佔弘光朝的廣西,雲貴等地,那些地方山高林密,各民族混居,正適合張獻忠以前地寇作戰,莫説此時那些地方的兵力空虛,就是兵馬都沒有調走,張獻忠還是會打那邊的主意。

李萬成心中有點竊喜,這下李雙喜可能有麻煩了,風光總不能一直獨得,否則李雙喜就太順了,不過,他總算和李雙喜關係不錯,建議道:“萬歲,是否趕緊派人通知李雙喜將軍,讓他加強湖南的守備力量?”李鴻基搖了搖頭:“不必了,李雙喜久經戰陣,又一直和張獻忠在戰,若這點也看不到,他這個總督就做得太不稱職了。”吳三桂道:“萬歲,既然已經知道張獻忠在江西西部,末將請求對張獻忠先行追擊。”李鴻基點頭:“準。”吳三桂大喜:“多謝萬歲!”喜滋滋地退了下去。

唐軍其他將領如夢初醒,一個個請求先對張獻忠追擊,李鴻基卻一概不準:“吳愛卿的關寧騎兵習慣馬刀,弓箭作戰,朕才允許他率軍追擊,而你們呢,沒有強大的後勤,追擊上去幹什麼。”李萬成不服的道:“萬歲,屬下的軍隊用弓箭也不遜於吳三桂,為什麼不可以追擊?”李鴻基的臉沉了下去:“追擊,你們只想到自己的功績,有火器不用,要用刀劍和人家拼命,你們把士兵看成什麼,難道他們的命不就是命嗎,李萬成,你自己説説看,如果沒有大炮,手雷的支援,作戰一次會多死多少人,現在軍情緊急,朕才特許吳愛卿率軍追擊,至於你們,沒有等到大軍過完江,一個也不準動。”吳三桂望着失望不已的其他將領,不由得意洋洋,他自認馬刀、弓箭沒有一支唐軍能夠和自己的隊伍相比,只是其他唐軍將領卻並不服氣,多次提出要跟關寧軍比武,被李鴻基恨恨責罵了一通,此事才被壓了下去,而此時皇帝獨允許他一人帶兵追擊,那等於是肯定了他的關寧軍馬戰獨步天下,如何不得意。

李萬成被皇帝一頓責罵,清醒過來,不敢再爭。

李鴻基看到帳下的眾將有點委靡不振,語氣放緩了不少:“大家不必如此,仗還怕沒有打嗎,先將南康的大昌軍消滅也不錯,李萬成,你可願意為朕把南康取來。”

“是,皇上,微臣一定不負皇上所託,取必南康。”李萬成見點到自己的名,重新興奮起來,南康府的大昌軍憑藉山勢和水道擋了他一個多月的時間,若是由別人去攻,他李萬成臉面都要丟盡。

“其餘人等,大軍全部過江後,準備攻取饒州,廣信,所有人回去後,讓士兵抓緊休整,不要到時拖了全軍後腿。”

“臣等遵旨。”眾將響亮的回答。

“攻饒州,廣信?”眾將回答完後才反應過來,不是説張獻忠在建昌、翰州一帶嗎,難道不打張獻忠了。

吳三桂大急,若是沒有後續兵力,他的兩萬關寧軍可不敢和張獻忠的數十萬大軍相碰,連忙問道:“萬歲,不打張獻忠麼。”李鴻基笑道:“張獻忠放棄了南昌,朕還打他幹什麼,如果張獻忠一直逃跑,難道朕的數十萬大軍也一直追着他的股跟到雲南,廣西去,記着,朕讓你追擊張獻忠,也不是為了要消滅他,只要協助李雙喜將軍把張獻忠趕出江西,湖南就可以。”吳三桂才鬆了一口氣,宋獻策若有所悟:“難道皇上下一步準備對付福建。”李鴻基點頭:“正是,我朝與弘光簽訂了和約,鄭芝龍竟然不理會,敢在長江和我軍戰,此時滅福建正是其時。”宋獻策把握到了李鴻基的意思:“皇上英明,鄭芝龍仗着水師才敢和我軍作對,如今我軍若是抄了他的老巢,看他水師還有何用。”一聽要打鄭軍,眾將又興奮起來,張獻忠雖然稱帝,在唐軍心目中也就是一個寇,若不是他先倒向了弘光朝,唐軍不一定願意先和他手,而弘光朝好呆也是大明正統的延續,在唐軍心目中十個張獻忠也比不上弘光朝重要,如今打了福建,那打弘光朝還遠嗎。

田見秀問道:“皇上,我軍攻打福建,和弘光朝的和約是否作廢?”這也是各人所關心的,李鴻基沉不語,雖然和約是死物,自己也不會被和約拘束,只是自己身為皇帝,出爾反爾,總是一大污點。

宋獻策見皇帝不答,到了皇帝的為難,身而出:“啓稟萬歲,我軍攻打福建仍是為報鄭軍襲擊我軍之仇,弘光朝若是敢參予進來,破壞和約者是弘光朝而非我朝,若是弘光朝能置身事外,滅福建後再和弘光朝談和約也不遲。”李鴻基點頭:“如此甚好!”唐軍的下一步戰略就此定了下來,將領們都摩拳擦掌,等待着對銃州,廣信府和福建的攻擊。

大家都反應這個封面好醜老茅也有覺本想接受書友的提議,用山河風雨情劉威的那個造形,編輯説侵權不能用,有沒有誰會做封面啊傍老茅提供一個前提是不能侵權能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