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六章偶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等吳襄退下,宋獻策不由埋怨道“皇上怎可放了吳襄?”李鴻基一笑:“為何放不得?”宋獻策正要説可以拿他作人質時,突然想起吳三桂早就知道吳襄在京中,他不投降,必定會連累老父,即如此,吳三桂恐怕是不以老父家人的牲命為重了。

想起吳三桂是天下傳揚的大孝子,宋獻策對自己以前的判斷不由疑惑起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難道吳三桂對明王朝忠到如此地步。

“周公恐懼,王莽禮賢下士時。倘使當時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聽到宋獻策懷疑之前的判斷,李鴻基口唸出了這首詩。

十幾歲的少年正是熱血沸騰時,可以為老父不顧命,現在的吳三桂雖然只有二十六歲,卻已在官場中打滾了十幾年,早已不是當初的熱血少年,恐怕把自己的功名利祿看得比什麼都重,不顧老父的命,又如何會對大明死忠。

李鴻基派吳襄過去勸降,就是要向他表明自己的態度,這裏沒有他討價還價的餘地,他想待價而沽,想都不要想,若明天他還看不清形勢,自己正好拿他作個榜樣,震攝江南各省,不許他再降確實不是虛言。

只是以後評論吳三桂,恐怕會把他當成大明的忠臣義士了,想到這裏,李鴻基不由啞然失笑,吳三桂,是不是做大明的忠臣,就看你明天地選擇了。

吳襄回到府中。只是匆匆待一下,就騎馬出城,他從皇帝的話中聽出沒有虛語。雖然皇帝説保證他的安危,但兒子真不降,他以後必定會活在戰戰兢兢中。

第二天一大早。皇帝就親率四萬野戰軍和二萬近衞軍出師。田見秀。左光先,馬世耀等大將隨行,宋獻策,李萬成,李過等人留守京師,總共六萬大軍浩浩蕩蕩穿城而過。居民得到消息,都圍在道路兩旁觀看。

六萬人,全都騎着高大驃悍地駿馬,清一的黑盔甲。每人高舉着閃閃發亮的斬馬刀,馬地左側掛着一支火槍,數十萬支馬蹄整齊地踏在京城地街道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讓那些對大明還有幻想的人面如死灰。

李鴻基的馬車經過時,無數“萬歲,萬歲!”的聲音響起,不論是情願,或是不情願,所有人都跪了下來,直到望不到皇帝的車駕才起身,唐軍並沒有強迫他們做,到京城也才不過第八天,雖然唐軍發佈了許多有利百姓地政策,但若説百姓都是真心實情的下跪,李鴻基壓不信,中國的百姓對皇權只是習慣的膜拜而已。

唐軍進城時,雖然人數遠比這要多,但大多數百姓都忙着躲避戰火,哪敢觀看唐軍地模樣,如今他們已是唐軍治下的人,自然可以放心觀看,一個個都發出嘖嘖稱奇的聲音。

最令人震憾的還是中間由馬拉着的五百多門大炮,這些漆黑髮亮的炮身閃着金屬的光澤,黝黑的炮口直對着天空,雖然大多數是小炮,但有四十多門重炮長達一丈多的炮身卻比大明的紅衣大炮不遜多讓。

這四十多門重炮李鴻基並不打算帶着去對付吳三桂,只是百姓看大炮厲不厲害主要看炮身的大小,李鴻基有意讓百姓看到唐軍的軍容,增加對新朝的信心,自然隊列中少不了重炮,其實除了攻打城牆,小炮遠比重炮好用,它的靈活速遠不是重炮能比。

薊縣只是一個小城,單是吳三桂的八萬大軍就沒法容納,莫説還有數十萬百姓,這次作戰本不需要攻城,正好用到小炮,李鴻基一下子帶了四百餘門,若吳三桂不願投降,這些大炮一分鐘之內可以發四千汾彈,無論關寧鐵騎如何鋭,恐怕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裏去,這本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

出了京師的西直門,唐軍就加快了腳步,六萬鐵騎跋涉在夏相的平原上,平原上的青草長得密密實實,唐軍的鐵騎一過,將之重新踏成平地。

出了京師,數十里外就是順義,順義在秋戰國時地屬燕國,漢時屬漁陽郡,唐初於此置順州,明初改為順義縣,京東第一大河白河縱貫中部,這裏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質清純,素有“京郊糧倉”的美譽。

唐軍拿下了京城,這裏的大明縣令就已投降,唐軍派了一個校尉帶着一百餘人接管,縣令仍為原職,聽到皇帝率大軍經過,連忙率着縣城中的衙役,軍士在白河上接。

李鴻基並沒有時間理他,大軍毫不停留的往前趕去,中午時分,已到了薊縣相的平谷縣,李鴻基命令大軍停在平谷縣打尖休整。

平谷和薊縣有盤山相隔,盤山最高峯達八百六十餘米,整個盤山蜿蜒盤踴“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盤龍山。因它一峯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又名四正山。因它位於古無終國,別名無終山,後來簡稱為盤山。

盤山北邊有黃崖關長城,黃崖關長城以關城為中心,向河兩崖延伸,東至半拉缸山,有懸崖為屏;西抵王弗頂山,有峭壁為倚。不過,這段長城卻是用來抵禦北方,並非是用來隔斷平谷和薊縣。

李鴻基卻不敢大意,盤山畢竟有地利之便,吳三桂若要戰,若將戰場選在這裏還是會讓李鴻基頭痛,山上到底不比平原,馬匹失去了用武之地,唐軍靠着火槍,在山上戰比平原還要沾便宜,只是時間卻有可能要拖長。、盤山雖然到處都可以行軍,但只要吳三桂派兵將行軍的道路處處堵住,不將他派出的人消滅,唐軍就本無法通行。關寧軍有八萬多人,要多少時間才能一點點消滅。

在平谷縣休整一個時辰後,恢復力地唐軍派出先鋒部隊先到達盤山。山中並無明軍的一人一馬,連黃涯關的守軍也撤退,吳三桂並不是要防守。小小地薊縣如何能容納遼東過來的數十萬軍民。就算他能守住盤山又如何。唐軍的後路已到了他地股底下,守了西邊,守不了東邊,兩邊都守住,他也只能困死。

吳三桂乾脆撤軍,將軍隊擺在了薊縣開闊地平原上。等待唐潭兜到來,只要能小挫一下唐軍,就向唐軍投降。

只是等到李鴻基的大軍剛過盤山時,杜鄖已到了李鴻基的軍前:“皇上。大喜,大喜,祖大壽,吳三桂已答應歸降了。”李鴻基“嗯“了一聲,臉上絲毫沒有什麼喜,吳三桂,果然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非要朕帶着大軍,你才投降。

杜鄖這幾天受了不少苦,第一天還被吳三桂等人捧為上賓,第二天,杜鄖去摧促吳三桂回京向皇帝投誠時,吳三桂卻變了臉,將杜鄖和兩個唐軍重新關了起來,杜鄖嚇了個半死,以為這次必定會沒命,苦苦哀求看守的軍士向吳三桂求情。

吳三桂雖然把他關了起來,卻並沒有折磨他,只是心靈上的恐懼讓他一怕過一,今天一大早明軍放他時,杜鄖還以為要殺他,更是嚇了個半死,後來聽到明軍是要歸降時才放下了心。

見皇帝親率大軍過來,杜鄖忙跑過來想向皇帝表功,沒想到皇帝的反應大出他意料,呆了一下才道:“莫非皇上不高興?”

“沒有,朕心中還是很高興,愛卿辛苦了。”

“皇上,奴才差點就看不到了你。”杜鄖“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只要皇帝再問一聲出了什麼事,他就可以把這幾天怎麼和吳三桂鬥智鬥勇,吳三桂從怎麼倨傲不馴,到後來的俯首聽命説一遍。

只是他哭了數聲,也沒有聽到皇帝的問話,不由抬頭向皇帝看了一眼,見皇帝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自己地所作所為彷彿一切都被看穿,再也哭不下去。

“好了,你下去吧,回京後朕會給你賞賜。”杜鄖被吳三桂放了出來,就臨時編了一肚子話,就博個奇功,沒想到皇帝本不聽他訴説,只得怏怏而去。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打得雖好,昨天吳襄連夜趕來卻打破了他的幻想,皇帝親自帶隊來攻,一天之內不投降就不再受降,聽到吳襄此話,許多將領都嚇得驚惶失措。待價而沽的心情再也沒有了。

吳三桂在薊縣當然不能閒着,斥候一波一波的往京城派,由於唐軍已放開了全城,加上唐軍剛接手城防,吳三桂的斥候要混進京裏並不困難,他和京城中的消息一直暢通。

得知京城這麼快就平定了下來,各個將領對唐軍已佩服萬分,三個皇子落入唐軍手中的消息更是讓明軍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改朝換代是確定無疑了,沒有多少人願意明知必敗還要與唐軍作戰,支持他們作戰的理由無非是招降的待遇更好一點。

如今皇帝親自帶兵前來,他們再不投降就是不識抬舉了,想小挫對方後再投降,簡直是妄想,皇帝是不會容忍自己失敗的,就是他們能小挫唐軍,只會讓皇帝調集更多的兵馬,直到把他們消滅為此。

吳三桂和眾將商議了一晚,最後只能宣佈投降,不過,吳三桂還是心有不甘,才先放杜鄖回去,他要先看看唐軍的軍容,是不是值得他投降,他心中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若是有機可乘…

盤山離吳三桂的大營還有二十里,李鴻基吩咐前軍的田見秀不可懈怠,保持隨時可戰鬥的狀態,吳三桂説要投降,竟然只派自己的使者回來,他自已的人一個都不派,安知真假?

不到一個時辰,唐軍數萬大軍已來到了關寧鐵騎的前沿,六萬大軍排列的整整齊齊,壓迫的前頭明軍不過氣來,尤其令明軍沮喪的,唐軍前方一分,從後面一下子推出了四百多門大炮。

祖大壽,吳三桂等人都看得頭皮發麻,這些大炮若一齊開火,他這連營數十里,兵民一起的大營非炸營不可,到時不用唐軍來攻,自相踐踏就有可以死傷一半人。

一名唐軍走到了中間:“祖大壽,吳三桂何在?即要投降,還不令全軍放下兵器過來拜見萬歲。”吳三桂向身後的眾人掃了一眼,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唐軍的大炮,毫無戰意,胡守亮和方獻廷兩人看到他的目光,也低下了頭,他知道投降已不可免,乾脆做得大方一點:“傳我將令,所有人放下兵器,參將以上將領都隨我拜見皇帝陛下!”吳三桂的將令一下,到處傳來了嘩嘩的兵器碰地聲,長槍,大刀,佩劍剎時丟了一地,八萬關寧鐵騎全都兩手空空。

田見秀在前面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忙派人向李鴻基報告:“萬歲,關寧軍放下了兵刀。”不一會兒,又派人報告:“萬歲,對面營壘裏出來了數十騎,好象都是明軍的大將。”至此,李鴻基才相信吳三桂真得是要降:“傳朕旨意,放開中軍,列隊歡關寧鐵騎歸降我軍。”前面的野戰軍,近衞軍嘩的一聲讓開了一條數里長的路,直通到皇帝的車駕前,吳三桂等人到了唐軍面前,忙甩蹬下馬,將身上所有的兵器都給了來搜查的唐軍士兵,才沿着唐軍讓開的通道向皇帝的車駕走去。

許多明軍將領到了唐軍跟前,忍不住向中軍的大炮看去,心中暗暗慶幸不已,吳三桂和祖大壽走在最前頭,目不斜視,祖大壽成名數十年,相貌堂堂,一張國字臉,頜下短而硬的鬍鬚已經半白,頭戴鐵盔,走起路來虎虎生風,顯得寶刀未老,端是一員悍將。

唐軍的目光卻多數集中在年輕的吳三桂身上,少年的武狀元,率五十騎孤騎救父,十九歲成為大明遼東的總兵官,英俊的相貌,有人寫詩讚他白皙通候最少年,延陵將軍美丰姿,江南的水氣和外的長風同時溶進了他的氣質。

這樣一個人,不知是多少深閨少女的夢中情人,多少有為少年的英雄形象,如果要追星,吳三桂無疑是大明最具人氣的偶像明星,如今他要投降唐軍了,唐軍中的士兵卻沒有一個人看不起他。反而大多帶着敬仰,羨慕的眼神。他進了唐軍,馬上就會成為二十六歲的三品高官,在唐軍中這個年輕的團體也是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