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任卿選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若説唐軍接手河南,就能避免遷移中死去的百分之九五災民活下來,那太高看當時唐軍的能力了,湖北遷到遼寧,死去的人口如此少,固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軍上下高度重視,準備周到的原故,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唐軍絕對不願承認的,唐軍可能有意借遷移之機,淘汰一部分老弱,確保遷入東北的移民以青壯為主。

這種淘汰當然不能在唐軍境內進行,漫説唐軍此時出兵河南不合時宜,就是衝着這一條唐軍恐怕也不會出兵,畢竟如果把太多老弱遷到東北去的話,唐軍的移民成本花費遠比現在要多。

這樣一來,能夠到達湖北的人,大多經過了河南一段路程的嚴考驗,在那種半飢不飽,缺衣少葯的狀態下,能夠堅持過來的人身體素質都不會太差,數千裏遷移,才能讓唐軍創下傷亡率如此低的原因。

隨着大隊的饑民來到,整個湖北與河南界之地,填滿了河南過來的饑民,不過,整個湖北水利便利,災民們被唐軍派出的軍醫檢查過身體後,馬上被輸送出去,從湖北到陝西,以前用來運送物質的丹江水道全部滿了運送移民的船隻。

到了商南,移民們才要下來走路,等到了潼關,又可以重新利用水路行走,沿着黃河北上,其他走陸路的移民也大多有馬車趕路,陝西的這一段路移民們毫不費力。真正需要考驗他們地是出了陝西,正式踏上大草原的歷程,這裏沒有水道。唐軍也不可能提供那麼多的馬車,除了婦孺,青壯年一律要靠兩腳來走路。

唐軍在大草原上地第一座城是得勝城。這些移民。多數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大草原。開頭看到大草原的風光滿心高興,他們在陝西的這段時間,雖然都有舟,車代步,但每天趕路也不超過百里,從河南走過來地疲累都得到了一定地恢復。力也充分地很。

唐軍對遼寧的宣傳充滿了誘惑,許多人對在北方紮下來都充滿了信心,黝黑肥沃的土地,免費的種子。免費的耕牛,五年的免租,甚至有唐軍還語焉不詳地提到有金礦,等到移民們再追問,唐軍又不肯説了,搞得一些移民心裏癢癢的。

唐軍若讓災民自願前去,多數人是不願意,對唐軍的宣傳也不願意聽,認為肯定是假的,可是一旦唐軍下了強制命令,他們沒有選擇,對唐軍地宣傳馬上深信不疑,巴不得唐軍對北方的描述越詳細越好。

只是草原千篇一律的風光,很快讓移民們厭倦起來,數十里才有一處的補給,而且,糧食也換成以糧為主,許多人再也沒有剛看到草原時的歡快,只是默不作聲的趕路。

這次移民,稱為百萬大移民,但究竟移了多少人,後世一直沒有一個結論,有人説是五十萬,有人説是一百萬,更有人説是達到了一百五十萬。

之所以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唐軍在這次大移民之後,一直沒有停止過向北方的移民,説五十萬人的是據唐軍的記錄,李巖部率五十萬人來歸,推測這五十萬人被唐軍全部移到東北,可是唐軍在李巖來歸之前已開始了移民,李巖來歸之後,還有不少河南的饑民向唐軍領地湧來,也一併移民到東北。

這次大移民,持續了兩個多月時間,勝利城作為歸化城前面的最後一站,城主林子卿對移民的數量和狀況有簡略的記錄,他寫道:“從八月初開始,城中的移民每天要接待三千人,到了八月中旬,移民猛增到每天四萬人有餘,直到九月初移民才重新降為三四千人,到了十月中旬,移民才正式結束。

他還記道移民們的神很好,他們大多是青壯,老小巴小阿較少,他們都是以村為單位,整村整村的行走,路上許多單身男女在長輩的主持下,重新組建了家庭,有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有人搶着認養。

搶着認養孩子很正常,唐軍在東北給移民劃分土地是以人口計算的,多一個人,就能多分三十畝地,事實上,等到了東北,分給他們的土地遠遠不止三十畝,東北太大了,又都是平原,戰火一起,原來的九成居民都已喪生,一百萬人散下去,一點影都沒有,負責移民的官員通常量也不量,指着一大塊地就讓移民們自己圈起來,這地的面積通常是規定的二倍,三倍。

從林子卿的記述中,大約可以推算出此次移民至少也有七八十萬人,唐軍在北方都是按户數來劃分土地,耕牛的,在長時間的寂寞旅行中,許多男女產生了愛幕之情,也是理所當然,更多的才是要互相尋找依靠,許多人在大災中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子,丈夫,唯有重新組成家庭,才能掩埋舊的悲傷,接新的挑戰。

等到移民到達東北時,高傑和劉宗的二路人馬已經橫掃了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滿人,鄂爾人等原住民,唐軍最遠已到達庫頁島的邊沿,若不是天氣逐漸轉涼,唐軍還可以走得更遠。

這次唐軍對滿人的戰爭分外殘酷,唐軍不需要俘虜,在南方還是秋高氣時,北方寒冷的冬季就要到了,他們的房屋需要空出來,給唐軍的移民居住。

高立功在得知唐軍的大移民政策後,才知李鴻基為什麼對他的奏章如此生氣,漢人打下來的土地是用來容納漢人的,絕不能消滅一個遊牧民族,又讓一個遊牧民族重新崛起來原來的土地上,實際上,唐軍從擊敗蒙古人開始就如此做了,不然草原上也不會新崛起數十座大小城池知道了唐王的意圖,唐軍自然不會再對當地地居民留情。除了年輕的婦女,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居民被屠殺一空。近二十萬人死在唐軍地屠刀下。

李巖手下的義軍共有三萬多人,這些人在數月前也多是饑民,唐軍自然不會讓這些人加入軍隊。

更不可能給他們發放軍餉。李鴻基僅讓李巖可以挑選出三百人作為他的親衞。其他人也全部遷到東北。

這一條,唐軍以為李巖本來是萬難答應地,準備讓李巖討價還價,沒想到李巖一口答應,並將自己地親族一大半也遷到東北,他本人也願到東北戍邊。這條提議卻讓唐王否決了,李巖剛到湖北,李鴻基地旨意早已來到,讓他帶着手下的重要將領一起到西安接受唐王的封賞。

李巖本來還想帶人一直護着移民一直到北方。不過,接到唐王的旨意,李巖只能將這個念頭打消,帶着李仵,李俊跋到西安。

邢紅娘本來要留在湖北協助管理災民,只是見到唐軍安派的井井有條,又加上牛金星對她不停的套近乎,也就跟着李巖一直來到西安。

李巖來西安地第二天,李鴻基就在自己的書房裏接見了他。李鴻基的書房是唐軍重地,非一般的重臣不可進入,李巖並不知道這個規矩,給他引路地侍衞卻大為驚訝,不知這個小小的民首領為什麼會受到唐王的重視。

李巖在歷史上曾對農民軍起義有過重大貢獻,正是有他的加入,農民軍才能攻破北京城,可是兵敗後又被自己殺了,打量着眼前的這個人,李鴻基湧上了一種莫名的情緒。

李巖只比李鴻基小一二歲,長得英俊拔,雖然是一臉的書卷氣,卻沒有弱不風的覺,反而英武過人。

在李鴻基打量李巖時,李巖已拜倒:“參見唐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李鴻基連忙示意旁邊的侍衞將他扶起:“李愛卿請起,孤王等你多時了。”李巖還以為李鴻基説得只是客套話,卻不知李鴻基此話另有意思,忙又拜了下去,李鴻基連忙搖手:“愛卿不必如此,孤王不喜別人動不動就下拜,就坐着説話好了,來人,賜坐。”李鴻基的話一説完,一個女子拿過來一張椅子,李巖只能斜着身子坐下,股卻還有一邊懸空,李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他的家教很嚴,在他父親李白麪前,也只能如此坐着。

李巖對那名搬椅子的女子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心中卻湧起一股驚訝的覺,那女子姿再美,李巖也不會到奇怪,唐軍已佔有全國一半之地,轄下人口數千萬,要找幾個美女服侍唐王當然容易,只是那女子身上卻有一種過人的貴氣,如此貴氣的一個女子怎麼會出現在唐王的侍女中。

李鴻基看着李巖如此坐勢,倒沒有想到他的心思到了自己的侍女身上:“李愛卿今來歸,孤王不能薄待於你,以愛卿自己看來,適合何種位置。”李巖大訝,把剛才對那個侍女的懷疑馬上拋開,疑神思對起來,自己來時,已想到唐王會封自己一個官做,可唐軍此語竟好象要自己來選擇,這從來沒有想過,李巖不由試探道:“巖不才,願到北方為殿下守衞邊匿。”

“這個孤王已駁了,你再選一個,三省,八部之內,四品之下的官職由你挑如何?”李巖這才吃了一驚,唐王讓他挑官職竟然是真的,初投唐軍,不但寸功未立,反而讓唐軍接受上百萬的饑民,李巖自付唐王若能給他一個五品的官已是不錯了,沒想到竟是四品,唐王何以對自己如此重視,他還以為是宋獻策的推薦,心中對宋獻策暗暗,可是自己剛來,不能鋒芒太才好,想到這裏,李巖定了定神:“臣願為一名遊騎將軍。”李巖話一説口,李鴻基大為驚訝,李巖父親是文官,他自己也是苦讀詩書,按理應當對武夫看不起才對,怎麼會想當將軍,而且唐軍的遊騎將軍只是從五品,與四品相差了三個等級。

李鴻基略一思索,已知道了李巖的用意,他在歸唐之前,一定已經知道了唐軍中武將的地位並不比文官要低,而且此時天下尚未一統,武將更能建功立業,有四品高官不選,那是不讓別人認為他是不勞而獲。

李鴻基微微一笑:“既然愛卿要做武將,孤王成全你,不過遊騎將軍太小,孤王就封你為定遠將軍,如何?”定遠將軍為正五品,李巖思付也未嘗不可,連忙拜謝,李鴻基又留他談了一會兒,李巖還是初次見到李鴻基,涉及唐軍的一些政策,即使有意見也不敢多談,李鴻基很快就倦了,讓李巖退了下去。

李仵和李俊兩人在門口焦急的等待着,他們沒有得到李鴻基的接見,自然不能進唐王府,而邢紅娘本來也在門口等着,只是一會兒就被她的姐姐邢秀娘叫進了王府。兩人只能獨自等待,他們都知道李巖進去唐王肯定就會提出對李巖的封賞,只有李巖的官封得大,他們才能水漲船高。

李巖一出來,李仵就急不可奈的問道:“大哥,殿下封你什麼官?”李俊卻道:“殿下為人如何?”看着兩人熱切的望着自己,李巖微微一笑:“殿下見解獨到,我等遠遠不及,至於官嗎,我現在已是唐軍中的定遠將軍了。”李仵深了一口氣,他們數月後尚是一介白丁,李巖也不過是個舉人身份,如今成為了唐軍的定遠將軍,後唐軍取得了天下,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李仵拍了拍一些自己的口:“那就好,那就好!”李巖見自己的弟弟如此在意官位,不由搖了搖頭,若是説出唐王要封他四品官,被他拒絕時,不知李仵會如何反應,不過,此事他只能埋在心裏,免得傳了出去,惹起閒言碎言,為官之道,他父親教過他很多,雖然他不一定都認同,但初到唐軍境內,謹慎小心一點總沒有錯。

李仵高興了一會兒,又忍不住問道:“不知殿下封我為何官職。

李巖只好道:“殿下尚未對你們冊封,不過,吏部尚書許大人昨天已將你們的名單拿了去,估計你們的冊封也會馬上下來。”得不到唐王的親自封賞,兩人都有點遺憾,不過,很快就猜測起自己的官職,一副興高彩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