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金幣狂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聽到唐王殿下要給官員加新俸,武將們都咧開了嘴,文官們見事已不可挽回,雖然所得比所失要少得多,畢竟唐軍的官俸比起明朝來講已是高了十倍,再加就是十幾倍了,若還要貪心不足,自己也説不過去。

周鳳梧首先表態:“殿下英明,使用金銀幣無論是對百姓還是對官府,好處都有許多,臣遠全贊同。”顧君恩道:“火耗一事,弊病太多,一旦使用金銀幣,可以徹底杜絕官員借火耗貪污的藉口,利多弊少。”宋獻策道:“使用金銀幣,對商賈也有利,可以方便商人之間的易,也頗符合我軍重商的政策。”三省的巨頭一開口,都對使用金銀幣贊同,其他想反對的人也明智的閉上了嘴。

趙良極管理禮部,按規定和番邦打道都是由他負責,唐軍現在還沒有屬國,禮部頗為清閒,偶爾要和朝庭打道,趙良極才有機會施展面,趙良極對於目前可有可無的位置頗不甘心,對於番邦的事務特別關注,期望有朝一,禮部能在與番邦的往中發揮作用,他起身問道:“殿下,據臣所知,番邦的銀幣許多重量為七錢二分,我軍使用銀兩,何不將銀幣定為一兩,顯得比番邦要大氣。

李鴻基解釋道:“目前漢人使用的錢幣多為銅錢,若銀幣鑄成一兩銀子一枚,那麼每次找零就要有一千枚銅錢。太過繁鎖,定成半兩則可減少一半銅錢,不過。這樣還是太過複雜,為此,户部還準備了一種大錢。這種大錢地重量是現在市面上所傳的十倍。以後。五十枚銅幣就可以兑換一枚銀幣了。”眾人點頭稱是,他們雖然不用親自上街買東西,但有時偶爾出去一次,身上帶着碎銀,每次買東西都要過秤,有時商家找不開。還要到專門的銀樓兑換,繁鎖無比,若是用銅錢又太過沉重,以後有了銀幣。又有了大錢,確實方便了許多,出門帶上幾枚銀幣即可,找錢也不會有數百上千枚銅錢,最多有五十枚就了不起了。

其實若是要論方便,當然是換成十進制最好,只是銀幣地價值太高,中間和銅錢之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李鴻基只好下令鑄大錢來解決這一難題,雖然還是會有所不便,但和以前用大錠的銀子或碎銀來易,無疑改善了許多,要再方便,那就只有用紙幣了,不過,現在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趙良極還是有問題:“殿下,我軍目前多有與番邦易,他們的銀幣是七錢二分,我們地銀幣是五錢,那二者之間又如何兑換?”李鴻基驚異地看了一眼趙良極,自己倒是小看了這個禮部侍郎了,這麼快就能想到貨幣地兑換問題,他含笑道:“如果是一枚換一枚,當然那是最方便,可是番幫之人未必願意,這個事就由他們商人之間去解決,我們就不用去管了。”其實李鴻基打的如意算盤就是一枚換一枚,才故意份量比西方鑄造的要輕,目前無論是唐軍也好,大明也好,對西方的貿易都是絕對的強勢地位,貨幣的價錢可不一定取決於你含銀地多少,就象後世同樣是用紙幣,但是兑換的比例卻千差萬別,這和一國的經濟份量息息相關。

如果大唐的商人強勢地話,未必不能讓對方一枚換一枚,那樣的話,僅貨幣兑換,西方就要損失一大筆銀子。

趙良極問完,李守忠也冒出了一個問題:“殿下,我軍全換成使用金銀幣後,如果有商人用西方的銀幣來税,我軍是收還是不收?”這個問題困繞了唐軍户部很久,隨着唐軍與西方的商路打開,商人們手裏的西方銀幣越來越多,唐軍收税一直是直接收取銀子,許多商人只能把收到的銀幣重新化成銀錠,給唐軍,這給商人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六月份時,總共有一百多萬枚西方的銀幣重新化為銀子,以後唐軍都用上了銀幣,總不能讓商家還把番邦的銀幣化為銀子,再到唐軍户部銀行將銀子兑換成銀幣税吧,那豈不是多此一舉。”

“收,怎麼不收,番邦的銀幣不也一樣是銀幣嗎,不過,這個兑換比例就暫定為一比一好了,如果以後番邦的銀幣成,重量有調整,這個比例再定。”李守忠納納的道:“這會不會太…太…”李守忠本想説太黑心,想想李鴻基到底是唐王,這個黑心兩字怎麼也説不出來。

“太黑心了,是吧,你放心,商人們的很,他們會主動將銀幣融化成銀子,再用銀子去户部銀行換成我軍的銀幣來税,他們再也不會向你抱怨我們不收銀幣。”李鴻基對於黑心這個詞倒是毫無顧忌,適者生存,這是西方遵行的鐵律,唐軍也沒有必要和他們客氣。

有了唐軍官方定下的兑換比例作參照,可以肯定大唐境內那些明的商家會盡量將雙方的兑換比例壓成一比一,什麼,不公平,這是我們朝庭定的價,我們税也是一比一的税。我們千幸萬苦的將貨物運過來,你總不能讓我們吃虧吧,你再去哪兒找到這樣的貨物。

“什麼,你要用銀子付帳,那好,銀子付帳加價二成。”

“你不買,那好,你走開,有人會買。”雖然大多數商家將銀幣運回來後,肯定會把銀幣化成銀子來税,但和以前相比,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相信得到實惠的商家再也不會抱怨麻煩。再説,銀錢落到商家手裏,他們最終還是要消費出去,進一步推動唐軍領地的繁榮。

西方人也不是傻蛋。吃了虧地他們,面對漢人的強勢貿易地位也只能忍氣氣,只有在自己的錢幣上打主意。如果他們地成下降到比唐軍低的地步,那唐軍完全可以抬成一比一點五,或一比二兑換。最終他們的貨幣只能向唐軍靠齊。才不會吃虧。

通過錢幣地影響。恐怕以後許多西方地計量單位就得全部換成東方地了,以後大家的標準都要向唐軍看齊,這才是一個強勢的貿易國家要做的事情。

眾人再無疑慮,唐軍全面使用金銀幣的政策就此定了下來,唐軍的第一任户部銀行行長,由户部待郎陳宇擔任。統銜金幣和銀幣地鑄造及發行。

首先使用到金銀幣的無疑是唐軍中的官員,雖然使用金銀幣將官員的最大灰收入砍了個無影無蹤,但對於俸祿地增加,他們還是很高興。畢竟這才是正當的合法收入。

等他們拿到這個美的錢幣時,許多人的抱怨也消失了,這個錢幣印得太美了,他們都愛不釋手,結果第一個月的新俸大多數官員竟然捨不得花,傳到市面上的銀幣雖然有許多,金幣卻極少。

唐軍官員的俸祿十分優厚,最高的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他們每年的俸祿達到了三千兩白銀,其次下來是六部的主官,幾個二品的大將軍,他們的俸祿達到了二千五百兩,唐軍五品以上的官員,俸祿每年都在一千兩之上。

如果換成金幣,每枚金幣重達半兩,合五兩銀子,最高的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一月的俸祿也就是五十枚金幣,而一般五品的官員一月的俸祿只有十多枚金幣,女人對這種金光閃閃的東西最是痴,放在家中連幾個妾都不夠分,又如何會到市面上去。

唐軍的一名普通野戰軍士兵的餉銀為每月二兩五錢銀子,摺合成銀幣相當於五枚,唐軍已有二十萬野戰軍,摺合成銀幣,每月軍餉所需就是一百萬枚,加上三十萬守備軍,每人的軍餉是三枚銀幣,又是七十五萬枚,加上政府官員系統,唐軍一月發下去的銀幣高達二百萬枚以上,饒是如此,這個銀幣一上市,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搶購,只值半兩銀子的一枚銀幣,有人出到了半兩銀子加四十枚銅錢,然後是三十枚,二十枚,直到唐軍的銀行遍佈了整個縣一級的城市,這種溢價兑換的行為才停止。

銀幣發了下去,李鴻基還怕百姓見到了這種陌生的東西會拒絕使用,他特意出府,到西安的街上溜達了一圈,見沒有什麼人用銀幣,又走進了一家大酒樓,點了滿滿二大桌子菜,和親衞們一起坐了下來,想聽一聽大家對錢幣使用的議論,可惜花了半天功夫卻沒有聽到一個人談論錢幣的事。

李鴻基大為失望,見酒菜已用的差不多了,只好喊來小二結帳。

小二樂顛顛的跑了過來,幾名親衞想攔住他,李鴻基微微搖了搖頭,親衞才放手讓小二過來。

那小二也不在意,看李鴻基所點的菜就知道眼前之人非富即貴,富貴之人規矩多,開酒樓就得和氣生財,他到李鴻基面前彎了一下,道:“客官,承蒙惠顧,一共是六兩一錢六分銀子。

六兩多銀子已夠一箇中等人家一月的開銷了,讓李鴻基帶着十幾人一頓就吃光,李鴻基暗歎酒樓的利潤可觀,他掏出了幾枚銀幣道:“今天沒帶銀子,用銀幣付帳成不成?”李鴻基手上足有十幾枚銀幣,叮鐺作響,一下子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天,這就是銀幣,好漂亮。”

“真的,我也想要。”

“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過。”

“這你就不如我了,我有一個親戚,是五品大員,他不但有銀幣,還有十幾枚金幣,那金光閃閃的才漂亮,這個銀幣相比差遠了。”

“真的,我怎麼不知道你有親戚做官。”

“遠親,遠親吶。”那小二更是如雞啄米的點頭:“行,當然行,客官若用銀幣的話,只需支付十二枚銀幣”李鴻基大訝:“不是説要六兩一錢六分銀子,為何只要十二枚銀幣,後面的零頭不要了。”小二道:“掌櫃的吩咐了,凡是有客官到酒樓用餐,若用銀幣付帳,後面的不足一枚銀幣,那麼零頭就可以抹去。”李鴻基開玩笑的道:“那我用金幣付帳,若是後面不足一枚金幣,是否也可以抹去。”小二動起來:“客官有金幣,金幣只要付一枚即可。”李鴻基沒想到玩笑成真,酒樓的掌櫃竟然為了一枚金幣,肯硬生生的捨去一兩銀子,李鴻基往衣兜裏一掏,拿出了五枚金光閃閃的金幣,拈出了其中的一枚放在小二的手裏,小二手裏哆哆嗦嗦,這樣的大酒樓,稱之為進斗金決不為過,若是在小二手裏放上一錠金元寶,他的手決不會哆嗦,無奈酒樓的掌櫃是管嚴,自從他的夫人無意中看到一枚金幣後,每天朝他吵着要。讓掌櫃煩的要死。

唐軍的金幣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員才有,其他都是發放銀幣,那掌櫃又從哪裏能夠得到金幣,只好告訴夥計,若誰能先收到一枚金枚,就提升他一級,這枚金幣關係到他的前途,讓小二如何不哆嗦。

旁邊的人看着李鴻基都敬畏起來,這金幣李鴻基隨手一掏就是五枚之多,他的口袋裏鼓鼓的,若都是金幣,恐怕不下數十枚,唐軍的金幣剛剛發行,其中品級最高之人所得的金幣才五十枚,眼前這人至少也是個三四品的高官。

不過,這種敬畏很快就淹沒在對金幣的渴望中:“這位先生請了,卑人願意出六兩銀子一枚購買先生手中的金幣。”他的話還沒有説完,另一人已經喊了起來:“我出六兩半全要了。”

“我出七兩。”我出八兩。”直到有人喊出十一兩一枚,才沒有人加價,若不是李鴻基的護衞攔住,恐怕就要有人衝上來強行兑換了。

李鴻基自然不知,現在金幣的價格在黑市上已炒到十二兩銀子一枚,足比他本身價值兩倍還多,依然是有價無市。

唐軍的每一枚金幣上都有一個編號,使得每一枚金幣都顯得獨一無二,現在的金幣編號都很靠前,在蒸汽機發明以前,這是難予想象的,這才使得有人狂收金幣,從官員們手中偶爾出來的金幣價格節節升高。

李鴻基費了好大的勁才讓親衞分開人羣,狼狽不堪的逃了出來,回到府中,李鴻基才對金銀幣的使用徹底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