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烽火歲月第四十七章各佔半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田見秀,左光先兩人率軍出發的第二天,李鴻基就收到了義軍索要的兵器清單,饒是這個清單已經讓田虎減少了一半,李鴻基也嚇了一大跳,義軍的胃口太大了吧,就一個萬縣在他們手上,也敢如此開口,再説現在唐軍要攻重慶,已不需要經過萬縣,除非他們拿下了重慶還差不多。
想到這裏,李鴻基的面一變,讓陳貞慧寫道:“命令田,左兩位將軍,加快速度,丟掉一切不必要的包袱,一定要搶在義軍前頭將重慶拿下。”陳貞慧上次拉擾左光先不成後,知道自己暫時無能為力,一不小心把自己栽進去,反而划不來,所以又老實起來,他快速寫好了命令,李鴻基接過看了看,蓋上了自己的大印,叫來親兵,命其火速送給田見秀,左光先兩人。
伴承疇見唐王下令和義軍爭搶重慶,問道:“殿下,那義軍提的這些要求,我軍該如何回應。”李鴻基呵呵一笑,道:“給他。”伴承疇大吃一驚,道:“給他?殿下,當心伺虎不成,被虎反咬一口。”李鴻基道:“無妨,我自有辦法應對,兵器我有,但想要白拿卻不成,咱們的兵器又不是天下掉下來的,都是工匠們一把一把打出來的,哪有白給的道理,張獻忠要多少兵器都行,但每一把都要真金白銀,只要他出得起銀子。他要多少兵器都成。”伴承疇放下了心,以這份清單上的武器來看,按唐軍以前賣給高祥地價格,一算,需要幾千萬兩銀子。張獻忠能拿出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等他們到了江南,縱使憑藉着這批武器,攻下了許多重城。唐軍的火器也不好用,炮彈,火槍都要補充才行,那時義軍在江南所得,還是會入唐軍手中,義軍要藉此壯大,難度太高。
第一天義軍對重慶的進攻就丟下了四五千具屍體,等到城下的大火漸漸停止,天已經黑了,雙方靜靜的對持。等待着明天地又一輪進攻,義軍有十幾萬大軍,就是死上一半人,張獻忠也不會心痛,人死了,隨時可以再拉,主要是兵器不好,沒有好的兵器,戰鬥力便難上去。人數再多,只會拖挎自己。
第二天一亮,義軍重新開始了攻城,昨天同伴的屍體義軍已趁着黑夜拖出去掩埋了,但地上的斑斑血跡還是讓人觸目驚心,義軍踏着昨天同伴遺留地鮮血,開始了第二天的進攻。
與昨天相比,今天官軍的士氣大為提高,在釣魚城下慘敗的陰影已經消失。以前自己是攻城,奈唐軍不何,現在自己是守城,城下的寇再多又何妨,義軍攻了一天,照樣留下數千具屍體。無可奈何的撤退了。這次,義軍爬上城牆的人數還沒有第一天多。官軍完全沒有用火油就將義軍擊退。
徐以顯不知官軍前些天曾有一場慘敗,見官軍好象越打越強,不由到奇怪,不過,他沒有説出來,再過幾天,官軍的傷亡一大,他們人少的劣勢就會暴無疑,到時義軍就是用人堆也要把重慶拿下來,關鍵是不知唐軍什麼時候到來,義軍一定要在唐軍到來之前拿下城池才行。
義軍連續不停的進攻,官軍地防守果然一天比一天弱,到了第十天,義軍已有五萬多人埋骨在重慶城下,在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組成的督戰隊監視下,義軍的攻擊絲毫沒有減弱,二萬多官軍也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五千人,要命的是各種守城物質已大部消耗,火油更是已經用盡,這些天,邵捷在全城宣傳着寇的殘暴,號召所有居民都向守城貢獻力量,重新組織了五萬青壯,才將城牆牢牢守住。
不過,官軍的士氣越來越低,成都富裕,這些臨時組成的青壯遠不如那些由一無所有平民組成的義軍能拼命,義軍一上城,往往四五個城中的青壯也不能抵住一個義軍,邵仲龍手中只有二千人地鋭預備隊,哪裏有險情就撲向哪,現在這支預備隊也快要累叭下了。
義軍眼看城破在即,更是瘋狂起來,張獻忠已下令,攻下城後,可以在城中大搶三天,反正重慶自己也不準備佔有,搶光也好,還可以用來提升士氣。
到了下午,官軍士氣更是低落,越來越多的義軍湧上了城頭,那些青壯首先退了下來,帶動官軍也抵擋不住,身後雖然是家園,但他們看不到希望,重慶的東面全是義軍,西面也有唐軍在揮眈眈,重慶已成為一座孤城,守得了今天,也守不住明天,許多絕望的士兵丟下了武器,跪在地上想投降,哪知殺紅了眼的義軍看也不看,一刀就將他們的腦袋砍下。
許多想投降的士兵頓時沒有了退路,雖然有些人奪路而逃,但也有官兵反身猛撲,與義軍撕殺起來,邵仲龍滿頭大汗,他的二千預備隊此時還剩下了一千多人,見官軍全線退後,補無可補,他乾脆把預備隊改成軍法隊,沙啞着聲音喊道:“頂住,把他們趕下去,後退者斬。”邵仲龍的軍法隊連斬了上百人,才堪堪止住了敗退地潰兵,許多人見前後都是死,義軍又不接受投降,重新咬牙殺了過去,雙方在城牆上拼搶起來,義軍上來的人其實遠沒有官軍那麼多,官軍只是被那些青壯衝亂了腳步,又失去了鬥志才會潰敗,這一返身拼命,義軍馬上又只得後退。到了牆邊,義軍再也不肯後退,一個要進城大搶,一個要保住家園,雙方都在以命博命,殺得殘烈無比。
李定國見雙方僵持住,向張獻忠請戰道:“義父。讓孩兒上吧。”張獻忠終於拿起了自己的血本,道:“好,將我地親衞營帶上去。”張獻忠的親衞營有三千人,全是軍中選的好手,每個人至少有三年軍齡。裝備地都是以前在鄖陽時向唐軍購買地制式兵器,當初地一千支火槍,現在還只剩下五百支,全都給了這支親衞營。其他人每人都有一張唐軍生產地強弓,和一把好鋼刀,實在是義軍鋭中的鋭。
前些天的攻城,無論義軍傷亡多大,張獻忠都捨不得派這支部隊出去,現在見城破在即,張獻忠才肯讓這支部隊面。李定國見能帶這支部隊攻城,充滿了信心,道:“義父放心,我必不讓親衞營損傷一人。”看着李定國帶着這支部隊衝上城牆。羅汝才心中充滿妒意,忍不住對吉圭道:“子玉,若是我也有這樣一支隊伍就好了。”吉圭道:“羅帥放心,這次攻城咱們曹營也出力不少,等從唐軍中換回兵器,曹帥也可以組建一支。”羅汝才嘆了一口氣,道:“若是唐軍不肯換又如何,讓人大搶三,到時重慶可就變成了一座空城。唐軍怎肯用兵器換這麼一座空城。”吉圭道:“曹帥放心,就算唐軍不肯換,那咱們就花銀子買,唐軍一定會同意,關鍵還是要多搶些東西回來。”羅汝才點頭道:“子玉所言不虛,唐軍買賣兵器也不是一天兩天,高祥能買,張獻忠能買,我曹也一樣能向唐軍購他馬上又給親兵下令。道:“傳令,曹營全體參予攻擊。”邵仲龍苦苦支撐地防線,隨着李定國帶的親衞營一上來,馬上成了泡影,李定國領頭在前面衝去,手下無一合之將。親衞營殺起人也是如砍瓜切菜一般。五百名火槍手一上來,震耳聾的槍聲響聲。官軍剎時倒下了一大片,李定國領着三千人,來回衝殺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官軍已經全線崩潰。
邵仲龍也被亂兵卷在中間,身不由已的後退,官軍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全部在惶惶然的逃命,重慶的東門也被義軍打開,義軍呼喊着衝進城門,重慶已經陷落了。
田見秀和左光先接到唐王的命令後,只好將火炮全部拋在後面,全軍加快速度前行,無奈從成都出發,有一大段山路要走,田見秀等人雖然拋掉了火炮,在山中還是拐了七八天,到了遂寧,坐船從涪江順而下,速度才加快起來。
田見秀怕時間來不及,命傳令兵快馬向釣魚城報訊,讓釣魚城的鐘華等人時刻注意重慶地動靜,看有沒有辦法命重慶府的官員投降,可以先率人進城協防。當田見秀的送信人到釣魚城時,義軍已經攻城三天了,鍾華派人向邵捷招降,邵捷卻猶豫不定,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義軍攻城越來越急,邵捷卻還是心存僥倖,鍾華開始沒有派兵,見邵捷不降,鍾華派出了一萬五千人馬守在重慶西門附近,釣魚城只有二萬人,派出一萬五已是極限,邵捷見唐軍人不多,更是不肯投降,此時邵捷得知城破後,才大驚失,急道:“快,咱們到西門投降唐聽到城破,所有人都哭喊着往西門跑去,西門雖然有唐軍,但無論怎樣,唐軍的名聲總比義軍要好。
鍾華聽到義軍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而官軍的炮聲已經全部停了下來,越發覺城中不妙,他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卻毫辦法,西門緊閉,他不能馬上攻城吧,何況大炮全在釣魚城,沒有大炮,沒有攻城器械,只有一萬五千人,怎麼攻城?
西門突然“吱呀”一聲打開,鍾華大喜,正要命人去搶城門,整個西門突然湧出了無數的人羣,他們爭先恐後的朝唐軍地軍營奔來,唐軍大驚,這搞的是那一出,見那些人不象是官兵,連忙將人羣攔住,後面的人卻越湧越多,朝兩旁散去。
唐軍連忙拉住幾個人,問道:“怎麼回事?”那些人結結巴巴的道:“城…城破了,賊…賊軍已經進城。”鍾華大急,道:“弟兄們,咱們進城。”唐軍要進城,城中的百姓要出城,雙方擠成了一團,見不是辦法,鍾華馬上命令士兵朝天鳴槍,如果百姓還不肯讓開,唐軍就只有殺進去了。
槍聲嚇了大家一跳,狂熱的人羣頓時清醒過來,若是重新進城,可能會死,若是不進城,馬上就要死在唐軍的槍口下,大家都明智起來,將城門口讓開,唐軍一隊隊的跑步進了重慶。
一進城,鍾華馬上命李柱,孫大兵數人分成幾路,搶佔要地,李柱等人忙問道:“將軍,碰到義軍怎麼辦?”鍾華道:“把他們回去,若是不服,可以開槍。”李柱急道:“將軍不可,沒有唐王的命令,我們怎可與義軍擅自戰,何況我軍只有一萬餘人,義軍至少還有十幾萬,在城中巷戰,説不定我軍會吃大虧。”鍾華想了想道:“那好,遇到小部分義軍不聽命令,可以擊殺,但不準有人漏網,但大股義軍不要先開槍,若是他們先挑畔,那就不用客氣。”幾人領命而去,帶着部隊快速向前衝去,唐軍邊衝邊喊:“大家別慌,各人回到自己家中,我們是唐王地軍隊,只要回到家中就沒事。”居民們見兩頭都有軍隊,在大街上亂跑的人頓時停了下來,見沒有地方可去,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回家,畢竟人都有一種心理,家裏肯定比外面更安全。
衝進城的義軍已四散開來,他們大多數人見到過最繁華的地方就是縣城,重慶的繁華耀花了他們的雙眼,八大王已下令可以在城中搶三天,當然沒有人客氣,農民軍地軍紀一旦散開,頓時如同洪水猛獸,不可扼制,東門一路過來,就象蝗蟲過境,沒有一家不被搶劫,到處是在殺人,強姦,整個東城剎時陷入了地獄。
李定國帶領地親衞營卻不屑於去搶那些普通的百姓,他們拿最多地軍餉,用最好的武器,吃最好的飯菜,搶東西當然也要最好的,他們一路追殺着官軍,只有遇到一些深宅大院,才會停下來,拿着最值錢的東西,馬上又向前趕去。
義軍雖然比唐軍先進城,但一個是一路走,一路搶,一個是一心向前趕,雙方終於在城中間大規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