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卷烽火歲月第三十六章臨陣招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然大多數士兵知道秦良玉這次瞞了他們,但秦良玉的話還是讓那些漢子動,不管怎樣,秦良玉還是他們敬重的統帥,許多士兵哽咽道:“大帥,我們相信你,你一定能把我們帶回去。”馬千使乘機道:“好了,大家回去吧,大帥一定會想辦法,讓大家都活着回到家中。”許多士兵沒得到想要的答案,心中失落無比,秦良玉的威信還是讓他們相信了自己的大帥,一個個走出了帥府。

秦良玉站在台階上,呆呆的看着眾人離開,直到最後一個人走了,還是一動不動,她覺到自己的眼睛已有了出,在帥府,自己可以毫不猶豫的作出與唐軍拼個你死我活的決定,但和這些全心全意信任自己的士兵一接觸,心卻硬不下來,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白白送死。

自己什麼時候心變得如此軟了,慈不掌兵,若是再年輕十歲,自已一定不會被陷入如此兩難的境地,就是到了這個地步,也會毫不猶豫的率軍與唐軍決戰,看來自己真的是老了。

馬千使望着自己的嫂嫂,看她眼角里出了淚水,大吃一驚,自從大哥死後,他還從未見過嫂子淚,見秦良玉站着一動不動,叫道:“嫂嫂,嫂嫂。”秦良玉驚醒過來,將眼淚擦了擦,道:“什麼事?馬千使見秦良玉心情不佳,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帥。還要不要把那兩個唐使殺了?”秦良玉反問道:“二弟,我若是改變主意,你還會支持嫂嫂嗎?”馬千使一怔,隨即道:“嫂嫂,無論你作出什麼決定。我都聽嫂嫂的。”秦良玉道:“那好,你去把那兩名唐使帶來吧?”馬千使應了一聲:“是。”朝關押盧象升地側房走去。

身後的秦民屏和馬祥麟兩人對望了一眼,鬆了一口氣,覺到秦良玉心裏有了轉變。忙上前向秦良玉道:“阿媽(阿姐),剛才我們不該頂撞你,你罰我們吧。”秦良玉嘆了一口氣,道:“罰你們幹什麼,我老了,想要解甲歸田,回家享點兒孫之樂,這一次,我會率大家一起降唐,至於以後就是你們的事了…”兩人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見秦良玉語氣悲涼,心中又有點替她難過,是啊,一個征戰一生不敗的將軍,到老了,卻要放下兵器向敵人投降,恐怕沒有比這個更讓人難堪地了。

盧象升被軟起來,倒也不着急,官軍已經無路可退。諒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剛才官軍的喧鬧一度讓他擔心起來,這好象是兵變的樣子,萬一秦良玉控制不住局勢那就遭了,官軍一亂起來,他們若是糊里糊塗的死在亂軍下,那才冤枉,好在不久帥府就恢復了平靜,兩人提着地心才放了下來。

門“吱。”呀一聲開了。馬千使走了進來,面無表情的道:“秦帥要見你們,跟我來吧。”盧象升和副手互相看了一眼,沒想到秦良玉這麼快就要見他們,盧象升心中有點不安,剛才看秦良玉的意思。沒道理這麼快就決定要降。到底是什麼事,盧象升本想問一下馬千使。又不知如何開口,乾脆也一言不發的跟着。

進了正廳,盧象升看見秦良玉一下子好象老了幾歲,神情落暮,而馬祥麟向他出了一個笑意,盧象升心裏頓時有了底,道:“參見秦帥!”秦良玉擺手道:“從今天起,我已不是什麼秦帥,只是一個遭老婆子,我想把孩兒們都帶回石柱,不知唐王能否同意?”秦良玉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讓盧象升犯了難,若秦良玉只是詐降,回到石柱後重新反對唐軍,那豈不成了一場空,他想了想,道:“唐王曾説,秦帥一生征戰無數,無論是剿匪也好,勤王也好,都是戰功顯赫,唐軍初起不到十年,有許多借重秦帥之處,還請秦帥不要推遲。”秦良玉知道自己想回去的想法不可能了,嘆了一口氣,自己是確實累了,不想再征戰,可是唐王卻不一定會相信,只得退而求其次,道:“也罷,老身這把骨頭就暫時替唐王賣命幾年,只是我石柱的兵馬出來已大半年,士卒多思念家鄉,不知唐王可否同意讓我二弟馬千使把他們帶回家去?”盧象升點了點頭,道:“這一條我可以替唐王作主答應秦帥,不知秦帥還有何條件。”秦良玉默然半響,才道:“沒什麼了,你回去告訴唐王,就説我老婆子降了,明天唐軍就可以入城。”盧象升一愣,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還以為秦良玉必定要討價還價,沒想到見第一條唐軍不答應,馬上就全面退守,這等於是無條件投降,不過,他馬上佩服起秦良玉來,不虧是征戰多年的老將,拿得起,放得下,道:“那好,秦帥,咱們以後又是同殿為臣,盧某以後還需要秦帥提點才行。”秦良玉花白的頭髮顫動不已:“提點不敢當,只是我這個弟弟和兒子都是三四十歲地人了,卻還不能讓人放心,他們還需要盧大人以後多多照拂。”盧象升連忙道:“一定,一定。”沒想到能這次任務比想象中還要順利,盧象升輕鬆了下來,和秦良玉商定好投降細節後,盧象升和副手就告辭回去,而馬祥麟則留了下來。

盧象升一走,馬千使忍了半天,才道:“嫂子,唐王要招降我們,必定會讓盧象升答應我們很多條件,剛才為什麼不提?”秦良玉“哦”了一聲。道:“我們能提什麼條件?”馬千使道:“嫂子,你怎能如此糊塗,至少也要讓唐王答應永保我們石柱宣撫使的條件。”秦良玉道:“我已經提了,唐王連放我回去石柱都不能答應,還會答應這個更苛刻地要求嗎。二弟,我知道你不喜歡唐軍,才讓你把兵馬帶回去,我們既然降了。就不能再三心二意,馬家的石柱宣撫使是先祖隨明太祖爺一刀一槍拼下來的,我們在唐軍中寸功未立,憑什麼讓唐軍也照樣冊封,就是現在唐王為了招降我們,答應了,若以後不能建立功鄖,恐怕是禍不是福。”馬千使道:“那我帶回去的這麼多士兵怎麼安排?”秦良玉毫不猶豫的道:“解散,這些年來,石柱地子弟隨我東征西討不知有多少人埋骨他鄉。也該讓他們享享清福了,二弟,你記住,若沒有唐王的命令,你不可擅自招募軍隊,切記,切記。”馬千使道:“嫂子,你放心,我記下了。”秦良玉才放下了心。讓自己地親兵出去傳令,明天全體官軍將向唐軍投降,接到命令的官軍心裏都湧上了百般滋味,他們地秦帥敗了,敗了乾淨利落,而他們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唐軍的轟炸,每個人都默默的探試自己的兵器,沒有唐軍的炮聲,整個軍營都顯得異常安靜。許多人都知道,四川大勢已去。

城中的百姓今天沒有聽到唐軍的炮聲還在奇怪,接着就傳來了官軍投降地消息,他們都欣喜若狂,對他們來説,無所謂朝庭。還是唐軍。官軍投降了,那就意味着不用再打仗。他們的房屋不會再被炸,他們的命也保住了,生活又會恢復正常。

第二天,唐軍順利地進城,數萬名唐軍排着整齊的隊列,一律黑衣黑甲,兵器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尤其是看着馬匹後面拉着的大炮,整個隊伍顯出了一片殺氣,本來是前來歡地百姓,一下子震憾不已,全體啞雀無聲,默默地看着對支部隊進城,直到鑼鼓響了起來,兩旁的百姓也想起了自己地使命,大聲歡起來。

李鴻基接見秦良玉時,對她温言勉勵,將秦良玉封為忠武將軍,這是正四品的武將,在唐軍中只在馬維興,高立功,李雙喜三人之下,讓秦良玉大承受不起,幾次要推,都被李鴻基攔了下來。

順慶府的四萬多官兵重新被打亂收編,其老弱每人發給十兩銀子放其回家,其餘人擇優成為唐軍地正式士兵,四萬多官兵,最後只留下了一萬六千多人,秦良玉本來是想把她從石柱帶來的子弟兵都帶回家,李鴻基也答應了,不過要求秦良玉讓士兵自願選擇繼續當兵還是回家,秦良玉估計大家都厭倦了打仗,一定都會選必家,遂同意了下來。

結果大出秦良玉意料,唐軍一公佈參軍的待遇後,許多人都不願回去,她所帶的一萬多人,大多是鋭,有七千多人被選中留了下來參加唐軍,許多不符合規定,被剔除出去的人還想找秦良玉求情,讓他們重新加入軍隊。讓秦良玉頗為尷尬,她才知道對於普通士兵來説,能吃飽飯,還有軍餉可以拿才是最重要的。

秦良玉的投降,在四川的軍民心中引起的震動幾乎是推毀地,許多城池再沒有抵抗的意志,唐軍一到就開城投降,連劍閣這樣的險城也不例外,唐軍在短短十多天,就快速推進,拿下了十多個縣城,首府成都的前面只還有一個孤凌凌的綿州府在官軍手裏(今綿陽)。

綿州府知州薛一鶚聽聞秦良玉投降,也是失魂落魄,他連忙派人向成都求救,巡按劉之接到薛一鶚的求救文書,聽到唐軍來勢洶洶,大驚失,馬上招聚四川監軍道廖大享,副將羅尚文,馬應魁等人一起商議,擬派兵去救綿州。

廖大享一聽完,馬上道:“不可,成都只有二萬人馬,自保倘且來不及,怎可再分兵。”劉之為難地道:“若不分兵,綿州一下,成都再無屏障,區區二萬人馬,又怎可擋唐軍十萬數虎狼之帥。”眾人聽了,哀聲嘆氣起來,這時副將馬應魁道:“成都府人口不下百萬,大人何不盡取成都財,招募士卒,旬之間,十萬兵馬垂手而得,又何必怕什麼唐軍。”眾人眼睛一亮,齊齊地望着劉之,劉之道:“成都倒還有一些餘財,可前段子支援秦良玉,所耗頗多,如今剩下的錢糧能招聚三四萬人就不錯了。”眾人不由對秦良玉大聲咒罵起來,以前都以為她會是四川地柱石,要人給人,要糧給糧,秦良玉倒好,竟然降了。

羅尚文站起來道:“大人,有多少先招多少,未將回去後,馬上開始準備招募人馬,還望巡按大人在全府發出佈告,要求川人一起保衞成都,勇於參軍,把唐賊從四川趕出去。”劉之連忙道:“好,明天招兵的佈告就會貼滿全府,物質也會盡快調拔,招兵之事就拜託羅將軍和馬將軍了。”馬應魁道:“大人,就算如此,能順利招聚到三萬人馬,我軍依然不是唐軍的對手,秦良玉有五萬大軍,又多是能征善戰之輩,她這一投降,唐軍越發強大,我們只有二萬正規軍和三萬臨時徵召的軍隊,又如何能擋。”羅尚文不悦地道:“馬兄太抬舉秦良玉那個老太婆了,我看她是徒有虛名,才會被唐軍一嚇就降。”羅尚文看不起秦良玉,其他人卻不這麼想,尤其是廖大享,曾有一段時間擔任過秦良玉軍中的監軍,深知秦良玉的嫡系人馬比成都的正規軍尚要厲害,如果只有五萬人馬,莫説抵擋唐軍不夠,就是秦良玉單來,成都也不一定能擋。眾人一時又沉默起來。

劉之出了一計,道:“蜀王富可敵國,為今之計,不如我等一起去蜀王府,求蜀王拿出資財助軍,若蜀王能應允,休説十萬人,招募二十萬人也有餘。”眾人面面相覷,從太祖封第一代蜀王朱椿以來,至如今的蜀王朱至澍,已是十三代了,蜀王的封地佔了成都二成還多,這數百年積累下來非同小可,而且這蜀王可能是遺傳,一代比一代吝嗇,從來只見進,不見出,這一代蜀王朱至澍更是變本加厲,想從他手中掏錢出來,難,簡直是難上加難。

劉之見眾人都不願意去,道:“如今是非常之期,成都有存亡之危,若是唐軍攻進城,蜀王也不能免,大家同去請求,蜀王或許能答應。”眾人聽巡按大人如此一説,也只得勉為其難,答應同去蜀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