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平台召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人跪在地上等待崇禎開口,沒想到等了半天功夫,崇禎只是發呆,温體仁抬眼悄悄看去,見崇禎臉上變幻不定,輕咳了幾聲,崇禎回過神來,記起地上跪着的眾臣,吩咐給他們踢座後才道:“今找各位愛卿過來,是想商議一下朝庭下一步該如何應對闖賊。”温體仁首先回話道:“皇上,闖賊此次大勝東虜,據陳奇榆所報,東虜損失慘重,至少數萬大軍被滅,元氣大傷,此番關外應當可以消停一陣,此仍朝庭之幸,不過闖賊力量如此之強,實出人意料,以後朝庭的重點應放在闖賊身上才行。”崇禎恨恨的道:“大明數十萬官兵對着東虜畏縮不前,一個個只會説東虜窮兇極惡,勇猛異常,若對戰則官兵不能勝,可如此惡虜卻被區區賊寇打的落花水,朕養的兵全成了酒囊飯袋,一個個只知伸手向朝庭索要兵餉,打起仗來卻全無用處,再這樣下去,大明三百年山河難道要亡於朕手不成。”眾人大驚,皇上竟然説出如此不吉之言,全部離座跪下,王應熊戰戰兢兢的説道:“皇上繼位以來,兢兢業業,宵衣旰食,從末有過解怠,實仍千古未有的中興之主,如今東虜已挫,闖賊雖勝,臣估計也是損失慘重,此時正是皇上奮發圖強,將各處逆賊剷除的良機,皇上萬不可恢心喪氣。”崇禎聽得一喜:“你所説當真,闖賊也損失慘重。”王應熊回道:“雖不能確認,但此事確也易知,東虜兵力強盛,此番聯合蒙古率軍十數萬和闖軍戰,闖賊縱然鋭,至多也只能和東虜以一換一,東虜損失數萬,臣估計闖賊也不會少於此數,現正是闖賊虛弱之時,朝庭正可用兵,否則等闖賊回過氣來,朝庭再也難制。”王應熊當初勸皇上兩不相幫,坐等成敗,沒有想到得勝的會是闖軍,此時皇上對闖軍憂慮勝過東虜,萬一皇上想起前事,拿自己問罪可就遭了,連忙安崇禎。
崇禎點了點頭:“愛卿所説,極為有理,不過闖賊自己公佈,只損傷了數千人,看來是有意誤導朝庭,這麼説,朝庭此時對闖賊用兵還為時不為晚。”張鳳翼卻道:“皇上不可,闖賊雖然會有損失,但朝庭不知闖賊具體損失如何,何況朝庭對闖賊的力量一無所知,闖賊既然可以出兵擊敗東虜,焉知他不會布有重兵對付朝庭的大軍,皇上應調集關寧鐵騎入關,先滅張獻忠,高祥等賊,然後再集全國人力物力和闖賊戰,闖賊以一省半地,安然擋住朝庭傾國之力。”崇禎又遲疑起來,隨着朝庭大軍雲集在山西,幾股寇在安徽,湖廣,四川等省越發活躍,若論對朝庭的破壞力,這些寇遠比闖軍要大,他們每到一地,官員被殺,壕紳被抄,朝中許多官員深受其害,闖軍已佔據地盤不動,雖然也對富户壕門有所損害,但都已過去,不象這些寇四處動,危害極大,正在動搖朝庭的據。
温體仁指着張鳳翼道:“張大人怎能為闖賊張目,皇上,萬萬不可聽此人之言,此等寇責成當地官府進剿就是,若等闖賊作大,才是朝庭心腹大患呀。”吳宗達也道:“首府大人所説正是,目前對我大明威脅更大的自是闖賊,哪有大賊不除,先顧小賊的道理。”張鳳翼道:“皇上,臣不是不知闖賊患大,正因如此,才要集中朝庭全力應對,但此時幾股寇危害極大,誓必牽扯朝庭力,臣怕還未剿滅闖賊,其餘賊眾又成勢虎,那時朝庭為之奈何。”崇禎聽一頓覺頭痛,兩邊都有理,無論行何策又皆有風險,他站了起來,在原地走來走去,拿不定主意,温體仁道:“皇上,張大人仍是一相情願之辭,闖賊雖提出對朝庭議和,但焉知這不是緩兵之計,朝庭若只顧寇,萬一闖賊突然出兵,豈不讓朝庭措手不及。”這時連張鳳翼也沒話説了,誰知道闖軍和朝庭議和是真是假,萬一闖軍議和是假,想騙朝庭把大軍調開,再突然出手才是真,那時他有百口也説不清,遂沉默不言。
崇禎見三位閣臣都同意先打闖賊,張鳳翼也不再爭辨,遂下定了決心,何況此時朝庭大軍集於山西,正方便進攻,他站住了腳步,對李順成道:“擬旨,着陳奇榆統領五省兵馬立即進攻山西闖賊,山海關總兵尤世威,寧遠總兵官吳襄匯同南下,務必剿滅闖賊。”温體仁又道:“皇上,陳總督和關寧鐵騎互不統屬,務必要有一大將居中調度,才能事倍功半。”崇禎聞言,深覺有理,但用誰來統領卻不能不謹慎,崇禎對陳奇榆這次的表現深為失望,不可能再用他,其他人要麼資歷不夠,要麼沒能統兵經驗,崇禎想了無數人,又一一否決,對閣臣説道:“眾卿先退去,此事朕還要再作考慮。”此時崇禎要剿滅李自成,又想起了大牢裏的曹文詔,曹文詔征戰沙場無數,一生少有敗績,前次崇禎是惱他失陷朝庭番王,又聽説李自成是因他而反,一時氣急,把他抓了起來,卻一直沒有處理,此時要剿滅李自成,崇禎頓時又想起他來,忙命人把曹文詔提出來,在平台召見。
曹文詔在天牢倒沒受什麼苦,天牢是天子關押朝庭重臣的地方,許多人是一時不甚觸怒皇帝才會被關入,有人當其一生只能老死在天牢,不過,也有人過不了多久,皇帝想起來又會放出,崇禎時更是如此,大明朝到了他手上已是千瘡百孔,他若明白此理,慢慢調治,大明未償不能中興,但他求治心切,臣下偶有小餅就讓錦衣衞抓起來投入天牢,實在無人可用時,又把人從天牢裏提出來,馬上給予重用,他後來所用的大臣,如孫傳庭,傅宗龍莫不如此。
平台召見始於孝宗,孝宗是明代中葉唯一的較為勵圖治的賢君。他即位後,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監梁芳、外戚萬喜及其黨羽均被治罪。又淘汰傳奉官2000餘人;罷遣禪師、真人等240餘人;佛子、國師等780人,被追回誥敕印仗,遣歸本土。並調整內閣班底,罷免了不學無術、依附權要的閣臣萬安、尹直等人。
孝宗在位期間,勤於理政,選用賢臣,當時被任用的徐漙、劉建、李東陽、謝遷、王恕、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誠的大臣,在弘治一朝發揮了較大作用。孝宗常召閣臣至文華殿,讓大家共議大臣的章奏,寫出批詞後,自己再批改頒發。
綁臣李東陽高興地説:“天順以來,30餘年間,皇帝召見大臣,都只問上一二句話,而現在卻是反覆詢問,討論詳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學士劉健上奏説,晚朝散歸後,天已黑,各處送來的文件往往積壓內閣,來不及處理,如有四方災情,各邊報警等事務,就有耽擱的可能。於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兩次在平台召見有關大臣議事。從此出現了“平台召見”這一新的朝參方式。
由於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監亂政的現象,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崇禎想要中興大明,自然想學孝宗,也經常在平台召見大臣,以視恩寵,不過,經他在平台召見的大臣下場卻都很不妙,袁崇煥,縛宗龍,後來的孫傳庭不是自殺就是被他所殺,他想中興大明,卻學不了孝宗的寬容。
曹文詔沒想到還有在平台被皇帝招見的一天,他伏地痛哭:“皇上,微臣無能,敗於闖賊,喪師辱國,還失陷番王,罪不可赫。”崇禎倒是温言撫:“愛卿不可責之過切,闖賊坐大,此事首責在洪承疇,聽説他不知羞恥,被俘後投靠闖賊,已失臣節,朕知愛卿與洪承疇不一樣,愛卿在山西時已提醒洪承疇,陝西有股逆賊,可恨他卻不聽卿言,至使闖賊作大,如今成了朝庭大患。”曹文詔沒想到崇禎連此事都已知道,更是悲不自,哽咽不已,磕頭道:“皇上鴻恩,微臣願肝腦塗地,盡忠朝庭。”崇禎大為高興:“好,好,愛卿的忠心朕已明瞭,朕正有意掃平闖賊,愛卿有何高見。”曹文詔道:“皇上,闖賊勢大,若要剿滅,非得調全國數十萬兵以泰山壓頂之勢方可撲滅。”崇禎道:“朕已命陳奇榆調聚湖廣,河南,山西,甘肅,原陝西五省輩十五萬人馬圍剿,還有寧遠總兵吳襄,山海關總兵尤世威兩萬關守鐵騎,你看如何。”曹文詔搖了搖頭,道:“如此兵力,臣只有五分把握。”崇禎一咬牙:“朕還可再調五萬關寧鐵騎入關助戰,如何?”曹文詔大驚:“皇上,不可,如此整個關外已空虛,豈不任由滿人橫行。”崇禎道:“無妨,東虜已遭重大打擊,自顧不暇,暫時無法對朝庭再行威脅,愛卿無需為此擔心。”曹文詔剛出天牢,不知闖軍和後金的戰事,大為驚訝道:“朝庭何時又出了如此猛將,讓東虜大敗,臣願為此人手下,一同殺敵。”崇禎臉一紅,對李順成瞄了一眼,李順成明白皇帝的心意,對曹文詔道:“曹大人慎言,此話仍大逆不道,不久,東虜和闖賊在草原大打一場,東虜大敗而歸,據説損失了數萬兵,連韃子的許多貝勒象代善,德格類,薩哈廉也死於非命,東虜的大汗皇太極也生死不明,曹大人若要成為此人手下,那也是要背叛朝庭了。”曹文詔聽得冷汗連連,剛要辨駁,崇禎已擺手道:“算了,不知者不為罪,如今兩賊相爭,闖賊雖勝,但也不可能沒有損失,你現在可有信心。”曹文詔重重的磕頭道:“皇上厚恩,臣必將鞠躬盡瘁,不滅闖賊,勢不生還。”崇禎道:“好,朕馬上命你為督師,代朕出征,務必將闖賊剿滅。”李鴻基率大軍浩浩蕩蕩回到西安,周鳳梧率西安的大小闢員出城十里接,官道兩旁圍滿了歡的人羣,其中不泛有看熱鬧的,或心懷叵測的人,但此時人人臉上都出興高彩烈的神,兩旁的闖軍戒備森嚴,生怕有意外。
遠遠的望見闖王車馬來臨,闖軍頓時鼓樂齊鳴,十幾萬人一起跪下,道:“拜見闖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李鴻基跳下了馬車,本來他更喜歡騎馬,但左右相勸,騎馬容易遭到攻擊,西安的居民雖然大部分向着闖軍,但焉知沒有朝庭的探子,若是在大喜之,刺殺闖王,豈不擾了大軍回師的喜氣,李鴻基不得不聽從左右的安排。
見闖軍下了馬車,李鴻基的親兵如臨大敵,將四周所有可能的攻擊全部擋住,李鴻基快步將周鳳梧扶起,道:“我不在,所有事情都壓在鳳梧身上,政務管理,軍需糧草,都需要鳳梧心,辛苦你了。”周鳳梧道:“這本是屬下應做之事,闖王率軍十萬,戰強敵,將草原橫掃千里,更擊潰東虜,大長我漢人志氣,統一中原,登極為帝的子也不遠了,屬下先向闖王賀喜”這時,人羣中突然傳來了一個“闖王萬歲”的聲音,眾人一愣,紛紛又跪了下來:“闖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鴻基大驚,連忙又將周鳳梧扶起,低聲的道:“這不是你安排的吧,怎可如此不知輕重,這種大逆不道之言豈可出口。”周鳳梧道:“無他,屬下只是想試一下人心,賀珍已傳來消息,朝庭打算調關寧鐵騎來對付我軍,曹文詔重任督帥,代天子出征。”李鴻基一愣:“這麼快?”周鳳梧道:“闖王放心,今一觀,民心盡在我處,何況我軍士氣正旺,各地又早有準備,朝庭奈何不了我軍。”李鴻基還是道:“鳳梧猛了,我本想借着大敗東虜,提出與朝庭議和,此事傳了出去,朝庭必與闖軍成為生死大敵,不死不休,闖軍再也休想安寧。”周鳳梧低着頭,不明白李鴻基為什麼老想與朝庭議和,回道:“闖王不要一廂情願,朝庭擺明了要剿滅我等,和議必不可成。”李鴻基此時不便和周鳳梧解釋,他當然知道和朝庭議和沒有結果,但李鴻基只是想拖延一下時間,此時在軍事上闖軍已具備了擊敗朝庭的實力,但闖軍據太淺,人才儲備不足,就是打下了山河也沒法管理,到時全國陷入大亂,漢人的元氣不知能留存多少。
闖王萬歲的聲音還在此起彼伏,李鴻基讓大家全部起身,並擺了擺手,想讓大家停下,沒想到眾人卻更加熱鬧,李鴻基無可奈何,只得鑽入馬車,大軍向城內開拔,一路上萬歲的喊聲不斷,這聲音傳入了還隔着老遠的闖王府,一名正在剌繡的女子手一顫,針刺到了手指,一滴鮮血了出來,將剛繡的牡丹圖染的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