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王泰武略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這裏,王弦也特別提到了蠻族的構成。蠻族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成九個部落。或者稱為“蠻荒九道”他們本來相互之間各有衝突,朝廷的幾次圍剿,不但沒有消滅他們。反而促進了這九個部落之間團結。
而且,蠻荒叢林生存條件惡劣,朝廷即便佔領了毫無用處。
另外,蠻族地帶的植物生命力都特別強大。曾經有朝廷的將軍發動大規模的行動,拋灑火油,大面積焚燒叢林。
當時連土都燒黑了,結果第二年,無數的蠻荒植物重新長了出來,滿山翠綠。之前的行動,完全失敗。
這麼鬧了幾回,朝廷的雄心壯志立即消磨了很多。也有人提議,想辦法分化蠻荒的各部落,挑撥他們的矛盾,他們互相沖突、內耗,干擾邊陲。
不過,大漢皇朝和蠻族的人種不同,有本質的差別,偽裝進去,一眼就會被識破。所以這條計策也同樣擱置了。
總之,許多計策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完全不具備可行。王泰的主張也恰恰屬於其中之一。
不過,在軍中還是有很多人王泰的。
王弦在書冊裏提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朝廷在西部邊陲開了邊貿,本來是想彌平邊患,換取和平。
但是蠻族不通禮儀,不知教化,本不會認為你這是恩惠。反而認為你給我的,這是我應得的。
基本上隔三岔五,總會有蠻族不斷的從叢林裏鑽出,闖入城池襲擾、搶劫和殺戮。朝廷也在邊陲建了不少高聳的城牆用來對付這些蠻族。
但是在內陸可以用來制“武者”的高牆,對付蠻族
本沒用。
因為蠻族和內陸武者本不同,他們擁有強大的兇禽“蠻寵”可以高來高去,完全可以無視朝廷的城牆。
這麼多年,死在蠻族手裏的平民不知道多少。西邊邊陲可以説深受此患。
朝廷也想過對付蠻族,可惜內陸地區豢養的兇禽,和這些蠻荒原始森林裏的兇禽相比,簡直弱的不止一點兩點,完全沒有優勢可言。
真正佔優勢的也只有朝廷的浮空戰艦而已。
這麼多年來,朝廷也殺過不少侵略進來的蠻族。堆積的屍體都能疊一座高牆了。但是蠻族本不知死為何謂。
事後追究起來,蠻族的各大部落也是互相推託,都説是對方部落的。又説蠻族和中原朝廷不同,對於下面的人沒有那麼大的管束力。
扯來扯去,也只能是不了了之。而且對於人類來説,蠻族人和蠻族人之間看起來還真是沒有區別,好像人人都長得一樣,還真沒法從這裏來襲的人裏分辨出來。
最後也只能是加強防禦,儘量做到全殲來犯的敵人。只是蠻族的兇禽來去如風,而且速度極快,效果總是不那麼盡如人意。
這些東西在民間傳的比較少,但是在軍伍裏面,像王弦這樣出身的軍伍世家卻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半時在家族裏耳濡目染,聽得多,哪怕再秘密的事情,只是能知道個一鱗半爪。
“還真是個難題啊!”楊紀兩指頭噠噠的敲了敲桌面,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要想得到王泰的好,只能是從西部邊陲入手。但是西部邊陲的複雜程度超出楊紀最初的想像。
幾乎所有能用,有用的辦法,朝廷都想過,並且實施過。
所有王泰的主張沒有受到採納也是有客觀原因的。並不是説,朝廷就識人不明,不知道這種情況。只是現實情況本不容許啊。
“蠻族的問題涉及到了當今朝政。一個小小的武童生,連武秀才都暫時還沒考上,哪能解決這等大問題。”楊紀此起彼伏,這種太大。原本以為研究研究王泰的“武略”能夠對這次的武科舉有所幫助。
雖然方向沒錯,但王泰卻給他出了個難題。
這種涉及到周邊軍事形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冒冒然然嘴,説得好聽點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是“敢想敢幹”説得不好聽一點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是“不自量力”
不好,不但得不到王泰將軍的賞識,反而會獲得“無知者無畏”的印象。
“還好武略考的是經略,是紙上談兵。我也不用着統領大軍,掃蕩蠻族,只要想想策略而已。還是有可為的。”楊紀敲了敲桌面,心中暗暗尋思。
以他現在的能力,小小武童生想着平定邊患,掃蕩蠻族,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徒鬧笑話而已。
不過,思考定邊的經略,紙上談一談兵,進行理論上的推斷這還是可以。
這也是讓楊紀心中猶自存在希望的地方。要不然,讓他領兵去實施,楊紀也只有早點死了這個念頭。
楊紀暗暗尋思,眨眼間腦海裏轉過成千上萬的念頭。
“王泰是朝廷的將軍,按照王弦的説話應該也是頗有名望。這種人物眼光極高,僅僅只是恭維他一翻,拜讀的他的著作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必須得言之有物。看來,真的得下點功夫了。”楊紀心中暗暗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