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百七十九矛與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浣熊”座駕與x-1前掠翼戰鬥機在2倍以上音速發導彈的技術,正是重新啓用了當初1958年應用於cf-105“箭式”的技術標準:1。5馬赫的速度下,內置彈艙在0。3秒內打開並在2秒鐘內完成投出導彈。

“‘浣熊”那就讓我看看你究竟有沒有進步吧?!”米格1。44充分展現出了它的超機動能,拉起了大仰角上升機動,在規避對手攻擊中,一條白煙從機翼下直而出。

滿載的12個外掛點可以讓“巴洛爾”有足夠的底氣面對任何挑戰。

完成近距格鬥導彈發的同時,米格1。44並沒有中規中矩地保持着常規戰術機動協助制導,飛行姿態更加詭異多端,米格系的超機動能力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不斷以滾轉、剪刀絞、急轉彎及悠悠戰術殺向“浣熊”用機動牽制對手,用迅猛的攻擊打敗對手。

緊接着又是一枚近距空對空格鬥導彈彷彿不要錢一般發了出去“巴洛爾”本就不在乎戰後積分是賺還是虧,只要他樂意,甚至會一窩蜂似的將所有導彈不留一發的全部齊出去。

不僅僅是導彈,米格1。44戰鬥機的航炮在導彈攻擊空隙中抓準時機發起了奪命的怒吼。強大的矢量推進引擎保證着機載30毫米口徑航炮在機體移動中擁有出的機頭指向能,噴吐出的火蛇掃向“浣熊”的戰鬥機,將其凌空打爆成一團瑰麗的火球,把加拿大的軍事航空工業再一次扼殺在搖籃裏。

這種蠻橫到不講理的近戰火力致勝戰術在線條的老子飛行員當中並不罕見。

“浣熊”的眼睛立刻就紅了,他的戰鬥機一直沒有退出超音速狀態,兩翼不斷釋放紅外線干擾彈。

這種一次消耗品,幾乎在任何一場戰鬥中都會被大量消耗,甚至消耗量一度超過航炮彈鏈。

火紅的光焰幾乎映紅了半邊天空,正在不斷進行大過載規避的機身猛一陣狂震席捲而來。一枚格鬥彈在極近的距離被誘爆,衝擊波直接撞到了“小可愛”的機身上,引發一陣危險震盪。

在駕駛艙中的“浣熊”沒有心思去驚歎一下自己差點兒一腳踏進地獄,他的視線自始至終都緊緊盯着那架該死的米格1。44。手上如同長了眼睛一般,目不斜視地儀表台上確無比的飛快作着,不斷調整各個不同功能模塊,化解了這波衝擊。

該死的俄羅斯北極熊,非得把這傢伙的熊皮扒下來。

“小可愛”的氣動力外形類似於f-117“夜鷹。”不僅改進了空優型氣動力設計,在駕駛艙的艙罩設計上。飛行員可以擁有寬闊的視角,配置的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結合一些高清晰顯示設備模擬實現類似於光鏡術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增加飛行員的視界。

四架戰鬥機使出渾身解數,各展所能,纏鬥在一起,展開不死不休的決鬥。

加拿大的飛行員“浣熊”也成功拆分了對方的編隊,引走了米格1。44,將編隊戰變為了兩個場合的單機決鬥。

攻防一體化的戰術能力幾乎是每一個空戰王牌必需掌握的基本作戰技能。別以為壓着對方開火就能夠穩贏,勝敗翻轉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資深王牌飛行員的心理素質都堪比航天員,哪怕只要出現半分猶豫和畏怯就本無法在如此烈度的空戰中生存下來。

雖然各種類型的空對空導彈在現代空戰中大行其道。可是航炮永遠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兇猛而持續的火力,對於任何一架戰鬥機的薄弱防禦來説,擁有致命的殺傷力。

航炮的口徑一擴再擴,從原來的7。62毫米提升到12。7毫米,再從12。7毫米提升到20毫米、23毫米、30毫米、37毫米,甚至是57毫米和75毫米,口徑和機體能的平衡,火力速和彈頭的類型都在不斷演變,使航炮在空戰中一直擁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或者是不少空騎士們的特殊喜好。

現代空戰技的基礎一直以來都與航炮密不可分。但並不是每一個飛行員都能夠完全掌握這種戰術能力。

能夠練使用航炮近身格鬥戰術的飛行員往往無一例外都是空戰中最難纏的那一類對手。

戰鬥中想要瞄準對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現在有矢量推進技術可以增強機頭指向的穩定,可是敵人並不是老老實實地一直在自己機頭所指的方向,等着挨子彈和導彈。

雙方都處於高過載大範圍的烈對抗中,涉及到大量的攻擊提前量計算,不僅是導彈。連航炮的密集火力想要命中對方都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儘管林默的航炮攻擊機技術遠遠超過一般人,甚至可以狙殺導彈,可是對付如同油浸泥鰍般油滑無比的飛碟,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相比起傻乎乎不知規避的導彈,飛碟卻要更靈活得多。

對方顯然知道林默的航炮技術十分準,飛碟內的機載計算機系統始終都能夠通過光學探測設備鎖定這架前掠翼戰鬥機,在纏鬥中總是十分小心的規避前掠翼戰鬥機的機頭前方90度攻擊夾角。

在與飛碟的糾纏中,林默終於抓住了一個一閃即逝的機會,如同火鞭一樣航炮子彈準確無誤的打在飛碟上面。

可是23毫米口徑航炮子彈並沒有像想像中那樣掀開飛碟表面大塊大塊的蒙皮,卻出人意料的在飛碟表面發生了十分詭異的跳彈,順着傾斜表面跳彈了背面。

背甲彈頭和曳光彈直接像打水漂一樣彈飛,燃燒彈和高爆彈僅僅表面爆出一蓬蓬火花,撕扯出細小的傷口和焦痕,殺傷效果全部只產生在蒙皮外部,本無法順利侵徹進入機體內,產生應有的破壞效果。

這個十分詭異的命中效果讓林默怔了一怔,按他的原本估計,對方應該被彈幕摧枯拉朽般被航炮子彈炸出十幾塊大小碎片,然後拉着黑煙墜毀才對,怎麼會毫髮無傷地僅在表面留下一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輕傷。

這飛碟表面難道用了重裝甲技術?

飛碟表面的外形設計充其量也只不過疑似傾斜防禦技術,能厚到哪裏去?

再怎麼加強防禦也達不到裝甲車的程度,就算是真能達到那種程度,但戰鬥機的航炮卻是連坦克裝甲都撕開的兇猛火力,也不應該出現這樣。

以速度、機動和攻擊力為著稱的戰鬥機完全就是以進攻為主的戰鬥兵器,要防禦有什麼用,只有不斷的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

大多數戰鬥機對飛行員保護考慮最多的設計只有抗過載系統和彈裝置,薄薄的艙壁只能抵禦得住輕武器的攻擊,而12。7毫米口徑以上的大口徑穿甲子彈和炮彈幾乎可以無視這一層聊勝於無的鈦合金裝甲。

作為高密度的複雜戰鬥兵器,一點點損傷都有可能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本無法做到十全十美的防禦,反而顯得毫無必要。

“哈哈“13號”你的戰鬥機航炮本無法擊穿我的裝甲,那是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複合材料,經過表面剛化油鍍膜處理,再加上天然的傾斜角防禦,你還是乖乖的給我送分吧。”駕駛着飛碟的“別隆採”顯得十分狂妄,剛才那一輪航炮打在飛碟表面,也只不過讓他受到一陣叮叮咚咚的悶響和震動。

對於林默航炮攻擊的無果“別隆採”在駕駛艙中放肆地大笑起來,手上的作一點也不慢。

飛碟不斷調整角度,隱藏於邊緣的內置式30毫米機槍鎖定了前掠翼戰鬥機,不斷連續發,把k-592“影子”飛碟變成了一個渾身都是刺的刺蝟。

不論飛碟如何機動,只要有碟形邊緣有任何一個角度朝向了林默的x-1前掠翼戰鬥機,那個位置的機槍就會全力開火。

一條條火紅的彈道幾乎毫無停歇的打向林默的x-1前掠翼戰鬥機。

“影子”飛碟側緣內部,繞着整個圓周整整一圈多的一整條環狀彈帶,使用特殊的水供彈機構為所有的機槍同步供彈。

飛碟的全向火力齊開,彷彿附骨之蛆一般彈道死死地纏向林默的戰鬥機。

兇猛的火力完全壓制住了龍騎士,甚至壓制住了x-1前掠翼戰鬥機的全部武器,除非想和對方同歸於盡,林默本找不到可以開火的機會,他只能拉開大半徑繞着飛碟高速疾飛,不斷以桶滾等小姿態機動規避撲過來的彈幕。

在這種格外密集而持續的彈雨中想要毫髮無傷幾乎完全不可能,以龍騎士再高明的空戰技也不能保證倖免。

若不是有提前隱入x-1戰鬥機的金系巨龍守護,恐怕只需要小概率的命中幾發航炮子彈,林默就只有當場飲恨的份。

在高空中避無可避的環境下,哪怕光戰氣再強悍也抵不住航炮的攢

花了不少代價,用光銘刻和鈦絲鑲嵌在機體表面的波天華法陣在這個時候提供了非常寶貴的額外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