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233章不詳徵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很快就融入了小漁村的生活氛圍,這不,今兒村長老薑在江裏邊撈出一條十來斤沉的大鰱魚,特意邀請樸家三口人來吃飯。酒桌上對無雙是好一通誇讚,他説自己就是沒閨女,這要是有閨女無雙肯定跑不了。
屋裏老薑跟樸家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外邊姜哥正在給魚刮鱗片,不大會兒就聽他喊了起來。
“爹,老樸你們過來瞅瞅,這魚肚子裏是個啥玩應呢?”眾人聞聲而去,只見姜哥從魚肚子裏取出一個大概小拇指長的鑰匙,這把鑰匙表面佈滿了銅鏽,樣式好似是古代的,形狀很奇特,但這麼大一把鑰匙怎麼會被鰱魚進肚子裏去?它到底是開什麼鎖的呢?
“這啥玩應啊?趕緊的,家有戚兒還有閒心看這個?快燉上,爹今兒要跟你老樸好好整兩杯。”大家也沒放在心上,姜哥把銅鑰匙扔到了一旁,被無雙揣進了兜裏,無雙見這銅鑰匙古古香的,心想後如果碰上行家也許能賣點錢。
已經進入十一月了,轉眼第一場雪就下來了,鴨綠江兩岸被一望無際的白雪説覆蓋,那景美不勝數。董家人還沒有放棄,現在不僅僅是他們,就連當地公安局也是全部出動,挨家挨户地搜查外來人口,可老樸已經提前給無雙花錢辦了個户口,取名叫樸雙雙,加上金花不願這麼早就讓董家人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警察以來就打哈哈。
屯子里老人們説今年年份不好,都説瑞雪兆豐年,可下了這麼大的雪,鴨綠江的江面上卻沒有一點冰碴。這確實是方便漁民打漁,不過一旦魚兒們沒有這一冬天的休養生息,恐怕第二年開江裏就沒有新魚苗了。
老人們説這跟上幾天無雙殺死那江中巨黿有關,是他壞了江中的水眼,所以江中陰陽顛倒五行不均,這才不上凍。
水邊上人都信,明知道沒有什麼龍王爺,可天氣不好就容易怨天尤人,大家又擺好了祭品全屯子人祭拜龍王爺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説來也巧了,全屯子人正在江邊祭壇上祭拜龍王呢,江中就突然飄上來一個大物件。
離遠了一瞅好像是個黑的木頭塊子,再飄近點一瞅,竟然是口黑棺。百姓們肯定是沒人敢碰這乎玩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邊上人講究這個,説這是不祥之物,也許是鴨綠江的龍王爺再給世人警告呢。
可越是沒人敢去撈,那口黑棺就越距離他們近,順着江飄飄悠悠而來,快到岸邊時拿子往裏捅都捅不進去。最後那黑棺竟被一股怪力鬼使神差地推上了岸,就像棺材下邊有無數個水鬼刻意把這不祥之物送給龍王屯一樣。
屯子裏都是漁民,可這麼多年也沒人見過這玩應,到底是採水的真傳,老樸祖輩都在江邊採東珠,什麼怪事沒見過呀。他説,當初蚌城消失後,官府和當地漁民為了祈福曾經找高人鑄了一口青銅巨棺,據説這口棺材下沉後正好鎮在了水眼上,這是為了鎮住那幾年頻頻發生的水災。可能這口棺材就是當年壓在水眼上的那口巨棺。
“老樸,這棺材裏裝着什麼?”無雙膽大不信,獨自一人走了過去用手指彈了幾下棺材蓋,裏邊發出了空的迴音,好像這麼多年下來,棺材裏裝着的東西已經腐爛沒了。
“我也不知道,當年只有指點鑄造這口青銅棺材的風水師知曉。”有人建議趕緊把它推回江中,不管這棺材是吉是兇,都是鴨綠江中的老物件。也有人建議把它給當地政府處理。
每個屯子裏都有那麼幾個好事的年輕人,自以為自己讀過幾年書進城裏打工幾年就有了見識。幾個年輕小夥不信,衝上來就要開棺。當然了,他們不是盲目,棺材是啥東西誰都知道,裝死人的唄,而這麼像樣的一口古銅棺恐怕裝着的人也不是一般身份,肯定要有隨葬品。
村長老薑架不住一羣年輕人架鋼,便讓大家回家取了工具想打開看看。可不管眾人想破了腦袋,使盡了辦法,那銅棺就好似是渾然天成的銅嘎達似的,怎麼都不開。
“哎?你們來看,棺材頭下邊咋還有個小窟窿眼呢?”大家圍過去一瞅,可不是真的嘛,棺頭下方正中間恰好出現了一個小窟窿,小窟窿不大,就好像是個一個鑰匙孔似的。只是從古至今還從沒聽説過誰家棺材還帶鎖的呢,真是怪了。
無雙在心裏對比了下,發現這鑰匙孔剛好可以進去上幾天姜哥撈上來那條鰱魚肚子裏的鑰匙,難道是它…他不動聲沒敢多言,他知道這棺材裏的東西絕不是那麼簡單,在沒有十足把握前莫不可觸黴頭惹禍上身。
大家見沒了希望,也就散了,村長讓幾個壯年小夥把這口棺材暫時存放在屯子最西邊的一座破廟裏,並派了幾個年輕人夜守護,就怕出什麼意外給小漁村帶來噩夢。
夜深人靜,夜黑風高…屯子裏早早就沒了人影,無雙一個人走在鄉間小路上,四周陰風做做。他還是沒有遏制住自己的好奇心。這種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他與生俱來的,因為他是盜門後裔。
走到破廟前就見裏邊幾個小年輕的正湊在一起生着火堆打麻將彼此壯膽。他見沒機會,就靠在牆後坐下來咪上眼睛閉目養神,糊糊的竟然打盹睡着了。
“孩子,別去碰那口棺材!那裏邊的惡魔一旦被放出來不是你能對付得了的!”夢裏一個沙啞的老人的聲音傳來。
“誰?誰在跟我説話?”四周黑漆漆的什麼也沒有,彷彿夢中他正處於一片無天無地的混沌之中。
“是你嘛?你為什麼幾次三番點撥與我?”無雙大喊。
四周靜悄悄的,連個人影也沒有,彷彿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人存在。他知道,提醒他的肯定又是那個半仙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