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時一個人走了進來,原來是在曹的丞相府掛從事一職的襄賁校尉呂虔,他一向負責曹軍的情報組織。此次是向曹稟告關於袁斌內犯的消息,一進門就聽到董昭勸曹把軍隊內遷,這樣一來,等於放棄了黃河天險,拱手袁紹南下。如果青、徐二州沒有落入袁斌的手中,只有袁紹一路大軍進犯的話,那董昭的建議可以説是比較正確的,可如今形勢不一樣了,一旦內撤,袁紹大軍渡過黃河,袁斌自徐州向西進兵,曹就處於兩線做戰的不利態勢了,所以他才反對董昭的意見。
曹一見是呂虔來了,知道他有重要的事稟報,對呂虔道:“原來是子恪啊,快來,快來,孤正在與諸位商議。”呂虔進前來,行禮道:“參見丞相。”曹一揮手道:“子恪無需多禮,你為何不同意公仁的意見啊?”呂虔奏道:“丞相,剛剛得到的消息,徐州淪陷了,袁斌小賊現屯兵碭山,準備攻許。”曹大驚道:“什麼?什麼時候的事?”呂虔道:“就是前幾的事,袁斌小賊保奏呂布之子呂偉為‘徐州刺史’,奏章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曹忙道:“馬上派人緊守宮門,勿讓天子知曉。若是讓天子知道此事,必生禍端。”羽林校尉王必奏道:“丞相放心,屬下掌管軍,總攬宮中一切防務,必定不讓閒雜人等靠近天子。”曹讚道:“王必乃孤心腹之人,辦事一向謹慎,這樣孤就放心了。”軍師祭酒荀攸道:“丞相,徐州一失,許都以東直接暴在敵人的兵鋒之下,董公仁的建議已經不合適了。”曹見董昭沮喪的樣子,安道:“公仁不必如此,若是徐州不失,卿之建議甚有可取之處。如今情況有變,自當從長計議。”荀彧摸了摸自己那稀疏的鬍鬚,道:“丞相,唯今之計,只有嚴令魏種、劉延、程昱等人緊守防地,勿使袁紹南下,丞相可親提大軍去攻打袁斌,只要袁斌一退,其餘諸人不足以對許都造成影響。”曹點了點頭道:“文若之言,甚是有理。我兗州處於四戰之地,孤的兵力又捉襟見肘,不足以四面應付,這中間當有輕重緩急之分。”呂虔再奏道:“丞相,還有一事,需告辭丞相。”曹道:“壞消息已經夠多了,不怕再多上一件,子恪還有什麼壞消息,一併告訴我吧。”呂虔道:“丞相,這次卻是個好消息啊。丞相還記得前次吳郡太守許貢,向丞相上書一事嗎?”曹點了點頭,道:“此事孤豈能忘記。那許貢説江東孫策驍勇難制,與項籍(即楚霸王項羽)相似,勸我將孫策召至許都,軟起來。真是痴人説夢,那孫策是白痴嗎?説來就來?”呂虔道:“孫策知曉此事後,暗恨許貢不助己,藉故將許貢殺害,許貢之子與許貢門客圖謀報仇。有細作傳來消息,孫策被其擊傷,傷重不治,已經去世。現由其弟,年僅十七歲的孺子孫權即位。傳聞吳下諸將多有不服,孫權忙於安內,無暇他顧。”曹大笑道:“獅兒(指孫策,曹常言‘獅兒難與爭鋒’。孫策被呼為江南獅,其父孫堅是江南虎,難道孫家都是‘衣冠禽獸’?^_^)已死,江南無憂矣。”荀攸道:“丞相,孫策已死,其弟孫權無力北犯,此一路不足慮也;袁紹空有大軍,無力南下,我軍只需堅守,這一路又不足憂也;唯有袁斌一路,現已屯兵兗州,離許都最近,乃是心腹之患。”曹嘆道:“我與袁紹自幼相識,知其為人素無才略,行事優柔寡斷,本不足為慮,可惜他生了個好兒子啊。當年討伐董卓時,諸候多有觀望,董卓西遷後,也只有孤與袁斌二人奮力追趕。當時我就斷言這袁斌乃可成大事之人,今果不其然。唉,向使孤有子如袁斌,死復何恨(盜用袁術名言^_^)!”建武將軍、河南尹、高安鄉侯夏侯惇瞪着僅存的一隻眼道:“丞相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惇願為大將,討平此賊。”曹笑道:“元讓勇氣可佳,孤心甚。袁斌之才,遠在其父之上,非孤親征,莫可匹敵。元讓可坐鎮許都,總攬軍事,為孤之後拒可也。”夏侯惇見曹如此説,無奈道:“謹遵丞相旨意。”説罷,氣哼哼地坐下了。
曹猛地站了起來,道:“孫策已死,陽翟有子孝(曹仁),汝南有伯寧(滿寵)、文達(李通),足以擋江南之任;孤再派文謙(樂進)去河內助魏種,曼成(李典)去鄄城助仲德(程昱),子廉(曹洪)去白馬助劉延,眾將分屯險要,各守防地,勿使袁紹渡河南下。孤當親領大軍,征伐袁斌,國家成敗,在此一舉,孤與諸君共勉之。”眾人皆起身道:“祝丞相旗開得勝,討平逆賊。”袁斌拿下徐州後,本着“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思想,把大軍屯在兗州境內的碭山(碭山位於安徽省最北部,四省[蘇、魯、豫、皖]七縣[豐縣、單縣、虞城、夏邑、永城、蕭縣]界處)上,他一邊積極聯絡孫策,等着與孫策聯合進兵,一邊遊覽了昔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地方。
袁斌看着四周的山景,嘆道:“高祖皇帝創下了大漢的基業,到如今已經四百餘年了。”在一旁陪同的是許攸和趙雲,許攸道:“是啊,想當初,高祖皇帝舉兵討伐暴秦,歷盡千難萬險才有了大漢的基業,中經王莽篡權,歷時兩百餘年;後來又有光武皇帝中興,又是兩百餘年。如今曹雖託名漢相,實與王莽、董卓無異。當今天子聖明,主公與大將軍當可效鄧禹、銚期之故事,輔佐天子,征討國賊,當可名留青史,身登朝閣。”袁斌揮舞着手中的馬鞭,笑道:“願與諸公共勉之。”接着又問許攸道:“婁圭,婁子伯,子遠可知其人?”許攸道:“安能不知,此公乃攸之鄉人,亦為南陽人也。頗有計謀,自號‘夢梅居士’,只是脾氣倔強,好與人爭,不好相與。”袁斌知道歷史上婁圭就是因恃功自傲而被曹誅殺的。
袁斌遙望西南道:“天下名士何其多也,穎川、荊襄諸郡可謂文才匯聚之地。可惜劉景升不能選賢任能,致使賢才皆隱於林泉,此於國家何益?”趙雲道:“即如此,主公何不派人仔細查訪,若果有賢人,懷才不遇,主公也好羅致而來,為主公效力。”袁斌搖了搖頭道:“子龍有所不知,這些士人名,最是計較名聲,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此時曹雖然把持朝政,欺凌天子,但他名義上還是大漢的丞相,這在有些人眼中,曹就代表了漢室的正統,所以他們寧願去為曹效力。其實曹就是真心為國之人嗎?他不過欺天子年幼,將天子握於掌中,當成傀儡罷了。”趙雲問道:“主公適才穎川等地乃文才匯聚之所,不知此地有何人才,值得主公如此惦記?”袁斌嘆道:“極有才華者,十**位;一技之長者,不可勝數。經世致用之才,且皆少年俊彥。”這時,親衞羅成(字子云,右北平人,網友冰焱塵封的龍套)來報,道:“啓稟主公,江南有消息到。”説着,遞給袁斌一封布囊,封口處塗有火漆,裏邊盛有記載着消息的絲。
袁斌接過布囊,打開封口,出絲,展看一番,隨後遞給許攸,道:“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其弟孫權統其眾,已派華歆為使,向曹講和,不會再與我軍夾攻曹了。”許攸道:“曹南顧無憂,大將軍又被阻於北,曹則可專心攻我矣。”袁斌看着許攸,突然説了一句:“聞知子遠與曹自幼相,乃是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