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長安城”外,有一座著名的古橋,也就是歷史上所説的“灞橋折柳”的“灞橋”這座“灞橋”跟“洛陽”的“天津橋”
“汕頭”外江的“湘子橋”
“河北”的“趙家橋”都是古代著名的大橋。
這座“灞橋”推測建於漢代,梁墩均系青石所砌。
王莽纂漢,更名為“長存橋”兩端各立有牌坊,分書“西通關隴”
“東接峭函”漢高祖入關後,進兵“咸陽”滅胡亥而後回兵埔上,即在此地。
漢文帝送別王昭君,京中送客,都在此作東門之餞,折柳話別,有名的李白詩句:“風知別苦,不遺柳條青。”跟北方的長亭餞餚別,是一種特有的風俗。
在這座“灞橋”橋頭,有一座不算小的草棚,草棚外酒旗兒高挑,敢情是個賣酒的所在!
有了這賣酒的所在,這草棚就成了一般人送客作東門之餞的話別所在,因之,別看是座草棚,生意卻很好。
看,座兒賣了八成,各路的人物都有。
白衣客坐在靠裏一付座頭上,自斟自飲,舉杯淺嘗之間,目光轉動,不住打量在座的每一位酒客。
顧盼之間,他最興趣的似乎在外頭那一付座頭上。
那一付座頭上,坐着兩個人,是兩個神情剽悍,兩眼開合之間光外透的黑衣壯漢。
他不時地向着兩個黑衣漢子投過一瞥,兩個黑衣漢卻是隻顧低頭吃喝,一直沒注意他。
在隔白衣客三張桌子的一付座頭上,坐着兩個衣着華麗的中年華服客。
這兩個中年華服客一身華麗的衣着相當招人注目,可是當人看過他倆一眼之後,就絕不敢再看第二眼。
沒別的,只因為這兩位中年華服客,衣着雖然鮮明,可是人長得卻是太、太糟糕了。
東邊一個,身材矮胖,人不像人,倒有幾分像皮球,那圓胖臉上,鼻子、眼都縮成了一堆,跟一團和好的面讓人抓了一把一般,讓人覺得他臉上空餘的地方太多。
尤其他長得小鼻子,小眼兒,那鼻子還向上翻着,面對面看,一眼就瞧見兩個黑黑的鼻孔。
西邊那一個讓人更不敢恭維,既黑又瘦,瘦得跟竹竿似的,混身上下沒有四兩。
黑黑的一張臉上,八字眉,弔客眼,鷹鈎鼻子,兩片嘴薄得出奇,偏偏他長着一對虎牙,那牙尖長得都出了嘴,在了外,就憑這,半夜裏準能嚇死人。
尤其他那雙弔客眼,目光發綠,開合之間綠光閃動,陰森怕人,這哪是人,幸好是在這兒,要夜晚裏碰見他,不拿他當殭屍才怪。
説他像殭屍可沒冤枉他,瞧他一雙手,奇大,十指頭細又長,指甲長有好幾寸。
就憑這張臉,試問,誰還敢看他第二眼。
這兩人不但長得怪,便是連吃相都怪,人家是淺酌,他倆是猛飲,人家是用筷子,他倆用兩雙手,用手抓着吃,這吃相令人為之側目。
這兩個一邊吃一邊不時向外看,似乎在等什麼人。
吃着吃着,草棚外來了個人,站在草棚門略一張望,立即走進草棚,直奔那兩個華服客座頭。
真是什麼人玩什麼鳥,這三個人正能湊在一處。
後來這人穿着相當氣派,一襲綢質青衫,帶着幾分瀟灑,手裏還拿着一柄摺扇,高高的個子,看上去“帥”的。
可惜那張臉太不對襯,馬臉一張,慘白,連點兒血都沒有,有一點兒血兒全跑到眼珠子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