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愛國教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不久與小女聊天,她言道一位知名人士在公眾場合,媒體問及喜歡哪個國家,竟然口而出:本。
用中國人民的鮮血寫成的歷史,本侵華的奇恥大辱,對她竟然沒留下一絲的觸動。
近,我與一小學生上課,學習內容是《狼牙山五壯士》,我聲情並茂的與他範讀着課文,他竟嘻嘻的發笑,我耐着心不去責怪他,讓他受文中的情。當學到五壯士把敵人打的墜入山澗的時候,他竟然説:“墜入山澗了,真可惜。”我問他,敵人被打的墜入山澗,你到可惜嗎?他眨着小眼看着我,似乎不明白。
這種悲哀,歸罪於誰呢?老師?學校?還是家庭?還是社會?
如今,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一提到本人,痛恨不已,原因是老年人經歷過抗戰爭,親眼目睹了本侵華的血腥屠殺,尤其是在戰爭中深受其害的人們。中年人則是從小看着抗題材的電影,受着薰陶,雖不曾經歷抗戰爭,但幼小的心靈裏已埋下本兵是魔鬼的烙印。所以,一提及本,無不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愛國情盎然。
不是嗎?我和我的同齡人,身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不曾看到過硝煙戰火,不曾目睹寇掠奪。但是小時候我們一年只看過幾次的天電影,放映的卻是:《地道戰》、《南征北戰》、《小兵張嘎》等等一些抗戰影片,我們看着電影,聽着鄉親對本人的唾罵,我們受這本人鐵蹄下的三光政策,一直以來,一提到本人,我的眼前便出現了村莊被燒,雞飛狗跳,手無寸鐵的無辜的百姓被殺害的悽慘情景,一提到本人,眼前就浮現出南京大屠殺的不忍目睹的噩夢,提到本人,我就想到如狼如魔鬼的本人侮辱我中華兒女的荒無道…恨難消。
而如今,離那抗戰年代越來越遠,孩子們對抗戰了解的少之又少,難怪孩子不知本侵華之國仇家恨。那麼在遠離硝煙的和平年代,如何進行愛國教育,讓下一代善惡分明,牢記歷史應該是十分嚴峻的問題,不然若干年後,國人的愛國意識將會淡化,後果可想而知。
説着好説,做起來談何容易?只是一味的把教育歸咎於學校,歸咎於教師,未免偏頗,試看我們的電視節目,我們的社會,還有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過多大比例的進行愛國教育,打開電視,孩子看到的是《奧特曼》、《機器貓》…一些宣傳媒體也不過在一些紀念做些表面文章,但就是這些表面文章,孩子也不曾關心,有的孩子本不知道“九·一八”
“抗戰紀念”這些子,當“九·一八”警笛鳴響的時刻,他們不知何事,也不曾有人告訴於他們這警笛的意義。在學校,老師抓分數,在家裏家長看成績,在社會,各界看的是升學率。至於這愛國教育嗎,恐怕是被人遺忘了吧!
可悲,可悲,哦,不!可怕!可怕!當現在不懂歷史不分善惡的孩子們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社會主力軍的時候如何成為國家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