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司馬懿收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司馬懿聽了,覺得這孫禮子側忍,至少在表面上,能對功績名利無慾無求,與自己頗為相似,頓時心頭更起了幾分喜意,遂向其問道:“德達年歲幾何?何處之人?”
“回稟祭酒,禮乃幽州涿郡人,今年已二十有三!”孫禮疾言速語,回稟司馬懿。
司馬懿聽了,遂又一一細問孫禮家中境況,聽聞孫禮之父,曾在軍中入仕,官至校尉,後來染病回鄉,不久病逝。
孫禮繼承其父遺志,從軍入仕,家底清白,可謂是一門烈士,司馬懿越聽越是心喜,他素來處事圓滑、謹慎,若是這孫禮家底渾濁,他寧願棄之,亦不願後煩事纏身。
司馬懿聽罷,喜上眉梢,忽然話鋒一轉,與孫禮言道:“德達,我見你年紀輕輕,為人老練,謙虛有禮,處事不驚,腹中懷有志向,通韜略兵法,非池中之物也,我有意收你為徒,不知你可願否?”孫禮聞言,臉一變,心中如若泛起百丈花,又驚又喜,可知司馬懿家世顯赫,且官居軍師祭酒,眼下正受陛下曹器重。
如此人物,竟然能青睞自己,孫禮一時竟反應不過來,陷入一陣狂喜的呆滯,司馬懿哈哈一笑,忽然,孫禮雙膝一跪,重重叩首,慨然而道:“禮何德何能,幸蒙6。。祭酒如此賞識,願侍為君父,悉心聽教,絕不令祭酒受蒙!”司馬懿聽了,亦是大喜,連忙扶起孫禮。從間取下一塊雕紋細的羊脂玉。與孫禮言道:“此塊寶玉。乃當今陛下所賜,為師此下便贈予你,望你後學有所成,盡心竭力,為國之棟樑!”司馬懿説罷,便將寶玉在了孫禮手中,孫禮渾身動得顫抖不已,接過寶玉。心中對司馬懿不盡,澀聲而道:“徒兒定當謹遵師傅教誨!”之後,司馬懿與孫禮先簡略説了朝廷的局勢,畢竟孫禮此下已是司馬懿之徒,兩人關係不淺。
而司馬懿素來支持世子曹丕繼承大寶之位,孫禮至此便將打上曹丕一派的身份,而其中程昱、陳羣等人,暗裏支持的卻是曹植。
至於曹彰,因其悍勇,得到朝中以曹仁、夏侯惇、于、許褚為首的不少將領支持。孫禮聽後,暗暗心驚。原來看似風平靜的大魏朝廷,暗中卻是早分派系,暗濤洶湧。
不過孫禮竟然已認了司馬懿為師,除了曹丕之外,自然不會再投於他人,司馬懿見孫禮領悟極快,心中更喜。
忽然司馬懿面容一緊,神帶着幾分肅然凝重之,與孫禮沉聲言道:“德達,有一點你當時刻謹記在心,這大魏朝廷,需得掌控在強者手中,後若有異變,當謹慎而行,不得恃意而為!”孫禮聞言,眼中閃現疑惑之,張口止,司馬懿面冷酷,不容置疑而道:“天下紛爭已久,需得強主,方可執掌社稷,天子無能,則天下又將亂矣,當今大魏陛下乃是不世雄主,但後繼者若何,則需考驗!”孫禮聞言臉連變,提起當今天子曹,司馬懿眼中不出幾分駭,孫禮看在眼裏,將司馬懿的吩咐鏤刻在心。
一夜過去,當夜,曹彰依照司馬懿吩咐,親自引兵將輜重屯集於西面山頭險處,到了次,吳兵斥候探得,連忙回稟步騭。
步騭聽了,神大變,滿臉凝重之,嘆聲而道:“看來這司馬懿是要集聚兵馬,硬攻建業城了!”
“右將軍此話怎講?”朱桓聞言,面一緊,眼中閃過幾分茫然之,凝聲問道。
步騭眼中閃過光,徐徐言道:“魏寇之所以將輜重屯於險處,一來乃是方便調撥兵馬,集合兵力,二來則是提防我軍前往襲擊營寨,燒燬輜重!”朱桓才智不俗,當下一聽,便是醒悟過來,半響,朱桓忽然嗤笑起來,步騭見了,眉頭一皺,肅然問道:“休穆為何發笑?”
“桓笑那司馬懿空有虛名,不過一無謀之士,不知應變之輩耳!”朱桓面一凝,雙目炯炯有神,嘴角含笑而道。
步騭聽了,看朱桓似乎運籌帷幄之中,心頭一震,急問道:“休穆何出此言,快與我細細説之!”朱桓作揖應諾,遂徐徐而道:“司馬懿此番有二敗,其一,我建業城堅固據險,莫説魏寇兩萬兵馬,縱是十萬大軍,亦是急切難破,其二,魏寇集聚兵力,以為我軍疲於防事,其輜重之處,有險可據,便可無患,卻是太過輕視我等耳!”步騭聽得臉連變,連連頷首,朱桓話鋒一轉,接話又道:“右將軍不必多慮,所謂欺敵者必敗,我已是有計,可教魏寇不便將狼狽而撤,此計如此,魏寇集中兵力,急取建業城,彼軍狂攻之時,其屯糧之所,必定防備空虛!”
“我等卻可教城中壯勇偽裝成兵士把守,暗裏卻教鋭之士,望西門而出,急望其屯糧之所襲擊,然後縱火燒之!”
“彼軍糧草盡毀,糧草短缺,軍心必定大亂,不便將撤軍,我軍則蓄勢待發,但見彼軍撤退,便引城中軍民盛勢掩殺,必可大獲全勝!”步騭聽計,雙目剎地變得璀璨絢麗,放聲大笑,連道妙計,速教朱桓前往調撥。
可就在朱桓離去不久,步騭臉上笑容緩緩凝聚,忽令左右將士,各引一隊斥候前往魏寇屯糧之所打探,畢竟司馬懿身居高位,必有不凡之處,步騭不得不謹慎待之。
數後,魏軍整備完畢,司馬懿率領諸將各引兵眾,聲勢浩蕩,殺向建業城下,城上吳兵,見城下魏兵擺開陣勢,旌旗飄揚,刀槍蔽,威嚴齊整,頓時紛紛變。
忽然,魏兵陣內,擂鼓震響,門旗之下,司馬懿身穿一襲青長袍,頭戴冠帽,看似温文儒雅,但眼中不時閃爍着赫赫光,令人不心寒。
司馬懿騎在一匹黑大宛馬上,雙腳一夾,徐徐向建業城前進,吆聲喝道:“我乃大魏軍師祭酒司馬仲達,奉當今天子之命,來取丹陽,你等吳人不知好歹,竟敢攔阻我軍於此,還不快快下城投降,否則待我軍踏破此城,必將你等一眾鼠輩屠盡殺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