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二章孔明支招劉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説,劉表見劉備和諸葛亮齊齊願立軍令狀,先是喜上湧,隨後又臉略顯落寞地説道:"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賢弟便為荊州之主!"劉表此言,不知是試探還是真心,但劉備難免心中有幾分竊喜,不過卻還是凝聲高喝道:"兄長何出此言!守護荊州之事,乃弟之本分,弟願不惜生死,鼎力相助,至於兄長百年之後,弟自當全力輔佐公子!"此時,諸葛亮在暗中頻頻給劉備使眼,示意此正是取得荊州的大好時機,但劉備視若無睹,目光清澈,坦然地與劉表相視。

少頃,劉表意味深長的嘆了一口氣道:"既然賢弟不願,我亦不好強迫,至於賢弟帶兵守衞樊城,新野之事,容我徐思一番。"説來,劉表為了保住荊州,年年持續徵兵,此時荊州大概有十八萬餘兵力,其中劉表一人掌握十萬兵馬大權,蔡瑁等蔡氏將領約佔六萬,其餘兩萬由各個將領,郡守掌控。

這個兵力分佈,剛好成平衡之勢,此刻若是分了三萬兵馬給劉備,這個平衡的格局立刻就會被打破,到時候手握重權的蔡氏,會翻起什麼風,劉表實在不敢想象,更何況,劉表對劉備這個所謂的賢弟,心裏亦有提防之心。

劉表既然説要考慮一番,劉備便與諸葛亮識趣的告辭離去。

回到館舍,諸葛亮臉上出幾分惋惜,忽然問道:"既然那劉景升要將荊州託負給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順據有荊州,為何卻之?!"劉備聽言,腳步猛然止住,臉急變,心中暗忖道:"這諸葛孔明智多勝妖,豈會看不出,此時萬萬不是顯圖謀荊州之心的時候,更何況,劉表今之言,多是試探,本非真心實意,難道這諸葛孔明亦是在試探我?"劉備想畢,臉一凝,帶着幾分憤,佯怒道:"景升待我,恩禮有加,如同血親兄弟,備安忍乘其危而奪之,軍師勿要多言!"諸葛亮聽後,眼睛一亮,不由嘆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兩人回到住處後不久,忽然有侍從來報,公子劉琦來見。

"呵呵…看來天有定運,荊州遲早屬於主公!"劉備和諸葛亮對視一眼,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劉琦會來,示意劉備趕快接見。

"孔明,你不得放縱,慎言!"劉備皺了皺眉頭,忙用眼示意諸葛亮,然後出門將劉琦接入。

劉琦剛入內室,便是大哭,泣拜求道:"繼母不能相容,侄兒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原來,曹許以重利,要求蔡瑁限制劉備發展,甚至暗中除掉劉備,這本就是蔡瑁心中所想,加之又有利可圖,蔡瑁當然樂意行事。

蔡瑁想扶持外甥劉琮當上荊州之主,恰巧又聽聞劉琦與劉備多有接觸,故而心有忌憚,告知蔡氏。

蔡氏自此對劉琦更為提防,彷彿無時無刻都想暗中除掉劉琦,劉琦發覺,整如履薄冰,寢食不安,此時,聽得劉備回到襄陽,立馬趕來求救。

劉備聽罷,遂安撫劉琦一番,劉琦哭聲不止,跪地不起,劉備急向諸葛亮打眼,向其索計,諸葛亮卻輕輕搖頭道。

"此乃劉公子的家事,亮不敢亂議,否則被他人得知,還以為亮和皇叔,唯恐天下不亂,還請劉公子先回吧!"諸葛亮言語甚是無情,劉琦哭求無用,少時,劉備將劉琦送出,附耳低聲道:"賢侄莫怪,孔明非是無情無義之人,他之所以拒絕,全因怕牽連於我,來我讓孔明回訪賢侄,可如此如此,孔明必定有妙計相告。"劉琦聞言大喜,遂拜謝而去。

,劉備故意裝着腹痛,令諸葛亮代他回訪劉琦,諸葛亮心知劉備心意,也不拆穿,當下允諾,騎馬來到劉琦宅前,入見劉琦。

劉琦趕忙接,邀入後堂,與諸葛亮分賓主坐定,茶罷,劉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諸葛亮求道:"繼母難容於琦,將加害,琦只望能保住命,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沒齒難忘,來定當厚報!"諸葛亮聞言,當即變,厲聲喝道:"亮與皇叔寄居荊州,豈敢教人骨相殘之事,倘若事情,天下人必言亮與皇叔不仁不義,公子這是要害我等死無葬身之地啊!"諸葛亮説罷,起身告辭,劉琦見狀,連忙告罪,挽留諸葛亮於內室共飲,酒過三巡,夜漸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劉琦突然説道。

"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諸葛亮應諾,隨劉琦同去,劉琦引諸葛亮登上一小樓,諸葛亮見內頭空無一物,凝聲問道:"書在何處?"劉又是雙膝一跪,泣拜道:"琦命在旦夕,先生怎忍無一言相救乎?"諸葛亮聽言,臉一變,二話不説,便下樓,只見樓梯已撤,無奈折回,劉琦低聲説道:"琦求教良策,先生恐,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聽得,敢請先生賜教!"諸葛亮佯裝為難,嘆聲説道:"疏不見親,實乃不義,亮何能為公子設謀?"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不保矣,這就死於先生之前!"劉琦忽然臉瘋狂之,言畢,乃拔出寶劍要自刎,諸葛亮眼中看得透徹,心中暗忖道,到此足矣,連忙阻止道:"公子莫要輕生,亮已有良策!"劉琦聞言大喜,連忙拜謝道:"先生快快教我!"

"這劉琦果然對主公多有依賴,雖是懦弱,但勝在出身尊貴,正好可利用一番,先留一條後路,以防未來不測之用!"諸葛亮心中暗忖,想畢,張口教道:"公子身在荊州,蔡氏恐公子奪權,必然加害,不死不休,時下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禦,公子何不上書劉荊州,求得屯兵鎮守江夏,一則可以避禍,二則可以積攢勢力!"劉琦聽言大喜,連忙拜謝,遂命人取來梯子,送諸葛亮下樓,諸葛亮教完計策,便是告辭而去,回到館舍,來見劉備,具言前事,箇中奧妙,兩人雖無直言,但心中明曉,劉備甚喜。

,劉琦晉見其父劉表,諫言守江夏,劉表猶豫不決,劉琦乃長子,不忍讓其遠離,故而請劉備共議,劉備與諸葛亮早已商討,向劉表答道。

"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須一親信之人,方可保其不失,公子與兄長乃至親,公子有此等大志,正好讓其磨礪,兄長不妨派其前去。"劉表亦覺有理,微微頷首道:"賢弟所言有理,先前聽細作回報,江東正大練水軍,不得不防,琦兒前去,也不是不可。"

"至於賢弟領兵鎮守樊城,新野之事,我深思一番,時下並無戰事,賢弟領一萬兵馬駐守新野即可,樊城便由蔡瑁派人鎮守!"劉備聽後,心裏頗為惋惜,但心知劉表對其忌憚,不敢相,隨後劉表與劉備再談一陣,劉備便是告退。

,劉表將一萬兵馬點齊,遣於城下,劉備接領,與劉表道謝一番後,劉備註意到,劉表極易疲倦,臉上盡顯蒼老之

"兄長不必擔憂新野之事,弟至新野必當悉心鎮守,兄長還需多加保重,莫要太過辛勞,兄長身體牽乎整個荊州!"劉表聽言,心中頗為動,遂言道:"賢弟勿憂,為兄自有分寸!"説罷,劉表,劉備眼中皆起水霧,甚是人,辭別一番後,劉備與諸葛亮領一萬兵馬前往新野。

後,劉備到達新野,一番整頓之後,新野盡數掌控在劉備手中,有了自己的地盤,劉備等人大喜過望,雖然地方小了些,但蚊子再小也是,至於諸葛亮卻是眉頭深鎖,不知其心中所想。

劉備見狀,心中一緊,連忙問道:"孔明為何愁容滿面,難不成心有所憂?"諸葛亮微微頷首,當下言道:"若依我之計,此時曹應已發兵東征,但如今只見其調動兵馬,卻遲遲未見雙方開戰,我料想其中必有變故!"劉備聞言,頓時大驚失,忙又問道:"孔明言下之意,莫非曹要放棄征伐呂布的大好時機,曹用兵如神,豈會不知此道理!"諸葛亮輕搖羽扇,思索一陣後,微微出一絲笑容,答道::"只怕是有大韜略之人,教曹北上東征齊齊而發,雙管齊下,早一統天下!"劉備聽言,嚇得不由渾身一抖,暗歎曹氣魄驚天,諸葛亮神一凝,忽然問道:"主公自比曹若何?"諸葛亮此言一出,頓時令周遭將士皆起怒,這答案一看便知,劉備若答,豈不是自取其辱,但劉備卻是心中坦然,肅然答道:"不如遠矣!"諸葛亮聽後,心下滿意,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諸葛亮最怕劉備是那剛愎自用之人,如此,縱使有十萬大軍,也難成就大業。

得到滿意的答覆後,諸葛亮安撫道:"主公勿憂,不論時局如何發展,眼下只需早做準備,整頓兵馬,亮自教之,若有異變,亮自有良策應付!"劉備聞言大喜,對諸葛亮更加依賴,隨後子,諸葛亮朝夕訓練兵馬,教演陣法,並暗中佈局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