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章全據青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當曹仁被張繡的伏兵殺得連連敗退時,呂布率領的追兵已經出現在不遠處,張繡虎目一凝,給所有伏兵發起了總攻的號令。

頓時,近一萬的步兵如同水一般,往曹軍大陣澎湃而撲,張繡策馬衝在大軍之內,一邊指揮兵士攻擊,一邊持槍衝殺,呂布軍兵士在張繡的指揮下,戰意昂然,一隊隊曹兵被殺的潰散大亂。

曹仁望着呂布軍兵士在張繡的指揮下,如同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心中又急又亂,一個念頭剎時在他腦海升起,曹仁那雙鋭利的鷹目出兩道駭人光。

只見曹仁一拍馬腹,竟然衝進呂布軍的人之內,往張繡的位置悍然殺去。

曹仁自知若不將張繡擊殺,以時下西涼鐵騎的恐怖攻擊力,他麾下的兵馬本無力抵擋,曹仁於呂布軍大陣內左衝右突,如殺入無人之境,張繡眼疾,只一眼便是看到了曹仁的身影。

曹仁之勇,張繡多有耳聞,不過張繡卻毫無懼,連下數道號令,頓時,在他身邊的兵士急速變換陣勢。

曹仁正衝殺間,猝然在他周圍的呂布軍急速而退,隨即一隊隊刀盾手大踏步而來,一面面盾牌擺立在曹仁四周,曹仁一凝鷹目,當下便知這些刀盾手要將他圍殺,曹仁豈會坐以待斃,奮力一甩馬鞭,往另一個方向赫然衝去。

"散!"忽然間,張繡厲聲暴喝,曹仁前方的呂布軍刀盾手,驀然散開,曹仁心下頓時大疑,不過很快他臉上的疑惑之,便化作了濃烈的驚愕。

原來曹仁所奔去的方向,在刀盾手撤去後,竟然出現了大量拉弓上箭,蓄勢已久的弓弩手!

"!"隨着張繡號令一下,那隊弓弩手瞬間出箭矢,一利箭如同炮口飛彈,齊齊飛出,望曹仁的身軀疾飛而來。

曹仁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忙揮動大刀抵擋,同時間,張繡那如同死神般的聲音又是喝起,在四周的刀盾手立刻向曹仁撲殺而來。

想到一旦被這樣的刀盾手困住,以張繡的指揮才能,他曹仁可就是翅難逃了,曹仁一咬牙,連忙一撥馬頭,往一處刀盾手死命殺去。

曹仁突然轉身,數十箭矢立刻飛向曹仁的後背,曹仁一邊要往前衝殺,一邊要應付後面的箭矢,實在應接不暇。

突然間,一面盾牌飛馳而來,直接將曹仁身後的弓箭盡數砸飛,曹仁因此躲過一劫。

原來不遠處的夏侯淵見曹仁遇險,又急切間無法靠近,於是拾起一面盾牌便拋而出。

被死亡氣息洗禮後的曹仁,被出了兇,轟然暴喝,如同一頭受傷的惡獸,對着前方的刀盾手揮刀連連背,硬是殺出一個缺口,急忙逃而去。

曹仁武藝不凡,被他逃出圍殺之陣,就很難再將他擊殺,張繡暗暗可惜,不過很快他就回轉過來,因為呂布的追兵也殺入了曹陣之中。

張繡繼續於大陣中,指揮兵士進攻,儘管張繡的武藝也踏入了一武將的行列,但其更喜歡排兵佈陣,穩居後方,指揮兵馬作戰,而不是像大多數猛將那樣,喜歡衝鋒陷陣,於萬軍之中取大將首級。

呂布追兵的趕到,讓曹軍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心,在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人的帶頭下,拼命向密林深處衝去,他們相信,只要出了密林,就還有生還的可能。

呂布軍於後一路掩殺,殺得曹軍屍橫遍野,血成河,直到曹軍入了清河國地界,呂布下令停止追擊,這一戰,曹軍損失慘重,原本僅剩的二萬六千兵馬,如今只剩不到五千人。

看着這不到五千的殘兵敗將,曹仁可謂是哭無淚,如今曹給的兵馬已經基本上被敗光,袁譚也被呂布擊殺,想阻止呂布入主青州已經不再可能。

在荀攸和夏侯兄弟的勸下,曹仁一邊派快馬將此戰的詳情報知曹,一邊帶着剩餘的五千兵馬趕至清河國休整,等待曹的最新指示。

派去救援袁譚的五萬大軍幾乎全被剿滅,這讓整個河北戰場為之一震,剩下的青州袁譚殘軍,對於有八萬大軍的呂布來説,要滅他們如同探囊取物。

呂布在攻下平原郡之後,立即揮軍往東攻向濟南國,而張遼,徐庶等人,進軍異常神速,在呂布剛到平原郡的時候,張遼就攻破了只有一萬人防守的城陽郡。

隨後,張遼與高順各領一軍,從兩個方向鯨青州,張遼從城陽郡直接殺向北海州,而高順則沿海殺向蓬萊郡,兩人大發神威,一連下十城,其餘各郡縣見大勢已去,最後紛紛選擇保命投降。

呂布軍連征戰,攻城略地,最終隨着張遼和呂布會師臨淄城,而宣告青州正式易主,呂布軍得青州降兵近三萬,兵器,戰馬,糧草無數。

話説,呂布佔據青州後,曾將袁譚首級掛於城門之上,這時有一人身穿素衣,於袁譚頭下大哭不止,守城軍士將其拿下來見呂布。

呂布詢問之後,得知此人是青州別駕王修,此人飽讀詩書,長於政略,是一個堪稱二的治政賢才,之前,王修曾因向袁譚諫言而被袁譚驅逐,如今知曉袁譚已死,故趕來哭喪。

呂布見青州上下,無一人為袁譚之死哭喪,唯獨這王修哭於城下,知其忠義,於是想任命他仍為青州別駕,結果王修竟然直接拒絕了呂布,除非呂布願意收葬袁譚之屍。

呂布略一沉思,便答應下來,禮待王修如同上賓,封其為青州別駕,協助馬良穩定青州局勢。

青州這邊戰事結束,而冀州這邊依舊打得火熱無比,那袁尚回援鄴城的時候,部將馬延認為曹素來多謀,於是向袁尚獻策道:"主公,從大路回鄴城,曹兵必有伏擊,可取小路,從西山去劫曹營,必解鄴城之圍!"袁尚亦覺有理,便從其言,自領大軍先行,令馬延斷後,只是袁尚軍中有曹軍的細作,袁尚的一舉一動,曹都瞭如指掌。

聽了袁尚的行軍安排後,曹大笑道:"若那袁尚從大路來,我定當先避其鋒芒,若從西山小路而來,一戰可擒也,我料袁尚必舉火為號,令城中接應,我當分兵擊之,逐個擊破!"這邊袁尚從西山小路出發,行至陽平後,於陽平亭駐軍,此地離冀州十七里,袁尚令軍士堆積柴草,至半夜燃起為號,遣主簿李孚扮作曹軍都督直至城下。

李孚在城外大喊道:"開門!"審配認得是李孚的聲音,知袁尚定是從平原趕回,當下應有安排,連忙放李孚入城。

兩人相見,李孚説道:"主公已陳兵在陽平亭,等候接應,若城中兵出,亦舉火為號,此事萬萬不可有失,望正南定要小心行事,莫要生出變故。"審配聽計行事,一開始説到於城中堆草放火,以通音訊,這都沒什麼問題,只是説到後面,審配的臉就有些不好看了。

只聽李孚又説道:"此時城中無糧,可將老弱病殘並婦人出降,趁曹軍無備,可派兵尾隨百姓之後,進攻曹軍。"審配不忍,想勸其另施它策,結果李孚喝道,當下應以大局為重,婦人之仁只會壞了大事,審配無奈,只好納了這個計策。

,城上豎起白旗,上寫"冀州百姓投降",有兵士來報曹,曹一眼便看出裏面必有陰謀,冷言道:"此定是城中無糧,假意讓老弱百姓出降,實則想尾隨其後出擊。"曹看破該計後,讓李典,樂進各引三千兵馬,伏於兩邊,曹則親自騎馬接百姓。

只見城門開後,百姓手持白旗,相互提攜而出,只是百姓剛剛盡出城門口,城中隱藏的兵馬突然間全部奔出。

早有提防,教將士紅旗一招,李典,樂進兩路伏兵齊出,城中的兵馬只好慌忙返回,曹騎馬奔至吊橋邊,親自指揮軍士奪城,只是城上箭如雨下,曹一個躲閃不及,被中頭盔,眾將齊齊相護,才躲過一劫。

更衣換馬,竟然又引兵來攻袁尚的大寨,袁尚親自敵,兩軍混戰,袁尚兵微將寡,哪是曹虎狼之師的對手,被曹軍殺得大敗。

袁尚死命逃,引敗軍退往西山下寨,並派人催馬延前來援助,誰知曹竟先派呂曠,呂翔把馬延招降了。

第二,曹進兵攻打西山,先派馬延前去截斷袁尚的糧道,袁尚聽聞糧道被斷,頓時大驚,知西山守不住,於是連夜出逃,結果半路遭到曹軍伏擊,又是大敗。

此時的袁尚,勢窮力孤,將士文臣皆勸袁尚去降,袁尚自知已是山窮水盡,於是遣使至曹營投降。

假裝接納,當夜卻派樂進,李典去劫袁尚的營寨,此時的袁營將士個個降曹,毫無戰心,曹軍突然來劫寨,袁軍頓時大亂,被殺得四處逃竄,狼狽至極,袁尚眼見回鄴城無望,於是引敗軍往中山逃去。

這邊攻滅袁尚的兵馬,正準備引軍攻打鄴城,卻突然聽到探馬來報,曹仁於穀道中伏,損兵兩萬四千有餘,曹頓時怒容滿面,哪有剛剛攻滅袁尚生力軍的喜悦。

後,曹採納了許攸的計策,正打算決漳河之水以淹鄴城,卻又聞聽探馬來報,曹仁再次被呂布伏擊大敗,五萬大軍只剩不到五千人。

再聞敗報,曹頭疼裂,痛苦不已,口中大呼道:"青州大局已定,冀州格局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