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四百七十六章彈指一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奴隸實在是很好用的。修築運河將全部使用奴隸。初步預計投入五十萬奴隸。這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還好通過紅海。海船可以大量的糧食運輸過來。工程的後勤也可以得以保證。至於奴隸嘛。那就更好辦了。現在帝國內的奴隸無數。整片天竺都是奴隸。別説五十萬。只要有足夠的補給保障。數百萬的奴隸也可以得到保證。

只看這個運河。知情的人就明白嬴嘯的野心。絕不僅僅會停留在現在。帝國的疆域已經非常之龐大了。龐大到難以管理的程度。叛亂不斷、災荒不斷。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讓嬴嘯傷透了腦筋。

帝國的事情相當之多。而因為距離的關係。太遠的地方發生一些事情。甚至是事情發生相當一段時間了。這奏摺才能到達長安。緊急情況只能依靠地方官去處理。地方官的權利非常之大。讓帝國的有效統治很有難度。

嬴嘯不是沒有考慮過分封皇子。可這個念頭也只是閃了一下也就沒有在興起了。帝國是中央集權的統治。絕不能封王裂土。可是現在如何有效的統治那些遙遠的地方就成了問題。現在或許是可以依靠下屬的忠誠來完成這一點。可這樣一是太危險。二是以後呢?誰能保證一直平安呢?

這實在是個很矛盾的問題。這讓無數智慧之士都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人的野心是最難控制的。中原附近依靠馳道地功勞統治十分便利。政令消息傳遞執行非常容易。可這遠的地方如何控制?現在除了依靠諜報司和暗衞兩個系統的監察。實在沒有太多其他的辦法。

鷂鷹現在已經是最快速的傳信方式了。可依然是不夠的。只是時代侷限之下。實在沒有辦法研究出更快捷的方式了。各地首府建設起來的鷹站不斷的有鷂鷹飛進飛出。也是相當的繁忙。

“陛下。張頜將軍回報。羅馬人那邊有些不太平了。”

“這麼快?還不到一年地時間呢。羅馬人就按不住了?他們出動了多少人?做了什麼?”

“三前。羅馬的三個軍團集結。強行突入我方防線。”

“戰況如何?後續稟報到了沒有?”

“還沒有。陛下放心。張頜將軍有勇有謀。這些羅馬人不會有什麼機會的。三個軍團而已。不會有什麼的。在説現在羅馬人暫時打不起大的戰爭。他們的力量不足。諜報司那些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嬴嘯點了點頭。不錯。現在兩河地區秦軍的力量足夠抵禦他們。一時不會有什麼問題。

“元皓。元皓。”

“啊。陛下。臣失禮了。”嬴嘯也不問田豐為什麼會君前失儀:“罷了。你告訴朕。現在帝國有能力發動一場大些地戰爭嗎?”

“陛下。只要不是經年累月的戰爭。供給兩河地區的戰爭完全沒有問題。”

“那就好。大家都做好準備。隨時準備。羅馬人也許會打大仗。雖然這個幾率比較小。但是不得不防。傳令給張頜。讓他堅決反擊。不用擔心別的。朕頂着。”三個軍團。數量上不多。在和秦軍做了一些微小的接觸後就退卻了。秦軍在開始吃了一點小虧之後。這三個軍團還真不夠他們吃的。在秦軍大部隊到達之前。羅馬人就撤退了。前線的士兵沒有上面的軍令。沒有去追擊。

張頜下達了命令。不必追擊。但是要嚴防。一時間前線草木皆兵。一副要打大仗的樣子。羅馬人這邊也是嚴陣以待。兩邊都是一副強硬地樣子。好在雙方都比較剋制。這仗沒有打起來。

羅馬人也清楚。他們在敍利亞行省以及亞美尼亞地區的力量是不足以和秦軍抗衡的。現在兩河地區秦軍達到了二十五萬人。而他們呢?只有二十個軍團十二萬人。

在嬴嘯看來。羅馬人實在挑釁。是想看看他的反應。他地風格大家都清楚。強硬地無以復加。這個時候必然是反擊的。只是這個時候他居然忍住了。他不怕戰爭。可他清楚現在不是打大仗的時候。國力不足的時候不能貿然發動戰爭。

五年的時間一瞬而過。這幾年裏。在兩河域雙方不斷的增兵。不斷的起摩擦。魯維和嬴嘯兩個人本身就有對決地意思。自然也不會有意退讓。隨着這五年地時間。安息的情況趨於了穩定。兩河域恢復了生計。

蘇黎世運河也在開挖之中。只是工程量巨大。現在完成了一半。無數人呼喊着號子。揮舞着手中地工具開挖着這巨大的運河。只是屍骨也填埋了處處河道…

五年之中。秦軍在兩河域的兵力達到了四十五萬。還在不斷的增兵。現在和羅馬人可以算是已經撕破了臉皮。自從炎黃442年那場小辨模戰爭之後。兩邊的關係極為緊張。雖然沒有公開大規模戰爭。但是小的戰役卻是不停的有。甚至數萬人的戰役也有好幾回。

張頜看着最近冉冉升起的將星。姜維。這個小子很得陛下看重。據説從小就和陛下很親。只要他不是廢物。以後的飛黃騰達是必然的。很快的。張頜也在姜維身上找到了自己年青時的影子。這孩子算得上有勇有謀哇。

“伯約。陛下那裏已經來了聖旨。這次要將羅馬人打痛了。讓他們數年之內不敢來犯。本帥讓統帶前軍。與他們一決高下。你可有膽量?”年青的姜維與鄧艾、諸葛恪合成帝國新三傑。這可不是別人吹牛吹出來。姜維和鄧艾都在兩河這裏和羅馬征戰。證明了他們自己的才華。而諸葛恪也在安息乾的有聲有。是下一代人的三傑。別地新人也有很多。只是他們比較突出罷了。

不過三人之中。卻是鄧艾最為著名。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沒有依靠家世。完全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嬴嘯的賞識才有這般的成就。姜維是姜的兒子。姜當年是嬴嘯的親衞。這關係是不一般的;而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諸葛亮現在是諜報司有數的人物。名聲雖然不是很大。可權利卻是極為大的。

在這三傑之中。只有鄧艾家是個破落地豪族。只是不得不説。鄧艾的閃耀和魏延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若沒有魏延的提拔他也許本出不了頭。魏延和鄧艾都是義陽人。對於這個孩子。魏延當初也是不斷的提拔。小有照顧。可鄧艾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這次大的戰役來臨。姜維被委派為先鋒。張頜已經上年級了。他不會親自出徵。這次地出征是太史慈作為主帥的。而姜維的成績有目共睹。他可不是憑藉和皇帝的關係才有了這般成就的。

“末將遵命。”

“好。可有信心?”

“末將為先鋒。當取第一功。不能墮了大軍鋭氣。”

“有這個思想就最好了。小心些。羅馬人可不是好對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