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四章王朝的代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可能,張燕現在走投無路,只有殺了鄭嘯他才能活。我早就計算好了,你以為他張燕只是牽制?不會,他會拼命的去殺了鄭嘯,你們就等着看張燕拼命為我們爭取機會吧。”
“那我們怎麼辦?”
“一會等前面廝殺起來了,我們也殺進去。你帶人廝殺,聲勢越大越好,我帶人去取玉璽,機會只有一次,我們損失了很多人手才得到這個消息。誰都不能有失誤,否則別怪我下手無情。”鄭嘯卻在府中密室之內,問典韋:“一切都準備好了嗎?”
“主公您放心吧,這些兔崽子已經進網了。就等時間到了收網了。”
“好,你守在門口。等他們得手了就將這些人一網打盡。至於張燕,能生擒就生擒。不能生擒就誅殺吧,但是不能讓他跑了。去吧。”長安的夜晚一樣是熱鬧的,現在沒有實行宵。現在的長安是一座不夜城…而大將軍府一切入場,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多了兩撥人。
守門的士兵被暗箭倒,張燕帶領黑山軍地人都蒙面衝了過來。將軍府的守衞一邊高喊,一邊和張燕的人展開廝殺。
側院中也展開了一陣廝殺,被不明身份的人物偷襲。||首-發||幾個將軍府僕役裝束的人,趁亂失蹤在黑暗之中,輕車路的向鄭嘯的書房而去。他們得到的消鍁玉璽在鄭嘯書房之中,有專人看守。
可他們中間的兩人可是江南二劍。打遍江南無敵手,近距離搏鬥還會害怕其他高手?有這兩人出手,其他人幫忙掩護就是了,必然能拿到手。
丙不其然,有這兩人出手,書房中的八名衞士皆被刺倒,一人將裝着玉璽地盒子打開。正要查看。外面又是一陣喊殺聲,援兵來了。
匆匆掃了一眼。大體鑑別了一下。大概是真的傳國玉璽。領頭地一揮手,抱起盒子就衝了出去。在眾人的護衞下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去。
立即就有回報鄭嘯,鄭嘯只是輕輕的説到:“收網吧。”張燕帶着人和前院的親衞們廝殺,他很是驚訝。這鄭嘯的親衞果然名不虛傳,前面只有三十來人,卻阻擋的自己兩百多人不得寸進。也幸好只有這點人,那神秘人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居然把將軍府的守衞空了。
就是這樣,他張燕也等不起。一旦其他軍隊趕到了。他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弟兄們。給我殺。”張燕一邊大喝,一邊帶頭衝了上去。
可惜他剛衝到一半就看見四面陰暗處出現一羣羣士兵。將他地人全部包圍住了。而領頭的人一襲白衣,正是趙雲趙子龍。
“張燕,你還不束手就擒?”趙雲一聲大喝。
張燕絕望地摘掉臉上地蒙面巾,面如死灰,完了。自己完蛋了,這些兄弟們也完蛋了,趙雲的人一到,他永遠也沒有機會了。他知道自己本不是趙雲一合之敵。更不要説這些殺氣騰騰的士兵了,他張燕來的匆忙,一張弩都帶不進來,而現在無數弩箭正對着他和他的手下。
“和他們拼了。”張燕發出一聲絕望的吶喊,好像月夜中受傷的孤狼一般,再次衝了過去。
可惜隨即他就被成了刺蝟,這麼近的距離,誰能躲得開這麼多的強弩?張燕死了,真正地是死不瞑目啊。張燕地部屬也算硬氣,張燕死後居然沒有一個人投降的,全部戰死…
平息了動亂以後,鄭嘯嘆息了一聲:“可惜了,張燕也算是個豪傑,可惜了,把他埋葬了吧。至於他地家人,讓他們都去陪張燕吧,要不然張燕太孤獨了。”這已經是很寬厚的待遇了,這樣的罪名,夠的上誅三族的了,結果鄭嘯只是殺了張燕一家,就算完事,在不追究了。
這邊廝殺完了,長安的一處豪宅又開始了一場廝殺。一樣是毫無懸念的戰鬥,這處宅院是豫州平縣高家的產業。緊接着,高家被清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事情涉及到謀害鄭嘯本人,誰敢做出頭鳥,高家這隻血跡還沒幹的雞就在這羣猴子面前呢…
“少爺,都審問出來了,這些人是劉備的人。劉備也想稱帝,但是他手上一個假的傳國玉璽,雖然説是真的,可他總想成為真的。”
“哈哈…真不知道劉備這傢伙怎麼想的。玉璽不玉璽的只不過是一個象徵,這年頭,説到底還是要靠軍隊説話的。光拿個玉璽有用,若不是我麾下有數十萬忠誠於我的大軍,我早被人撕成碎片了。”
“是啊。”
“蒙叔,旗幟的怎麼樣了?”
“已經加緊趕製了。皇家的玄金龍旗。步軍的玄
銀鷹旗,騎軍的玄
銀虎旗,水軍地玄
銀蛟旗已經基本準備好了。”
“很好。叫陳琳和高順來吧。”陳琳來了後,鄭嘯開門就問:“師兄。這文章和大典一事進行的如何了?”
“一切都準備好了。”
“好,效率不錯,學宮中現在如何?”
“呵呵,主公放心,學宮中一切事務都正常,不會有問題。”説到這裏高順來了。鄭嘯也問起:“高順,大典的閲兵部隊準備如何?”
“善。”面對高順這張萬年不變的鍋底臉與説話少到可憐的嘴巴,鄭嘯很是無奈:“好,在仔細一些,一切不能有任何差距。”鄭嘯又叫了田豐來:“元皓先生。大典之時,必然是無數百姓觀禮。這個就要勞煩你費心了。
“如此盛況,人豈能少了。主公放心,定然成為一個輝煌的盛典。”鄭嘯走在院子裏,想想自己的登基大典不能有任何影響,又叫來賈詡,吩咐他在最後這個月,突襲各方在長安的探子間諜。這些人全部抓了。一定要保證登基大典不出一絲差錯。
只是崔琰這幫子文士,加緊看押。現在殺他們還不到時間。
“主公。您代我的事情都辦好了。”許攸急慌慌跑來。
“噢,子遠啊。都辦妥了嗎?這些人是什麼目的?”
“這些人救崔琰只是想要挾崔琰地從第崔林,崔林現在是南陽郡郡守。一旦那裏亂了,樊城的大軍就亂了。”
“恩,崔林現在人在那裏?”
“在長安。”
“你啊,真是地。崔家正主在這裏,要送黃金怎麼會讓別人送,崔林在長安卻不出面?真是讓錢給住眼睛了。好了,你配合賈詡將這些人一網打盡。此事就這樣。從沒發生過。明白了嗎?”許攸那裏還會不明白了,鄭嘯這是原諒他了。那些黃金自己可以安心的享用了。這件事情都當沒有發生過,這個也是説説而已,今後自己要夾着尾巴做人了,在有什麼問題,那定然是新賬老賬一起算的事情了。
鄭嘯這個時候卻也心煩,這崔琰好死不死的這樣,殺又捨不得,不殺又不行。罷了,他臨行前最後見他一面吧。
“來人,召崔林來,在將崔琰從大牢裏提來。”這崔家兄弟二人來了以後,崔林見禮,崔琰卻一副等死的樣子。
“季,你還是阻止我稱帝嗎?”
“大將軍,琰生為漢臣,死為漢鬼。請贖琰不能在為大將軍效命了。”崔琰卻很堅決。
“唉…你又何必如此,難道在我治下百姓過的不好?難道在我治下我漢人會受到外夷欺辱?難道在我治下山河會淪陷?”
“都不會,大將軍,你做的一切都是有利地。您強硬的對待外夷,保護我漢人,讓我漢人揚眉吐氣。您治理地國泰民安,帶給了百姓平和地子,不在受戰火之苦。您愛護百姓,開學宮教化世人,然萬民安康。一切的一切,琰鼎力支持,只要大將軍不稱帝,琰願意為大將軍您奉獻終生的力量。”
“你為什麼一定要反對我稱帝呢?”
“大將軍,琰是漢臣,生死皆是。古有伯夷″齊不食周粟。琰不才,願意效法古人,望大將軍成全。”
“這王朝就真這麼重要嗎?商不仁,周代之;這是順應天意,順應民心的舉動啊。季,漢室已經滅亡,你又何必為一個腐朽的王朝殉葬?”
“不錯,漢室腐朽了。需要大將軍這樣的人重整乾坤,在興漢室。但大將軍要稱帝,要復秦,琰絕不同意。”鄭嘯被崔琰得十分無語,怎麼這麼死腦筋,轉頭對崔林説到:“德儒,你也不勸勸你兄長?”
“大將軍,兄長有自己的想法,林不好妄議論。”
“你們倆兄弟還真是一個樣子,呵呵…”鄭嘯被氣樂了。
這個時候崔琰卻説:“大將軍,我有幾句話代德儒,可否?”
“準了。”崔琰轉頭對崔林説到:“德儒,大將軍代漢,已經不可逆轉的事情。你要替我為大將軍效力,延續崔家。我死後,不要想報仇,我的死是我自己願意地,與大將軍無關。
德儒,你還年青,還有大好地前程,以你的才華,必然能造福一方。大將軍善待百姓,正是萬古明君,你要全力輔助大將軍,知道嗎?”鄭嘯等崔琰説完了:“季,既然你認為我會是一個好皇帝,為什麼不幫助我去造福百姓?”
“大將軍,任何一個王朝地興盛,都是伴隨着腥風血雨的。漢室山河將亡,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扭轉。琰願以自身之命為葬,陪着這大漢王朝而去,希望自我以後,在沒有人為這大漢王朝殉葬。”
“這個不太可能,反對我的人很多,這些人可不是能説服的。”
“這些人不過是跳樑小醜,大將軍統一之勢已成。這些人為的是自己的野心與利益而反抗,不是為顧全漢室忠義而反抗,大將軍,琰已經無慾無求,請大將軍賜死吧。”
“唉…季這又是何苦。也罷,我成全你,你我君臣一場,你回家去吧。安撫好一切,便在家中自盡吧。可惜,可惜啊…”崔家兄弟走後,典韋在一邊問了起來:“主公,您不怕這崔琰逃跑嗎?”
“呵呵,你不明白。若崔琰會跑,他就不是崔琰了。”正打算和典韋隨意聊幾句,下面有人來報:“報,徐晃將軍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