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獲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徐玉見和沈熙的這次見面很短暫。
事實上,他們就連話也沒説幾句,後面雖然站在了一處,但兩人之間也只有沉默而已。
不過,也不知道為何,雖然這樣沉默着,但兩人卻誰都沒有覺得尷尬。
等到安陽郡主和徐慧貞從屋裏走出來,沈熙往她們那裏看了一眼,然後匆匆對徐玉見道:“我不會忘了你的,你也不要忘了我。”話説完,就轉身走到了安陽郡主身邊。
安陽郡主向徐玉見點了點頭,然後領着沈熙離開。
徐玉見看着他們的背影。
以安陽郡主如今的堅決態度來看,很快沈熙大概就會離開京城了,也不知道要何時才能再見到沈熙,或者以後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能再見。
但,無論如何,只希望他將來能一路安好吧。
無論是徐玉見還是老太太,都以為從武定侯府離開之後,沈熙很快就會離開京城。
事實上,安陽郡主也確實是這樣打算的。
不過,誰也沒想到,就在安陽郡主準備將沈熙送離京城的時候,卻突然有了意外發生。
似乎就是這天之後,京城裏突然就有了關於沈熙的傳言。
傳言的內容,就是沈熙上次在武定侯府遇到的危險。
在那廣為傳的言之中,不僅將沈熙當時遇到的危險描述得活靈活現宛如親見,而且還隱隱點出這件事並非普通的內宅爭鬥那樣簡單。
雖然這言沒有説得那麼透,但沈熙的身份特殊,不用點得那麼清楚明白,就足夠讓京城的百姓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
要知道,沈熙可是穆宗那一脈唯一的骨血,而自從穆宗以及端王先後亡故,這幾十年來從來都沒少了穆宗和端王其實都是死於當時在寧太后的作主之下接替了兄長皇位的安宗之手的言,甚至連原因都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的,道是安宗這皇位來得明不正言不順,所以不願看到穆宗一脈傳承下來。
言猛於虎。
偏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的安宗還不能用任何的手段將這言壓下來,否則這天下的悠悠之口豈不是更要將之當作是他心虛?
也因此,這幾十年來,時不時的這樣的言就會被百姓們熱議一次。
沈熙第一次遇險之後,安陽郡主之所以會在震怒之中仍選擇將事情壓下來,也正是有這言的原因。
可想而知,沈熙作為穆宗一脈僅剩的骨血,他身上發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讓人往陰謀上想了。
現在也果然是如此。
這言也不知道是從何處傳出來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幕後之後,絕對是不懷好意。
因為涉及到幾十年前那本就掰扯不清的往事,言一經傳出,宮裏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但就如從前那幾十年一樣,這種言,宮裏的皇帝本就不好作出回應,所以景泰帝最初也打的是不予理會的念頭。
可是,不過三兩的功夫,那言不僅沒有平息的趨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甚至還以極快的速度就直往遼城傳去。
這下,景泰帝可就坐不住了。
遼城可是大梁朝的邊陲重鎮,是一點也不能亂的。
以遼城百姓們對穆宗一脈後代的擁護,若這件事再這樣鬧大,指不定遼城百姓們就會被有心人煽動得出亂子。
卻是由不得景泰帝不出手。
先是以雷霆之勢將京城的言壓下來,景泰帝隨即又着了人去遼城,下了死命令務必要將這言之事處理妥當,將遼城那些因言而被煽動的百姓都安撫下來。
最後,景泰帝又往成國公府下了一道聖旨。
聖旨的內容,卻是封了如今不過十二歲的沈熙為端郡王。
大梁朝宗室的封號,親王一字,郡王兩字,以沈熙的身份,封為郡王本已是極大的禮遇,而且還是一字的封號,更隱隱有給他的是親王待遇的意思。
還不只是封號。
大梁朝親王與郡王的俸祿相差極大,景泰帝雖封沈熙為郡王,卻給的是親王的俸祿。
歲支米一萬石,鈔一萬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郡王府自造沈熙這小小的年紀,頓時就擁有了這樣的地位與財富。
誰都能看出來,景泰帝的封賞中是帶了安撫的。
而景泰帝的安撫顯然是有效果的。
沈熙遇險之事沒用多久就傳到了遼城去,遼城百姓也果然羣情奮,差點鬧出了大亂子來,若不是景泰帝派出的人及時趕到,並且將景泰帝的旨意傳達下去,只怕遼城還真會大亂。
遼城地處邊陲,本來民風就極為彪悍,不用懷疑,若遼城的百姓真的認定沈熙之事是皇室所為,就算是揭竿而起,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景泰帝派去遼城的人也確實能言善辯,僅憑一張嘴就將遼城那些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百姓們説得清醒了起來。
景泰帝若真有心叫穆宗一脈斷絕血脈,早在沈熙剛出生之時就能做到,又為何會在十幾年之後,沈熙都長這麼大了才動手?
這雖是那人勸説遼城百姓時所用的理由,但不得不説,極有道理。
也是在被勸説下來之後,遼城的百姓們事後回想起來,才覺得這件事確實有些不對勁,就好像事件事背後都隱隱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控着一般,直將遼城的百姓們都當作了棋盤上的棋子。
意識到這一點,自然有清醒之人開始勸着身邊之人保持冷靜。
這件事,也由此徹底平息下來。
沈熙獲封端郡王,這件事京城無人不知,徐玉見當然也不可能沒聽説。
知道消息之後,她既有意外,又有種“果然如此”的瞭然。
前面幾世裏,沈熙同樣被封了端郡王,卻是在他夭折之後追封的。
而現在,沈熙卻好好的活着。
這生與死,自然差別極大。
想到這一切的源頭,竟是自己無意之間走了另一條路,徐玉見心裏便又是慶幸又是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