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秘密人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九江”古稱“鄱陽”又名“江洲”是遊“廬山’必經之地。
自“六朝”以來,號稱中雄鎮,所謂“南面廬山”北負大江,據江湖之口,為襟喉之地。
清末開為商埠,形勢尤增重要。
以風景論“九江”猶如入“峨嵋山”之先經“嘉定”山清水秀,故楊汝齋嘗謂:“‘九江’山水國也,天之以賜詩人,故賜之大江,為齒酒兕觥,賜之‘廬山’,為之籩豆大房,賜之瘦樓風月,陶逕松菊,為之-羹。”白居易“琵琶行”一文,膾炙人口,此一風太守,被謫於“九江”聞琵琶而慨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最後直至:“座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有個人進了“九江”城。
這個人是關山月。
對關山月來説“九江”是頭一回來,人生地不,想打聽事,找人,兩不容易。
不過,不要緊,哪裏人多他往哪兒去。
他以為,他招惹了“黑白雙煞”跟“黑白雙煞”結下了樑子,以“黑白雙煞”在江湖上的份量,兩個人既來自“九江”在“九江”必有他倆的勢力;關山月如今來了“九江”應該很快就會遭人盯上,繼而很快就會遭人找上門來。
“九江”哪裏人多?
普天之下的城鎮,人多的處所是這個地方的酒樓、茶館。
“九江”也不例外。
關山月就進了一家茶館。
這家茶館就在進城不遠的大街上,招牌三個大字:“陸羽居”
“陸羽居”不小,恐怕在“九江”是數得着的,四、五十付座頭,乾淨,夥計就有十來個,一褲褂,肩上搭條雪白的手巾,個個勤快,周到,親切,和氣。
桌、椅漆得發亮,用的茶具全是“景德鎮”的細瓷,照這麼看,各類茶葉也應該錯不了。
這麼一家茶館,能讓人覺得到這兒來不只為喝茶,還是一種享受。
這麼一家茶館,生意也一定錯不了。
可下,如今座兒已經上了九成了。
這家“陸羽居”生意好,還有一個原因。
靠裏一座台子,台子上有賣喝的。
賣唱的全是十七、八,長得俊俏的姑娘,彈的是琵琶,唱的最多的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關山月一進門,一名夥計就滿臉堆笑,躬身哈的了上來,把關山月引到一處角落的座頭坐下,這不是一付好座頭,離賣唱的台子也遠了些。
只這一付座頭了,好在關山月既不是來喝茶的,也不是來聽曲的。
點好了茶,夥計走了,關山月抬眼環顧,掃視各座。
他沒看見有什麼特別奇特的人,只覺得離他不遠的一付座頭上的兩名茶客有點扎眼。
這兩名茶客穿着、打扮俐落,有點像江湖人,可又不全像,一時看不出究竟是幹什麼的,只是他倆臉有兇相,目有兇光,絕對不是什麼好來路。
不管來路,歹來路,絕對跟關山月沒關係。
他倆是先來的,原就在座,不是跟着關山月進來的,而真,從關山月進來到如今,也沒看過關山月一眼。
就憑這兩樣,絕對跟關山月沒關係。
既然沒關係,關山月就既不必關心,也不必在意。
夥計躬身哈,滿臉陪笑把茶送來了,又躬身哈,滿臉陪笑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