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巫制偃偶求收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冬瓜仍然把着長槍,蹲下來細看石頭後腦處。
陸仁軒也十分好奇,並且這份好奇要遠勝於害怕,於是他也湊過來看。
一看之下,陸仁軒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玩意真的是機械縱的。冬瓜一槍刺中了石頭怪物後腦一個空的地方,從這望去,陸仁軒看見裏面正在緩慢轉動的齒輪和連桿,設計之複雜聞所未聞。當然了,陸仁軒是個文科生,工科的機械設計對他來説無疑是天書,但無論怎麼複雜,他無法想象僅靠複雜的機械連桿和齒輪就能驅動石頭做出各種複雜的行動。
冬瓜用腳踢了一下石頭,不料又一次疼的齜牙咧嘴,道:“媽的,嚇死老子了,還好老子的身手還沒丟。”
“這次多虧你了,冬瓜。”陸仁軒知道,如果不是冬瓜死命相搏,估計兩人命難保。
“滾蛋,下次老子讓你跑的時候,你最好撒丫子就跑,省的拖老子後腿。”冬瓜毫不領情,不客氣滴説道。
估計是剛才的烈活動讓冬瓜了盡了全身的力氣,他活動了一下四肢給自己放鬆。忽然覺得腿上有點癢,便“啪”的一下打在自己的腿上,嘟囔道:“哪來的破蟲子。”燈光下,一個和紅小豆差不多大的黝黑的小蟲子已經犧牲在他的魔掌之下,鮮紅的血得滿手都是,冬瓜連聲道“噁心”急忙從四周的石壁上把那血蹭掉。
不過就在兩人觀察石頭人的時候,在燈光照不到的地方,幾百只黑的蟲子迅速地從石頭人的身上爬到了黑暗之處。而這一切,盯着石頭人後腦看的陸仁軒和冬瓜絲毫沒有注意到。
石頭怪物被冬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放到了,其中陸仁軒也貢獻了不疼不癢的一招骷髏頭襲擊。
冬瓜已經破壞了這傢伙的傳動裝置,知道它再也不可能動了,他長出了一口氣,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傢伙的確不可思議,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揣測,真沒想到在這裏又碰上了這玩意。”陸仁軒聽他話裏有話,便説:“冬瓜你以前是不是見過這東西?我記得你去南方參軍,也就是去鍛鍊一下你一身的肥,當然了這事失敗了。你又不是去偷墳掘墓的,咋還見過這東西?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冬瓜不放心的拿手中的長槍又在石頭人的腦袋中攪了幾攪,確定石頭怪物死的不能再死了,才長舒了一口氣説:“五年之前,我還當兵的時候,我在其他地方見過。那時候是第一次見這東西,當時我們兩個班都嚇傻,哪裏見過會攻擊人的石頭人。當時犧牲了兩個戰友,才將它拿下,後來請了專家專門去研究這東西,可能是確實存在着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最終專家們一直沒有定論。真沒想到為什麼這裏也有。當時我們是在貴州見到的那東西,咱們這是北方,真不知道哪天還能在哪裏發現它。”
“你説了半天還沒説這是什麼東西的?這玩意兒到底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按理説古代人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技術,不過現代人也不一定有。”陸仁軒心中十分好奇,便問道。
“偃偶,那些專家給這東西的起名叫偃偶。”冬瓜道:“偃偶的傳説只是在上古時期傳下來的神話故事中才有。從來沒人把這玩意兒當作真實的物品。我們最早發現這玩意兒的時候也沒人相信,畢竟和我們的常識相違背。要不是死了人,估計大家只會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偃偶?這名字咋這麼悉?”陸仁軒覺得好像在哪聽過這麼個名字,只是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
“虧你學的還是歷史呢,你總該知道偃師獻藝的故事吧?”冬瓜貌似對他這個大學生不冒。
“嘿嘿,我那些歷史知識早就還給英語老師了。不過這個故事還有點印象。”陸仁軒不好意思地笑道。
偃師獻藝,這個傳説陸仁軒是知道的。大意是説:周穆王去西方巡視,越過崑崙,登上弇山。在返回途中,還沒到達國界,路上碰上一個自願奉獻技藝的工匠名叫偃師。穆王召見了他,問道:“你有什麼本領?”偃師回答:“只要是大王的命令,我都願意嘗試。但我已經制造了一件東西,希望大王先觀看一下。”穆王説:“明天你把它帶來,我和你一同看。”第二天,偃師晉見周穆王。穆王召見他,問道:“跟你同來的是什麼人呀?”偃師回答:“是我製造的歌舞藝人。”穆王驚奇地看去,只見那歌舞藝人疾走緩行,俯仰自如,完全像個真人。巧妙啊!它抑低頭就歌唱,歌聲合乎旋律;它抬起兩手就舞蹈,舞步符合節拍。其動作千變萬化,隨心所。
穆王以為他是個真的人,便叫來自己寵愛的盛姬和妃嬪們一道觀看它的表演。
快要演完的時候,歌舞藝人眨着眼睛去瞧穆王身邊的妃嬪。
穆王大怒,要立刻殺死偃師。
偃師嚇得半死,立刻把歌舞藝人拆散,展示給穆王看,原來整個兒都是用皮革、木頭、樹脂、漆和白堊、黑炭、丹砂、青雘之類的顏料湊合而成的。
穆王又仔細地檢視,只見它裏面有着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部則是筋骨、肢節、皮、齒髮,雖然都是假物,但沒有一樣不具備的。把這些東西重新湊攏以後,歌舞藝人又恢復原狀。
穆王試着拿掉它的心臟,嘴巴就不能説話;拿掉肝臟,眼睛就不能觀看;拿掉腎臟,雙腳就不能行走。
穆王這才高興地嘆道:“人的技藝竟能與天地自然有同樣的功效嗎!”他下令隨從的馬車載上這個歌舞藝人一同回國。
魯班造的雲梯,墨翟做的木鳶,他們都自認為是技能的最高水平了。他們的學生東門賈和禽滑釐聽説了偃師的技藝,就分別告訴自己的老師。於是,這兩位老師傅便終身不敢再談論技藝,而只有時刻老老實實地守着他們做木工用的圓規和直尺勤學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