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胡兒八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王,明都府這裏,一共有各種韃子一千三百餘户,六千七百餘人,另有別處來的韃子八百八十二人。其中自稱有漢人血統,能説漢話者有五百六十六人…”
“大王,明都府境內的三個韃子部落已經粉碎,部落首領家中三族之內成年男丁全部炮斃,合計斃殺五十六人。另外還在佔領明都府時斬殺一百八十五人。目前,所有韃子全部編管,等待發落!”
“大王,天道教在明都的傳佈還算成功,七千六百餘人子,全部皈依。其中有五十一人願意侍奉太一神和明王,已經收入天道書院,準備培養成聖職。”大約在後世旅順口要的所在,陳德興的王帳已經建立起來了。和江華島相比,旅順口絕對是個理想的天然海軍要。整個港灣只有一條狹窄的水道可以出入,處於黃金山和老虎尾之間,寬度僅僅二百餘步。架設在黃金山和老虎尾的大炮可以輕易以火力封鎖航道。而陳德興的王帳就設在旅順港邊上的白玉山上——因為前世曾經在大連讀大學,所以陳德興對旅大的地形非常悉,後世繁榮的城市,如今卻是一片荒涼,便是整個東北,也僅僅只有兩百餘萬人口,連後世東北人口零頭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陳德興一邊再為人口問題發愁,一邊聽着陸虎、鄧明和墨影娘三人的彙報。他們仨比陳德興早來一段時,之前明都府的各項事宜就是他們仨共管的。其中陸虎負責軍事,不僅鎮壓了明都的各種韃子。還草草修建了黃金山炮台,現在還驅使着四五千個有勞動能力的韃子在大黑山修建要。一旦大黑山要修好了,蒙古人便很難從陸路突入。除非屍山血海的把要填平了!
鄧明則被任命為第一任的明都知府,負責明都府的民政和建設。當然,這個明都府是陳德興“私設”的,在大宋朝廷的賬面上是沒有的。當上明都知府之後,鄧明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兩件,第一是丈量土地,準備分封!
第二是驅使陸續運來的目奴隸進行基礎建設。修建明都王城和旅順港、大連港,這兩個港口的名稱自然也是陳德興起的。另外,還要組織漢人移民(都是從海河兩岸裹挾來的)修建至少四千農莊和至少一萬户城市民居。這些農莊中的一千個是給陳德興的“武士”的。剩下三千個莊子則給漢人農户居住。而城市民居,則分佈於後世的旅順口和大連灣兩港周圍——並不在明王城內,也沒有高大的城牆保護,和海津鎮一樣,只有一圈木柵欄圍着。
而墨影娘這個女神因為做事兒賣力,效率又高,對陳德興也忠誠。所以也越來越得信任,不僅是天道八使之一,還被委任為明都總壇壇主。負責天道教在遼東、遼西的傳播——實際上就是用宗教教化韃子,將一部分東北的韃子拉到陳德興一邊。
這可不是不可能的事兒,東北的韃子除了蒙古人,便是女真化的各種韃子居多——東北韃子的種類很多。在女真崛起後,大多都被歸入了女真。和後世的滿人相比,女真人擴大種族的能力要強很多。在蒙古入侵之前。光是漢地的女真人就多達600餘萬,東北外打着女真牌子的韃子。恐怕也不亞於此數。
不過現在,人數一度超過千萬的女真人已經被屠戮了十分之九。剩下的也從原來的統治民族變成了深山老林裏的漁獵民族。眼下離開女真輝煌的時代不過三四十年,好些貓在山裏的女真野人還記得當年豪闊的光景,怎麼會不恨蒙古?只是迫於蒙古的武力,不得不跪。若是蒙古人的武力不靈光了,這些女真肯定會跳起來反咬!
現在陳德興在海河口堵門,在遼東金州築城,都在向東北的各種韃子傳遞這麼一個信息——蒙古人已經不行了,漢人已經起來了!
各種韃子想要報仇雪恨,那就跟着漢人大爺混吧!
不過想要把這些韃子利用起來,光一個天道教是不行的。天道教只能用來轉化韃子們的思想,並不能負擔組織戰鬥和管理部民的使命。
而在東北的韃子中間立即推行漢法,建立郡縣,顯然也不大可能。這裏的韃子已經不是幾十年前漢化的“韃子”而是倒退成漁獵之民,迴歸到部落中成了不遵王化的“生韃子”不是幾道命令就能把他們“變”的,而是要狠廢一些力氣的——如果陳德興有足夠的兵力,比如可以在東北投入二三十萬大軍,倒是可以將他們強行納入到漢法體系中來。甚至可以把他們全部變成“武士田莊”的農奴!有二三十萬個“田莊武士”壓制,一百多萬各種韃子是興不起什麼頭的。
但是陳德興現在只能在東北投入兩萬地面部隊,固守幾個據點沒有問題。要是散到兩三百萬平方公里(包括外東北和東蒙古)的荒蕪土地上,一個人要管一百多平方公里,肯定管不過來。這樣就只能想別的辦法管理韃子了。
“既然有那麼多韃子投到咱們一邊兒了,那麼就得管好,利用好他們。這是我們在遼東、遼西站穩腳跟的關鍵。”陳德興聽完了三人的彙報,便將話題轉向了怎麼管好韃子。
“遼東、遼西除蒙古以外的韃子,同蒙古人大多有仇恨。咱們如果不苛待他們,再顯示出一些力量,他們中的不少人應該會跟着咱們乾的。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散沙一片的韃子要怎麼管,怎麼指揮…”陳德興的目光在王帳之中一掃,直接落在了趙復身上,他在北地多年,算是比較知東北韃子的情況。雖然陳德興已經有了些主意,但還是想先聽聽他的辦法。
“大王,如今遼東各地,除了瀋陽有農耕之民,其餘各地基本都是漁獵、遊牧,也沒有漢地的郡縣府路,就是部落制,極其鬆散。蒙古人的四個兀魯斯(東道四王的兀魯斯),其實也是遊牧部落,只是部民多武力強而已。”趙復先緩緩的將他所知的東北各部落的情況介紹了一下,接着又斟酌了一番,才道:“臣先説説蒙古人的辦法,這大蒙古國在草原的統治辦法,和漢地不同,是管人不管地的。所謂東西八王國,封的其實不是地而是人。便是將整個蒙古的部落百姓,重新劃分為95個千户,而後分給八王和中央兀魯斯。”封人不封地是成吉思汗分封的特點——當然,大約的份地還是有的,但只是略分一個方向。四個王向東,大約去什麼地方,三個王向西,大約在什麼地方建立統治,還有一個拖雷“守灶”趙復頓了下,又道:“臣的意思,也是管人不管地…遼東、遼西的地,除了封給將士,分給農户之外,都是大王的。以後大王可以用來分封有功將士。”不論功勞,只看資歷的封士已經結束了——這種事情哪兒都有,早一點參加革命當然好混些——現在再加入北伐軍的士兵,不再有士的身份,不過要獲得封士也不是很難。
另外,原本的五萬士之中,絕大部分都沒有得到田莊,即便算上明都的一千個莊子,也只有大約兩千人得到了封賜。剩下的人如果都要得到田莊,便是按照最基本的每人300畝田計算,也需要拿出1440萬畝土地!
這些土地,目前來看,只能取自遼東。
“封人不封地還有一個好處,便是隨時可以挪動部落。”趙復想了想,又道,“遼東、遼西之地,在唐朝、遼國和金國時代,都是農耕之土,生活在這裏的漢家百姓不計其數。如今大王帶着漢家復興,自然該收復其地,使之盡數漢化,變成漢家的第二個關中!”趙復的意思就是在合適的時候,把東北的韃子往西挪動,調他們去蒙古本部,而將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東北變成原先關中那樣的漢人的帝王之基。
趙復最後説道:“因而,臣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蒙古人的法子,把東北這裏的各種韃子(不包括蒙古),劃分出100個千户,使之軍民一體,且牧且戰。隨時可以向大王提供騎兵!”陳德興微微點頭,他的這位大儒謀臣倒有意思,在向蒙古人傳授理學的同時,居然也在學習蒙古人的統治辦法!現在給自己出的主意,一多半是在抄蒙古…
不過,我們的陳大雄見識更多,還知道一個比蒙古的千户、百户更好的管理韃子的辦法——八旗制度!
沒錯,就是那個野豬皮創立出來的八旗體制,一開始打造出了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強盜集團,把草原上的蒙古人和以文御武的大明朝都幹翻了。不過很快八旗勁旅就變成了提籠架鳥的大爺兵,到了清末更是成了笑話一樣的軍隊。
這種起來也快,垮掉也快的兵制,似乎很適合眼下遼東、遼西的韃子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