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35章柳京的面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是豈有此理。”陳姓官員心中不悦。

“程,平壤為什麼沒有城牆?”田貝問程元

田貝才不管陳姓官員是如何不悦,在田貝心中,除了石雲開,清國的官員都是野蠻人,沒有絲毫結價值,自然也就不關注陳姓官員的心情,自顧自提出疑問。

石雲開和羅斯福的關係很好,田貝知道羅斯福在美國政府中的影響力,因此對於石雲開,雖然石雲開是清國人,田貝還是另眼相看的。

“呵呵,我家軍門愛好和平,自從進入平壤後,就發誓要把平壤建成人間樂土,不再興兵戈。因此把平壤的城防全部推平,以示我方止戈興仁之心。”程元撂場面話。

不管程元心中如何詬病石雲開,當觀察團來訪的時候,程元無論如何都應該放棄爭議,站到一致對外的立場上來。

“哦,看上去確實是這樣。”田貝連連點頭表示贊成。

站在碼頭上放眼看柳京城,通過柳京大道能一眼看到提督府,一路上確實沒有城牆等防禦工事,就連江邊原有的碉堡羣都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簡易的碼頭倉庫。至少在看上去,石雲開確實沒有作任何防禦,真的是愛好和平。

“哼,蓋彌彰,鎮武前軍現在防線已經推進到黃州一線,平壤這裏確實沒有必要保留防禦工事。”大鳥圭介不同意程元的説法。

不知為何,從看到柳京的第一眼起,大鳥圭介就覺一種濃濃的危機。大鳥圭介作為本駐朝使節,以前到過平壤,知道平壤城的舊貌。但自從石雲開入主平壤,大鳥圭介就再也沒有來過平壤。

在臨來之前,大鳥圭介曾經設想過,就算是平壤在石雲開手中有所發展,終究應該是發展有限,大鳥圭介甚至還想找機會在平壤埋下幾枚暗子,好探察平壤的種種消息。

沒想到剛到平壤。平壤的變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比起建築或者基礎設施,大鳥圭介更加註重人們的神面貌,這能反映出石雲開治下的老百姓,對於石雲開的支持程度。大鳥圭介仔細進行了觀察,結果很令大鳥圭介失望。平壤的老百姓,不管是行商還是轎伕。一律衣衫整潔、面帶笑容、神匆匆,從他們的臉上,大鳥圭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振奮,這在以前的平壤老百姓身上是看不到的,甚至在本,這種神面貌現在也不多見。

曾幾何時,這種神面貌也在東京的本人身上頻繁出現過,那是在明治二十七年之前。也就是去年之前。

去年,發生了甲午清戰爭,然後,這種令人昂揚的神面貌就沒有在本人身上出現過…

“唉,這位先生,話不能這麼説。鎮武前軍從來沒有越過大同江一線,在大同江以南,我敢保證。絕對沒有鎮武前軍的士兵。”程元一本正經的説着瞎話。

大鳥圭介身高也就是一米五左右,或者還不到一米五。這樣的身材,一看就是本人。

“一派胡言!如果鎮武前軍沒有越過大同江,那麼大同江南岸的軍隊是什麼人?”大鳥圭介反相譏。

“這個本官就不清楚了,大同江南岸是貴方的屬地,你們都不知道是些什麼人,卻要來問我們。這豈不可笑?”程元老神在在。

這一刻,程元真的對石雲開生出了之心。曾幾何時,清國官員面對洋人都是卑躬屈膝的,何時曾經直過板!

幸好石雲開不在這裏,如果石雲開在。説不定會口而出:那是猴子請來的救兵…

“無恥之尤!那些人雖然沒有穿你們鎮武前軍的軍服,但是誰不知道是你們鎮武前軍暗中支持的,如果沒有你們鎮武前軍,就憑那些朝鮮人豈敢和我們大本皇軍動武,真是豈有此理!”大鳥圭介來勁。

“唉,這位先生此言差矣。咱們兩家隔江而治,朝鮮人願意投奔哪一方,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豈能因外力而制止?至於你説的鎮武前軍暗中支持,這更是無稽之談。我家軍門慈悲為懷,不忍看到朝鮮人在貴方治下生活的水深火熱,施捨一二也有出於人道主義的應有之義,其有你説的那麼不堪?照你這麼説,那些朝鮮人就應該在貴方的通知下悲慘死去不成?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你們才是無恥之尤!”程元避實就虛。

程元打起嘴炮頗有心得,事實上,清國官員打起嘴炮都很有心得,如果磨嘴皮子,全世界的外官加起來,也不一定磨得過清國官員。

“胡説!朝鮮人在我方治下生活安定,幸福美滿,水深火熱從何説起?”大鳥圭介睜着眼説瞎話。

“是否幸福咱們在這裏説了不算,事實勝於雄辯,觀察團的諸位都有分辨能力,應該讓他們自己觀察。”程元準備結束這個羅圈架,這麼吵下去,沒個頭。

於是在程元的客套下,眾人都登上馬車,向着柳京城內駛去。

“平壤以前是這樣嗎?”俄國人尤里和法國人斯賓坐在同一輛車裏,這是尤里第一次到柳京。

“不是的,平壤變化很大,簡直是翻天覆地。”斯賓不無憂慮。

身為列強國家,他們都不願意看到遠東的某個勢力會崛起,哪怕是隻有這個兆頭他們也不願意。

尤里看着窗外的情景不説話,對相對斯賓,尤里有更充分的憂慮理由。

清帝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嚴格説來應該是世仇,朝鮮北邊就是海參崴,這個城市,是俄羅斯人從清帝國手中奪走的,同時奪走的還有庫頁島和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

俄羅斯一直想推行“黃俄羅斯”計劃,他們對於清國出現的變化更加警惕。當然,尤里相信,清國人從來都不會忘記那些事。

如果清國人還有良知的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