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00章仇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不盡的魏塘紗,買不盡的松江布”這句話反應了松江地區紡織業的興盛。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人的紡織品憑藉低廉的價格行銷全球,松江地區的紡織業已經今不如昔輝煌不再。現在清國的紡織中心,已經轉移到上海,尤以盛宣懷名下的華盛紡織總廠最為規模宏大。

加上從直隸、山東招募的這批新兵,石雲開手下近四萬人,就按每人一套常服一套作訓服計算,也需要近二十萬米布料。時間短,任務重,松江地區的布商本無力供應,只能找盛宣懷採購。

從松江地區棉布的衰落過程中,近代工業對於傳統手工業的衝擊可見一斑。

早在一月底,石雲開就已經下了定單,定單包括製作士兵服裝使用的棉布和帆布,也包括軍官使用的呢料和料。

這批面料在大同江開河後,已經通過石鐵膽的船運公司運抵柳京。隨船運到的,還有100台從美國勝家公司訂購的縫紉機,這些機器將會組成一個服裝廠,為鎮武前軍生產需要的服裝、被褥、揹包等所有以紡織品為原料的軍品。

這家工廠的名字叫做“星牌”老闆就是盛星懷的小妾汪氏,這家工廠也是盛星懷在石雲開控制地區的第一家工廠,標誌着盛星懷一系開始在石雲開麾下落地生

石雲開手下,軍事工業一系的帶頭人是劉義守,民用工業一系不出意外應該就是以盛星懷為首。至於閔丙奭,他是挖礦的。工業這麼重要的事情。輪不到閔丙奭手。

隨船到來的。還有十幾名勝家公司派來的技術員,他們負責教授工廠裏的工人,學習作機器以及維修保養。

“星牌”工廠前已經開始試生產,警察服裝就是工廠工人們練手的產物。

服裝廠這個東西,説複雜不復雜,説簡單不簡單,只要有機器會管理就能開。

機器還好説,現在不存在運。花錢就能買來,管理卻是個大問題。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盛星懷拉下臉找到劉義守,請劉義守派了幾名管事前往“星牌”工廠,也算是把汪氏扶上路送一程。

汪氏久居後宅,對於管理工作卻並不陌生,大户人家的後院,人心裏的彎彎繞繞比起常人家多得多,汪氏能管好後宅,本身就是自身能力的證明。

工廠裏的工人多是朝鮮女。她們平常已經習慣了拋頭面,對於進入工廠當名工人這個機會很珍惜。工作起來熱情很高,和那些“南者”比較起來絲毫不遜,這也使得服裝廠在很短時間內就開工生產。

三月中,阿爾斯楞率領三千名蒙古騎兵抵達柳京,他們之所以拖到現在才到,是因為攜帶着近萬匹戰馬挽馬,五千多頭牛黃牛,以及近十萬只綿羊。

戰馬和挽馬抵達柳京的當天,就被石昌茂、石文錦他們瓜分一空。牛和黃牛被石雲開送給了閔丙奭用來抵賬,閔丙奭轉手又把這些牛分發給朝鮮民眾,以補充因為徵調勞工引發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分下去的,還有那十萬只綿羊。

石雲開當初向那爾蘇討要牲畜的時候,本來是打算用來豐富副食品或者建一個養殖場,沒想到那爾蘇一下子送來了這麼多,這已經超出了石雲開的心理預計,不得不把這些綿羊分發出去,給普通農户飼養,以增加普通農户收入。

這個時代的養殖業還沒有規模化,家禽和家畜一般都是由普通百姓家庭飼養。農民們對待這些牲畜極好,幾乎是拿它們當家人對待。

或者比普通的家庭成員還要重要。

比如牛這種大勞力,一般都不是由一家一户獨立飼養,而是數户人家或者是整個村子集中飼養,農忙時耕種也是集中勞作,這種生產模式,跟後世的“集體公社”差不多,老百姓的勞動熱情卻有天壤之別。畢竟在這個時代,生產效率極端低下,辛苦勞作尚有温飽之憂,“磨洋工”等於是自尋死路。

羊這種家畜對於農户也是很重要的,放羊不需要壯勞力,老人孩子都能勝任,一户人家如果有十幾只羊,繁衍下來每年能夠創造出的經濟價值能頂十幾畝上田。

如果可能的話,石雲開希望治下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頭牛、一隻豬、兩隻羊、十隻雞、五隻鴨子、五隻鵝。

這樣的話,哪怕這户人家的土地沒有任何產出,憑藉着出售副食品,也可以保證生活無憂。

為了提供充足的家禽家畜,石雲開已經開始了批量投入,在柳京以北的定州設置種禽飼養場。定州附近有朝鮮最大的雲田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牧草,定州境內水網發達,就在西朝鮮灣邊上,能夠提供充足的小魚小蝦,這些東西是飼養雞鴨鵝最好的飼料。

打通那爾蘇的關係之後,石雲開不打算種植太多糧食,而是改為生產經濟作物,糧食生產就以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為主。至於軍隊和百姓需要的麪粉大米等口糧作物,石雲開準備從產量較高的清國江南地區,或者是東南亞地區購買,這樣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受制於人,但只要石雲開搞好和盛宣懷以及那爾蘇的關係,相信依這兩個人的影響力,石雲開在大清國應該是暢通無阻。

至於東南亞,那要看鎮武前軍的戰鬥力。

阿爾斯楞率領蒙古人抵達平壤之後,帶來了一個令石雲開驚詫莫名的消息。

阿爾斯楞帶來的三千人,只有一千人將來會返回蒙古,另外兩千人,是那爾蘇送給石雲開的禮物。

沒錯,就是禮物。

這兩千人是那爾蘇領地內的喇嘛。

蒙古境內喇嘛教的人數,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旗人確立統治地位後,並不僅僅是針對民人加以苛待,對於昔盟友蒙古人,旗人的做法更加令人髮指。

清國對蒙古實行減丁政策,減丁的程度簡直到了蒙古人即將滅絕的地步。科爾沁蒙古一脈和愛新覺羅氏時代聯姻,對於科爾沁蒙古這樣的親密關係,全族的男丁上限是8萬,超過的就要殺掉。蒙古人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生子的平民。

清國初立時,蒙古人有大約1200萬人,現在,蒙古人差不多也就是百萬左右,剩下的,都在清帝國的減丁政策中消失了。

論起對清帝國的仇恨,蒙古人比起民人一點也不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