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碗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爺,沈公公再三催促,請您務必抓緊時間。”家僕在外催促道。尚同良越發焦急:“要不要上?要不要上?”最終,尚同良還是將那道奏章重新藏回案底,匆匆出門而去。

近仙宮王歡着衣襬,跑得飛快,完全無視路上的太監宮娥們奇怪地看着他。到了宮門前,與兩名捧着盤子地宮娥撞了一個滿杯,杯盤碗盞摔了一地,他本無暇顧及,一腳踹開其中一名宮女,直奔入宮去。

“娘娘!娘娘!”四處張望,不見耶律貴妃蹤影,王歡急得滿頭大汗。

“公公,娘娘已經就寢,你…”此時,耶律南仙身邊的宮女從紗簾後轉了出來。

王歡一愣,馬上飛撲上前,也不管對方呆若木雞,在她耳邊説道:“快去稟報娘娘,沈拓出宮去了,聖上那邊一定出了什麼事情。”此時,裏面傳來耶律南仙地聲音:“什麼事?”王歡對宮女使了一個眼,催促她趕緊去稟報,後者看了他一眼,面,最終還是移步入內,向耶律南仙説道:“娘娘,王公公説,沈拓方才出宮去了。”耶律南仙聽後,第一個覺就是心頭被揪了一把,難道聖上他…

宮女見貴妃坐在牀上,突然之間臉煞白,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卻又發現貴妃暗自垂淚,嘴裏還喃喃地念着:“王鈺,王鈺。”

“娘娘?”宮女小心的叫道。

耶律南仙忽然悲嘆一聲:“告訴王歡,讓他派人出宮去見吳弼,他自己不要出面。把事情告訴吳弼,讓他權宜行事,隨機應變。四川的事情,想盡辦法拖住漢王,不要讓他趕回京城。”

“是。”宮女應了一聲,正要出去。

“慢着!派出人通知永福宮那邊,明天一早,一定要讓英王搶在所有人之前出現在聖上面前,聖上所有湯藥,他都要親自嘗一遍。”耶律南仙吩咐完之後,又細想一陣。漢王不在京城,皇四子皇五子還小,不必計較。至於王軾,實在不足為慮。

尚同良八十幾歲地年紀,走路都很成問題,這時候卻不得不在沈拓的攙扶之下,疾步奔馳,明明望見聖上的寢宮就在前面,可跑了好大一陣,卻越來越覺得遙不可及了。心頭被不祥的預籠罩着,聖上,您可千萬保重!

奔到宮門口,沈拓放開了他,小聲説道:“相爺,您進去吧,我就在這守着。”尚同良點了點頭,步履蹣跚的踏入宮中,偌大的寢宮之中,空無一人,連原來負責侍奉皇帝的近侍們也統統消失了。

再往裏走,就是皇帝高卧之地,尚同良一進去,赫然發現,河間郡王林沖已經先到一步,正坐在聖上榻前,默然神傷。連已經貴為“人瑞”的太師童貫,竟然也在現場!

“陛下!陛下!老臣…”尚同良如此高齡,早就見慣了世間百態,看透了生生死死,可這時候。仍舊不由身主地悲呼出聲,人還未到,已經跪了下去。

“尚相來了。”林沖起身上前,攙扶着他。一同來到皇帝榻前,與太師童貫見了禮。

王鈺仰面躺在龍榻之上,身上蓋着兩條錦被。閉着眼睛,不知是睡着了還是怎麼樣,尚同良的來了。他也沒有睜開眼睛。

三十多年了,為什麼這時候我眼前總浮現出三十多年前那個雷雨加的晚上?父母姐姐在客廳看着電視,歡聲陣陣,自己就在房間裏,怎麼也不敢出去。深夜,留下一封書信,偷偷溜出家門,跑上天台。被兩名賊人推下樓去…

三十多年來,我從汴京城地一個潑皮小無賴,搖身一變,成為今天大燕帝國的開國皇帝。我把宋朝從積弱百年地困境中拖出來,一步一步成長為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我打敗了那麼多的敵人。凡是跟我做對地,要麼成為我的階下囚,要麼身首異處。放眼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可這又怎麼樣?我還是個人,一個普通人,我還是要面對生老病死。

我到這個時代來,到底是為了什麼?

大燕帝國的偉大皇帝開始回憶着他地一生,不是想從那些彪炳千秋的豐功偉績之中去尋找快和驕傲,而是想明白,我到底幹什麼來了?世間到底有沒有鬼神,如果沒有,那自己穿越到宋代又怎麼解釋?如果有,那自己死了以後,能不能見到中國歷史上歷代的帝王將相們?

如果見到他們,自己是否可以毫無愧疚地告訴他們:作為後輩,我做得不比你們差,中國在我手裏,再次中興了。

緩緩睜開眼睛,從繁雜的思緒中解出來,王鈺説的第一句話是:“我要走了。”他沒有説朕,而是説我,似乎在向這個時代所有的人告別。不的親人,還是他的大臣,甚至他地敵人。

三位大臣驚慌失,紛紛説道:“陛下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扭頭一看,岳父童貫在,林沖也來了,尚同良也趕到了,一個是自己的長輩,一個是布衣兄弟,一個是良師益友。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這時候,真是想放下皇帝地身份,跟他們説説話,可自己知道,那是一種奢望。

“朕聽人説,人生五十不稱夭,活到五十歲就算是夠本。朕今年五十二歲,足夠了,你們知道,朕這時候最捨不得地是什麼嗎?”王鈺望着房頂,笑着問道。

三位大臣已經淚滿面,就連童貫也是暗暗垂淚,誰又能回答他?

“朕最捨不得的,不是江山,不是權勢,也不是女人,不是金銀,朕最捨不得的就是你們。三十多年來,是你們跟朕並肩作戰,如果説我王鈺還作了一些實事,那朕不過是站在前面,背後是你們在用力推。朕每每想到年輕時候,與諸位愛卿面對種種困難時,就異常懷念。哈哈,現在朕要死了…”恐怕天下沒有哪個人臨死之際,象王鈺這般豁達,還能笑出來。

“陛下!不要再説這種話,老天若有眼,必然不會讓我大燕皇帝…”林沖翻身下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林愛卿,不必如此。人都有一死,朕這一輩子過得多充實,值。罷了,很想跟你們多説説心裏話,可這不象一個皇帝,倒象是平民百姓家地老爺子要掛了,嘮嘮叨叨説個沒完。説正事吧,朕一死百了,可國家還要前進,太子地人選,今天晚上就要定下來。在朕決定之前,想聽聽你們的看法。”王鈺本來五十二歲,頭髮已經花白,可這時候,卻沒有人留意到,他地頭髮漸漸轉黑。

是啊,聖上若駕崩,固然是國家民族一大損失,可死者已已,活着的人還要繼續走自己地路,太子地人選,不能再拖了。

童貫第一個發言,不要看他年過百歲,可滿朝文武裏,沒有誰比他資格老,自當年西夏兵變失敗以來,這位前宋權胎換骨,到如今,已然是德高望重。天下人,沒有誰再去追究他當年犯下的種種罪行,沒有人再記得,他曾經位列宋朝“六賊”之一。

“陛下,太子關係到國家的運勢,不能馬虎。五位皇子之中,臣認為…”童貫説到這裏,停了下來,可能是想到此事關係太大,讓這位兩代老臣都不能不謹慎再謹慎。

其他兩位在此時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以童太師的地位,他説出來的話,分量可想而知。

“長幼有序,還是漢王王戰合適,可以免掉很多麻煩。”童貫這句話裏“可以免掉很多麻煩”值得品味。立長不立幼,這是規矩,沒有誰可以非議。

皇后童素顏沒有生育,第二位地貴妃耶律南仙也沒有生育,那皇帝繼承人第一順位就是趙出雲的兒子,王戰是皇帝長子,繼承皇位理所當然。可他地血統…

“戰兒是長子,繼承父業,理所應當。可他的母親,是前宋宗室,吳用去世之前提醒朕,如果朕死以後,有人拿漢王的血統作文章,恐怕對他沒有好處。”王鈺嘆道。

此時,尚同良終於開公表態:“陛下,臣認為,凡事不必墨守成規。規矩是人定地,陛下不也破除了許多祖宗家法麼?只要於國於家有益,不必顧忌太多。所謂漢王出身問題,説到底就是擔心有人認為他是趙宋血統,擔心他復辟前朝,從而起事。臣倒是想知道,若立漢王為儲君,哪些人反對?”林沖馬上接過話頭:“陛下,不管是哪位皇子,只要聖上欽定他為儲君,臣將誓死效忠。臣也相信,但凡忠義之士,必抱定此種想法。如果有人敢懷二心,臣今年七十歲,尚能食五斤,開三百石硬弓,到時候,臣照樣征戰沙場,勤王保國!”王鈺沉默,他一直擔心“子不類父”現在果然應驗。五個兒子裏面,沒有一個象他的,至少沒有一個有他這種野心。王戰滿腹詩書,文采風,卻是個謙謙君子,宅心仁厚。王軾好逞匹夫之勇,對政治缺少企圖心。王皓孝心可嘉,卻沒有歷練,年紀又輕,如果立他,自己一旦駕崩,他的母親必然干預朝政,他的舅舅們可都在朝裏為官。外戚專權,禍害無窮。

“三位,朕想問一句,一代不如一代和前江後推前,哪句話正確?”王鈺突然問道。

三位大臣顯然都不明白王鈺的話是什麼意思,尚同良試探着回答道:“陛下,自然是長江後推前。若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中華有史四千年來,豈非一直在倒着走?”

“哈哈,好,説得好。”尚同良這個回答,解了王鈺心頭很大一個憂慮。自己掌權幾十年以來,對外征戰不斷,特別是近十多年,國力受到很大的損耗。下一位皇帝,應該是個仁德之君,與民休養,自己走過了“打江山”的時代,後繼之君就應該“守江山”了。

“朕在位近二十年,對外征戰連連,以至於國內損耗嚴重,百姓生活不比從前。”王鈺開這個頭的時候,尚同良以為,皇帝恐怕要檢討自己的一生功過了。他就是朝中反對攻打吐蕃的代表人物,看來,聖上現在終於想明白了,知道不該窮兵黷武。

可他想錯了,王鈺接着又説道:“可朕並不認為這是錯誤,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説,朕無愧於心。你們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無關緊要,史官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你們不要干涉,後繼之君也不要干涉。只是打了這麼多年仗,國家也應該休養一段時了。好了,尚愛卿,代朕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