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九碗誘敵深入董平起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準備衝鋒。”董平揮了揮手中的雙槍,面對正前方兵,輕蔑的哼道。部隊迅速組成陣形,騎兵們志氣高昂,一片槍林齊齊倒下,將槍頭對準了正面之敵。
“陸軾,帶你的部隊進攻左翼,高祥,你的部隊跟隨本官中路突破,其他的人,迂迴後方,前後夾擊,不給女真蠻子以任何息的機會。”正當董平不急不徐的部署時,金兵卻開始衝鋒了。區區幾千人馬,就敢面對六萬大軍發起衝鋒,女真人看來是瘋了,要拼個魚死網破。眼看着疾速奔來的敵軍,董平搖了搖頭,將手中雙槍一舞,一馬當先衝了出去。他的衞隊緊緊跟隨,各軍一見,哪有不奮勇向前的道理?
可憐的女真軍隊,像是怒海中一葉孤舟,立即被狂一般的宋軍給沖垮,兩軍相接,戰不三合,金軍便丟下一地的屍首,倉皇撤退。董平豈會給他們逃跑的機會,當即下令,全力追擊。
兩支兵力懸殊的軍隊在草原上追逐着,宋軍將士人人爭先,陣形都有些散了,董平自然也注意到,但他沒有調整,如果這區區幾千人就讓我西北軍如臨大敵,這不是侮辱我軍麼?
“都護,又有一支金兵衝過來了!”身邊部將突然喊道,董平展目望去。果然,在東北方向又有一支騎兵正向着我軍衝來,難道是增援部隊?答案馬上揭曉了,正在被追擊的金軍一見友軍來到,立即向西北方向撒開。因為騎兵在衝鋒的途中,是沒有辦法馬上調轉馬頭的。他們這樣做,是為了給友軍讓開衝鋒的道路。
在宋軍訓練科目中。這種情形已經演練過無數次了,指揮將領本不用重新發令,部隊知道該怎麼做。
這支增援地金兵約有三至五千人,一照面。本沒有任何遲疑,直接衝向宋軍。兩軍混戰,在這種情況下。先前那支逃跑的金軍正常的作法,應該是馬上與友軍會合,全力衝鋒。打亂宋軍的陣形。
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盯在左翼,不讓宋軍陸軾所部有機會包抄。宋軍奮勇殺敵,金軍拼死抵抗,相軍相持,人數地優勢並沒有馬上顯現出來。董平並不着急,六萬人的西北軍,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這股蠻子淹死。
“都護,金軍有潰退跡象。”部將提醒道。
薰平一對花槍上下翻飛,擋者披靡,南府九虎將的名號當真不是吹出來地。指揮能力不敢説,但個人武藝的確是超羣絕倫。
“追!”軍令就一個字。
不到一萬人的金軍在前面逃竄。六萬裝備良地宋軍在後面追趕。薰平漸漸意識到,金軍戰鬥意志似乎不強。一觸即潰。但他們又給自己留了後路,堅決不讓宋軍有迂迴包抄的機會。難道是誘敵深入?
想到王上的手諭中,嚴令自己不得孤軍冒進。更不得向北推進,董平有些猶豫了。此時自己的西北軍離林大人南府軍越來越遠,如果敵人在北面擺下重兵,張開口袋等着自己去鑽,到時候南府軍就是想救援,也鞭長莫及。
正當他要下令停止追擊的時候,金軍好像被追慌了,四散奔開的逃跑。甚至有部分金軍士兵,向正東方和正西方逃竄,完全離了主力部隊。這是大潰退的跡象,説明敵人的意志已經被瓦解了。
“再追一程,擴大戰果,到時候撤回來就沒事。”董平這樣想着。為將者,雖然要謹慎,小心,但也最忌諱拖泥帶水,優柔寡斷。又特別是在重大地戰役中,一方面出了問題,常常會影響整個戰局。兵法上説“破其一點,全線動亂”就是這個道理。
已西沉,如血的殘陽揮灑着餘輝,照耀着遼闊的草原。金軍全速撤退,一路上為數不少的士兵四散奔逃,宋軍緊緊咬住金軍主力,全力追擊。
前面出現一片山脈,像人的雙臂一樣展開。這種地形最有利於設伏,這個懷抱你要是撲進去,可就出不來了。如果金軍在這裏擺下口袋陣,等宋軍進入以後,兩側如果再有伏兵截住袋口,後果不堪設想。
薰平張目四望,兩側毫無動靜,逃跑地金軍已經進入山區,不對頭!這是故佈疑陣,誘敵深入,想打我的埋伏。我説怎麼上京城那麼少地防守兵力,原來全轉到這裏,等着給我下套,女真人未免太小看我董平了。
“傳令全軍,停止追擊!”董平果斷的下了命令。
“都護有令,停止追擊!”將士們聲傳四方,向全軍傳達着命令。中路立即停了下來,衝過頭的陸軾部也馬上停步,向主力靠攏。六萬兵馬再度集結在一起,排出了嚴密地陣形。
薰平打馬向前,帶着幾員部將往前推進約數百步,靠近山區查看地形。逃跑的金軍已經看不到蹤影,山區裏一片平靜,不見任何異常現象。兩翼也沒見有伏兵殺出,難道是想錯了?
太陽已經落山,西方天空,一片血紅。此時正是盛夏,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董平不甘心就這樣撤退,正苦思對策時,忽聽背後一聲呼喊遠遠傳來:“報!林大將軍信使到!”
“叫他過來。”董平仍舊皺着眉頭遙望那片山區。
不多時,一員信使奔到董平面前,大聲説道:“都護,大將軍詢問,何時南下接防?”大將軍林沖與王上私甚厚,早在王上還是布衣之時,兩人就曾結拜為異姓兄弟。再加上原梁山人馬中,林沖的名頭最響,他曾經是京師八十萬軍總教頭。所以董平對林沖,一向十分恭敬,不敢託大。
此時見大將軍信使來到,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你回覆大將軍,就説薰平明一早,便再下接防。”信使領命而去。
又抬頭看了看那片山區,逃軍已經不見蹤影。追也無益,罷了,撤兵回上京。明一早便南下接防,圍困龍化儀坤。
“來人。把今戰報擬成奏章,飛傳朝廷。”董平説完之後,調轉馬頭。向部隊奔過去。在離大部隊約兩百步遠的時候,草原上突然響起一陣號角聲,遠遠傳來!董平立即勒住戰馬。回身去看。
東北方向,一排騎兵映入眼簾,從上到下,綿延近千步,為數不少。這還不算完,正西方也出現相同的情況,果然不出所料,伏兵。幸好沒有進入山區,否則就被人包了餃子。
“全軍戒備!”董平迅速奔回部隊,準備作戰。
“都護,敵軍突至,我軍不知其虛實。卑職建議立即撤兵。”部將説道,此時兩軍尚在安全範圍。馬上撤退,金軍就是想追也追不上。宋軍逃過了一劫,沒有中對方埋伏。董平此時也有撤兵之意。遂傳令後隊改前隊,全軍撤回上京,再作計較。
就在這時,他身邊傳出一聲驚呼:“兀朮?”這一聲呼喊,讓董平大吃一驚,遙望前方,一面王旗出現在視線之中,那上面旗號分明,正楷的漢字“大金太保都元帥沈王完顏宗弼”完顏宗弼是兀朮的漢名,董平自然是知道地。北伐以來,宋軍如入無人之境,金國名頭最響的統帥兀朮不見蹤影,這讓宋軍將領好不疑惑,原來在這裏等着。
王旗之下,列隊前進的騎兵不計其數,如螞蟻一般蠶食着草原,從山區裏緩緩開出來。此時宋軍兩翼的金軍部隊已經停止開進,原地待命。薰平暗吃一驚,原來兀朮佈下陷阱,等着自己來跳,萬幸,沒有下令繼續追擊。
這個時候,如果董平下令退兵,仍舊來得及。可他一來不甘心就此撤退,二來碰到兀朮這樣大名鼎鼎地人物,也實在是想見識一下。要知道,如果能擊敗兀朮這樣的名將,自己也會水漲船高。
“都護,撤吧!天已暗,如果摸黑作戰,於我不利。且我軍不知敵軍虛實,貿然作戰,危險太大!”部將見他還沒有下令撤退的意思,又再一次地提醒道。
薰平一時遲疑不決,撤倒是萬全之策。但兀朮既然陳兵在此,自己就不可能撤入上京。只能往南走,可大將軍林沖的南府軍就在上京下面圍城,西北軍若是撤下去,這仗就難打了。
“不行!林大將軍在下面,咱們不能撤,得頂住!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軍不知金軍虛實,他又豈能知我虛實?天再黑,也沒有誰是千里眼,拼的就是一個勇字!全軍聽我號令,準備作戰!”董平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地,如果往南撤,就會給林沖造成壓力,必須在這裏阻擊住兀朮。
主帥軍令一下,將士們自然是執行命令,嚴陣以待。此時董平決定耍一個花招,你兀朮不就是想把我引入山區,利用悉地形的優勢打我一個伏擊戰麼?我偏不給你這樣的機會,我緩緩後撤,把你引出來,在曠野中擺開陣形,硬碰硬的打一仗。你即便有十萬大軍,我六萬裝備良,人馬飽食的虎狼之師,打你十二萬也是綽綽有餘。白天太熱,晚上正好!
“全軍保持陣形,緩慢向後撤退,把兀朮的主力引出來!”六萬西北軍保持着戒備,緩緩向南撤退,陸軾部盯着左側,高祥部盯着左側,董平親自率領本部五千兵壓陣,掩護撤退。
王旗下,兀朮突然嘆了口氣,不無佩服的説道:“宋軍果然訓練有素,諸位看看,撤退這時,陣形絲毫不亂。兩側戒備,兵斷後,這樣的鋭之師,才配縱橫天下。”
“王爺不必憂慮,宋軍地部隊也是打出來的,近十多年來,大宋戰爭不斷。南征北伐,平亂剿賊,王鈺的軍隊從來沒有停過。戰場是最好的訓練場,把宋軍這支曾經的積弱之師,變成了今天地虎狼之師。漢人能做的,女真人不會輸給他們。”一員金將大聲説道。
兀朮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可同樣是在不斷地作戰,宋軍越打越強,金軍越打越弱,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兀朮,甚至包括完顏亮,以及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有一點比不上王鈺,那就是他有一千年以後的人地思想觀念。他知道打仗,其實是在拼經濟實力。他不怕戰爭,軍隊減員,我人口多,馬上補充。裝備不夠,我錢多,馬上就研製。
反之,金國就不行,他們連農耕社會都還沒有建立,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口少,兵源得不到有力的補充,死一個就少一個。再加上,王鈺雄視天下,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個巨人,就是歷代宋朝皇帝。如果不是他們大力發展經濟,給王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恐怕也沒有這樣的底氣,來接連不斷的發動戰爭。王鈺的功勞,並不是把一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國家發展壯大,而把一個本來就很強大,但一時走錯了路的國家帶回正途。從這一點上來説,宋人對他的歌功頌德,有些過於誇張。但幸好,王鈺沒有飄飄然。
“罷了,宋軍主將想把我主力部隊引出去,咱們就遂他的心願吧。傳令,兩側向南移動,主力跟進宋軍,保持在安全距離。”兀朮呼出一口氣,催動戰馬。在經歷了慘敗之後,這位金國名將,痛定思痛,變得內斂許多。
夜幕漸漸降臨,但兩軍之間還能看到對方的蹤影。打夜戰,在這個時代來説,是很考驗雙方主將的勇氣的。因為一旦兩軍混在一起,敵我難分,誰先撐不住,亂了陣腳,誰就將失敗。不過,兀朮並沒有打算要與宋軍打夜戰。
“開戰以後,一定要頂住,在恰當的時候撤退。注意不要深入,以免不開身。”兀朮提醒着身邊的將領。部將們應允之後,各回本軍,準備開戰。
而另一頭,董平見金軍主力已經離山區,雙方擺在了曠野之中。僅以目測來看,很難判斷對方有多少兵力,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來,不會太懸殊。金軍兵力,大致應該在兩萬人以上。
“時機已到,騎兵對陣,先下手為強!傳令全軍,分路出擊,本官自領中軍進攻兀朮,兩翼阻擊,衝!”董平不願再等下去,一定要到天完全黑盡之前,沖垮兀朮的部隊。
六萬人的部隊,分三路衝鋒,那個陣勢只能駭人能形容。馬蹄踐踏大地,山崩地裂一般,如驚濤拍案,又如雷霆霹靂,氣山河。
宋軍一動,兀朮高舉砍刀:“女真勇士們,衞國之戰,成敗在此一舉!本王軍令一下,立即撤退,戀戰者,斬!”説罷,身先士卒,衝向正面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