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兩百一十四碗大捷兀朮全軍覆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就要看書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步兵部隊已經渡過一半,您是不是現在…”麾下刀立馬的兀朮身後,小心謹慎的問着。打了敗陣,誰的心裏也不好受,更何況這位沈王殿下治軍極嚴,部下稍有違犯軍紀,便鞭笞杖責,是以金軍將士對這位帝國名將都是又敬又怕。

兀朮扭頭看了一眼仍在渡河的部隊,揮手道:“不必,本王率騎兵殿後,以防平川關守軍再度追來。”平川關也不知道是哪員宋將在指揮,如此難纏,從關口到此處三十多里,他居然接連派出三批部隊追擊,不死不休。如果不是他這樣“胡攪蠻纏”金軍早就渡過河了。

他話音方落,背後衝鋒聲又起,騎兵將領飛馬來報,宋軍追擊部隊又到了。兀朮真有些煩了,難道大宋真的錢多人多,完全不在乎?這是第四批追擊部隊了,平川關的指揮官真不把士兵的生命當回事?

“騎兵,衝上去!務必全殲!”狠狠一咬牙,兀朮縱身上騎上戰馬,掄了大刀親自上陣。宋軍這種打法,還真把這位新敗的將領給怒了。步兵部隊繼續渡河,兀朮率領一萬六千餘人的騎兵部隊集結成陣,準備發起進攻。

馮擒虎趴在山坡後面,密切注意着金兵的動向,當聽到喊殺聲四起時,他意識到這一定是平川關的追擊部隊。他本想馬上出去,配合友軍作戰,但轉念一想,下令不得輕舉妄動。現在的金軍,本是騎步混雜,但此時騎兵在往後集結,意圖是衝擊尾隨而來的宋軍。

“那是,兀朮的戰旗?”當年到中軍一面戰旗時,馮擒虎吃了一驚。兀朮竟然親自上陣?這廝不是被平川關打昏頭了吧?自己的命也不要了?

心中一陣狂喜,馮擒虎喚過手下勇將吩咐道:“稍後。我率六千騎打兀朮騎兵背後,你帶四千騎猛攻他的步兵部隊。注意,陣形不要亂,全力把他們往河裏擠。把敵人分割開來,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待其大亂,則放開這裏的口子,讓他們突圍出來地殘軍往北逃。”

“恕卑職直言,這是為何?”部將疑惑的問道。

“你傻呀?北邊有韓大人數萬鋭騎兵,正好讓他們去撞牆。”馮擒虎雙眼一瞪。訓斥道,語至此處,像是有些遺憾的嘆道“可惜啊,活捉兀朮我是辦不到咯。”部將恍然大悟,點頭道:“將軍所言極是,不好!金軍牧哨!”這位部將晃眼一看。發覺兩騎牧哨正往這邊過來。一旦他們發覺這土坡後面埋伏了一萬騎兵,那可就不好辦了。馮擒虎眉頭擰成了一團,略一思索,當即下令取神臂弓來。

(神臂弓可算是宋軍冷兵器中的佼佼者,據《武經總要》記載,這種弓程達到三百七十米。而且能“力透重甲”

“入榆木半箭”可見其威力驚人。王鈺那個時候的手槍恐怕也沒有這樣的穿透力。不過歷代學者都對神臂弓的威力表示懷疑。因為據史書記載來看神臂弓只是一種踏張弩,如此大的威力難以想像。但也有人表示,這種弩上面有巧妙的機關,是威力的保證,只是失傳了。明朝地《永樂大麴》就記載有神臂弓的機關圖樣,可惜這部曠世鉅著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清代有名的學者紀曉嵐曾經見過這些圖樣,也想照圖樣仿造,可惜那上面記載的都是單個的零件,沒有組裝圖。以紀曉嵐的聰明。竟然不能明白神臂弓是如何組裝的,在他地傳世名著《閲微草堂筆記》中詳細的論述了神臂弓的原理。)王鈺改革軍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設立造辦局,研發新式武器,神臂弓威力雖然驚人,但這種巨弩騎兵使用不便,他諭令造辦局改良神臂弓,在犧牲一定威力的情況下,減小體積,以便於騎兵攜帶。這種改良弩威力減小到兩百八十米左右。但體積卻縮小了一倍,成為宋軍騎兵遠距離攻擊的利器。

馮擒虎是羌人。身長八尺,臂力過人,他能把改良神臂弓到三百米以上地距離。此時,部下取弓給他,他又命部將與他各持一具,他後者,部將前者。

剛等他們填上箭,前面的金軍哨兵就發現了苗頭,突然勒住了戰馬。部將一見,再不遲疑,扯圓了弓弦,一箭去,哨兵應聲而倒。後面那名哨兵地反應極快,一見同伴倒地,馬上扯轉馬頭要回逃。

説時遲,那時快,只見馮擒虎猛然直起身子,拉得手中弓弩嘎嘎作響,弦響處,那名哨兵墜地而亡,果真是箭無虛發。

另一頭,兀朮一手拉繮繩,一手持砍刀,望着蜂擁而來的宋軍,神冷峻,待到對方進入四百步距離之時,也不下令,一夾‮腿雙‬,下戰馬如閃電般奔出,急速撲向宋軍。

將士們一見主帥身先士卒,豈能落後,一時羣情憤,聲入雲霄。馬蹄踐踏着大地,幾里之外都能覺到震動,發起雷鳴般的聲響。

不過,這次追擊而來的宋軍似乎學聰明瞭,金軍騎兵一動,他們就不動了,在原地列好陣式,長槍兵在前,組成槍陣,抵抗對方的衝擊力。弓箭手僅次於後,抬高角度,向敵人拋。凡是中箭的金騎,無不連人帶馬,一起摔倒。

原來,宋軍知道前面就是河,不怕金兵飛上天去。

“將軍,上吧,金軍騎兵一旦衝過去,友軍可就遭殃了。”部將小聲説道。

“再等等,再等等,距離不拉開,分割就難以奏效。”馮擒虎目不轉眼盯着戰場。眼看着金軍後面步兵拉開了距離,衝到離宋軍步兵一百步距離以全軍上馬,準備衝鋒。而他自己,也一步躍上馬背,士卒遞上他的丈長鐵槍,催動戰馬走上山坡,馮擒虎高舉鐵槍。

這時,正在指揮部隊渡河金將。發現三里之外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一個人影。起初,他以為這是自己派出的牧哨。可又過了一陣,他發現這名“牧哨”在原地不動,心中生疑,對身邊幾名士卒説道:“上去看看,怎麼回事?”這幾名士卒剛剛走出沒兩百步,就望見那個人影把手中地兵器一招。突如其來的喊殺聲,把這幾名士卒驚得身軀一震,再定睛看時。狂一般的騎兵從山坡上直衝下來。鐵蹄踐踏,聲若奔雷!

所有人地注意力全部被引到這邊來,發生什麼事?這是哪支軍隊?敵軍?我軍?

金軍中不缺能征慣戰之將,一見宋軍騎兵來襲,當機立斷下令,步兵停止渡河,馬上集結組陣。可惜,他們的弓箭手已經沒有用了。

宋軍騎兵猶如一個巨,呼嘯而來,倉促集結的金軍步兵眼睜睜看着勇猛的騎兵眨眼便至,那情形,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座孤島。被巨一下子淹沒下去。

巨錘砸柴門,這個比喻應該是恰當的。金軍的倉促組成地陣形立即被宋軍騎兵衝亂,人馬互相踩踏,中槍帶箭者不計其數。金軍一退再退,但此時,他們的紀律也表現出來。不,不應該説是紀律,應該説是草原民族天生地一種勇悍,不輸服地格。

旁邊就是河,河裏就有船。但沒有指揮將領的命令,居然沒有一個士兵奪船逃跑。哪怕被宋軍鐵騎蹂躪得潰不成軍,他們仍舊拼死抵抗。可步兵打騎兵,而且還是這樣的以速度和機動見長,而且保持着隊形的輕騎兵,那就是找死啊。

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人可以螞蟻一樣,一片連着一片的被擠落到河裏。本不是以“個”以計算,是“片”北軍不,人所共知。那落水的金兵呼救無門,至多掙扎幾下。便告沉沒。岸邊的金軍,就像山體滑坡一樣,一片接一片地掉入水中…

“將軍,下令撤吧,宋軍騎兵太猛了!”有將領抵抗不住了。他剛説完這句話,不知從何處捅來一支鐵槍,把他整個身體都挑了起來,摔到一丈之外。

“不許後退一步!王爺在前面,我們是替王爺分散宋軍力量!”説這話的金將可是把好手,眼見有槍搠來,順勢往懷裏一拉,把馬上的騎兵摔了下來,正要提刀斬首,卻是一個冷不防,那騎士在地上一滾,尖刀已經捅進他的肚子。他怎麼忘了,宋軍騎兵的制式裝備,是一支長槍,一具弓弩,一把砍刀,一支匕首。恐怕天底下也只有經濟發達的大宋,才能負擔得起這樣地單兵裝備。

而另外一邊,兀朮領着他的鋭騎兵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着宋軍平川關追出來兩千步兵。因為他地帶頭,一時軍心大振,女真騎士們急先恐後,喊聲震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