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碗暗潮下的危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國防禦宋軍的第一道防線。在失去幽雲十六州,南府軍攻佔的二十三城之後,大定府這原本屬於遼國內地的城市,成了金軍首當其衝的要。大定府的對面,就是平川關,當年勢如破竹的王鈺,在這裏與金軍發生了第一次軍事衝突,雖然打成了平手,可宋軍傷亡慘重,被王鈺引為恥辱。
大定府中,純粹的女真人很少,絕大部分都是五代十國內地戰亂時期遷過來的漢人。正因為如此,兀朮在此地駐有重兵,實行高壓政策,以防備漢人反水。要取上京,必先取大定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除非迂迴到蒙古草原,從側翼發起進攻。
城內,隨處可見全副武裝巡邏的女真士兵,但凡遇到形跡可疑的人,立即上前盤查,甚至逮捕,街上少有行人,百姓們都是行匆匆,遇到識的親朋好友,至多點頭示意。戰爭的陰雲,籠罩着這座古城。
一彪軍馬不急不徐的在街道上行走着,為首一將,約有四十多歲,滿面虯髯,鷹鈎鼻,招風耳,五官深邃,形象威武。穿一副銅鎖子甲,獸鏡掩心,披一領黑戰袍,不時的轉動腦袋,觀察着街上行進的士兵。
此人在歷史名聲卓著,正是金國大元帥,沈王兀朮,宋金邊境的最高軍事長官。在完顏亮奪權的過程中,他居功至偉,而他這位侄子也沒有虧待他,將前線的軍事指揮權全部到了他的手中,節制所有文武官員。
路上遇到部下的將士向他致意,兀朮並不答話,微揚馬鞭而已。大戰在即,這位金國名將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件事情他一直想不通,金國開國十幾年。為什麼就硬生生從全線的攻勢,轉成了防守。難道前面的幽雲十六州,當真是一道不可逾越地鴻溝?
“宗僖,大定的城防還要加固。多備強弓硬弩,擂石滾木等物。宋軍的重裝步兵,可是舉世聞名的,哥哥不希望你在栽在他們手裏。”兀朮虛晃一鞭,對身邊一員戰將説道。那人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完顏宗,據説武藝超羣。勇冠三軍。難能可貴的是,這完顏宗僖不但武術出羣,而且長於謀略,在兀朮麾下立有赫赫戰功。
聽到王兄叮囑,完顏宗僖卻是不以為然:“哥哥,以兄弟之見,兩軍一旦開戰。固守城池是下策。我國不比大宋,他們廣闊的土地上,城池眾多。不攻破城池,大軍就不能開進,而我國境內,幅員遼闊。地廣人稀。我們固守城池,宋軍大可避開。以速度見長的騎兵迂迴攻擊。到時再回師進攻,如之奈何?”兀朮面讚許之,但嘴上仍舊説道:“你還年輕,經驗不足,你的敵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勇將。前面地蕭充,在大宋西北戍邊多年,打了一輩子的仗,千萬不要輕敵。你剛才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但要取上京。必須經過大定府,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把你留在這裏的原因。”完顏宗僖聽出弦外之音,忙問道:“哥哥,你難道不在這裏坐鎮?”
“不!我明天就會出發,進入草原,與塔塔兒人會合。我料定宋軍北伐一開始,必定會以重兵進入蒙古草原,從側翼進攻。你的責任,是死守大定,殲敵的任務。由我親自承擔。”兀朮神凝重,大宋的寧夏都護府。猶如一把利劍,直金國心臟。戰爭一開始,寧夏都護府地兵馬就會長驅直入,形勢不容樂觀。
“元帥!”一騎飛馳而來,大街的行人士兵紛紛閃開。
“何事?”兀朮勒住戰馬,厲聲喝道。
“巡邏的士兵抓住兩名宋軍細作。”那名將領在馬上回答道。細?宋金邊境,早就實行了出入管制,這細是怎麼混進來的?
“就地處決。”兀朮一揮馬鞭説道,開戰之前,雙方的情報戰打得火熱。大宋的探四處活動,搞得金兵焦頭爛額,所以金軍中都有一個不成文地規矩,一旦抓住探子,格殺勿論。因此,這名將領前來稟報,讓兀朮大為不悦。
“元帥,那兩名探子透了一個重要情況。”
“嗯?有這等事?”兀朮略吃驚,宋軍的探子向來嘴硬,身死事小,失節事大。怎麼會吐軍情?莫非有詐?
金軍大定帥府,在威武地女真士兵注視下,兩名所謂的宋軍探子被押解上堂,他們昂首,目不斜視,就好象去赴一場盛大的宴會,身為階下囚。在堂中央,他們被強令站在原地,向兀“我的腿,只跪天地君親師。”説話這人三十上下,白白淨淨,完全看不出來是經過戰陣的士卒。
兀朮制止了正動的士卒,盯着那人説道:“本王生平的最恨就是,你們漢人從骨子裏面透出來的那種優越。好象這個世界上,你們就是最優秀的民族。你最好不要觸怒我,對你沒有好處。”那人想要反駁,卻被同伴制止,這名同伴上前一步,微微欠身道:“您就是金國沈王殿下吧?在中原時,我就聽過您地大名,幸會。”他的這種禮貌,並沒有換來兀朮相同的待遇:“不用跟我套近乎,你們哪支部隊的?南府軍?奉寧軍?遊擊軍?來大定幹什麼?老老實實的待出來,我可以保證你的命無憂。”
“我們並不是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我們並不是探子,是為宋金兩國的和平而來。”
“哦?宋金兩國的和平?你們的攝政王在我邊境陳兵數十萬,虎視眈眈。哪裏來地和平?據我所知,你們所謂的北伐馬上就要開始了。”兀朮冷笑道。
“沈王殿下,王鈺,國賊也。篡權弒君,倒行逆施,以致國內民怨沸騰。此賊不顧百姓死活,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中原百姓,恨不能食其,寢其皮。我等此來,正是要向王爺通報一個重要情報。”他這番言論兀朮聽着倒是新鮮。據他所知,王鈺在大宋國內威望卓著,深受軍民擁戴,廢趙自立,那是遲早地事情。怎麼突然變成國賊了?
“説説看,如果確實是重要情報,本王一定會賞賜你們。”兀朮斜靠在椅背上,出一絲笑容。
兩個漢人對視一眼,年老者仍舊發話道:“王鈺如今正在宋金邊境!”語驚四座!就連兀朮也條件反似的直起了身子:“什麼?王鈺,他在邊境?”
“不錯,王鈺到了太原,此次出巡,是為了視察軍務,為北伐金國作最後的準備。相信這個消息,對王爺會有用的。”兀朮不住的拈着鬍鬚,微眯雙眼,盯着説話這人,心裏猜度着他的話有幾分可信度。王鈺行事,向來出人意料,這會不會是一個陷阱?故意引我去上鈎?
“你説王鈺到了太原,為何本王一點消息也沒有收到?他是大宋攝政王,他如果離開京城出巡地方,不可能沒有一點消息。”兀朮發現了破綻。
“王鈺此次出巡,是微服前往。除了他身邊極為親近者外,誰也不知情。”那三十上下的白麪青年話道。
“那你們又是如何知曉的?”兀朮可不是好糊的。
“這個,恕我等不便明説,王爺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刺探,便知我等所言不虛。”一陣思量之後,兀朮點頭道:“好,且記下你們的命,待本王查探之後再作處置,你們最好不要説假話,否則,開戰之,你們的人頭可要用來祭旗。”這個消息對於兀朮來説,不吝於天降喜訊。如果王鈺真在宋金邊境,那麼金軍完全可以發動突然襲擊,要是除掉了王鈺,大宋必亂無疑。到時候,不説金國的威脅可以剪除,就是反守為攻,也不無可能。
隨即,金國探子四處活動,刺探宋軍情報。但讓兀朮失望的是,幽雲一帶的宋軍並沒有任何異常舉動,一切防務,練都與往常無異,絲毫沒有政要前去視察的跡象。
正當兀朮惱怒之下,想要砍掉那兩個漢人的腦袋時,一個重要的消息傳來。大宋太原方面軍的最高統帥林沖不見了,太原軍務全權給監軍負責。林沖位高權重,統率十多萬大軍,他不可能擅離職守,也不可能是回京述職。難道王鈺真在前線?林沖陪同他到各處視察去了?如果王鈺視察軍務,那麼平川關他不可能不去。那裏是幽雲的門户,扼守着咽喉要道,不管是進入大宋,還是打入金國,平川關都是必經之路,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且,從私人情上來説,平川關也是王鈺必去的地方。在那裏,他第一次嚐到了女真人的厲害。
只要盯住平川關,就一定能守得到王鈺,前提是,他真的到了前線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