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立威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牛年到了,祝大家牛年牛運,家庭幸福美滿,身體健康,事業有成。)龍十二最終還是吃到了紅燒,只不過是到了夜幕完全降臨之後才吃到的。
依着孩童們的習慣,天一晚便是睡覺之時,因為此時既沒有油燈又沒有電,許多人還營養不良缺少維生素,一到天黑便什麼都看不見。可在這地方卻不成,趙與莒在給孩童們教育上極捨得投入,油脂做的火把點了四個,照得第四進的正屋亮堂堂的。
孩童們都極好奇地看着趙與莒,還有他身後的那一套行頭。
那是一塊巨大的木板,黑漆刷得發亮,趙與莒手中拿着一塊白的東西,神情有些恍惚。
他彷彿回到了近一千年後,就在他曾經支教的西部某個山溝溝裏,用自制的簡陋工具,傳播現代文明的火種。
黑板倒簡單,那粉筆的製做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用石膏、粘土按比例調配好。趙與莒只是知道配方,因此試製花了不少時間,最終制出來的也是他手中這不太規則的東西。
但這就足夠了。
“今夜起,每晚你們都將在此學上一個半時辰。”趙與莒定了定神:“每月會有一考,試考不合格者餓一並笞十下。”孩童們聞言都是大吃一驚,自古以來,未曾聽聞主家在買來丫環僮僕的第一就讓他們讀書的。
僮僕家奴在此時地位極低,不唯自身不得參與科舉,便是子孫也須改業削籍三代之後,能參與科舉(注1),故此,讀書對於他們這些已經賣身為奴僕的孩童幾無意義可言。
“今要教你們的是數字。”趙與莒沒有給這些孩童太多驚愕的時間,他頓了一下之後,舉起了粉筆。
雖然他自制的粉筆遠沒有後世那麼光潔,但他寫出的粉筆字卻仍然漂亮,這幾他沒少練習,為的便是這個小小身軀能如後世一般靈活掌握粉筆。他先是將從零至九這十個漢字寫在黑板的上排,又在每一個漢字下標出相應的阿拉伯數字。這種由印度人發明的符號甚為簡潔,對於智商不是很高的孩童而言,正適合數學啓蒙所用。
“無論是算帳還是丈量田畝,都少不了這些數字。”趙與莒在寫時是習慣地從左往右寫,若是飽讀詩書的大儒看了定然會不習慣,但這些孩童幾乎都不識字,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選擇數學作為對這些孩童進行基礎教育的第一個內容,趙與莒是經過深思慮的。首先是因為趙與莒認為,數學乃所有學科之始,哲學為所有學科之終,特別是自然學科上沒有數學基礎,必然寸步難行;其次無論他如何保密,以他一人之力在這個時代裏總難免有疏漏之處,教育僮僕算數不會引起那些執掌輿論的士大夫們猜忌,畢竟如他所言,數學可以用來算帳與丈量田畝;其三是因為這些孩童的年紀,正是開始學習基礎數學的時候,若是到了小翠或者趙勇那年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經弱化,想要學好便困難了。
中華古人對數學並非不重視,否則數學也不會成為儒家六藝之一(注2)。甚至在隋唐之後的科舉中,數學也是試考的一項內容,唐時科舉常科(注3)中,便有明算一科。事實上,以四書內容取士,還是蒙元開的先河,而朱明不過循蒙元之慣例罷了,而此前的科舉中,內容遠比僵化錮的四書取士要豐富得多。
因此,教這些僮僕算數,既不用擔心士大夫的清議,又不必擔心鄉民的懷疑,即使一二有心人得知此事,也只會讚歎趙家待下寬厚。
龍十二看着黑板上那二十個符號,眼神一陣發直。
他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才在背家規中落到了最後,這些扭來扭去的字符,實在是讓他頭大如鬥。
李鄴同樣如此,比龍十二要強些的是,他至少懂得扳着手指頭比劃一二三四,而且他還知道一隻手不夠用時換另一隻手。
趙與莒將十個數字教了三遍之後,便停了下來,幾個丫環給每個孩童送上一個木頭做的小黑板和一支粉筆、一塊抹布,孩童們起初有些茫然,這一次倒是李鄴最先反應過來,他興致地抓着粉筆,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一橫:“一。”其餘孩童有樣學樣,陳子誠每一筆都是仔細端詳了趙與莒在大黑板上留下的字跡後再寫的,因此寫得公公正正,看上去似乎比趙與莒本人寫得都有要標準。陳任寫漢字時也很順利,但寫到那些扭來扭去的數字時,卻有些吃力,他偷偷瞧了陳子誠寫的一眼,發覺對方寫得極佳後心中更急了。
就在趙與莒有意無意地挑動下,第一批孩童中已經產生了競爭意識,陳子誠與陳任,龍十二與李鄴,他們此刻並不知道自己與對方命運會發生何等集,只是隱約覺得對方不順眼。
一個半時辰相當於三個小時,這些孩童一路行來舟車勞頓,早就呵欠連天,但畏於新主人,誰都不敢把困頓表現出來。趙與莒看了非常滿意,這一點應該就是回到古代的優勢了。在他穿越來的那個時候,教育這個行業已經被銅臭與腦殘的未**法律攪成了泥潭,沒有師德師才的老師與缺乏學習興趣紀律的學生形成絕配,相互折磨並折騰着對方。而這裏不同,他自己親執教鞭,自然不會發生眼裏只認識孔方兄的事情,他又是這些孩童的主人,若是這些孩童不思進取無心學習,自然有家規家法對付,鞭笞、絕食、閉,願意用什麼便用什麼,本不必擔心有什麼反對。
趙與莒曾經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這段來自北京某所學校的視頻裏,那侮辱教師的耳釘男同那忍氣聲的年邁教師一起,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這不僅僅是那個耳釘男個人的問題,那位年邁的教師,還有那個笑貧不笑貪的社會,都有問題。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