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333-33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過略微出驚訝神,繼而點點頭道:“如此也好,等李倧到了京城後,朝鮮百姓會跟着蜂擁而至,也不用我們再舌了,還沒有劉肇基的消息嗎?”

“我差點忘了,劉肇基大人送來了一封信。”那人説着把一封信遞給李過。

李過展開看了看,道:“劉肇基的人馬己經停靠在了附近的龍游島,但是因為朝鮮水軍封鎖了江華島附近的水域,他無法過來跟我商量如何賺走李倧,決定在李倧的別宮等我們,我們今晚就進宮見見那位逃跑成癮的國王吧!”用惶惶不可終來形容此時的李倧一點都不過分,尤其是他聽到國都漢城被焚燬,百姓死傷無數之後,更是用被子把自己裹了起來睡覺,否則他會覺得心臟要蹦出來。

“啊。”李倧叫了一聲從夢中驚醒,聽到越走越近的腳步聲,更是把被子緊了緊,等看到走進來的是得力的內侍,才鬆了口氣。

“恭喜大王,大明朝有消息傳來了…。”內侍説着覺得不妥,此時恭喜李倧,豈不是等着掉腦袋嘛!

李倧倒是沒有在意,急道:“是嗎?人在哪裏?來了多少軍隊?他們是不是可以幫着寡人。…,,內侍見李倧如此神態,忙道:“來人己經被安排在隔壁住下,此時天己晚,信使一路疲累,大王還是明早再召見信使吧!”李倧點點頭道:“對,得讓人家休息好,行宮裏還有一些食材吧?明天一早一桌豐盛一點的酒席,好好的宴請一下信使。”安排好這一切的李倧再也沒有了睡意,他打起神想了想自己今後的出路,如今朝鮮南北糜爛,國都都被倭寇焚燬了,形勢雖然沒有上兩次近乎喪國嚴峻,但也差不到哪去,想要力挽狂潤己經不是他的事情了,主要還得看大明朝是什麼態度。

如果大明朝出兵的話,會像上次那樣沒有私心嗎?李倧覺得這個可能不大,據他所知大明朝和以前的大明朝不太一樣了,尤其是當政的君主崇禎皇帝是個急功近利的人,想要大明朝出兵幫助收復失地平定朝鮮局勢,不付出讓崇禎皇帝滿意的代價肯定辦不到。

如果大明朝不出兵呢?李倧想到這心不由自主的搐了一下,如果大明朝不出兵,那麼他只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內附,成為大明朝真正的附庸。

李倧看看左右,沒有一個人影,那些平裏陪伴在自己身邊的重臣忠臣一個人影都不見了,他現在真想找個人商量商量,哪怕是被他申斥的把腦袋磕出血的金自點也行,看看怎麼辦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可惜任他怎麼看都沒有人,只有淒涼的夜風輕輕的吹過,更是憑添幾分淒涼氣息。

第三三五章“金條”李過看着一桌子豐盛的酒席,眉頭皺了皺,他真有些佩服李倧了,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有閒心擺譜,厚待自己這個使臣,不由得拿李倧和崇禎皇帝做比較,按李過對崇禎皇帝的瞭解,如果把崇禎皇帝換成今的李倧,只怕崇禎皇帝絕對不會把心思花在招待使臣上面,而會分秒必爭想辦法如何擺困局,這就是差距,領導者的差距才造成了兩個國家巨大的差距。

聽到屏風後面傳出的腳步聲,李過轉頭一看,李倧在兩名內侍的陪同下出來了,李過並沒有行大禮,而是學讀書人給李倧作揖,算是見過禮了,講究起來,李過的態度有些傲慢。

李倧哪還有心思去看李過的姿勢,他求李過還來不及呢!走到桌邊一探手道:“請坐,不知上使吃的如何?身在別宮,一切從簡,還望上使不要見怪。”李過聽了這話,給李倧的評分又降低了一分,但是臉上沒有表出來,道:“還好,還好,在下從來沒有吃過這麼豐盛的酒宴,看着都覺得非常舒坦。”李過這倒是沒説假話,他也陪崇禎皇帝吃過飯,但是崇禎皇帝崇尚節儉,一頓飯最多六七個菜,而且家常菜居多,絕對不會奢侈到這麼一桌飯菜來吃。

李倧倒真給李過面子,親自陪着李過吃飯,等吃的差不多了,李倧才道:“上使,不知上朝對於朝鮮的局勢有什麼看法,寡人的求援書信…。”李過本就沒回京城,哪知道什麼書信啊!但是崇禎皇帝針對朝鮮的基本方針他知道,聽了李倧的話只好在一旁打馬虎眼,沒有正面回答李倧的問題,李倧問的直了,他就把問題留給還沒有來的劉肇基回答,李倧對此也沒有辦法,只能乾着急。

“啓享大王,明朝的將軍來了,正等候大王的召見。”內侍來到李倧近前道。

李倧知道能給他正確答案的正是前來的這位將軍,馬上道:“快請,快請,另外讓人撤換酒席,重新上菜。”劉肇基進來看到李過在那裏,衝李過點了點頭,對李倧道:“大明帝國陸軍中校劉肇基見過大王。”説完敬了一個軍禮。

李倧一看軍裝整齊,軍禮有力的劉肇基,被劉肇基震的愣了愣,道:“將軍來的正好,寡人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將軍盼來了,快快請坐。”李過見劉肇基走了過來,壓低了聲音道:“黑白大法,配合着來吧!”劉肇基聽了李過的話,頓時明白李過是要和他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忽悠李倧,看這個架勢,唱黑臉的肯定是自己了。

李倧最關心的是劉肇基帶來了多少人馬,見劉肇基落座,迫不及待的問道:“不知將軍率領了多少人馬前來救援?”劉肇基咳嗽一聲道:“本官率兵三百登島。”説完就不再言語了。

李倧見劉肇基整個一個木頭,完全是問一句説一句,沒有餘外的話,到甚是沒趣,知道面前的這個明朝軍官壓沒把他放在眼裏,只好把力用在李過身上。

李倧也會演戲,説話之前把眼淚先出來了,他擦擦眼淚道:“二位,寡人這個國王當的一點樂趣都沒有啊!想必二位也都知道,自從寡人登基以來麻煩不斷,先後兩次被韃子攆的無處藏身…寡人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國王,但是祖宗的基業不能放棄,只有硬着頭皮往前走…現如今朝鮮落得這個局面,寡人實在是想不出出路了,唯一的指望就是上國能夠出面幫助平定朝鮮的局勢,寡人不會説什麼,算是求求二位幫寡人想想辦法…。”李倧説着站起來給李過和劉肇基深深的鞠了一躬,給足了李劉二人的面子。

李過和劉肇基自然不在乎李倧給不給面子,但是李倧這個舉動把李過的安排給打亂了,俗話説伸手不打笑臉人,眼前這個哭着鼻子的李倧就更加不好打發。

劉肇基見李過一個勁的咳嗽,他清了清嗓子,道:“大王,您既然把話説到了這個份上,那麼本官也給你個實底,本國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西北西南邊境都不太平,而東面韃子在出兵朝鮮的同時還派出兵馬騷擾遼東,我國不可不調重兵防守,因此大王想要大明帝國出兵朝鮮,這個萬萬辦不到,本官臨來的時候,我皇己經代了,大王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到京城去避難,我朝一定不會讓大王受到任何委屈,至於出兵朝鮮一事,還得從長計議,希望大王能理解我朝的苦衷。”李過接口道:“劉大人説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大明帝國的難處也很多,大王也許不知道,當年我朝出兵朝鮮抗擊倭國來犯之敵,可以説是舉全國之力呀!造成的國庫虧空用了很多年才補上,即便我皇答應大王出兵幫助收復失地,驅除外敵,也得我朝有那個能力才行,現在是有心無力呀!”李倧見劉肇基和李過這麼説,知道想要大明朝出兵是沒有希望了,留給他的只能是前往大明朝的國都內附避難,然後再想辦法説服崇禎皇帝幫助他復國。

“兩位大人,寡人的希望就寄託在你們身上了,希望兩位大人能夠替寡人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小小意思還望兩位大人收下。”李倧説完叫人捧上兩個托盤,裏面各放着十金條,金光閃閃的耀人的眼睛。朝鮮再窮也是一個國家,身為國王的李倧還有些家底,雖然不多,但是摺合一下也有三百多萬兩銀子,這個時候正是他施展銀彈攻勢的最佳時機,以後想要花錢估計都花不出去了。

李過看着面前的十金條,心説李倧實在是不會做人,當着兩個人的面拿出這些玩意,他和劉肇基誰敢要啊!保不齊以後會讓崇禎皇帝知道。

李過倒是把李倧想的過於簡單弱智了,當宴席散了之後,李倧準備和李過劉肇基趕往北京城,在私下裏,李倧派人單獨給李過送來了二十金蔡,並且告訴李過先前那十可以上繳國庫,這二十權當李過的辛苦費倒是讓李過喜出望外,大讚李倧會做人。

第三三六章“出了一身冷汗”李過和李倧一行走海路趕往北京,來到北京城後將李倧安排在禮部的別院住下,李過則先去見宋獻策,然和和宋獻策一起去見崇禎皇帝。

宋獻策和李過走到御書房門口,看見德昌王朱由崧從裏面走了出來,朱由崧的臉有點難看。

朱由崧看着宋獻策和李過,苦笑道:“二位小心着點,皇上的心情不大好,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最好等一會再進去,免得讓皇上更生氣。”宋獻策和李過點點頭,他們帶來的絕對是好消息,崇禎皇帝知道一定會高興的,斷然不會給他們臉看。

“皇上,總參謀長宋獻策和李過在外面候着呢!”負責傳話的女官走到崇禎皇帝近前低聲説道,剛才崇禎皇帝衝朱由崧發脾氣把她可嚇壞了,此時大氣都不敢

我嗯了一聲,道:“叫他們進來吧!希望會是好消息。”本來我己經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最近幾天委實沒得到好消息,最為嚴重的當屬危及國之本的邊患。

因為我來到了這個時代,這個時空中的一切跟我所知道的歷史相比變的己經大不一樣,除了大敵滿洲八旗部落被死死壓制在遼東之外,最近幾天在西北突然冒出了一個敵人來,首領的名字一大串那麼長,不過倒也有些能耐,把吐魯番、葉爾羌、亦力把裏這三個地區整合起來,實力不俗,據情報部打探來的情報,此部擁有鐵騎五萬,雖然還沒有西進或者南下的打算,但是終究是除了皇太極之外的一大威脅,讓我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