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玩就玩大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半年時間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説非常短暫,對整個歷史長河來説更是轉瞬即逝。但是自我組建新軍以來的半年,堪稱黃金時間,取得的成效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總結弊端的時候,士兵缺少鍛鍊被排在了第一位,因為統治者的防範,士兵們只有在作戰時才能領到火器,這對軍隊戰鬥力的提高,阻礙非常明顯。
新軍加上張慶臻那部分人馬,總兵力已經有六萬之眾,而且都是受過洗腦薰陶的,成了我親自掌握的武裝力量,手握形成戰鬥力的軍隊,我開始展開內政方面的改革。
今天早朝,我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宣佈撤銷內閣大學士制度,收回內閣的票擬職權,大刀闊斧的改組內閣,將權力重新分配給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我負責,而大學士,則只有諮詢參謀之權,地位一落千丈。
大學士李標、錢龍錫、劉鴻訓等人完全被崇禎皇帝的舉措懵了,他們事先一點風聲都沒聽到,其他官員更是覺得不妥。
吏部尚書王永光當先站立出來“皇上,本朝開國,丞相胡惟庸專權,太祖欽定了內閣大學士制度,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行之多年頗有成效,皇上…。”我本就不想就此事展開辯論,把手一擺道:“愛卿不必説了,朕已經做出了決定,除了改組內閣,還要簡機構,裁汰冗員,每部設尚書和侍郎各一人,各部人員能合併的機構都合併,那些掛職掛銜的一律清退,一定要做到官員責任制度,加強人事管理…。”三省六部制在中國的官制歷史中非常重要,沿襲了很長久的時間,到了明朝因為丞相胡惟庸擅權而被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相應的六部權力也被削弱,在六部之上形成了內閣制。
明朝的內閣是畸形的,是不健全的,往往成為閣員的除了首輔外就是一些官職比較低的官員,內閣和其他的管理機構不能很好的合作有時還會發生摩擦,而且閣員的變動非常厲害。
另外就是內閣大學士跟秉筆太監之間的矛盾,這在明朝的歷史上多處可以看到,崇禎皇帝就連殺帶換了十幾位內閣大學士和大臣,可以説明朝的內閣雖然有後世內閣的雛形但它所發揮的作用和它的地位完全不符。
我在考慮內閣改組的時候考慮過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管理機構,不但人員要簡,效率還得高,那些什麼共和、民主、議會制、君主立憲等等方案都被我否定了,不是説那些東西不好而是我自己的覺悟還沒那麼高,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喜歡高高在上的覺,這個皇帝做的雖然累,而且有今天沒明天,可君臨天下的滋味讓人不能割捨,因為做皇帝,真的是太了。
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採用後世比較可行的辦法,沿用六部這個主要架構,形成以六部為主的實際內閣制度,但要在主要工作分配上更合理一些,官員的名稱也不能變更,要是把户部尚書改成民政部長,不光我覺得彆扭,官員也會糊塗。
皇帝當然是兼任實際的內閣總理,尚書等於部長,侍郎是副部長,下面還有司長,主要結構跟我在後世的時候看到的資料差不多;督察院的職責是監督各級官員,各部原職的給事中也全部調往督察院,組成了一支監察部隊,相當於明朝時期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吧!
地方上的改革雖然現在無法在全國進行,但可以在京城周邊地區進行試點,省級的管理架構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後的內閣制,能裁撤的官員一律裁撤掉,地區級別的官員也予以撤銷,知縣直接對省級長官負責,這樣應該能達到簡政高效的目的。
在民政方面,減輕人民負擔被擺在了第一位,除了減免賦税之外,歷年來百姓所欠下的賦税也都一筆勾銷,雖然此舉受益最大的還是那些大地主,但是普通百姓多少也能減輕一些負擔,可以減緩農民起義大爆發的趨勢。
自古以來,打破舊有的,創造全新的,都要經過一番爭鬥,當崇禎皇帝把思謀了很久的改革方案拋出來後,反對之聲甚囂塵上,似乎一下子形成了一個反對集團,以往力崇禎皇帝的李標、劉鴻訓等主要官員,也都站在了反對的一面。
李標劉鴻訓等官員反對的理由很充分,他們都是正經八百的士人出身,深受傳統思想的薰陶,崇禎皇帝的改革已經觸動了士人神經的底線,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簡機構,裁汰冗員,臣以為是利國之舉,既可以減輕國庫的開支壓力,又可以鞭策官吏熱心政事,然,聖人之法不可廢,如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寄?減免賦税是皇上體恤百姓,乃百姓之福,然,國之血脈不外乎賦税,賦税減免,國以何運轉?”內閣大學士錢龍錫一臉凝重的説着,他説完跪倒在地,希望崇禎皇帝三思而後行,他這麼一帶頭,滿朝文武全部跪倒在地,希望崇禎皇帝慎重決策。
如果我還是初到這個時代,剛剛替代原裝的崇禎皇帝,那麼文武百官給我來這麼一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只能妥協。
但是現在我已經兵權在握,以洗腦教材為綱領,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士兵,利用封建宗法和皇帝的號召力為鏈條,形成了一支如臂使指的鐵拳。
我的處境已經這樣了,左右都是放手一搏,所以要玩就要玩的痛快,不能臨死的時候後悔,誰想阻礙我的腳步,我就會用這鐵拳將其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