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魚塘養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四娘苦口婆心地勸説道:“外婆,我爹他的確是綿軟了些,不過他已經在改了,這不分家就是由他親口提出來的?大姐被送去當宮女這件事已經無可挽回了,無論如今您怎麼埋怨我爹,大姐她暫時也回不來了。與其糾結於過去,讓自家人難受,咱們倒不如想想怎麼把今後的子過好,多賺些錢,爭取早把大姐給回來。”
“四娘,你説什麼?有啥法子能把大姐給回來嗎?”不等楊氏開口,趙三娘就急急地接口問道。
“有!當然有!沒聽説過‘有錢能使鬼推磨’嗎?大姐不就是被咱爺賣給了鎮上不願送閨女去當宮女的人家,頂替他家閨女進宮了嗎?咱們要是有錢了,也能買通宮裏的管事,讓他早點兒把大姐放出來。”信口雌黃的趙四娘見自家二姐貌似竟信以為真,出一臉希冀之,不開始擔心起以後圓不了謊她會有什麼下場。
於是心虛的趙四娘嚥了口口水,換了番説辭道:“退一步講,就算不能直接放出來,咱們可以多給大姐捎些錢,好讓她在宮裏打點,順順利利地熬到二十五歲出宮。到時候,嫁不嫁人由大姐自個兒決定,咱們給她備一份兒豐厚的家業,讓她終身有靠。”儘管知道趙四娘説話素來摻着不少水分,但她信手畫的這張大餅還是極大地鼓舞了翹首以盼卻看不到未來的一家人,給他們指了一條“明路”若有所悟的趙永忠定了定心,朝姜家二老跪下,大聲説道:“岳父、岳母,是我對不住二孃,害了二孃一生!我保證會用我的餘生來彌補對她的虧欠!”説罷,訥於口舌的趙永忠用行動來表明決心,用力地磕了三個響頭。
楊氏對趙永忠這種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的“作秀”嗤之以鼻,絲毫不為所動。而姜老爺子儘管心中也依然有些埋怨趙永忠軟弱無能。不過他在長嘆一聲後,還是親手將女婿扶起,語重心長地叮囑道:“孝順是好事兒,可是不能愚孝呀!”趙永忠聞言。重重地點了點頭。不知從何時起,他那常年黯淡無光的眼睛竟然變得如同兒時一般,清明透亮。
一旁的趙四娘見了,心中似信不信,暗道:在老趙家二十多年的奴化教育之下,她爹真能做到不再愚孝嗎?我看懸!
儘管趙四娘心中嘀咕不休,可她還是不願讓趙永忠繼續難堪。她心知有關趙二孃的話題太過沉重,只有立刻把當前的話題轉移開,才能讓楊氏等人暫且放過趙永忠,於是隨口扯道:“外公。待會兒您能不能替我去村裏問一問,可有誰家願意來幫咱家養鴨子?”姜老爺子奇道:“養鴨子?雖説當初咱家買了那麼許多鴨子,可鋪子裏每天都會用到鴨子,大鴨子已經用掉大半了,剩下的大多是些小鴨子。那些小鴨子還小。養起來也不費多大的事兒,有必要請人來幫咱家養嗎?”
“現在是沒必要,不過也快了。”見姜氏要話,趙四娘忙搶着説道:“就咱家目前的那些鴨子,靠咱自個兒養不是不行。不過我想辦個養鴨場,打算養上成百上千只鴨子,不請人可不行呀!”
“養鴨場”三個字一出。成功地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都認真聽趙四娘解釋道:“咱家新添置的二十幾畝荒地實在太荒,就算費大力氣收拾出來,怕也只能種番薯之類的糧,本不可能賺到什麼錢。與其這樣,倒不如簡單拾掇一下。在裏面建個大鴨舍,白天把鴨子放出來四處活動,晚上就把鴨子趕回鴨舍裏。一年半載下來,又能得成鴨又能得鴨蛋,肯定會比種番薯賺得多。”
“那塊地這麼大。你又讓放養上千只鴨子,到時就算專門請人來看,怕是也看不住吧?”趙三郎覺得荒地裏頭總歸會一些蟲子供鴨子吃,這樣就能少給鴨子喂些飼料,養起鴨子來倒也划算,只是怎麼看守卻是個大問題。
“這個簡單,直接在養鴨場外面圍一道網唄!雖説碼頭上人來人往,可一則鄉親們大多樸實,二則咱家有專人看守,光天化之下想來也不會有什麼人特地跑來偷鴨子,只要圍上一人高的網,防止鴨子出去也就夠了。”趙四娘道。
姜老爺子沉道:“聽你這麼一説,在荒地裏養鴨子倒也可行。”見有豐富閲歷的姜老爺子帶頭答應了,大家也紛紛表示贊同。
姜老爺子接着説道:“至於説照看養鴨場的人選…你們看老劉頭他家成不?一則,這劉家大人少,孩子多,放鴨子這活兒孩子也能做,倒適合他家來幹。二則,老劉頭這人最是踏實能幹,他們一家人辦事兒能讓人放心。”姜老爺子口中的老劉頭就是劉生榮的祖父,平心而論,趙四娘並不願意請他家來看守鴨場。他家共有七口人,人口不算太少,可只有老劉頭夫婦這兩個大人,剩下的都是些孩子。這些孩子中,老劉頭十三歲的老來女和十二歲的孫子劉生榮已經算是年長的,而劉生榮最小的弟弟今年不過七歲大。的確,幫閒可以隨便找些老老小小來搭把手,可養鴨不行,畢竟鴨場裏各種活計全要靠請來的一家人來幹。他們劉家盡是些老弱婦孺,能把鴨場管理好嗎?好吧,就算他們家人都很能幹,不會誤事。可這麼弱的陣容擺在那兒,使得看守人員形同虛設,極有可能讓原本沒敢打鴨場主意的人生出覬覦之心,這不是給鴨場招禍嗎?
儘管知道劉家算是村裏最窮困的人家了,姜老爺子這麼提議肯定是又動了惻隱之心,想要再幫襯他家一把。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趙四娘還是明確表示反對,提出請來看鴨場的人家至少要有一個壯丁。
“妹妹,你別看劉大哥他年紀小,可他力氣一點兒都不小呢!絕對抵得上大人。”趙四郎見妹妹不為所動,又補充道:“而且他家還有一條好狗。別看那條狗瘦不拉幾的,可要是有誰想打劉大哥家的壞主意,它可以變得好凶好凶的。”
“這倒不假。雖説咱們村人大多不錯。可也有幾個敗類看劉家好欺負,就跑去他家使壞,都被那條狗給嚇跑了。”姜老爺子幫腔道,想了想後。隨即又道:“要是能讓他家來看鴨場,我就勸老劉頭再多養幾條狗,肯定沒人敢來打咱家鴨場的主意。”趙四娘光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他們都贊同姜老爺子的提議,想讓劉家人來幹這個活計,心裏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不過嘴上還是答應了下來。接着趙四娘又和大家探討起鴨舍建設和鴨苗購買。
這時姜氏勸道:“四娘啊,我看養鴨子這主意中!只是咱們頭一年,沒啥經驗,上千只太多。還是就少養些吧?”趙四娘從善如,點頭答應。她也只是前世時看到外公的鄰居家養着鴨子,覺得有趣就拿着拌好的鴨食跑去餵過幾次,並沒有真正的獨立養鴨經歷。為了穩妥起見,今年確實不能多養。權當積累經驗。
回想起前世那户人家的生態鴨場,趙四娘靈機一動,説道:“我看咱家那塊荒地裏有好些個水塘還大的,不如咱們順勢再把它們挖挖深,挖成魚塘吧?”
“魚塘?”眾人都想不透,趙四娘這小腦袋瓜裏怎麼就這麼多主意呢?
“以前年成好的時候,村裏好些人家都會養鴨子。咱家雖不曾養過,可看着看着也就會了,這養鴨子倒也難不到我。可挖魚塘?你是想挖來養魚的吧?我只聽人説過有的地方是這麼養魚的,還沒見咱們村有人這麼幹過,咱們真能把魚能養活養大嗎?”楊氏表示懷疑。
姜老爺子也道:“這挖塘養魚是缺魚的地方才想出來的法子吧?咱們姜家灘可是漁村,最不缺的就是魚了。就算把魚養大了又咋樣?到頭來也賣不了幾個錢。有這功夫還不如直接去打呢!”趙四娘原先是想照搬前世“魚塘養鴨”的模式,在養鴨的同時又養魚,憑藉賣魚給家裏再增加些收入。可聽姜老爺子這麼一提醒,才想起魚在姜家灘本就賣不上價,投入產出不成正比。養魚怕是沒有什麼賺頭。想到這兒,好不容易提起幹勁的她又變得無打采了。
看來做任何事都得據實際情況來,不能生搬硬套。
見到小閨女一下子就蔫了,趙永忠忙道:“我覺得四娘讓挖魚塘還是有道理的!這魚塘就算不是為了養魚,也可以給咱家鴨子提供個活動的地兒。鴨子嘛,肯定還是在池塘裏頭更歡,它們遊得歡快了,肯定會長得更壯呀!”趙四娘暗暗給自家老爹點了個贊,心道:還是我的“二十四孝老爹”最疼我,不枉我絞盡腦汁地幫他一把。
“若是魚塘裏真能養出的魚來,到時就算魚賣不上價,也可以留給鴨子當飼料吃,這樣能省下不少飼料錢。”聽到趙三郎也來幫腔,趙四娘又開始嘚瑟了。
這時只聽趙三娘忽然道:“鴨子養得再多又能賺幾個錢?還不如趕緊想想看,鎮上那間鋪面開個什麼鋪子好。”話到此處,趙三娘瞥了趙四娘一眼,這才接着道:“要是想不出來,那就直接租出去算了,也省得空在哪兒費!”
“是呀,三百兩銀子買來的鋪面就這麼一直空着,該有多可惜呀!”姜氏痛惜地説道。
聽姜氏母女倆這麼一提,趙四娘不老臉一紅。這些子她的心思完全沒放在生意上,每當家人詢問起她對那間鋪子的打算時,她都讓他們稍安勿躁,等她仔細琢磨過後再説。這一等都快十天了,而她壓兒就沒有好好想過,直到這會兒還是拿不出個像樣的方案來。
就在趙四娘尷尬萬分時,鋪子的正門那兒隱約傳來了一陣的叫門聲。
大家夥兒不奇道,但凡悉他們家的人都知道,鋪子關張後他們大多聚在後院裏幹活兒,要找人的話應當直接來後門這兒,這會兒是誰在正門那兒叫門呀?
只聽叫門的聲音有些微弱,一時難以分辨,但可以肯定不是在叩門,而是在拍門,並且十分惶急。
一家人大多生了副熱心腸,生怕是誰家遇上了難事兒上門來求助,因而儘管到很是詫異,還是立刻奔到了正門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