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缺斤短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四娘剛把小魚燒好正打算往盆裏盛,就聽見鋪子外面傳來一陣馬蹄聲,緊接着又傳來清晰的人語聲:“咦?這兒啥時候開了間鋪子?去年經過這兒的時候還不曾有呢?”馬蹄聲?能騎馬的應當算是有錢人了,那可是潛在的大主户!趙四娘剛反應過來,想要扔掉手裏的剷刀,衝出門去招攬客人時,就聽見趙三郎人已經在門外道:“客官要不要進來喝口熱湯,歇息一下?”大哥,幹得好!不管這筆生意能不能成,趙四娘都在心裏為她大哥點了個贊。

“有熱湯啊…”剛剛開口的那個青年男子彷彿有些意動。

“嗯,是有魚湯的氣味,還有煎魚的味道。碼頭邊開的鋪子裏頭也就只能賣這些魚啊、蝦啊的了!這些東西也沒啥吃頭,我看咱們還是趕緊上船,到靜海縣城裏頭吃頓好的吧!”一行中的另一箇中年男子説道。

客官,您騎着馬,立在離鋪子還有好幾丈遠的地方,就這樣還能把味道辨得一清二楚,野貓的鼻子都沒您靈!趙四娘腹誹道。

要是別的客人,趙四娘這時候肯定上前熱情接待了。可當趙四娘看清這批客人時,她有些猶豫了——這應當是一支商隊,共有二三十人,個個人高馬大,長得五大三,怎麼看怎麼讓趙四娘覺得沒有安全的那種。

呃,客官您走好,客官您靜海縣城裏吃好喝好!向來欺軟怕硬的趙四娘決定:這筆生意不做也罷!

“客官,咱家鋪子裏不僅有魚湯和煎魚,還有其它吃食。有熱湯,有湯麪,就連小菜也有!您要不要進來嘗一嘗!”趙三郎笑着勸道。

哎呦喂,我的親大哥呀!你怎麼什麼客人都敢往裏面摟,你不覺得怕怕的嗎?小妹我可是小心肝兒亂顫着呢!趙四娘喃喃念道:別進來,別進來…可惜天不遂她願。

“大哥,咱們昨晚錯過了宿頭,擠在間破廟裏囫圇了一宿。從昨晚到今早吃的都是乾糧,連口熱水都沒喝得上。這鋪子再不濟,在裏頭喝口熱湯、吃碗湯麪也成呀!”另一個青年男子朝那中年男子道。

“是啊,靜海縣城裏雖然有不少好吃好喝的,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道。

“那成!就在這兒歇會兒吧!”那中年男子應當是一行中的首領,他發話後,那行人都從馬背上下來了。

趙四娘看到一羣漢子雄赳赳氣昂昂地“殺”進鋪子,心裏一陣哀嚎。倒不是趙四娘太過大驚小怪,其實用“殺”這個字真不誇張。因為打頭的六七個壯漢或提着槍,或持着鞭,更有甚者手裏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自幼在法治社會里長大的趙四娘哪裏見過這等場面。

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趙四娘忙退回灶台邊,打算揹着他們繼續盛魚,來個眼不見為淨。

誰知能幹的趙三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但把魚給盛好了,還把鍋給刷乾淨了,使她只能對着一口空鍋裝蒜。

“小夥計,給咱們每個人上碗湯麪,還有些啥菜,儘管端上來!”那中年男子吩咐道。

“好嘞!客官您要哪種麪湯呢?”趙三郎問道。

趙四娘聽趙三郎這麼問,真想衝上去捂住他的嘴:客人都沒挑剔什麼麪湯不麪湯的,既然如此,就給他們一直在鍋裏燉着的魚燉豆腐湯唄!多省事兒呀!你現在這麼一問,客人説要大骨湯那還好,這湯放在草捂子裏保温,直接舀出來就成。可要是點了肚肺湯,這湯早上就盛在木桶裏了,到現在早就涼了,那豈不是要把鍋裏的魚湯全部盛出來換成肚肺湯加熱?

“就你們這個小鋪子,還有好幾種麪湯?”那中年男子奇道。

“是呀,咱們家有魚燉豆腐湯,大骨湯和肚肺湯三種麪湯,任您挑選!”趙三郎笑道。

“那成啊!兄弟們,你們喜歡喝哪種湯,自個兒選!”那中年男子招呼道。

於是一行二十九人中要啥湯的都有,三種湯全點齊了。

就快吐血的趙四娘見趙三郎杵在那兒還想開口問些什麼,忙奓着膽子衝過去把他給拉了回來,不再給他開口作孽的機會。

“四娘,我還沒問客人是要三和麪,還是要白麪呢?你怎麼就把我給拉了回來?”趙三郎急道。

“這還用問?人家行商的可不像碼頭上做工的,不在乎那一文錢,直接全部上白麪的!”趙四娘回道。她心想:湯已經給你整成了三種,面再分成兩樣,你想要你妹我的命呀?

這時趙四娘瞥見裝着豆腐腦的木桶,轉了轉眼珠,飛快地跑去調了四小碗豆腐腦,朝趙三郎道:“大哥,剛剛不是有四位客人點了肚肺湯麪嗎?你趕緊去把這四碗豆腐腦送給他們,就説肚肺湯麪會比其它麪條晚一會兒到,這是給他們喝着墊墊肚子的!”趙三郎應聲去了,趙四娘回身監視趙四郎打菜。只見這實誠孩子打的菜還是一文錢一份兒的,已經不知道打了多少個一文錢,桌上擺的碟子都快被他用完了。

趙四娘忙制止道:“別打這麼小份兒的,全給我打平常分量的三倍,待會兒直接收三文錢一碟就行了!”天啊!你這種打法,你不嫌累,我都替洗碗的人覺着累!

叮囑完兄弟二人,趙四娘見體貼入微的趙三娘已經往空鍋裏注入清水,此時正在把魚湯盛出來,打算去熱肚肺湯。

趙四娘心中嘆道:都是一個媽生的,怎麼區別就這麼大呢?

不管怎樣説,在趙三孃的幫助下,趙四娘得以安心地拉起了麪條。

那些客人見了自然是驚歎了一把,都道:沒想到這小漁村裏的一個小姑娘居然有這手本事!

其實趙四娘是打心眼兒裏不願意在這些彪悍的客人面前顯擺的,被他們盯上,她心裏還是有些揣揣的。可是沒辦法,擀麪沒有拉麪來得快,為了趕時間,就只能一次臉了!

那些客人先是一飽了眼福,接着就開始飽口福了。端上來的黃豆燉豬蹄和紅燒小魚自不必説,吃起來都是有滋有味的。就連白水豬頭也是肥而不膩,越嚼越香。當然眾口難調,也有人口味偏重,嫌它寡淡,那就蘸上一點兒趙四娘特製的調料,味道好極了!

這些常年在外行商的人,賺是賺的不少,可免不了風餐宿,遇到間好一點兒的飯館兒,都願意花錢大口吃。聽説這麼好吃的菜只要三文錢一大碟,就更加放開肚皮吃了,麪條還沒上來,小菜已經吃光好幾盤了。

有幾位客人,見那四個點了肚肺湯麪的同伴捧了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吃得好不愜意,便也跟着叫了幾碗,結果個個都大呼好吃。受到他們的影響,一行人幾乎每個人都想點份兒豆腐腦。可惜的是,這桶豆腐腦就只剩下二十小碗左右的分量,有好幾位出手慢的客人就沒有排得上。

一時間趙四娘又要做湯麪,又要做豆腐腦,忙得不可開。後來她索把姜月娥和趙三娘拉到放着豆腐腦的桶邊,在她們面前親手示範了一遍如何調製豆腐腦,讓她們學着做。雖説她倆調出來的豆腐腦不如趙四孃親手調製的美味,但也算是差強人意了。

這會兒灶膛後面坐着的是燒了二十幾年大灶,有着豐富燒火經驗的姜氏。她聽從趙四孃的指示,把兩口鍋燒得旺旺的,一會兒工夫,肚肺湯就燒開了,下麪條的清水也一次又一次地燒滾。終於二十九碗湯頭各異的白麪麪條上齊了,趙四娘以為終於可以解了。

“掌櫃的,你家的湯麪味兒不錯,可就是分量太少呀!”一行人中有個長得像個鐵塔似的黑壯大漢朝剛剛買魚回來的姜老爺子抱怨道。

坐在一旁的同伴中也有好幾個人把埋在麪碗裏的腦袋抬起來,認同地點了點頭。

姜老爺子在離鋪子好遠的地方,就望見狹小的鋪子裏幾乎座無虛席,登時喜出望外。可他一進門就聽到有客人向他抱怨麪條的分量太少,不一怔,心道:咱家鋪子裏的麪條都是按照鎮上的分量給的呀?之前也沒聽其他客人説分量不足呀?這是怎麼回事兒?

咦?這些客人吃的好像都是白麪麪條,老伴兒讓四娘今兒少和些白麪。難不成是和的白麪不夠,四娘就沒給足分量?

趙四娘要是能聽見姜老爺子的心聲,知道了她外公懷疑她缺斤短兩,肯定會吐出兩口老血:天地良心!她少誰的,也絕不敢少這些壯士的呀!

説實話,昨天只賣出了四碗白麪麪條,按照常理今天最多隻應備十五碗左右的白麪麪糰。可是趙四娘昨晚被趙三娘搶白了一場後,心裏憋了一口氣,素來有些不着調兒的她就把家裏所有的白麪都帶了過來,恰好早上又沒人監督,她就把白麪統統和成了麪糰,至少有三十碗的分量。剛剛客人就點了二十九碗,可她幾乎把麪糰都用出去了,所以説分量只會多不會少。缺斤短兩?那不可能!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