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章亂點鴛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五十章亂點鴛鴦楊家大房聽楊大喜説了此事後,也很是丁老太太。

兩家人原本只是悉,經此一事,才開始真正地親厚了起來。

秦來運的媳婦兒何桂枝不光跟何氏一樣也姓何,子也跟她一樣很利。這兩個何姓婦女湊在一起,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經常聊一些家長裏短。

待得何氏從何桂枝那兒得知,秦家大房因為置辦不起像樣的聘禮,至今沒能為他家的兒子秦展風説上媳婦兒,她心裏頭就動了念頭。

秦展風她見過,是個長相很神的小夥子,幹起活兒來那更是叫一個利索。至於最重要的人品,幾番接觸下來,那也是沒得説的。

儘管當時她手頭上還有幾個備選的少年郎,其中不乏家境殷實的,可她還是覺得秦展風這小夥子更可靠,更適合居家過子。

如果説秦展風有啥缺點,也就是家底薄了些,給不了楊二喜像樣的聘禮。可那又有啥關係呢?只要小夥子人勤快,肯上進,還愁不能讓自家閨女過上好的子?

如今楊家大房的生意很是順當,荷包鼓了,她還真不太在意聘禮的多寡。

當然了,秦展風的諸多優點中,最讓何氏稱心的還要數他有何桂枝那樣的孃親。

都説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漢子本身的質量,以及漢子的家庭條件等,這些固然很重要。但對於女子來説,能否碰上一個好婆婆也尤為重要。在這裏,女子碰上惡婆婆,不堪折磨自尋短見之事時有發生。由此可見,挑選婆婆的必要

何氏覺着,何桂枝明事理不矯情,楊二喜要真嫁過去了,肯定不至於無故遭受婆婆的責難,料想她在婆家的子會很順當。光這一點,就讓真心疼愛閨女的何氏極為心動。

楊家大房最難搞的何桂枝都樂意了,其他人還能説個不字?

於是,楊家大房上下一致同意,就要秦展風來當自家的女婿。

何氏在何桂枝那兒稍稍漏了點風,何桂枝就立馬會意了過來。

第二天,秦家大房就請來了媒婆,把這門親事給坐實了。瞧他家那架勢,就怕楊家大房反悔,擔心下手慢了,就會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媳婦兒給飛了。

兩家人都急於成親,可事先都沒做準備,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楊氏素來喜歡楊二喜,哪怕她不想再留在這兒和楊家二房打道,可為了楊二喜,她還是決定留下來幫忙辦。

楊氏在忙活着楊家大房的親事時,不免想起了自個兒的嫡親外孫女趙三娘。

趙三娘也到年紀了,姜氏這個做親孃的不着急,楊氏這個親姥姥可急了,便問起了姜氏的打算。

其實,誰説姜氏不着急的?她也急呀!

只不過,趙三娘雖然素來聽姜氏的話,可只要姜氏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拿眼睛瞪人,直嚷嚷着不嫁不嫁。

姜氏是個沒主見的,她見趙三娘對此事極為牴觸,也就不再提了,一拖就拖到了現在。

趙三娘足夠強勢,現如今楊氏也不敢枉顧她的意願,貿然手她的親事。不過,楊氏慣了心,眼見管不了趙三娘,她就把目光轉向了趙三郎。

趙三娘和趙三郎是雙胞胎,他今年自然也是十五歲。雖説男孩子不同於女孩子,就是晚上幾年成親也沒什麼,可趙四孃家人口少,楊氏自然希望趙三郎能夠早成親,為他家裏添丁加口。

經過楊氏這麼一提醒,姜氏也動了讓趙三郎趕緊成親的念頭。只是一時半會兒之間,讓她去哪兒找個兒媳婦回來呢?

楊氏就説,秦展風的姐姐秦彩月就不錯。雖説秦彩月年長趙三郎三歲,可俗話説女大三抱金磚,年紀大不要緊,人好就行了。秦彩月那樣的好姑娘會耽擱至今未能出嫁,還不是家裏窮給鬧的,她的人品相貌還是很不錯的,也堪堪配得上趙三郎了。

儘管趙永忠不想觸黴頭,可坐在一旁的他聽丈母孃在那兒亂點鴛鴦譜,偏偏自家媳婦兒好像還聽進去了,他就急了,忙開口婉拒楊氏的提議。

哪怕楊氏再怎麼熱心,姜氏再怎麼心動,而趙永忠在家又再怎麼沒地位,可他畢竟是趙三郎的親爹,名義上的一家之主,他不點頭,趙三郎的婚事肯定成不了。

趙永忠成功攔下了這樁不怎麼靠譜的親事,同時也不出意料地收穫了來自楊氏的兩枚白眼。

原本趙永忠在楊氏心中是個不及格的腳女婿,這下好了,直接被打了負分。

老實説,趙永忠也不想多嘴的,可這一回,他不得不多嘴。

好幾次了,趙永忠都看見趙三郎和惠民醫館的錢若男走在了一起,倆人還有説有笑的。

儘管趙三郎再三聲明,人家錢姑娘是去龍威鏢局教那些大老醫術,她一個姑娘家家的,獨自走在路上不安全,他就負責接送。其實,他二人之間並沒有什麼。

負責接送?趙三娘、趙四娘姐妹倆也是姑娘家家的,也生得如花似玉的,她倆經常獨自出門,怎麼從沒見趙三郎主動請纓,跑去接送她倆呢?別説接送了,平裏趙三娘有事找他,每回都要三催四請的,想讓他做點兒事兒,簡直比登天還難。

趙三郎無事獻殷勤,要説這裏頭沒鬼,鬼才相信!

好吧,或許趙三郎本人都還沒清自己的心事,可趙永忠看得出來,趙三郎怕是看上了錢若男。

要是方才趙永忠不攔下楊氏的話頭,誰知道這對母女會不會就一廂情願地把趙三郎和秦彩月給湊作對?真那樣了,那豈不是打鴛鴦了嘛?

於是,趙永忠這個絕世好爹就冒着被丈母孃懟的風險,戰戰兢兢地開了這個口。

自那以後,趙永忠就徹底被楊氏嫌棄了,一天三次的挨楊氏數落,過得苦不堪言。

不過還好,楊氏畢竟不能常住府城,忙完了楊二喜的婚事後,思鄉心切的她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趙永忠的苦難也算是告了一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