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興辦族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三十六章興辦族學趙四娘一家人個個邊聽邊皺眉頭,他們已經下定決心,以後能離杭清溪多遠就離多遠,這樣的毒婦,還是少搭理為妙。
趙三娘忽然道:“爹,昨兒個你還在説,這回趙大郎過來喝喜酒,你要問問他願不願意留在府城給族裏的孩子教書。依我看,你乾脆就別朝他開這個口了,他不合適。”趙三娘口中的教書一事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自從出了上次那場悲劇後,趙氏一族中有不少青壯年在傷愈後,留在了府城裏,幫趙四孃家做事。
對待自己的族人,在工作方面,趙三娘並沒有給予特殊照顧,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章程來辦,和其它夥計一視同仁;但在生活方面,趙三娘將他們安排在了南城外,給他們住青磚大瓦房,還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這些待遇綜合起來,就是放在府城裏那也是打着燈籠也難找的好待遇,對於出身靜海鄉間的趙氏族人來説,簡直就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兒。
當那些族人把第一個月的月錢和生活補助拿到手後,就徹底下定決心要紮府城了,紛紛把他們在老家的親人給接了過來。
搬離故土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兒,立刻轟動了整個趙家村。待得知他們為什麼不惜背井離鄉後,其他的好些個村民也心動了。
於是,趙氏一族中,來到府城的族人越來越多,隨家中大人一起過來的小孩子也越來越多。
要論以前,趙永忠由於小時候的灰暗經歷,對讀書一事並不怎麼熱衷,甚至於有些排斥。可自打住在陶山書院附近後,每天都會和學子們碰面,或許是從他們身上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朝氣,趙永忠也開始希望他的孩子能夠成為那樣的人。於是,他也漸漸開始督促起了趙三郎兄弟倆的功課。
只可惜趙三郎兄弟倆的功課怎一個爛字了得,很快就讓趙永忠對他倆徹底死了心。
自家的兒子看來是無可救藥了,趙永忠就把目光投向了族人家的孩子。在宗族意識很強的趙永忠看來,族人家的孩子出息,同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他臉上同樣有光。
為此,他動了興辦族學的念頭。
這是件再好不過的事兒了,趙永忠的想法立刻得到全家人的贊同。
其實,興辦族學一事並不是趙永忠最先提出來的,趙氏一族的歷任族長都有了這個想法,只是族裏的資財不寬裕,就一直沒能辦得起來。
説到底不過是錢的問題罷了,這在財大氣的趙四孃家看來本就不是問題。場地、桌椅等硬件設施很快就到位了,唯一缺的就是先生了。
趙四孃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知言的進士大伯宋承禮,別人怎麼看宋承禮他們管不着,在他們看來,宋承禮此人學識既高,人品也好,實在是再合適不過的先生人選。
只是趙四孃家雖然樂意了,宋承禮會不會不樂意呢?畢竟趙氏族學啥啥沒有,還只是個雛形,宋承禮乃是進士出身,説不定就看不上呢?
趙四孃家就打算去探探宋承禮的口風。
當時宋承禮正四處碰壁,苦求一個教書先生的崗位而不得。當他從宋知言口中得知,趙四孃家有意辦族學,也不等趙四孃家上門來請,他就過來遂自薦了。
這下好了,兩方面一拍即合,趙氏族學就這麼辦起來了。
不得不説,宋承禮確實教得好,族人們都對這位先生讚不絕口。趙四孃家的不少夥計聽説後,便問東家,可不可以讓他們的孩子也來這裏讀書。
讀書從來都是一件好事,趙四孃家自來都是支持的。
他們家經常會進行各項考核,其中幾項考核就涉及到文化知識,考的東西不見得有多難,但肯定要多多少少讀過點書的人才能通過,凡是通過的人可以領取一筆不小的獎金。這麼做,也算是對讀書的一種鼓勵吧。
如今夥計們主動提出要讓自家的孩子來讀書,做東家的怎好打擊他們向學的積極,自然一口應下。
只不過,一下子多出那麼多孩子,宋承禮一個人可應付不過來。於是,趙四孃家就想再請一兩位先生回來。
這一回,趙永忠提名了趙大郎。
其實,當時趙三娘心中是有些不樂意的,但她並沒有表示反對。畢竟趙大郎前前後後讀了十來年書,還有個童生的功名在身,多麼有才華不見得,可教教小孩子應該還是行的。
可如今,聽説了杭清溪的種種惡毒後,趙三娘就再也不願請趙大郎回來教書了。
趙永忠有些猶豫,道:“這,這…如今看來,大郎他媳婦兒確實很不妥當。可她是她,大郎是大郎,不能因為她這個人不好,就否定了大郎呀!大郎這孩子是我看着長大的,品還是很可以的,跟他媳婦兒絕對不是一路人。”
“孩子他爹,你瞭解的大郎是成親前的大郎,自打大郎成親之後,咱就沒怎麼接觸過他了,娶了個那樣的婆娘,誰知道大郎會不會也變了呢。我看這事兒還是算了吧。”不要説是趙三娘了,就是姜氏這回也不支持她丈夫的想法了。一想到杭清溪的惡毒,她就有些不寒而慄,萬不願和杭清溪夫婦扯上任何關係。
趙永忠顯然沒死心,又道:“大郎這孩子有難處呀!他那條腿本就不利索,聽説上回被石頭砸中後,瘸得越發厲害了,這輩子肯定是沒法子考功名了。偏偏他自小就一門心思讀書,又不會別的手藝,除了當個教書先生,也沒別的法子餬口了。既然咱家要找教書先生,請誰不是請呢?就請他來好了。”
“先生的品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更何況族學裏有那麼多的孩子。咱可不能為了給大郎哥安排個活計,就那那麼多孩子的前程去冒險。”趙三郎表示不贊同。
“我也不想大郎哥去族學教書。”就連最小的趙四郎也表明了立場。
四對一,趙永忠完敗。
末了,他只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