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尋找住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五十三章尋找住所姜荷蓮子百思不得其解,想問卻又不好意思開口,只好笑着勸菜。
席上,姜荷蓮子聽説宋知辭已經能夠吃些蛋羹,就忙把夥計叫了過來,讓他端三碗燉得的蛋羹上來。細心的她還特地囑咐道,蛋羹裏除了少量的細鹽和豬油,其它佐料一律不要加。
不多一會兒,三碗粉的蛋羹就呈了上來。除了給一碗宋知辭外,另外兩碗則分別端給了宋曉賢和宋知語小姐弟。
其實,今天宴席上的菜餚隨便哪一道都比蛋羹強太多了,姜荷蓮子就是不給小姐弟安排蛋羹,也不會顯得厚此薄彼。
可姜荷蓮子就是覺得,那兩碗蛋羹該上,不是説這對小姐弟就缺這口吃的,而是想給他們一種被人關心、受人重視的覺。
是的,通過短暫的相處,姜荷蓮子就看了出來:宋雲脂對待侄子是發自內心的喜愛,恨不得掏心掏肺,可對她親生的兒女卻很是冷漠,隱隱還透着幾分厭惡,在有意無意地忽視着這兩個孩子。
姜荷蓮子隱約猜到了些什麼。在她想來,無論如何,孩子是無辜的,既然把他們帶來了這個世上就該好好對待他們,絕不該因為大人之間的恩怨而遷怒於他們。
小姐弟或許是受到了姜荷蓮子的善意,朝她甜甜一笑,很高興地舀起蛋羹吃。
姜荷蓮子坐的桌子上只能光吃飯,沒有酒喝,自然不及那張正在勸酒的桌子上熱鬧。
這會兒那張桌子上已經喝過一輪,臉頰泛紅的宋老爺子談起了以後的打算。
當年宋家前腳出事,後腳就被除族,宅子田地一併被族裏收了去。別説宋家已經無法回去,就算能夠回去,也不想回去再見那些無情無義的族人了。於是宋老爺子就打算移居別處定居,大閨女家所在的府城自然是首選。想要定居府城,最先要解決的是住房問題,換句話説,當務之急是在府城找到一處合適的居所。
姜寶勝在送宋家人回來的途中就已經獲悉了宋老爺子的打算,當時他就極力邀請宋家來自家住,不過宋老爺子謝絕了。如今姜寶勝再次誠心邀請,宋老爺子依然婉拒了。
華堂的後院方才宋老爺子也看了,地方確實是不小,可他家共有十口,要是全都住進去的話肯定會很擁擠。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孃家人總住在女婿家也不是一回事兒,哪怕姜寶勝不介意,他們自個兒也不好意思。
“寶勝,你的好意咱心領了,可這真不合適。”宋老爺子見姜寶勝還要勸,忙道:“要不這樣吧,寶勝你在府城人面廣,就麻煩你幫咱找一個靠譜的中人,讓他給咱介紹一處合適的宅子。”宋老太太補充道:“房子也別太大,兩間就足夠了。泥房草房無所謂,哪怕破一點也行,只要租金便宜就好。”姜寶勝見老兩口態度堅決,不好再勸,就搜腸刮肚地尋摸起合適的中人來。
坐在一旁的趙永忠聽了,接下這話茬道:“宋伯父,你要是不介意住去城外的話,我這裏倒是有幾間房子可以供你挑選。”宋家缺房子住,而趙四孃家最不缺的就是房子了。
想當初,趙四娘時不時就去城外轉悠。城外的荒地,尤其是東城外的荒地,但凡能買的她都花錢買了下來。地皮一到手,她就做了詳盡的規劃。如今那些曾經的荒地已經漸漸變成了作坊、商鋪、住宅和倉庫等,相互之間連有平整寬闊的道路。
如此浩大的工程,無疑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依照趙四孃家的實力,絕對沒有辦法一次全部完工,只能夠分階段進行。
眾多工程中,作坊是第一批竣工的,如今已經部分投入使用。剩下的商鋪和住宅等依然在建,不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建好了。可無論是先前理事的趙四娘,還是現在當家的趙三娘,都沒有一點兒招租的意思,就讓那些商鋪和住宅一直空着。
趙永忠夫婦覺着,就那麼空着實在太可惜,聽説宋家想要租房,就很熱情地邀請他們去那些空宅子裏住。
姜荷蓮子聞言,暗道:要是四娘回來,知道你們把她的宅子隨便許人,肯定得跟你們急。你們是不知道,四娘可是打算靠那些產業發家致富的呢。
當然了,姜荷蓮子這話只是在打趣趙四娘。
在不久的將來,幽都府東城外的海港碼頭將會成為全燕國最繁華的碼頭,每天都會來五湖四海的客商。為了適應益增長的人物,幽都府城將會大幅向外擴張。換句話説,如今城外的荒地將會被劃入府城之內,城外尤其是東城外的地價將會隨之暴漲。
此事當初是由姜荷蓮子告訴趙四孃的,趙四娘為了表示謝意,主動給了她三成城外產業,她不收趙四娘還不樂意,最後硬了給她。由此可見,趙四娘出手大方,絕非小氣之人。
如今不經趙四孃的允許從中無償借用一套房子,她回來之後或許會嘀咕兩句,説不定還會開個家庭會議狠批一頓,卻絕不會真的動氣。
因而,姜荷蓮子便沒有出言阻止趙永忠夫婦的提議。
對於蝸居過地室的宋家人來説,能有個容身之處就很好。儘管趙永忠所説的房子遠在城外,也不知道那些房子怎麼樣,可聽説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向他家收取租金時,宋家人立刻就心動了。一用完飯,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跟着趙永忠夫婦去城外看房。
如今趙四孃家已經有兩塊附有住宅的商業區竣工了,一塊在東城外,一塊在南城外。
東城外直通海港,從長遠目光來看,相比起南城外,那裏更具投資價值,因而趙四娘在那裏下的工夫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可想而知,東城外的住宅要遠勝於南城外的。
不過,趙永忠夫婦並沒有帶宋家人去東城外看房,而是帶他們去了南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