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商議出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四娘一臉正地問道:“外公,我聽舅舅説他平裏在碼頭上搬貨,每天能得五十個大錢,還給包一頓晌午飯,是真的嗎?”

“不錯,不過那是給蘇記商行搬貨才能得的待遇。要是給別家搬貨的話,多的也有五十文,少的就只有四十文,不過都不給包晌午飯。”説到這兒,姜老爺子嘆了口氣:“昨兒就是聽説蘇記商行來了一批貨,你舅舅才跑到碼頭上去搬貨,結果…”趙永忠見趙四娘哪壺不開提哪壺,猛給她使眼,讓她不要再問了。趙四娘只當沒看見,接着問道:“那蘇記商行經常有貨過來嗎?給的晌午飯又是什麼呢?”

“蘇記是咱靜海縣,不,應該是幽州最大的商行,每隔那麼三五天就會有貨過來。晌午飯嘛,一人給發兩個白麪饅頭。”姜老爺子道。

“唉,你舅舅他孝順,不管是不是給蘇記幹活兒,都只吃自己帶過去的乾糧,蘇記發的饅頭每回他都帶回來給咱們老兩口吃。”楊氏口道。

“那舅舅帶些什麼做乾糧呢?”趙四娘接着問道。

“家裏哪能給他備啥好東西?只能給他兩個窩窩頭,有時他連窩窩頭都捨不得吃,偷偷拿着兩個番薯就走了!”楊氏嘆道。

“幹嚼乾糧那不是噎得慌,有沒有東家會供點兒熱湯,或是有誰在碼頭上賣點兒熱湯呢?”趙四娘打破砂鍋問到底。

“東家給兩個白麪饅頭已經是仁義了,哪能再讓他們備熱湯呀?賣熱湯的我也不曾聽説過。”楊氏説到這兒,忍不住落下淚來,哽咽道:“幹嚼乾糧可不是噎得慌嗎?幹那麼重的體力活兒,連口熱湯都喝不上,就只能吃着堵嗓子眼的乾糧!唉,這麼孝順的好孩子,老天怎麼就不長眼,讓他傷了腿了呢?”

“四娘,沒事兒問這些有的沒的做啥?”姜氏見趙四娘把楊氏惹哭了,忍不住斥責道。

“娘,我只有問清楚了,才能知道在碼頭附近開個面鋪是成還是不成。”趙四娘道。

“啥?面鋪?”眾人都忍不住驚呼出聲。

“是呀,我在想碼頭上幹活兒的人吃的這晌午飯,不管是東家給的也好,還是自己備的也罷,基本上都些是乾巴巴的乾糧。要是我們在碼頭附近開一個賣湯麪的鋪子,説不定他們中會有人願意花錢來吃呢?”趙四娘解釋道。

一時間眾人面面相覷,開鋪子做生意?他們都是老實巴的農民,想都沒有想過呀!

“這…四娘啊,在碼頭上搬貨,雖説一天能賺個四五十文錢,可那些都是血汗錢。你不知道,在碼頭上幹一天活兒累死個人,家境稍微過得去點的,是不會去碼頭上搬貨的。恐怕…恐怕他們不會有人願意花錢買面吃呀!”趙永忠雖然不想打擊女兒的積極,可是做生意是大事,聽着這主意有點不太靠譜,他也只能出言阻止了。

“是呀,今兒咱在鎮上吃一碗清湯麪都要五文錢。雖説你那肚肺湯不值什麼錢,甚至比那清湯成本還要低些,可奈不住白麪它貴啊!在碼頭上賣面,估計它賣不出去呀!”姜氏表示反對。

“不見得,我看這主意中!”這時從隔壁傳來姜華洪亮的聲音。

原來楊氏在給姜華送完晚飯後,忘記把房門帶上了,剛剛堂屋裏的對話姜華聽了個一清二楚。聽到姐姐姐夫紛紛出言反對趙四孃的主意,他就忍不住出聲了。

“舅舅,你還沒休息呀?”趙四娘在一陣反對聲中,好不容易聽到有人贊成,當然要抓住這個契機。於是她像小蝴蝶一樣飛進了姜華的房間。

眾人知道,在碼頭上搬貨的姜華能夠接觸到南來北往的人,頗有見地,想要聽聽他的意見,便也跟進了屋子。

“舅舅睡了一整天了,哪裏還睡得着?我原本聽説今兒晚上這麼好吃得肚肺湯麪是你做的,心裏還有些不信,後來才知道原來咱們四娘拜了名師啦!”姜華笑着對趙四娘説道。

這時見眾人都進來了,姜華正道:“我覺得這個主意可行。因為自從朝廷下了海令之後,不能再走海路,有不少商人改從咱們姜家灘碼頭上岸。我經常聽他們抱怨説咱們碼頭上啥都沒有,坐了那麼久的船好不容易上岸了,想吃口熱乎的,還得跑到鎮上去。咱們要真在碼頭附近開個鋪子賣麪條,就算搬貨的人捨不得買,他們也會買的。”

“就算是賣白麪做的麪條,我也沒有打算像鎮上一樣賣五文錢一碗。”趙四娘見舅舅力她,就忙把賬細細算給眾人聽:“在咱們幽州白麪一般賣六文錢一升,按林家麪館裏每碗麪條的分量來算,一升白麪至少能做四碗麪條。我打聽過,林家麪館的口碑很好,人家都覺得他家的麪條分量十足,所以我們家要是賣麪條也按照這個量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剛剛娘也説了我那肚肺湯其實不值錢,真正賣的時候還可以多往鍋裏摻點水,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説,我們家每碗麪條的成本不到兩文錢。大家説説看,碼頭上有這麼好喝的肚肺湯麪,要是隻賣三文錢一碗的話,應該會有人買吧?”眾人尋思,一碗口味這麼好,可以吃到味的麪條,只賣三文錢,即使放在碼頭上也不愁沒人買吧?要是真有人買,一碗他們就可以賺到一文錢,這個買賣似乎可以做啊?

趙四娘補充道:“要是三文錢他們還嫌貴,那咱們就單賣給他麪湯。反正肚肺湯不值錢,咱們就算光賣湯,一文錢一碗,也能賺到錢!”聽到這兒,眾人的眼睛都發亮了,都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啊!

“外公,爹爹,要不咱們就試一試?”一直在一旁低頭思索的趙三郎忽然開口道。

姜老爺子和趙永忠對視一眼,都點點頭。

只是眾人裏誰都沒有做過生意,都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於是兩家人從堂屋裏搬來長凳,一起坐在姜華的屋子裏開始商量每一個環節。

首先討論的就是面鋪的選址問題。

“我看也不要找啥鋪面了。我見過鎮上在沒有鋪面,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小推車上,到了集市在小爐子上支起個小鍋就開始賣麪條的。要不咱也把肚肺湯熬好了放到木桶裏,再去買個小爐子,帶上個小鍋啥的,推着咱家的手推車就去碼頭上?”楊氏提議道。

這時趙三郎忽然道:“小妹,我知道你學了一手做麪條的好手藝,所以想開賣麪條的鋪子。不過咱們單賣麪湯,不賣麪條是不是會更好些?賺得不見得會比同時賣麪條少多少,最重要的是咱們可以少出些本錢。就像那個小爐子,不賣麪條的話就不用買了,可以省不少錢。”趙四娘不一怔,她沒有想到從小在地裏和莊稼打道,從未接觸過生意的趙三郎能夠想到這一層。

“大哥,要是我賣的面只有白麪做的一種,確實像你所説的,那不賣也罷。”趙四娘道。

“難道你打算在白麪裏面摻玉米麪?可那樣的話,客人不見得還願意掏三文錢出來買呀!”楊氏沉道。

趙四娘搖搖頭,説道:“其實我堅持要擺麪攤兒賣面,是因為我打算賣用番薯做的面!”

“啥?番薯也能做面?”眾人都驚到了。

“這個方子其實也是師父教給我的。他説可以先把番薯打成粉,再把番薯粉做成像麪條一樣。”趙四娘道。

“真的?是真的嗎?要是番薯也可以做麪條的話,那真是…真是…”楊氏握住趙四孃的手,動得語無倫次。

趙四娘鄭重地點了點頭,説道:“番薯做過的麪條我還吃過,雖説口不如白麪好,但也差不到哪兒去!”這時不光是楊氏,大家都沸騰了!這裏的番薯不值錢,一文錢賣好幾斤都沒人要,光姜家就還有好幾千斤,眼看放在地窖裏就要壞掉了。要是能做成麪條賣掉,哪怕賣得再便宜也是個進項呀!

趙四娘沉道:“只不過我聽師父説過,做番薯麪條要好多步驟,做起來很是辛苦…”

“怕啥辛苦?咱啥都沒有,就剩一把力氣了,不吃點苦怎麼成?”姜老爺子動地説道。要是真能把這番薯麪條做出來,家裏欠的債就能還上了!

其他人也點頭稱是,就連趙四郎和姜小虎兩個孩子也道:“咱們也不怕吃苦!”

“做這番薯麪條得要有稱手的工具,現在我們什麼都沒有,還得慢慢摸索,想來一天兩天之內是不出來的。可我們急需錢,必須儘快去碼頭上做生意賺錢。咱們人手也多,不如兵分兩路,一路在家做番薯麪條,一路去碼頭上做生意,怎麼樣?”趙四娘提議道。

眾人都覺得趙四娘説得有理,紛紛點頭附和。

“剛剛外婆提議説,直接推着手推車去碼頭上擺攤,這樣也成。不過要是遇上颳風下雨,咱這生意就做不成了。我聽娘説,通向碼頭的官道旁邊的地也是屬於姜家灘的。外公,你能不能去和那塊地的主人商量一下,我們給他點租金,在那塊地上搭個簡單的草棚做生意?這樣也花費不了多少,有個固定的鋪子招攬的客人也更多些!”趙四娘道。

只聽姜月娥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説道:“哪裏還用去跟別人商量,那塊地就是前兒咱家從別人手上買回來的!”既然有這樣的天時地利,大家都同意就在那塊地最靠近碼頭的地方搭個草棚和兩個灶台。

鋪子的選址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大家開始商量要置辦些多少鍋碗板凳,還把每天的肚肺、白麪用量核算了一遍。

雖説是小本生意,可這麼零零碎碎的一套東西置辦下來,也差不多要花上一貫錢。

趙四娘笑道:“爹,你懷裏那一兩銀子剛捂熱,就要送出去了!”

“怕啥?有咱閨女在,這錢馬上能賺回來的!”經過今兒晚上,趙永忠對自家女兒很有信心。

這時姜老爺子有些不自在,説道:“咱們兩家説是合夥兒做生意,可這本錢卻都要你們家出,我…”他心裏實在過意不去呀!

“外公,您説啥呢?這開鋪子的地皮是您家的,以後做番薯麪條要用到的番薯也是您家的!咱們兩家只是出的本錢不同而已。”趙三郎勸道。

“是呀,外公,咱兩家都出了人手不是?説到這人手,咱們快來商量一下咱們中那些人出去做生意,那些人留在家裏做番薯麪條吧!”趙四娘也勸道。

於是眾人又把人手分配討論了一番,達成一致後,這才散了,各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