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不合時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做法簡單,酵時間短,成本也不高——不必費事兒選用什麼好葡萄,些野葡萄、山葡萄、酸葡萄就成。≯釀葡萄酒,多好的點子呀!
就在趙四娘為自個兒這個“絕妙”的點子怡然自得之時,家裏其他人聞言,表情卻很怪異,一個個都皺着個臉,好似便秘了一般。
姜氏想了又想,委婉地開口道:“四娘,咱幽州都興中秋的時候邊賞月邊吃葡萄,卻沒聽説過有人重陽吃葡萄的。”重陽不吃葡萄?這是為什麼?幽州的習俗嗎?
來這兒還不到一年的趙四娘儘管滿腹疑惑,卻怕餡兒,沒敢貿然問。
見趙四娘一臉惑,急的趙三娘心裏藏不住話,也顧不及會削了她的面子,就開噴道:“你也不看看時令,這都快重陽了,你讓咱上哪兒去整葡萄回來呀?呵呵,還葡萄呢,葡萄葉子都快掉光了。也真是難為你了,居然能想出這麼好的餿主意來!”不會吧?梁記的院子裏就有一個葡萄架,當時趙四娘特意瞄過兩眼,見上面結着累累碩果。這從靜海回來還不到半個月,就過了葡萄的收穫期了?這也太快了吧?
趙三娘瞧見趙四娘那不服氣的小樣兒,就知道她對方才自己所説的不大相信,便又舉例論證道:“百味堂後面的山上就有一大片野葡萄,上面結的果子不好吃,就一直沒人動它。前兩天秋霜一下,就只剩下葡萄藤了。你要是不信,可以親眼去看看!”在擺事實講道理的趙三娘面前,趙四娘終於無話可説。
趙三郎見趙四娘被打擊得蔫蔫的,忙打圓場道:“其實,小妹這主意還是不錯的。如今葡萄雖少卻也不是沒有…”還是大哥知我心啊!大下不了台的趙四娘充滿地望着給她遞台階的趙三郎,只聽他繼續道:“龍威鏢局裏那幾個葡萄架上就還有好幾個果子,摘下來湊湊估計也有個把來斤。”這話説的,噎得趙四娘一口氣差點沒上的來。
大哥,你真是來給我解圍的?確定不是為了報復我老阻止你去鏢局。逮着機會來拆我的台的?
切,你還不如不説呢!
趙四娘表示她很生氣,她生氣的結果很嚴重,將會直接造成酒坊計劃無限期擱淺。
哼。一個個的就會説嘴,就顯你們能了!你們行?那你們上啊!反正老孃我是不幹了!
只不過趙四娘嘴上嚷嚷着不開酒坊了,可到底是捨不得酒坊的巨利。這不還沒過兩天呢,她就四處找尋起適合建造酒坊的地兒來了。
趙四娘在城東的沿江兩岸買了大片大片的荒地,除去建造新作坊和飼養場用去一小部分外。還有大片荒地空着。她原想從中劃一塊出來建酒坊,然而不看不知道,實際考察後才現那兒絕對不缺水,可惜水質卻不是很好。雖説拿來飲用不成問題,但要想用這樣的水釀出美酒來就有些困難了。
別看趙四娘釀酒是個外行,可她深知優質的水源對釀酒的重要。前世她常去的那家鄉辦酒廠之所以會選址在通並不是特別達的外公家附近,不是因為別的,正是由於那兒有一口據傳已有千年歷史的古井,延續至今,依然水不斷。裏面的井水更是清冽而又甘甜。受到前世思維的影響,她就一心想找到一處可以媲美千年古井的水源,在那附近建造酒坊。
按理説,如此上佳的水源極難找尋。即便是有,估計也早已有主,而主人多半不會答應拋售。就在趙四娘為此頭疼時,趙三娘嗤笑一聲道:“咱百味堂所在的山上就有好幾口泉眼,出來的泉水又甜又好喝,肯定合用!我這個常在城東坐的人都曉得,偏偏你這個買下整座山頭的人卻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人家説的‘燈下黑’呢?”趙四娘也顧不上應付趙三孃的奚落,一經聽説,就立即讓她帶路親自去查看了一番。
那幾口泉眼隱藏於不起眼之處,也不知趙三娘是怎麼現的。雖然從裏面出來的泉水細了些。但幾處合在一起也算充沛,最妙的是其水質絲毫不輸於前世的那口千年古井,還真是釀酒的上佳水源。
只是那幾口泉眼好是好,奈何它生在半山上。別看那座山不怎麼陡,可在山上蓋作坊難度終歸要比在平地上蓋來的大,不但要給瓦匠和幫閒們更高的工錢。就連工期也會拖上很久。故而,趙四娘還是有些猶豫。不過很快,算清得失的她就打消疑慮,着手請人在山上蓋起作坊來了。
作坊是蓋起來了,可是釀什麼好呢?説實話,她還是沒想好。不過,這又有什麼要緊?作坊蓋好了,她肯定也想好了,到時候再説唄!
那廂工地上在如火如荼地施工着,這廂趙四娘也沒閒着,開始着手籌建幾家新鋪子的事宜。
其他幾家新鋪子倒還罷了,都是開在別處的分店,之前總店怎麼籌備的,分店就按部就班地照做好了。最難辦的是前不久趙四娘收購回來的那家茶樓。
那家茶樓位於華堂所在的那條街的巷尾處,別看地點有些偏僻,平裏生意還算不錯,照常經營下去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一般人是捨不得賣出去的。只不過茶樓東家的獨子在一年前高中二甲後,卻遲遲沒有被派官。疼惜兒子的東家就決定賣掉幽州的祖業,折成銀錢拿去燕京打點一番,為兒子謀個前程出來。
這是初秋時候的事兒,當時那東家把茶樓轉讓給了他的人李昌後,再三代李昌好好經營他家的祖業,方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幽都。李昌倒也守信,沒有把茶樓另作他圖,依然打算經營茶樓生意。只不過在再開張前,他打算把茶樓好好修繕一番。誰知就在這當口,李昌收到了老家來的口信,説是他的老父病亡,讓他不要耽擱,趕緊回鄉奔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