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28章李大人才是真土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梅家只有姑嫂兩個,女孩兒到了年紀沒婆家都要吵架,陳家幾房在一塊住着,更亂。到年紀還沒有婆家的女孩兒,舊年就能湊八個出來,今年算一算,除去嫁給張文才的淑琴,只有陳大舅的女兒淑惠天的時候嫁給守義的一個同窗,剩下的,都在家裏蹲呢。

陳家的田產翻倍,挑親家的條件自然往上抬了抬,但是女孩兒們的嫁妝並沒有相應增加,説親就更為難了。淑琴當初是陳家最不出挑的一個,她嫁的男人長相很好,婆婆雖然跟公公和離了,但是婆婆娘家有個翰林舅舅拉扯她們家過子。

雖然淑琴奉着婆婆在府城租房住,但是王翰林家也沒少往她們家送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是好的,嫡親兒三口吃用不完,只淑琴這一年捎回孃家的衣料,就替她親妹子淑蘋攢下兩箱子嫁衣。有翰林舅舅拉扯,張文才又是真用功讀書的,將來似李家姑丈那樣考進士做官指可待。淑琴的子只會越過越好。一塊過苦子不難,一塊過苦子的中間有一個突然過起好子,剩下的再過苦子就不好捱了。有淑琴這個最不出挑的襯着,就是偶有人家不挑陪嫁去那幾房説親,休説女孩兒,做丈母孃的拿淑琴的丈夫做尺子一卡,都看不上人家。

從前李家在任上,陳夫人一年四節也使人捎禮物回來,她早年過的窮子,曉得窮人們隨禮的苦,和親戚們來往,都是嚴格照着親戚們家境送的禮,所以從前孃家也不曉得李家多有錢。

陳家後宅婦人只説大姑太太嫁的好,苦守十幾二十年過上好子了,對於陳夫人過的好子也沒太多想像。自從大姑太太一家回到府城居住,常和孃家走動。陳家的女人們到李家去過幾次,都淡定不起來。為何?

李知府是個狠人。知府三年一任,連任的不多,特別是治地富庶,你本事差點後台小點,一年半載就能被人走。泉州是天下有數的大城,光府城就有十萬户,又是下南洋最主要的港口,一年的商業税能頂全國十分之一的税收。這樣一個肥得淌油的地方,李大人他足足做了二十年的知府啊,他一個人守着油缸撈油吃,誰也沒能把他搬走,這得多大的能耐。

李家有錢,而且是相當相當的有錢,陳夫人過子吧,雖然她自己覺得她很節省,也很低調,架不住底子厚錢多啊。陳夫人覺得女兒該學琴,李大人也沒多買,就買了兩把古琴,一把叫焦尾,一把叫綠綺。這兩把名琴姑且不論真假,反正李大人是拿買真貨的價錢買下來的。芳歌彈不好琴,這兩把琴就掛牆上積灰。

千古名琴掛!牆!上!叫卓文君和蔡文姬她老子情何以堪喲。其實這種土豪作風氣氣古人也就算了,陳家內宅的女人過慣了簡樸子,乍一遇李家這種低調厚實的土豪作風,實打實的被燻壞了。

陳家的女人是看不出焦尾和綠綺值多少錢,然芳歌那個繡房就已經明晃晃很扎人眼睛。不論繡好的衣料價值,只看那些還沒有繡的料子,一架一架擺的,全是市面上最貴的。這樣的衣料曲池府鄉紳人家買幾塊給女兒做一身嫁衣都很難得,在芳歌繡房裏,不是論塊數,是論架堆。也只有英華那種同樣是土豪人家出身的女孩兒,到芳歌繡房裏覺得沒什麼好東西。陳家的舅母和表姐妹們,去一回芳歌那裏,眼睛都要瞎一回。

從前都是一樣窮,大姑老爺做了二十來年的官,大姑太太就有錢成那個樣子,連妾生的女孩兒,都過的那樣好,房中值錢的衣料成千上萬。可是大姑嫡親的侄女兒們,一人只得姑幾十兩銀子做嫁妝,女孩兒們因為嫁妝少,到現在還嫁不出去。陳家小姐們是親侄女反而靠後,芳歌跟姑太太其實沒什麼關係,光她房裏那些衣料,折變折變都夠陳家女孩兒一人一副體面嫁妝了。舅太太們嘴上不敢説,心裏酸的都不行。

起先陳夫人有意在孃家娶個兒媳婦,給了陳家很大的期望,可惜半道上讓王翰林家的女兒截走了。給了人家大希望又讓人家失望,陳家女人們看王家二娘子不順眼是天地經義的事。就是陳夫人自家也覺得補給侄女們一人一份小陪嫁有點過意不去,再加上孃家侄子確實拿得出手,所以她又有意把芳歌嫁回孃家去。

陳夫人並沒有明説什麼,平常和孃家人相處略微出點意思。陳家女人動的不行,往庸俗了説,陳夫人這不是嫁女兒回孃家,這是送金山回孃家。

陳家幾房雖然分了家,但是分家是為了避税,並不是因為處不來過不下去。陳家女人們各有各的算計,男人們還是相當團結顧大局的,要不然舊年陳大舅也辦不到帶八個女孩兒組團去涮表哥。

不管芳歌這座金山落到哪一房,那一房肯定起來了,拉撥剩下的幾房是天經地義的事。陳家的男人們都指望陳守義和陳守拙科舉得官讓陳家興旺發達,但是陳家的女人們都覺得人還是要現實點,科舉得官不如娶個財女來家更能改變家庭現在的困境。

天曉得守義守拙什麼時候才能考得上進士做官,女孩兒再在家裏留一二年就真的嫁不掉了好嗎?哪房都有女兒到出嫁的年紀,陳家的女人們分外盼望這門親事可以實現。

結果,這一回又讓人截胡了。早上莫氏陪二嬸送魚胙到姑太太家去,看見李家大門外頭拴有幾十匹高頭大馬,還站着幾排佩刀背弓箭的威武軍爺,都嚇壞了,妯娌兩個繞到後門進去,跟管家打聽,才曉得是王翰林家的親戚楊家來跟芳歌提親。

陳家既然還有表哥的粉絲,自然也還有一直對楊八郎念念不忘的,莫氏和侄女兒們要好,是曉得那個楊八郎的,打聽來提親的就是楊八郎,加倍失望喲。

楊家是武將做派,李大人許了把芳歌嫁八郎,楊門李氏就叫楊二郎寫庚貼婚書,取了個匣兒推到親家面前,説:“路遠匆忙,聘禮不能多帶,親家勿要見笑。”李大人打開匣兒瞅了眼,把匣兒給夫人,陳夫人瞧了一眼,手哆嗦了下,叫身邊的使女把這個匣兒送去把沈姐看過,於是——陳家後院都曉得了,楊家的聘禮是隔壁常府良田六十八頃。

沈姐甚是乖覺,雖然不情願,還是捧着兩個匣兒出來,李大人就把自家的匣兒也照樣推到元帥夫人面前,又把楊家那個匣兒朝前一堆,説:“這是小女嫁妝。”元帥夫人把李家那個匣兒打開,又把簽好名的婚書庚貼丟進匣兒裏,把匣兒握在手裏,站起來含笑點頭,道:“新京城,天波府,明年五月初五娶令愛。”李大人站起來送到堂下,元帥夫人衝着李大人兩口子拱拱手,道:“親家止步。”也不要人家送,帶着兒子們大步出去了。

陳夫人心裏還是不大樂意的,看人家這個派頭,悄聲道:“親家母好大架子,老爺,你怎麼就把女兒的嫁妝單子給出去了?”李大人咳了一聲,貼着夫人的耳朵小小聲道:“那是當今皇后的長姐。她架子再大點也是應該的。拿田契當聘禮是怪威風的,咱們也不能讓她比下去,所以我把女兒的嫁妝甩給她看。”陳夫人是真不曉得楊八郎的娘是皇后的姐姐,沒人跟她説啊。李知府和李知遠都怕和她説了,她寧死不肯答應這門婚事,所以沒説楊元帥夫人孃家的親戚關係。

英華當初也是怕沈姐嚇着了,再説皇后的姐姐她經常見,小時候還總在人家家吃飯,她二哥還捱過人家揍,她也沒太當一回事,所以她也沒和沈姐説。

芳歌大略曉得楊八郎和趙恆是表兄弟,可是她又不傻,她要老實跟她兩個娘説了。楊家就是戲文裏説的龍潭龍,陳夫人絕對會認為她嫁進去是送死的,説不定會以死相不許親,所以她嘴也緊的很。

陳夫人現在才曉得,是真嚇着了,下巴掉地下半天才拾起來,道:“怎麼能…我方才是不是太傲氣,會得罪親家…”

“抬頭嫁女兒。”李大人摸着鬍子笑眯眯道:“咱們家傲點也應該。就憑我們芳歌這份嫁妝,嫁誰我們都傲得起來。”

“大人,你該早告訴我。”陳夫人很不快活。

“就是不和我們家結這門親,咱們和他們家還是姻親呀,夫人!”李大人看的清,看的遠,指點後怕的陳夫人,“她是皇后的姐姐,也是咱們兒媳婦舅母的孃家嫂子。要是不要臉,昨天我就能站大街上喊李家是皇親國戚,當然,就是關遠系點。現在嘛,我們要點臉,就別跟親戚們提親家母是皇姨的事兒了。”

“先瞞着沈姐。”陳夫人半點沒猶豫,“慢慢和她説吧。她家沈二郎當兵一去不回,一提誰當兵她就抹眼淚,把女兒嫁給當兵的,她眼淚就沒幹過,再嚇嚇她,可怎麼得了!”於是,吃中飯時,陳家上下都曉得了,大姑太太嫌貧愛富,攀高枝把女兒許給楊元帥家兒子了。陳家也算皇親國戚這個最關鍵的信息反而沒有接收到。舅太太們憤怒了,九舅太太當場發作,跟陳九舅吵了一架,直接回孃家去了。陳家小姐們在家不敢説閒話,跑到梅十五孃家去數落芳歌的不是,又被王家大娘子劈頭蓋臉罵了一頓好的。

她們四個女孩兒帶着氣出來,有兩個清醒點的,不好意思再在三省草堂附近呆,就説要回家去。還有兩個氣大點的不樂意,打算把小嬸子喊來找王家大娘子説理。四個人分成兩夥,誰也説服不了誰。那兩個清醒點的商量一下,回家也是撞槍口,乾脆躲到淑琴那裏去了。剩下的兩位陳小姐還真把莫氏喊出來了,她們三個走回頭路,恰好看到梅小姐帶着兩個使女在道上走。

莫氏要替侄女出氣,就攔住梅小姐説她:“你嫂子是怎麼説話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話是能對女孩兒們説的嗎?”